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交流認知是一個包容性極強的研究領(lǐng)域,涉及社會學、心理學、哲學、語言學、教育學以及傳播學等學科。而在現(xiàn)實應(yīng)用領(lǐng)域中,其涉及諸如教育教學、群體交往、公關(guān)人際、行業(yè)咨詢甚至人機互動等多個方面和領(lǐng)域。盡管各學科的研究中對于交流這一主題和關(guān)鍵詞均有所包含,但是缺乏立足于一般社會認知角度的專業(yè)化系統(tǒng)理論探討和應(yīng)用探查。
一、本書研究的創(chuàng)新性焦點交流認知的社會性引領(lǐng)體例建構(gòu)
鑒于交流認知外延的寬泛性和涉及應(yīng)用領(lǐng)域的多元化,筆者在本書的成書之初考慮將社會性這一概念加入到書的主題中。社會性集中體現(xiàn)交流認知的功能性和現(xiàn)實人際性。在現(xiàn)實生活和工作中,交流無處不在,它甚至存在于人類之外的動物族群之中,但是,只有人類的交流才能夠體現(xiàn)出社會性特征。
本書的研究和寫作過程中,筆者思考的重要問題是體例問題。在本書的體例上,筆者結(jié)合多年來的學術(shù)理論思考和應(yīng)用研究,首先提出并介紹了交流認知的社會性特征:交流社會認知指交流者在特定的社會交流情境下,利用語言、非語言媒介和線索,圍繞共同的社會活動目的而發(fā)生的合作性人際互動認知過程。因為交流是一種社會性活動,其主體是社會性的人,其客體是社會性的事件或?qū)ο蟮,其手段是社會性的媒介和線索,其過程是社會合作性人際互動過程,其目的是社會性共享目標的實現(xiàn)或功能執(zhí)行,所以交流具有社會性,交流認知具有社會性特征,交流行為具有社會性功能。交流的終目的是解決某種社會性問題和實現(xiàn)某種社會性的愿望,大而涉及人類、種族、團體、文化等問題,小而涉及兩個個體之間的信息傳遞、情緒表達和情感溝通等問題。
對于交流認知的社會性特征的闡述,相當于本書的中心思想,既引領(lǐng)了本書的寫作,也為交流社會認知領(lǐng)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個思考方向;蛟S關(guān)于交流社會認知這一課題的探討,在未來十幾年甚至于幾十年的百家爭鳴中將會被再歸納、再綜合、再解釋和再完善性地理論化。
在闡述完交流認知的社會性特征之后,筆者接著闡述了交流的意識性特征。筆者之所以將意識性問題放在本書結(jié)構(gòu)的前面,是因為在認知領(lǐng)域中,意識過程不同于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等心理過程。意識性是一種伴隨性的心理狀態(tài),其不獨立表現(xiàn)和存在,通常是伴隨著其他的心理過程而發(fā)生和變化的。交流過程是交流者間認知和行為沖突協(xié)調(diào)的過程,人際間認知協(xié)調(diào)機制是研究的一個焦點。以語言為核心的認知行為協(xié)調(diào)過程和模式具有意識性特征,這是一種策略性的認知調(diào)整過程,對交流者認知資源的要求相對較高,而非語言信息的輔助交流過程則具有無意識性特征,是一種非策略性的認知調(diào)整過程。交流中的無意識認知過程與意識認知過程并行不悖,相輔相成,共同促進交流認知和行為的協(xié)調(diào)。而無意識認知過程的存在,表明交流認知協(xié)調(diào)過程可以通過一種相對簡單的方式發(fā)生,從而繞過彼此對交流同伴心理狀態(tài)的精心推理,體現(xiàn)出交流認知的節(jié)省性。在闡述了交流的意識性特征之后,筆者又從交流社會認知的媒介特征出發(fā),分別關(guān)注了語言和手勢兩大媒介的認知特征和理論解釋。這其中,語言是交流的核心媒介,也是外顯和意識性媒介,而手勢則是非語言媒介的典型代表。但是,語言媒介和非語言媒介并不能完整囊括交流人際互動過程中信息溝通的全部方面,這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交流情境,因此在后續(xù)的結(jié)構(gòu)中安排了交流情境認知的論述。
交流情境是一個有爭議的概念。語言哲學、語言學和認知科學傾向于認為,語言的交流內(nèi)容并不局限于所說的內(nèi)容,交流情境影響交流語言的語義,是語用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這種研究思路的變化,可以追溯到20 世紀90 年代的語言哲學研究領(lǐng)域。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個交流活動中,交流情境是交流者間的共同交流基礎(chǔ)。而從交流情境認知的角度來看,交流情境是交流理解的背景,這種背景是交流發(fā)生的前提,具有重要的認知研究意義。事實上,交流情境是交流研究中不可回避的概念,也是至今尚未有明確定義的一個概念。筆者并不奢望在本書中給交流情境下一個終定義,而是嘗試解釋交流情境的典型性認知特征。
后,筆者立足于Gricean 規(guī)則,對交流社會認知的合作性進行了分析。從Gricean 規(guī)則的角度來看,交流必然是一個合作的過程。實際上,Gricean 規(guī)則僅僅為交流認知的解釋提供了一個相對宏觀的框架交流的合作性特征。因此,筆者認為,如果我們要了解人類交流認知根源性的特征,無論是在個體認知上還是在群體認知上,都必須更廣泛地看待交流本身,并將其納入人類的合作性活動之中。
二、本書研究的思路決定了理論和實證并行
筆者曾就交流問題進行了長達十年的實證研究和文獻研究,之所以遲遲沒有動手寫作一本交流主題的專著,主要是基于兩個方面的猶豫:一是受到自身知識結(jié)構(gòu)的不足、交流涉及學科知識的龐雜等因素的制約,筆者研究所獲尚不足以囊括該領(lǐng)域的所有研究成果和爭議。二是交流這一主題的研究取向可以分為理論和實證兩個角度,經(jīng)過多重思量后,筆者認為唯有從自身的研究特點和研究成果出發(fā),才能更具自我研究的創(chuàng)新特征理論和實證并行。十年來,筆者正是以實證實驗為引導,結(jié)合理論文獻的不斷查證、分析和再整合加工,來嘗試探查交流社會認知的具體特征的。隨著研究的深入,逐漸認識到該領(lǐng)域研究具有非常突出的多元化特點。筆者由衷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的研究者投身這一領(lǐng)域的研究之中。
