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構成圖解 解構 重組與空間創(chuàng)造
定 價:49 元
叢書名:圖解設計思維過程小書庫
- 作者:韓林飛
- 出版時間:2021/10/1
- ISBN:9787111684954
- 出 版 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J063-64
- 頁碼: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
- 開本:大32開
本書是一本用于色彩的認識、感覺、審美和表現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的實用教程。內容包括感知色彩的內在關系、色彩的重構與創(chuàng)新、繪畫作品的抽象幾何化與空間模型的構建、色彩的空間轉化與體現、建筑實例的色彩分析,強調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學習色彩構成可以培養(yǎng)對視覺藝術形式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式、掌握色彩各要素的特性及組合規(guī)律,同時為專業(yè)設計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書可作為建筑高等院校建筑、規(guī)劃、景觀、藝術設計等專業(yè)空間訓練的輔導教材,也可供廣大設計工作者和藝術設計愛好者參考。
前 言
20世紀初現代藝術的興盛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源自于呼捷瑪斯、包豪斯藝術學校的創(chuàng)造性藝術教學思維的建立。整個工業(yè)藝術設計的理念成為日后對工業(yè)設計界、建筑設計界產生非凡影響的設計教學核心。任何圖形、體量都不能離開色彩而單獨存在,如何能掌握色彩的設計方法,是很早就縈繞在人們心中的問題。20世紀20年代,呼捷瑪斯和包豪斯開始了對這樣一種設計方法的總結與創(chuàng)新。
1919年在德國魏瑪建立的“國立包豪斯學院”,開創(chuàng)了現代設計教育的先河,并提出“知識與技術并重,理論與實踐同步”的指導思想,其教育體系至今還影響著全世界的現代設計教育。先提出讓色彩構成進入視覺教育體系的是J. 伊頓(Johannes Itten)。伊頓是包豪斯色彩構成與基礎理論創(chuàng)始人、現代設計基礎課程的創(chuàng)建者。他早將現代色彩體系引入設計教學,堅信色彩是理性的,只有科學的方法才能夠揭示色彩本來的面貌,從業(yè)者必須首先了解色彩的科學構成,然后才可以實現色彩的自由表現。在從事色彩知識教授的J.伊頓、W.康定斯基和P.克利三位老師中,伊頓對整個學科的貢獻是建立了色彩環(huán),并通過圖解表意的方式來理解色彩;康定斯基對色彩的色溫以及色調都有自己的理解,同時他關注人們的審美觀念,定義了色彩的四個主音;克利的主要研究對象在于色彩光譜變化,其目標是讓學生們建立起一種對材料良好的認知。色彩構成課程的教學任務首先是從屬于基礎教學目標的,這就讓學生從以往的經驗和偏見中解放出來,使得之后的專業(yè)學習有一定的基礎;同時,通過作坊式的實驗工作室向學生們介紹新的技術和材料。課程的具體任務是教授學生良好的設計基礎理論。在設計的領域,研究色彩體系的目的是了解色彩的科學特性,在心理學角度衡量感覺的外部含義,抽象色彩的元素以認知其內部作用制造的效果。
20世紀20年代初,呼捷瑪斯色彩構成學的教學始于繪畫系的基礎教學中。開始的老師就是繪畫系的L.波波娃和A.韋斯寧,他們明確地將基礎教學與專業(yè)教學區(qū)分開來,形成獨具特色的色彩基礎課程。他們認為這門課程首先是讓學生了解色彩在物體中的本質關系;其次,常規(guī)的合理構圖是有一定的色彩規(guī)律的,元素的有機結合不是偶然的產物;再次,不論是色彩還是物體本身的形態(tài),都是這個物體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種附加的裝飾。1922年,波波娃和韋斯寧開始將這門課程在公共基礎部教授,面向的是全校學生,課程體系按授課對象的不同分成了兩種情況,小化課程是針對所有學生的初期培養(yǎng),而化課程是針對將來不同專業(yè)的學生所開設的,有很強的針對性。