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是近代文明的重要象征,它為人們帶來了不受限制的、平等的移動自由。作為鐵路與城市的“接口”,鐵路車站也成為近代社會不可缺少的公共空間。明治初年,響徹新橋站的一聲汽笛,拉開了日本近代化的帷幕。以橫濱站和東京新橋站的出現為開端,車站進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往來車站的每一天”成為新時代的象征之一。同時,作為城市樞紐和住宅區(qū)中的重要公共空間,車站不僅影響著城市的面貌,還控制著人群和信息的集散。正是在這種集散中,近代社會的“公共意識”得以逐步確立。本書從選址、城市規(guī)劃、建設等多個角度,佐以文學著作、紀實作品和調查報告,追溯日本近代關于鐵路車站的共同記憶。
★ 日本鐵道史學會首任會長著作,介紹日本鐵路車站從無到有的發(fā)展歷程,既是一部建設史,也是一部社會生活史;
★ 從“公共空間”概念出發(fā),探討日本鐵路車站在近代社會與城市發(fā)展中的位置。車站建筑和車站在城市交通網中的集散作用,不同程度影響著近現代都市人的生活;
★ 除日本鐵路官方早期史料外,亦采用相關時代文學著作、社會新聞及親歷者回憶錄等材料,角度多樣;
★ 重點介紹日本首條鐵路線的起點新橋站,城市樞紐東京站、大阪站及名古屋站,連接海港的下關站、博多站等代表性車站;
★ 中文版增加19張全彩插圖。內外封面均精心設計,使用了第一代橫濱站寫真等照片與《東京品川海邊蒸汽火車鐵路真景圖》。加贈一組日本車站主題明信片。
原田勝正(1930-2008),出生于東京,1953年畢業(yè)于東京大學法學部,1984年成為和光大學經濟學部教授。研究方向為日本近現代史、鐵道史。1983年與青木榮一、中川浩一成立鐵道史學會,為首任會長。
著有《明治鐵道物語》(講談社學術文庫,2010年)、《汽車、電車的社會史》(講談社,1983年)、《1分停車 山手線》(講談社,1984年)、《日本的國營鐵路》(巖波新書,1984年)、《車站的社會史——日本的近代化與公共空間》(中央公論社,1987年)、《昭和年代是怎樣生活的——從奢侈可恥到浪費時代》(poplar出版社,1990年)。
序 “文明開化”雙眸中的車站 001
巖倉大使一行眼中的車站 003
夏目漱石的洞察力 013
一 從“驛”到“站” 021
“驛”與“停車場” 023
車站的語源和歷史 031
二 大眾化與大量化現象的先驅 ——近代化的開路先鋒049
決定終點站的位置 051
車站的位置與乘客 067
貨運車站與鐵水聯運車站 080
市民生活與車站 100
三 應對乘客的要求——車站改造115
變化的車站:名古屋站的情況 117
追求車站的便利性 131
棧橋與離別的車站 148
四 改良失敗的原因——戰(zhàn)爭與車站157
品川站的改良 159
一切為了戰(zhàn)爭 178
五 移動的據點和公共的空間——戰(zhàn)后的車站195
戰(zhàn)敗與車站 197
復興之路 214
車站的未來 228
后 記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