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受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離家出走,后赴法國留學。二十年代末開始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其中影響*的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日戰(zhàn)爭時期又寫有《憩園》、《寒夜》等著名作品。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文革”后又寫了近五十萬字的《隨想錄》,引起強烈反響。曾先后獲意大利“但丁獎”和法國榮譽勛章。
《巴金經(jīng)典作品》分為小說和散文這兩個部分,收錄了復仇、蘇堤、馬賽的夜、月夜、兩封信、繁星、海上的日出、海上生明月、病榻看雪、巴黎、香港的夜、省港小火輪等經(jīng)典作品。
《巴金經(jīng)典作品》由當代世界出版社編著。
巴金,原名李堯棠,現(xiàn)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杰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議建立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館。巴金晚年患有帕金森氏癥、慢性氣管炎、高血壓、惡性間皮細胞瘤等多種疾病,曾表示要求安樂死。
《巴金經(jīng)典作品》分為小說和散文這兩個部分,還收錄了復仇、蘇堤、馬賽的夜、海上的日出、海上生明月、病榻看雪、巴黎、香港的夜、省港小火輪等經(jīng)典作品。本書由當代世界出版社編著。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佩竿、余一等,20世紀中國杰出的文學大師,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被讀者們稱為“時代的良心”,曾榮獲但丁文學獎等多種國際獎項。
1927年初,巴金赴法國留學,寫成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發(fā)表時始用筆名“巴金”。1928年,他回到上海,從事創(chuàng)作和翻譯。此后,創(chuàng)作了代表作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等,出版了《復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集和《海行雜記》、《憶》、《短簡》等散文集。新中國成立后,巴金筆耕不輟。1962年出版的《巴金文集》(14卷)收入了其新中國成立前的作品。進入耄耋之年,巴金先生還寫出了《隨想錄》等富于哲理的巨著。
在七十多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巴金共有一千萬字的著作和數(shù)百萬字的譯著。其著作先后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海內(nèi)外廣為流傳。2003年,國務院授予他“人民作家”的榮譽稱號。
小說
復仇
蘇堤
馬賽的夜
月夜
沉落
化雪的日子
還魂草
憩園
散文
兩封信
繁星
海上的日出
海上生明月
病榻看雪
巴黎
香港的夜
省港小火輪
朋友
一個女傭
扶梯邊的喜劇
平津道上
我的夢
囈語
生命
海的夢
過年
沉落
雪
月夜
神
夢
醉
生
靜寂的園子
愛爾克的燈光
風
云
雷
雨
日
月
星
狗
豬
虎
龍
傷害
撤棄
火
長夜
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