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張地說,本書探討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即現(xiàn)代社會對于科學的認識,F(xiàn)代社會的公民充分享受著科學帶來的日常舒適,但其中卻有很多人輕信貶低科學的言論,這些言論斥責科學僵化教條、拒絕創(chuàng)新。更有甚者,沉迷于中世紀的封建迷信、荒誕的啟示,甚至新紀元運動的精神靈性。的確,科學令人著迷,但它同樣使人畏懼、遭人懷疑。因為人們懷疑,只要時機來臨,科學就會匆忙提出最為瘋狂的假說,全然不顧危險的后果。
同樣地,科學家們也并非總冠有好名聲。有些人認為,他們是一群不成熟的孩子,只顧自娛自樂,浪費公共資金,做一些無果的計算和危險的實驗。另一些人認為,他們?yōu)樾涡紊挠握f集團服務,甚至可能牽涉政府和機密部門策劃的陰謀之中。
如何捍衛(wèi)科學和科學工作者的名譽呢?要知道,只憑一些理性的論證是遠遠不夠的,為此,我們決定為一些古怪離奇的科學發(fā)現(xiàn)頒發(fā)“搞笑諾貝爾獎”。這一獎項是對諾貝爾獎的滑稽模仿,也是一種反諾貝爾獎的形式。25年以來,一個別出心裁的機構《不可思議研究年鑒》(Annales de l’improbable recherche,也稱《科學幽默雜志》)每年都會頒發(fā)10個獎項。其目的在于,讓人“初看捧腹,過后引人深思”。獲獎的發(fā)現(xiàn),涉獵領域廣泛,有些甚至完全出人意料,無所不有,無奇不有。例如騙人的小伎倆、不合常規(guī)的新發(fā)現(xiàn)、實實在在的小貢獻、重大的科學進步,甚至是完全驚世駭俗的新奇成果。這些獎項也正是本書的靈感來源。我們將用它們來說明研究者們的希望、焦慮和幻想,展現(xiàn)他們的研究方法、個性特點,以及環(huán)境、流行現(xiàn)象和公眾在其中的作用。
創(chuàng)立搞笑諾貝爾獎的想法源自杰出的幽默大師馬克·亞伯拉罕斯(Marc Abrahams),他是《不可思議研究年鑒》的創(chuàng)始人,書迷稱其為AIR。我們應該贊許他所開創(chuàng)的反常又新潮的視角:通過將問題降低到鬧劇的程度來吸引公眾,從而讓科研和研究人員們變得“更接地氣”。
正是靠著花式“嘲諷”科學所獲得的快樂,亞伯拉罕斯獲得了出色的傳媒效果。頒獎儀式在每年10月舉辦的大型科學笑話集錦—搞笑諾貝爾獎盛典上舉行,地點為馬薩諸塞州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場(Sanders Teater)。獲獎者們自費來到哈佛領獎,有人甚至不遠萬里,就為了能在脖子上掛上他們的獎品—一枚大大的混凝土紀念獎章。在頒獎盛典上,他們每人僅有30秒介紹自己的成果,1秒都不能多。他們公開嘲諷自己和自己的研究,往往讓觀眾們爆發(fā)出大笑。然而觀眾們則十分挑剔,他們由哈佛大學學生、研究員、科學或非科學記者、演藝界明星,以及各種各樣杰出或者奇怪的名人組成。
如果說這場頒獎禮和什么表演相似,那或許是巨蟒劇團之飛翔的馬戲團(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事實上,這一舞臺秀的主創(chuàng)之一、幽默大師特瑞·瓊斯(TerryJones)也是搞笑諾貝爾獎的粉絲,他說:“太好笑了,這種看待科學家的方式亙古未有!瘪R克·亞伯拉罕身穿優(yōu)雅的燕尾服、頭戴大禮帽,用《大青蛙布偶秀》(The Muppet Show)主角青蛙柯密特的風格主持盛典。亞伯拉罕斯每年都會在臺本中設計一些迷你歌劇和芭蕾舞劇。聲名顯赫的講演人用24-7的方式來介紹他們的研究領域,即用24秒做“詳盡的技術介紹”,隨后用7個詞“通俗易懂地概括”!這第二部分有時恰當?shù)皿@人,如“歷史是對逝者的研究”。講演通過電視直播傳播到世界各地,觀眾激動萬分,尤其當獲獎者中有他們的同胞時,媒體更是不吝贊美之詞。所有搞笑諾貝爾獎獲得者均可驕傲地將這一獎項列入其獲得的榮譽之中。