1923年后,校長B·法沃爾斯基對色彩構成課程提出新的任務要求:“平面色彩知識的圓周式教學不僅應該援引一些具有典型形式特征的平面色彩構成案例,而且還應讓學生們直觀感受到每一種平面的色彩形式、圖案和構成都是獨一無二的!蓖瑫r,K·伊斯托明在這門基礎藝術課程的推廣上做出了巨大貢獻。首先,他在色彩課程的教學中大膽啟用客觀教學法,填補了長期以來教學上的空缺。其次,在伊斯托明的具體教學課程中,他認為色彩、色調與明暗是繪畫的三要素,色彩是其中的重點,其他兩個是它的衍生品。再次,他提出了“空間色彩和局部色彩”的理論,并利用色調和明暗關系闡明解釋了“進深”的概念。而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當將色彩當作一種視覺現象時,就產生了色彩學的另一分支,這一方向包含著理論和實踐兩個部分。理論部分教學的老師是物理學家H·費德洛夫和心理學家C·克拉夫科夫,保證了學生可以從物理和心理兩方面來探究色彩的本質。實踐部分教學的老師是克魯齊斯,他的教學方式是由淺入深,先運用不同材料讓學生了解物質的本色和特點,從而逐步過渡到對色彩光譜的理解和學習,終讓學生了解亮度、飽和度、色調等概念。經過這樣的逐步學習,終將色彩演變成可以展現形體的課程作業(yè)。在這樣的理論與實踐相互影響和補充的過程中,色彩學課的教學也逐步走向成熟。
色彩是設計師傳遞信息的工具,表達情感的語言,是設計師手中能夠快速地喚起人們的反應、營造一種氛圍、代表一種理念、表達一種情緒的要素,合理地運用色彩可以幫助設計師快速找到創(chuàng)作靈感。對設計師來說,對于色彩的認識、感覺、審美和表現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是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
色彩構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從人對色彩的知覺和心理感受出發(fā),用科學分析的方法,把復雜的色彩現象還原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間、量與質上的可變性,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去組合各構成之間的相互關系,再創(chuàng)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過程。色彩構成在教學中對造型要素“點、線、面、體”和色彩要素“色相、明度、彩度”這些現代設計中基本的視覺元素進行了科學化、理性化的分析與研究,解釋了實物形態(tài)及色彩的各種構成關系、組合規(guī)律及美學法則。通過學習色彩構成可以培養(yǎng)對視覺藝術形式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式,掌握色彩各要素的特性及組合規(guī)律,同時為專業(yè)設計奠定堅實的基礎。
書中引用了2000—2020年北京交通大學、莫斯科建筑學院、米蘭理工大學多屆學生的作品,數量眾多,恕不能一一列出他(她)們的名字,研究生李響同學,為本書的資料整理做出了巨大貢獻,十分感謝
章 色彩的基礎訓練 1
節(jié) 色彩的感知 2
第二節(jié) 色彩的分析 10
第三節(jié) 色彩的重構 14
第四節(jié) 色彩的創(chuàng)新 28
第二章 色彩的幾何提成訓練 34
節(jié) 繪畫作品中畫面形體結構的形成 36
第二節(jié) 繪畫作品中畫面空間的抽象與幾何化 42
第三節(jié) 繪畫作品中畫面空間模型的構建 50
第三章 色彩的空間轉化訓練 58
節(jié) 色彩的位移 60
第二節(jié) 色彩的圖底重構 62
第三節(jié) 色彩的空間體現 68
第四章 現代主義建筑材料、色彩及形態(tài)語言應用分析 76
節(jié) 現代主義建筑起源階段的色彩應用分析 (1920-1945) 78
第二節(jié)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現代建筑的色彩應用分析 (1946-1965) 94
第三節(jié) 后現代主義建筑的色彩應用分析 (1966-1985) 112
第四節(jié) 解構主義建筑的色彩應用分析 (1986-2000) 124
第五節(jié) 信息時代建筑的色彩應用分析 (2001-2020) 144
參考文獻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