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視野中的淮南子研究》立足于文學視野,采取以文本資料為根據、現代理論為參照的研究方法,對《淮南子》中與文學相關的命題、范疇及論說所蘊含的文藝理念進行闡釋,分析了《淮南子》中的幾個重要文學意象,辨析了《淮南子》中不同的文體特征,揭示了《淮南子》所具有的文學特質。
《文學視野中的淮南子研究》分上下兩編,上編兩章,主要是對《淮南子》中的文藝理念進行闡釋,分析《淮南子》所蘊含的文藝思想及其文藝范疇的美學內涵。第一章從宏觀的角度出發(fā),研究《淮南子》的文藝思想,分析其文藝理念的辨證性思維特征與矛盾性表述。第二章從重要的文藝范疇入手,通過對其美學內涵進行溯源尋流的對比分析,揭示《淮南子》對這些文藝范疇的理論創(chuàng)造及其歷史價值。下編兩章,主要是對《淮南子》的意象描寫和文體特征進行分析研究。第三章主要研究《淮南子》中的意象,揭示《淮南子》對這些意象文學性的豐富。第四章主要研究《淮南子》所具有的文體特征,揭示《淮南子》對中國古代文體觀及文體形態(tài)的成熟發(fā)展所起的促進作用。
杜繡琳,女,陜西鳳翔人,文學博士,副教授。1994年畢業(yè)于西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獲文學學士;2003年畢業(yè)于遼寧大學,文藝美學專業(yè),獲文學碩士;2009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獲文學博士。并于同年進入上海大學博士后流動站。1998年大學畢業(yè)后到遼寧鞍山師范學院中文系任教,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及文論研究。先后在《社會科學輯刊》、《北方論叢》、《遼寧大學學報》等刊物發(fā)表論文十余篇,出版專著一部。
前言
研究項目的選題背景與意義
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擬采用的研究方法
本書的創(chuàng)新點
上編:《淮南子》的文藝理念研究
第一章 《淮南子》的文藝思想研究
第一節(jié) 《淮南子》的本末論
一 本末概念的多重界定
二 以本振末的本末關系論
三 本末論的淵源與創(chuàng)新
第二節(jié) 《淮南子》的感應論
一 玄妙深微——藝術感應的神秘性特征
二 氣韻流蕩——藝術感應的生命特質
三 同類感應——藝術感應的規(guī)律
四 有感有應——藝術感應之主體
五 漢武帝時期藝術感應理念的基本形態(tài)
第三節(jié) 《淮南子》的異同論
一 同的藝術特征
二 異的藝術特征
三 異同關系多種體認
四 藝術活動中的異同關系
五 同“待異而后成”的藝術規(guī)律
第四節(jié) 《淮南子》文藝理念的辯證與矛盾
一 文藝思想的辯證性
二 審美理念的辯證性
三 文藝理念的內在矛盾
第二章 《淮南子》文藝范疇研究
第一節(jié) 《淮南子》的文質論
一 文的內涵
二 質的內涵
三 文質關系模式
四 文與質的相互作用
五 文質觀與漢代其他文質觀的比較
第二節(jié) 《淮南子》的形神氣論
一 形生象顯
二 神與化游
三 沖氣以為和
四 形神氣志,各居其宜
五 養(yǎng)神、和氣、全形
第三節(jié) 《淮南子》的心性論
一 心論的思想來源
二 論心的審美特征
三 藝術心源論
四 人性論的內涵
五 論人性之可塑性
六 論全身養(yǎng)性
第四節(jié) 《淮南子》的禮樂論
一 禮樂產生的根源
二 禮樂的本質與功用
三 禮樂的多種特征
下編:《淮南子》的意象描寫及文體特征
第一章 《淮南子》中的意象
第一節(jié) 《淮南子》中的神游意象
一 神游意象的道家屬性
二 神游意象的多樣性描寫
三 神游意象對《莊子》與《楚辭》的繼承與超越
四 神游意象與司馬相如作品中神游意象的比較
第二節(jié) 山水意象
一 先秦典籍中的水意象
二 《淮南子》中的水意象
三 《淮南子》中的山水意象
第三節(jié) 珠玉意象
一 珠玉意象的現實及審美意蘊
二 珠玉意象與山水意象的關系
三 珠玉意象的象征內涵
第四節(jié) 《淮南子》對御藝的文學展現
一 實踐理性統轄下的御藝意象
二 工具理性統轄下的御藝意象
三 自由天性統轄下的御藝意象
第二章 《淮南子》的文體特征
第一節(jié) 《淮南子要略》的書序體特征
一 《要略》篇的基本板塊及邏輯順序
二 《要略》與先秦文獻書序體特點的比較
三 《要略》與秦漢文獻書序體特點的比較
第二節(jié) 《淮南子道應訓》的解經體特征
一 《道應訓》的解經特點對《韓非子》的繼承與發(fā)展
二 《道應訓》的解經方式對《韓詩外傳》的繼承與發(fā)展
第三節(jié) 《說山訓》的語錄體特征
一 《淮南子》采用語錄體寫作的原因
二 《說山訓》語錄體的特點
第四節(jié) 《淮南子》的論體特征
一 《淮南子》的專論體文章特征
二 《淮南子》的泛論體文章特征
三 《淮南子》的論體對先秦散文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小結
參考文獻
后記
英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