亞伯拉罕會邀請百余位志愿者參與活動,其中不乏知名的科研人員,甚至包括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而且,總是由這些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擔任搞笑諾貝爾獎的頒獎嘉賓。即使激動的觀眾向他們投擲紙飛機,他們依舊搞怪又高興地為獲獎者頒獎。他們喬裝打扮后,在知名女歌唱家旁唱歌跳舞,根據(jù)每年的主題,扮演成原子、電子、微生物、社區(qū)里的孩子,甚至魚販子等不同角色。他們也愿意擔當搖獎的最大彩頭,獲獎者“可與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單獨會面”。
為什么這些科學巨匠僅僅是出席了晚會,就能夠為《不可思議研究年鑒》,尤其是頒獎盛典提供擔保呢?他們說,因為這些搞笑、具有冒犯性的盛典可以喚醒人們對研究的興趣,因為科學需要被推上舞臺,需要向年輕人展示,科學研究者并非苦工的同義詞,它也可以帶來出乎意料的快樂。
更何況,人們確實很難對亞伯拉罕斯說“不”,他是一位堅信圣誕老人存在的大男孩,也是出色的游說家。他說,探索之路布滿失敗?茖W家的工作如此困難嚴苛,如若他們不能對之嘲諷和自嘲,便可能發(fā)瘋。馬克·亞伯拉罕斯認為,科學家擁有非凡的幽默氣質(zhì),諾貝爾獎獲得者友善地證明了這一點,同時他也知道,確實存在一些嚴肅死板的學者,很多人太過自命不凡,不能忍受一丁點兒猜疑和不尊重。
搞笑諾貝爾獎獲得者看上去很開心,這又怎么會令人感到驚訝呢?走出陰暗,收獲掌聲,與科學巨匠被一視同仁,相比之下,以滑稽好笑的方式介紹自己的科學成果這個小缺點簡直不足為道。總之,為了更好地生存而讓自己出名,哪怕是壞名聲,這種“成名”誘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征。正是這種愿望,吸引著那些無名小卒參加電視真人秀,也推動著政治人物頻頻登臺露面,哪怕冒著被挑釁和嘲笑的風險。那么為何科學家不順應這一潮流呢?
¤¤¤
馬克·亞伯拉罕斯的個人經(jīng)歷也值得一提。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應用數(shù)學專業(yè)畢業(yè)后,他成為計算機程序開發(fā)員,跳槽多家公司后,進入施樂公司(Xerox)。在那里,他注意到,他的計算機科學家同事們很難適應一家等級森嚴、官僚主義作風嚴重的大公司的管理方法。他們的工作效率大幅下降,管理層因此開始張貼帶有指令的備忘錄,而員工們傲慢地無視這些指令。亞伯拉罕斯從中看到了自娛的契機,他在同一塊布告板上張貼了一些和幾個同事自制的搗亂告示。假備忘錄把真?zhèn)渫浀拇舭搴托问街髁x風格漫畫化,并指出其中對員工的限制和對企業(yè)的不良效應。管理層起初不以為意,直到人力資源專員發(fā)現(xiàn),假備忘錄比真?zhèn)渫浻行У枚啵鼈兪箚T工心情愉悅,同時譴責了那些不合常規(guī)的規(guī)定。于是,亞伯拉罕斯順理成章地升入管理層,或許就是那時誕生了“初看捧腹,過后引人深思”的想法,后來這一思想被他視為信條。
