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黃蓓佳女士全新原創(chuàng)的兒童長篇小說。
來自南京的荊棘鳥童聲合唱團到愛爾蘭參加一場兒童合唱比賽。在離開都柏林的前夕,一位年逾八十的老華僑找到團里的三個孩子,向他們展示了一枚原本在七十年前就打算送給好友的黃銅小號嘴。一個跨越時光的故事就此開啟。
1946年,鎮(zhèn)江丹陽城東南的一處大宅院里樂聲繚繞,國立幼童音樂學校在此落戶。身世復雜又沉默孤僻的男孩多來米因此與音樂結(jié)緣。一只二手的銅管小號、一間灰敗破舊的小披屋、一曲《降B大調(diào)進行曲》,見證了亂世中深厚而赤誠的情誼。
作品雙線并行,以復調(diào)的形式,在“現(xiàn)在-過去”兩種時空自由切換,打撈起一段令人淚目的“音樂神童”成長片段。作家以老華僑萬里尋友為引線,將藝術之美、家國之愛、歷史真實、人物命運巧妙勾連,在舉重若輕間奉獻出又一部文學佳作。
后記那些遙遠時空中的故事膠囊
黃蓓佳
細究起來,《太平洋,大西洋》這個故事的起因,要早于《野蜂飛舞》,雖然兩本書在歷史背景的設置上,有某種傳續(xù)。讀這個故事的人,你可以先讀一讀《野蜂飛舞》,你可以把它看作是《野蜂飛舞》的續(xù)篇,或者什么?傊,大時代是差不多的,大背景也是差不多的,不同的是那個時代中發(fā)生的事和只能出現(xiàn)在那個時代中的人。
關于七八十年前的幼童音樂學校,確有其事。幾乎是在我的手機剛剛開通微信功能不久,我就在手機里讀到過一篇相關的研究文章(如此看來,碎片化的閱讀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文章很短,千余字,最多兩千字。我讀完的第一時間,感覺有用,立刻存進手機里的“收藏”一欄。
之后好多年,這段史料一直在我心里養(yǎng)著,時不時地會想起來,時不時地會在心里憧憬一下,如果寫成小說,會是什么模樣。
之前我曾經(jīng)說過,我喜歡時不時地在心里“養(yǎng)”一篇小說:將一個突然而至的念頭沉在心里,五年,十年,直至蚌病成珠。作家寫作要靠靈感,而靈感又往往是靠不住的東西。瞬間激動了你的事情,如果過一段漫長時間你還是念念不忘,那才值得你去打理它,盤玩它,把你的心血和時間花上去,讓它脫穎而出,閃閃發(fā)光。
幼童音樂學校的故事,我喜歡,也惦念,但是好幾年中一直尋找不到入口處。我要如何處理這個題材,才能寫出新意,寫得讓孩子們一讀就不能放手?
踟躕當中,先寫完了一部沉重的《野蜂飛舞》,又寫完了一部輕盈的《奔跑的岱二!。在這兩本之前,甚至還有一本《童眸》完成在先。
音樂學校的故事似乎難產(chǎn)了。可參考的資料太少。還有,關于音樂,我不是一個內(nèi)行,潛意識里也有敬畏之感,怕褻瀆了那個時代里可敬的先生們和可愛的孩子們,不敢貿(mào)貿(mào)然下手。
直至去年,兩件似乎是完全不相干的事,助我找到了故事的切入點。
第一件,我的一個親戚,是一個特別優(yōu)秀的中學音樂老師,很多年里她一直致力于“童聲合唱”這項事業(yè),帶著她的那幫合唱隊員們參加國內(nèi)國外各種比賽,獲獎多多。在我的這個小說題材陷入黑暗時,我得到了她的合唱團在荷蘭又獲金獎的消息。驀然之間,迷霧散開,我看到了眼前的光亮。
第二件,在一切基本就緒,獨獨差一點懸疑要素的時候,在我苦思冥想要如何把小說中的諸多情節(jié)天衣無縫地編織到一起的時候,我讀到了老編輯張昌華先生的一篇小文章,講述他如何登報幫老友尋找故人的趣事。當然,登報這個行為在今天已經(jīng)是過去時了,現(xiàn)代通信技術讓“尋人”這件事有了更多的表現(xiàn)手段,然而小說情節(jié)的聯(lián)想和觸發(fā)不就是這么來的嗎?
在此要鄭重感謝可敬的音樂老師和可愛的老頑童一樣的昌華先生。
合適的時間、合適的故事原型和人物原型,一切都開始融合、發(fā)酵、成形。昨天和今天,歷史和現(xiàn)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從前的講述和正在發(fā)生的尋找……我選擇了這樣一種時空交錯的方式,把一段難忘的歷史呈現(xiàn)給孩子們。
跟《野蜂飛舞》有一點點相似:故事的講述者都是一個垂老之人。不同之處是,《野蜂飛舞》純粹講述了一個過去的故事,而《太平洋,大西洋》更加豐富,它以復調(diào)的形式,在兩種時間、兩個空間之間來回切換,以一個“偵探小說”的外殼,通過獵犬三人組中三個孩子的尋尋覓覓,加上網(wǎng)名為“福爾摩斯我?guī)煾怠边@個神秘女性的意外插手,打撈起了一段令人淚目的“音樂神童”的成長片段。輕盈時尚的現(xiàn)代元素,勾連了沉重悲憫的歷史遺案,這樣的結(jié)構(gòu)設計,也是為了讓今天的孩子們在閱讀這個故事時,有更好的代入感,也有一段更寬敞的歷史入口,方便他們走進去時感覺道路平坦,無阻無礙。
畢竟,能夠吸引孩子全身心投入閱讀的小說,才是好的兒童文學。
每個作家,一輩子的寫作,都是奢望自己能夠?qū)懲高@個世界。事實上,世界太寬廣也太豐富,而我們的大腦、靈魂、胸懷、筆力都遠遠不夠。那些遺留在遙遠時空中的故事膠囊,每拿起一顆,“啪”的一聲擠破,都會迸出璀璨又耀目的精華,熏陶和滋養(yǎng)我們,親近和吸引我們,永無止境。
也因此,我們是無法寫透這個世界的啊!
黃蓓佳,出生于江蘇如皋。1973年開始發(fā)表文學作品。1982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yè)。1984年成為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專業(yè)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國委員會委員,曾任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夜夜狂歡》《新亂世佳人》《婚姻流程》《目光一樣透明》《派克式左輪》《沒有名字的身體》《所有的》,中短篇作品集《在水邊》《這一瞬間如此輝煌》《請和我同行》《藤之舞》《玫瑰房間》《危險游戲》《憂傷的五月》《愛某個人就讓他自由》,散文隨筆集《窗口風景》《生命激蕩的印痕》《玻璃后面的花朵》及《黃蓓佳文集》(4卷)等。
主要兒童文學作品包括“黃蓓佳傾情小說系列”15部、“5個8歲”系列長篇小說5部、“中國童話美繪書系”叢書等。長篇小說代表作有《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親親我的媽媽》《你是我的寶貝》《艾晚的水仙球》《余寶的世界》《童眸》《野蜂飛舞》等。曾多次榮獲“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yōu)秀出版物獎、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根據(jù)作品改編的電影、電視劇和戲劇獲得國際電視節(jié)“金匣子”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等。有多部作品被翻譯成法文、英文、德文、俄文、日文、韓文等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