本書作為筆者在交流領(lǐng)域辛勤耕耘十年的階段性總結(jié),從立意、體例建構(gòu)到內(nèi)容寫作,無不展現(xiàn)了過去十年來的研究歷程和所獲。初筆者只是在實證研究中嘗試借鑒了交流實驗范式,沒想到竟由此產(chǎn)生了對交流認知的濃厚興趣,并就交流認知問題進行了長達十年的實證研究和文獻研究。因此,本書全面展現(xiàn)了本人在這一領(lǐng)域的代表性實證研究成果,
并輔以相應(yīng)的理論闡述和探討。
誠然,本書只是筆者在交流認知領(lǐng)域多年探索的一個階段性總結(jié),并不足以囊括這一研究領(lǐng)域的各個層面。因此,筆者希望本學科領(lǐng)域和相關(guān)學科領(lǐng)域的研究者們能夠共同努力,使這一研究領(lǐng)域能夠不斷地豐富與完善。在研究范式方面,筆者的建議是:既包括理論研究,也包括應(yīng)用研究;既允許思辨,也允許實證;既允許不斷的理論融合,也允許分歧和爭鳴的客觀存在……
章 緒言 ·····························································1
節(jié) 交流認知的社會性 ···············································2
第二節(jié) 語言交流 ······················································11
第三節(jié) 交流的參照性 ················································15
第二章 交流認知的意識特征 ··············································22
節(jié) 交流認知的意識性 ··············································23
第二節(jié) 交流認知的無意識性 ············································51
第三節(jié) 交流認知意識過程的影響因素 ····································67
第三章 交流語言認知 ····················································76
節(jié) 交流語言認知特征 ··············································76
第二節(jié) 交流語言參照慣例的認知特征 ···································107
第三節(jié) 交流語言聽者設(shè)計的發(fā)生特征 ·································128
第四節(jié) 交流語言觀點采擇過程的認知特征 ·······························141
第四章 交流語言認知理論 ···············································159
節(jié) 交流語言信息理論 ·············································159
第二節(jié) 交流語言認知加工理論 ·········································182
第三節(jié) 交流語言認知理論研究的實驗問題 ·······························206
第五章 交流手勢認知 ···················································234
節(jié) 交流手勢認知理論 ·············································234
第二節(jié) 交流手勢認知特征 ·············································246
第三節(jié) 手語和交流手勢 ···············································270
第六章 交流情境認知 ···················································277
節(jié) 概論:交流情境的認知視角 ······································277
第二節(jié) 交流情境的一般特征 ···········································282
第三節(jié) 交流情境和交流認知的辨別力、歸納力、協(xié)調(diào)力 ·····················305
第四節(jié) 交流情境認知影響語言信息加工 ·································312
第五節(jié) 交流情境預測性與語言信號表達性 ·······························321
第六節(jié) 交流情境塑造參照性語言選擇過程 ·······························332
第七節(jié) 交流情境認知研究的多層次性 ···································365
第七章 交流合作認知 ···················································370
節(jié) 交流的合作性 ·················································371
第二節(jié) 交流合作中的共同基礎(chǔ) ·········································377
第三節(jié) 交流合作認知理論模型 ·········································392
第八章 交流合作學習認知 ···············································417
節(jié) 交流合作學習中的人際互動性 ···································418
第二節(jié) 交流合作學習中語言媒介特征 ···································432
第三節(jié) 交流合作學習中非語言媒介特征 ·································444
第四節(jié) 交流合作學習認知加工特征的解釋 ·······························460
后 記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