于是,亞伯拉罕斯開始尋找一家創(chuàng)新型小公司,以便將這一信條應用到更大的計劃中,他希望自己不但能夠發(fā)揮在計算機方面的才能,還能將他的嘲諷技能發(fā)揮到極致。然而,所覓無果,他便于1984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且起了一個奪人眼球的名字:“智慧模擬器”(Wisdom Simulators)。亞伯拉罕斯在企業(yè)界混跡數(shù)年,他知道,決策者害怕犯錯,他們愿意為避免犯錯支付高昂的報酬。于是,他開始著手開發(fā)一種計算機工具,使人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出正確的決策。他開始收集各類哲理故事,有駭人的,也有搞笑的。他最初聯(lián)系的那些銀行業(yè)老手心甘情愿地分享著自己的故事,他們在其中收獲了智慧和經(jīng)驗,但也險些因為錯誤的決定被解雇、殺害或者身陷囹圄。亞伯拉罕斯創(chuàng)建的工具通過與用戶共享決策者的經(jīng)驗,訓練管理層選擇最恰當?shù)慕鉀Q方案。這些決策者遍布業(yè)內(nèi)各層級,他們之間卻鮮少或從未交流。絕妙的模擬器輕而易舉地找到了買家,這可以被看作是互動式培訓的鼻祖,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商界、工業(yè)界和教育界得到了廣泛應用。亞伯拉罕斯如果不借此機會加點兒幽默元素就不是亞伯拉罕斯了,他無情地嘲笑著那些走錯路的使用者。
然而數(shù)年后,亞伯拉罕斯不得不承認:智慧模擬器已然十分脆弱,再無轉機。他筋疲力盡、垂頭喪氣,因為身陷例行公事而感到厭煩,終于承認自己走錯了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一直被恐懼所困擾,害怕有一天醒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只要有勇氣去嘗試一些瘋狂的事情,就可以擁有完全不同的、讓自己更滿意的生活。瘋狂的事情是什么事情呢?他多才多藝,卻無一技技壓群芳。他是一位優(yōu)秀的計算機工程師,卻遠不及另一位哈佛校友比爾·蓋茨(Bill Gates)。他知道自己很搞笑,但不認為自己會成為職業(yè)喜劇人。他一直喜歡寫作,卻不認為自己會成為一位偉大的作家。他了解學術界,卻未有研究員之才。成功創(chuàng)立公司,卻使之難以為繼。
這正是萬千男女正在意識到的問題,自身能力不足,所以無法在選擇的道路上發(fā)光發(fā)亮。如果您也處于這種情況,請從馬克·亞伯拉罕斯的故事中獲取靈感吧!他沒有哀嘆悲慘的命運,沒有控訴殘酷的人世,不妄自菲薄,亦未接受行尸走肉般的生活,而是充滿想象地不懈尋覓自己的志向。終于,他找到了,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全新的領域,使才能得以施展,缺點皆化為助力。這一領域叫作“科學幽默”,而他,是無可爭議的大師。
¤¤¤
故事始于1990年,當時亞伯拉罕斯正在尋找一本融合科學和幽默的雜志,以便向其推介他從職場中獲得的奇妙故事!恫豢芍貜椭Y果學報》(Journal of Irreproducible Results,JIR)幾乎是唯一一本符合要求的雜志。該雜志由兩位幽默的科學家—病毒專家亞歷山大·科恩(Alexander Kohn)和物理學家哈里·J.利普金(Harry J. Lipkin)——于1957年在以色列創(chuàng)辦,后被出版科學醫(yī)學雜志的知名出版社布萊克韋爾科學出版社(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收購,它是一份真正的偽科學學報,內(nèi)容夾雜著笑話、打油詩、諷刺小品文、連環(huán)畫和一些真實的奇異故事。因為沒有受眾,《不可重復之結果學報》瀕臨停刊,布萊克韋爾科學出版社亦束手無策。在向雜志社投稿數(shù)周后,亞伯拉罕斯接到一通電話。這是一份意外的邀請,雜志社希望他成為主編,并委以復興雜志的重任。他考慮了5分鐘便答應下來。
