本卷所涉時段上起晚清改良維新之際,下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論述了這一時段能代表時代精神或哲學成就的近三十位哲學思想家,諸如王韜、鄭觀應、嚴復、康有為、譚嗣同、孫中山、章太炎、王國維、李大釗、陳獨秀、李達、艾思奇、、胡適、梁漱溟、張君勱、熊十力、馮友蘭、賀麟、張東蓀、金岳霖、洪謙、張岱年、李石岑、方東美、朱謙之等,表現了這些哲學思想家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對于強勢的現代西方文化和式微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作的深沉思考、慎重取舍和精心建構,以及采取自由主義、文化保守主義、馬克思主義等不同立場的哲學思想家之間具有深遠啟迪意義的思想論爭,由此凸顯了這一時段哲學思想承上啟下的歷史地位,展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現代轉化歷程,為當代哲學的發(fā)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思想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揭橥了中國文化思想的應然走向。
中國現代哲學,嚴格地說,當指中國現代時期產生的哲學思想及著述,如此則中國現代哲學的時間跨度應在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或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以迄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期間。①但是深究而言,哲學思想的邏輯進程并不一定與社會歷史的實際發(fā)展完全對應,中華民國誕生或五四運動爆發(fā)與中國現代哲學的發(fā)端并無確切關系。若以邁出中國古代思想檻限而在古今中西宏大視域中依違取舍思想資源作為中國現代哲學的主要問題和貫穿脈絡,那么中國現代哲學應以對固有文化和近代西學均有較多了解和吸取的改良派人物的哲思為起點,其超越了鴉片戰(zhàn)爭前后基本上還處于中國古代思想檻限之內的士大夫,以及太平天國時期對古今中西皆欠正確擇取的知識分子。顯而易見,中國現代哲學的存在時段在中國哲學史上只是甚為短暫的一瞬。不必說以1912年或1919年為起點,即使以19世紀80年代改良派人物的思想成熟為起點,迄于1949年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標志而宣告這一時期結束,也不過鼎鼎七十年。雖然中國歷史上的秦朝、三國之魏蜀吳、南朝之宋齊梁陳、隋朝、五代之梁唐晉漢周,其各自存在的時間多比現代時期更加短促,但這些朝代卻幾乎從未被作為獨立單元予以對待,而是分別歸并為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等長時段,各時段均達三四百年之久。若將中國古代哲學作為與自成單元的中國現代哲學相對的整體來看,則自殷周之際以迄清代末期更是延續(xù)三千余年,據此斷定中國現代哲學的存在時段在中國哲學史上只是短暫一瞬,當非瞽說。不過,中國現代哲學的存在時段雖然短暫,但其歷史意義卻非同尋常。由于際會以強勢的西力東侵、西制東擴、西學東漸為特征的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這種非常特殊的客觀情勢致使中國現代哲學激發(fā)出十分豐富的理論成果,形成了諸多史無前例的思想特點,從而為其后中國哲學的發(fā)展奠定了相當厚實的學術思想基礎,開啟了一系列嶄新的論域,積累了大量彌足珍貴的經驗教訓。因此,中國現代哲學在中國哲學史上占有獨具一格的重要地位。中國現代哲學的首要理論成果當是確立了哲學部類或學科。毫無疑問,中華民族是擁有悠久哲學思維傳統(tǒng)、高明哲學思想智慧和豐富哲學理論資源的偉大民族。從傳說為伏羲始創(chuàng)而至遲在公元前11世紀便已形成的八卦觀念,到同樣于公元前11世紀便已形成而可追溯到公元前21世紀甚至更早的五行觀念,再到公元前8世紀早期便已成熟的陰陽觀念,乃至公元前4至公元前3世紀出現的太極觀念,所有這些都表明,中華民族具有悠久、一貫并且精深的哲學思維傳統(tǒng)。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發(fā)生,非但不落后于世界上其他的古老民族,而且甚至早于其他古老民族。不過,中國雖然擁有悠久、高明、豐富的哲學思想和理論,但直到19世紀末葉都沒有哲學這一名目,當然也就沒有專門的哲學部類或學科。中國古代可以被歸入現代所謂哲學范疇的關于宇宙、人生、社會、歷史之根本問題的論說,都渾融于經史子集四部之學當中。19世紀末,維新派人士黃遵憲等將日本學者西周用漢字對譯西語philosophy而創(chuàng)立的哲學一詞引入中國,不久即被鄭觀應、王國維等人在著作中大量使用,借以指目關于天人根本乃至形上存有的思想學說。特別是王國維所撰《哲學辨惑》(1903)、《論哲學家與美術家之天職》(1905)、《靜庵文集自序》(1905)、《述近世教育思想與哲學之關系》(1906)、《書辜氏湯生英譯<中庸>后》(1906)、《奏定經學科大學文學科大學章程書后》(1906)、《靜庵文集續(xù)編自序(一)》(1907)、《靜庵文集續(xù)編自序(二)》(1907)諸名篇,不僅為哲學辯誣,而且推尊哲學為無比崇高的學問,自此哲學漸為國人耳熟能詳并且積極認可的名目。在此基礎上,北京大學于1912年即民國初元始建文科哲學門,嗣后謝無量、陳黻宸分別于1915年和1916年出版或撰成《中國哲學史》,凡此皆標志著哲學在現代中國正式成為學科門類和學術部類,千百年來渾融于經史子集四部之學當中的關于宇宙、人生、社會、歷史之根本問題的論說也就從此成為獨立的專門的學術體系。盡管對于哲學獨立于四部之學的事實至今褒貶不一,但哲學在中國的出現卻是中國現代哲學史上發(fā)生的破天荒的事件。
