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物語》書系第三輯 彪炳千秋的北魏佛國——云岡石窟
定 價:78 元
- 作者:李立芬,郭靜娜 著,李炳武 編
- 出版時間:2020/12/1
- ISBN:9787554150825
- 出 版 社:西安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K879.22
- 頁碼:180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拓跋鮮卑起源于漠北,在忍受惡劣氣候的同時,他們不忘進取。在茫茫草原中,金戈鐵馬,一路東行。也許是他們開疆拓土的精神,又或是他們無所拘束的性格,讓異域文化在北魏平城大放異彩,并為云岡石窟染上了濃重的色彩。云岡石窟是北魏王朝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的一部史書,在近1600年的風雨中留存至今。行走在窟群中,仿佛回到了平城的街道,看著熙攘的人群,似乎還聽到了商販的叫賣聲。伎樂手持樂器演奏著美妙的音樂,飛天身披佩帛在石窟中翩翩起舞。天竺、龜茲等地的西來樂器為佛樂增添了別樣的異域風情,還有平城的商人、僧侶、樂伎、工匠……他們的身影永遠鐫刻在了石壁上。
文物所折射出的恒久魅力,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今天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這部“絲路物語”書系,就是這一魅力的具體體現(xiàn)。
“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ǎn)、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習近平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擔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飽含著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感情,讓文物活起來始終為其所關注、所思考。讓文物活起來,就是深入挖掘文物的內(nèi)涵,充分發(fā)揮文物的作用。中國文物是中華民族的文明印記和精神標識,是全體中國人乃至全人類的珍貴財富;它對于激發(fā)人民群眾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認同和熱愛,堅定文化自信,匯聚發(fā)展力量等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近年來,一些優(yōu)秀的文物類書籍、綜藝節(jié)目、紀錄片、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品等不斷涌現(xiàn),文化遺產(chǎn)元素成為國家外交的橋梁,文物逐漸成為“網(wǎng)紅”并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青睞,這些都充分彰顯著“讓文物活起來”已逐漸從理念轉(zhuǎn)化為行動,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文物珍存正在不斷走近百姓、融入時代、面向世界。
說到文物,不能不把眼光聚焦于絲綢之路。人類社會交往的渴望推動了世界文明間的相互交融和滲透,中華文明與亞、歐、非三大洲的古代文明很早就發(fā)生接觸,相互影響,相互交流。直到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舴以谒闹鳌吨袊业穆眯谐晒防锸状翁岢隽恕敖z綢之路”的概念。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絲綢之路考古發(fā)現(xiàn)和學術研究的不斷深入,極大地開闊了人們的視野。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全面推進,絲綢之路研究更成為國際顯學。在古代文明交流史上,絲綢之路無疑是極其璀璨的一筆。它承載著千年古史,編織著四方文明。也正因為絲綢之路無與倫比的歷史積淀,形成了獨特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其數(shù)量之大、等級之高、類型之豐富、序列之完整、影響之深遠,都是世所公認的。神秘悠遠的古代城址、波瀾壯闊的長城關隘烽燧遺址、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氣勢磅礴的帝王陵墓、燦若星辰的宮觀寺廟、瑰麗壯美的石窟寺……數(shù)不清道不盡的文物珍寶,足以使任何參觀者流連忘返,嘆為觀止。2014年,“絲綢之路:長安一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成功躋身《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使絲綢之路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也對廣大文化文物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托。中華文化優(yōu)雅如斯,如何讓文物說話,飛入尋常百姓家,是當下無數(shù)文化界人士亟待攻堅的課題,亦是他們光榮的使命?陀^來講,絲綢之路方面的論著碩果累累,但從一般讀者角度,特別是從當下文化與旅游結合角度著眼的作品不多,十分需要一套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絲綢之路文物故事的讀物。令人欣喜的是,西安出版社組織策劃了這套頗具規(guī)模的“絲路物語”書系,并由李炳武先生擔任主編,彌補了這一缺憾。李炳武先生曾經(jīng)長期在文物文化領域工作,也主持過“中華國寶·陜西珍貴文物集成”“長安學叢書”和《陜西文物旅游博覽》等大型文物類圖書的編纂工作,得到了業(yè)界的充分肯定;加之叢書的作者都是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學者,從而保證了書稿的質(zhì)量。
如何駕馭絲綢之路這樣一個縱貫遠古到當今、橫貫地中海到華夏大地的話題,對于所有編寫者來說,都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這套書的優(yōu)點或者說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這套書最大的一個優(yōu)點,就是大而全。從宏觀的視野,用簡明的線條,對陸上絲綢之路的博物館、大遺址進行了全景式梳理,精心遴選主要文物,這些國寶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在字里行間一一呈現(xiàn)。
絲綢之路文化遺產(chǎn)類型豐富,作者在文中并沒有局限于文物本身的解讀,還根據(jù)文物的特點做了大量的知識拓展,包括服飾的流變,宗教的傳播,馬匹的馴化,葡萄等水果的東傳,紙張的發(fā)明和不斷改進,醫(yī)學的發(fā)展,樂器、繪畫、雕刻、建筑、織物、陶瓷等視覺藝術的交互影響,等等。其中既有交往的結果,也有戰(zhàn)爭的推動?傮w而言,這些內(nèi)容是講述絲綢之路時所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使讀者透過文物認識了絲綢之路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值得稱道的是,這套書采取探索與普及相結合的方式,圖文并茂,力求避免學究氣的艱澀筆調(diào),加入故事性、趣味性,使文字更具可讀性,達到雅俗共賞的目的。通過圖書這一載體,能夠使讀者靜靜地品味和欣賞這些文物,傳達出對歷史的沉思和感悟,完善自己對文物、絲綢之路和文化的認知。讀過這套書后,相信讀者都會開卷有益,收獲多多,文物在我們眼中也將會是另一番面貌。
我們有幸正處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發(fā)展偉大時代,每一件文物,都維系著民族的精神,讓文物活起來,定會深入人心,蔚為大觀。此次李炳武先生請我寫序,初頗躊躇,披卷讀來,猶如一場旅行,神游歷史時空之浩渺無垠,遐思華夏文化之博大精深。兼善天下,感物化人歷來是每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所屬,若序言能為一部作品錦上添花,得而為普及民眾的文物保護意識起到促進作用,何樂而不為?
是為序。
開篇詞
五世紀絲綢之路的明珠——云岡石窟
多元文化交融的真實記錄
云岡石窟中的胡人形象
在現(xiàn)實生活與佛經(jīng)故事中來爾復往
云岡石窟佛教造像溯源及發(fā)展演變
繼承、融合中探尋自我的風格
云岡石窟中的樂舞
曼妙又婉轉(zhuǎn)嬌柔而典雅
云岡石窟中的西來紋樣
匯聚中西藝術審美的精華
云岡石窟建筑中的西來樣式
因地制宜的接納與改變
云岡石窟動物形象中的西來文化
來自佛圍凈土的瑞獸珍禽
云岡石窟佛經(jīng)故事中的西來文化
中西交融心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