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1949年以來少數民族文學理論批評的發(fā)展歷史進行梳理、總結和回顧。包括少數民族文學概念的產生、少數民族文學重大理論問題的討論、少數民族重大文學思潮以及少數民族研究的理論方法等方面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其中重點揭示少數民族理論話語范式的形成、特征,為中國文學理論話語體系建設提供支撐。同時,本書還對比較文學、生態(tài)批評、女性主義、后殖民主義等西方文學理論對少數民族文學話語范型的影響進行了全面梳理和總結,提出了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批評本土化理論話語建設對中國學術話語話語建設的意義。
全書總論
本卷導論
第一章 “社會主義少數民族文學”話語的初創(chuàng)與成型
第一節(jié) 命名與理論基礎
第二節(jié) “兄弟民族文學”話語的提出與初釋
第三節(jié) “兄弟民族文學”話語的成型
第四節(jié) “社會主義少數民族民族文學”話語的成型
第五節(jié) 文學史編寫的討論與少數民族概念的初定
第二章 (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理論話語的演變及搜集與整理關系之辨
第一節(jié) 初期的工作與理論表述
第二節(jié) “躍進”的激進與客觀的積累
第三節(jié) 搜集與整理關系之辨
第三章 從撥亂反正到“民族文學’’理論話語的建立及其他
第一節(jié) 撥亂反正及新發(fā)展方向的初定
第二節(jié) “民族文學”理論話語的自覺與成型
第三節(jié) 走向系統(tǒng)化、結構化的“民族文藝美學”探索
第四章 少數民族文學和學科建構的現代性反思以及批評之批評的連帶
第一節(jié) 作為國家現代性工程的少數民族文學及其學科建構的現代性反思
第二節(jié) 少數民族文學批評之批評
第五章 “多民族文學史觀”的實踐與理論思考
第一節(jié) “民族文學”話語的實踐緊張與“多民族文學史觀”的潛滋暗長
第二節(jié) 文化地理學與中華多民族文學板塊架構
第三節(jié) “多民族文學論壇”與多民族文學史觀思潮
第六章 作為方法的比較文學理論
第一節(jié) 前史:比較的方法與現代性少數民族文學的萌生
第二節(jié) 比較文學方法的引入與民族性的強化
第三節(jié) 怎樣比較:“本質平行”還是“融通化合”
第七章 新中國少數民族文獻與宗教研究史述
第一節(jié) 前期積累(1950-1970年):資源積累與評價標準
第二節(jié) 起步發(fā)展(1980-1990年):民族文學的宗教關聯與宗教特注
第三節(jié) 縱深開拓(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宗教作為民族內核與多元觀照
第四節(jié) 問題與展望
第八章 新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神話學理論研究史述
第一節(jié) 晚清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理論萌芽的史前階段
第二節(jié)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后期:理論復蘇時期
第三節(jié) 20世紀80年代末至世紀末:理論初步發(fā)展時期
第四節(jié) 2000年至今:理論多元化、系統(tǒng)化的自覺時期
第五節(jié) 少數民族神話學研究問題與前景
第九章 新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女性批評研究史述
第一節(jié) 萌芽期(1978-1989年)
第二節(jié) 起步期(1990-1999年)
第三節(jié) 發(fā)展期(2000-2009年)
第四節(jié) 繁榮期(2010-2016年)
第十章 新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生態(tài)批評研究史述
第一節(jié) 前史:書寫民族“風景”的意識(20世紀50至年代)
第二節(jié) 生態(tài)意識覺醒與生態(tài)批評的初步實踐(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2007年前后)
第三節(jié) 生態(tài)意識的自覺與生態(tài)批評的廣泛實踐(2007年前后至今)
第十一章 新中國少數民族史詩學研究史述
第一節(jié) 資料積累與史詩學學科初建(20世紀五六十年代及世紀80年代)
第二節(jié) 書面文本的文化闡釋(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
第三節(jié) 口頭研究范式與中國學派崛起(2000-2016年)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