在亞伯拉罕斯加入之前,《不可重復之結果學報》每年都會向一位推介最荒誕研究成果的科學家頒發(fā)“不名譽獎”。亞伯拉罕斯將其改名為“搞笑諾貝爾獎”,將獎項擴增至10項,并為其舉辦頒獎典禮。4年后,他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離開布萊克韋爾科學出版社。他的離開并非形單影只,幾乎全部《不可重復之結果學報》的撰稿人都毫不猶疑地放棄這本垂死的雜志,開啟了新的探險之旅。
不久,亞伯拉罕斯創(chuàng)辦了《不可思議研究年鑒》,并成為公司堅持不懈的宣講人,他到處演講、出席廣播和電視節(jié)目。他是《衛(wèi)報》(The Guardian)周評專欄作家,寫作內(nèi)容從躁郁癥數(shù)學模型到分析劍橋公爵夫人可愛的妹妹皮帕·米德爾頓(Pippa Middleton)的臀部形狀,他在專欄里向讀者們介紹著一些不可思議卻真實存在的研究。他將一些特別有趣的案例錄制成3分鐘長的視頻,并將其上傳到廣受好評的《不可思議研究年鑒》網(wǎng)站上。您只需連接互聯(lián)網(wǎng),在搜索引擎中輸入“不可思議”(improbable),便會看到位列搜索結果之首的“不可思議的研究”。
¤¤¤
馬克·亞伯拉罕斯德才兼?zhèn),風趣熱情,對最反常規(guī)的搞笑諾貝爾獎獲得者和最杰出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一視同仁,尊敬謙恭。他擅于介紹各類發(fā)現(xiàn),無論是荒誕的、絕對嚴肅的,還是搞笑的。如果哥白尼仍然在世,亞伯拉罕斯必然會為其頒獎,表彰他提出了日心說這樣新奇的假設。倘若人們知道母雞可以將鉀轉化為鈣、青蛙可以懸浮、外星人會搞大地藝術,一定會和他一樣欣喜若狂。
表彰科學和偽科學成果時,亞伯拉罕斯并不關心它們是否有價值,只要它們有趣,便會得到獎勵。他鼓勵人們自己思考這些發(fā)現(xiàn)的價值,而這些價值與商業(yè)考量沒有關系。在耐心地觀看了盛典影像、閱讀了馬克·亞伯拉罕斯的著作、瀏覽了“不可思議的研究”網(wǎng)站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初看捧腹,過后引人深思”的信條只兌現(xiàn)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并未得以兌現(xiàn),因為亞伯拉罕斯的搞笑并不利于人們對30秒介紹的科研成果價值的思考。所以不可思議的研究和搞笑諾貝爾獎就像是一只“獨腳獸”,為它接上另一條腿或許是異想天開,但至少我們可以給它配副拐杖。通過介紹一些獲獎研究,我們希望能兌現(xiàn)馬克·亞伯拉罕斯的后半段信條,為讀者提供所需信息,以便讓他們對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評判。總之,我們在此邀請讀者體驗研究者的角色。
自1991年起,每年頒發(fā)10項搞笑諾貝爾獎,這些發(fā)現(xiàn)既有真,也有偽,既有嚴肅的,又有荒誕的。它們勾勒出科學大家庭的輪廓,通過它們,我們探索著未知世界,科學甚至躍進我們的廚房、鉆進我們的大腦、與經(jīng)濟或地緣政治相結合……它們說明,科學有時會誤入歧途,但從事科學研究的既然是人,就必然不完美,尤其是那些老糊涂、貪婪的野心家、狂熱教徒分子,甚至騙子,但科學本身仍然精妙偉大,充滿魅力。
我們選取了在我們看來最有意義的14個搞笑諾貝爾獎;兩項揭示了外星人的古老傳說;兩項表彰神秘醫(yī)者的發(fā)現(xiàn);兩項頒予了當代煉金術士;兩項昭示了關于水之記憶的悲喜。涣碛袃身椢锢韺W獎和3個有趣的經(jīng)濟學故事;以及,為了讓讀者們心情愉快,最后一個獎項是關于藝術和美的研究。
因此,以下便是不可思議的研究之中那一小部分精華與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