胡治洪,男,祖籍江西省奉新縣,1954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漢市。1983年獲文學士學位,1986年獲文學碩士學位,2002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94至1995年為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亞洲研究院訪問學者,2001至2002年為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2008至2009年為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F為武漢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武漢大學國學院教授、武漢大學孔子與儒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儒家文化研究》輯刊副主編、中國哲學史學會學術促進委員會委員、中國哲學史學會現代哲學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中華孔子學會理事、中國朱子學會理事、湖北省周易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儒家哲學和中國現代哲學,目前致力于啟蒙反思研究。主要著作有《全球語境中的儒家論說:杜維明新儒學思想研究》、《大家精要:唐君毅》、《儒哲新思》等,迄今已發(fā)表論文八十余篇。
導論
章 傳統(tǒng)思想框架中的西學成分:現代哲學的發(fā)端
節(jié) 王韜的道一觀、尚智論和一我論
一、生平著述
二、作為改良思想之根據的道一觀
三、具有現代色彩的尚智論和一我論
第二節(jié) 鄭觀應的道器論、天人論和中國哲學觀
一、生平著述
二、作為改良思想之基礎的道器論
三、以德為本的天人論
四、無名有實的中國哲學觀
第二章 中西新舊的雜糅:現代哲學的起步
節(jié) 康有為的二元本體觀、自然功利人性論和重智傾向
一、生平著述
二、惟元惟人的二元本體觀
三、求樂免苦的自然功利人性論
四、人惟有智的重智傾向
第二節(jié) 譚嗣同雜糅新舊以求通變的仁學
一、生平著述
二、新舊雜糅的哲學思想
三、尚通求變的理論旨歸
第三節(jié) 孫中山的心物本體觀、知難行易論和社會歷史哲學
一、生平著述
二、太極說與生元說
三、行易知難說
四、民生史觀與互助論
第四節(jié) 章炳麟的本體觀、認識論和進化論
一、生平著述
二、阿屯以太本體觀和真如本體觀
三、經驗論、唯理論和直覺認識論
四、科學進化論和俱分進化論
第三章 中西學術的界分與參較:現代哲學的初成
節(jié) 嚴復的質力本體宇宙觀和經驗主義認識論
一、生平著述
二、質力本體宇宙觀
三、經驗主義認識論
第二節(jié) 王國維的哲學觀及其精深的哲學研究
一、生平著述
二、非功利性哲學觀
三、純粹性學術追求
四、經驗論取向
第四章 崇尚西化與否棄傳統(tǒng):現代哲學的蕩越
節(jié) 陳獨秀的激進主義中西文化觀
一、生平著述
二、全盤反傳統(tǒng)和全盤西化的文化觀
第二節(jié) 胡適的實用主義哲學觀和文化觀
一、生平著述
二、實用主義哲學觀
三、全盤西化和全盤反傳統(tǒng)的文化觀
第五章 嘉納西學并護持傳統(tǒng):現代哲學的含弘
節(jié) 梁漱溟基于意欲本體的文化哲學
一、生平著述
二、意欲本體論
三、理性認識論
四、三路向與三期重現的文化哲學
第二節(jié) 張君勱的自由意志人生觀及其和會中西歸宗儒家的文化觀
一、生平著述
二、科玄論戰(zhàn)中的現代新儒家風貌
三、和會中西歸宗儒家的文化觀
四、民族主義本位與自由精神
第六章 從低潮到巨瀾:現代哲學的主流
節(jié) 李大釗的傳統(tǒng)哲學思想和唯物史觀
一、生平著述
二、傳統(tǒng)哲學思想
三、人生哲學思想
四、唯物史觀思想
五、社會哲學思想
第二節(jié) 李達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入研究與全面闡述
一、生平著述
二、《現代社會學》對唯物史觀的系統(tǒng)表達
三、《社會學大綱》對馬克思主義的全面闡述
第三節(jié) 哲學思想的發(fā)展及其《實踐論》和《矛盾論》
一、生平著述
二、早期哲學思想
三、成熟期哲學思想
第四節(jié) 艾思奇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眾化、中國化和時代化
一、生平著述
二、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成功探索及其影響
三、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深入研究與宣傳
四、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時代化的踐行與局限
第七章 返本與開新:現代哲學的建樹
節(jié) 熊十力的新唯識論
一、生平著述
二、體用不二的本體宇宙論
三、盡人合天的心性工夫論
四、尊崇性智而不遺量智的認識論
第二節(jié) 馮友蘭的新理學
一、生平著述
二、無極而太極的本體宇宙論
三、以理化情的社會道德論
四、基于覺解的人生境界論
五、始正終負的哲學方法論
六、辨異見同的中西文化觀
七、創(chuàng)立范式的中國哲學史學
第三 節(jié)方東美的比較哲學
一、生平著述
二、生命哲學
三、比較哲學
第四節(jié) 賀麟的理想唯心論
一、生平著述
二、邏輯的心本體論
三、直覺與辯證法相貫通
四、自然的知行合一觀
五、現代新儒者的人生觀
第八章獨立的哲思:現代哲學的邊緣
節(jié) 金岳霖的具有嚴密邏輯性和高度思辨性的情感哲學
一、生平著述
二、道是式能的本體宇宙論
三、無極而太極的道的實現論
四、以所得還治所與的認識論
五、知識論的態(tài)度與元學的態(tài)度
第二節(jié) 朱謙之的唯情哲學
一、生平著述
二、情本體論
三、直覺方法論
四、復情的人性論
第三節(jié) 洪謙對維也納學派之邏輯實證論的引介
一、生平著述
二、邏輯實證論引介
第四節(jié) 張岱年的新唯物論和新文化建設思想
一、生平著述
二、新唯物論哲學體系
三、中國哲學史研究
四、中國新文化建設思想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