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所圍繞的主要觀念,是要幫助孩子為自己的生活做主,做父母的應該知道如何跟孩子“應對”,而非“教育”子女。書中舉出許多的案例,尤其在父母角色與婚姻關系中的家庭教育模式,如親子互動等方面,提供了明確的原理和原則。
本書分三個部分,一是“孩子為何需要界線”——綜覽幫助孩子學習負責任的重要性。它描繪出有界線的成熟孩子看起來像什么樣子;也描繪了有界線的父母本身,會有什么樣的舉止及相關的事情。二是“孩子需要知道的界線十律”——討論這十條界線法則。不僅要“教導”孩子界線,更要自己“成為”界線并承擔后果,來幫助孩子認識到他的生活是他自己的問題,不是你的問題。三是“與孩子立界線的實踐”——以幾個步驟來實踐與孩子所定的明確而實際的界線。
暢銷十年,全新修訂版。 讓父母有勇氣適時說出“不可以”,有智慧幫助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幫助孩子掌管自己的生活! 本書所圍繞的主要觀念,是要幫助孩子為自己的生活做主,做父母的應該知道如何跟孩子“應對”,而非“教育”子女。書中舉出許多的案例,尤其在父母角色與婚姻關系中的家庭教育模式,如親子互動等方面,提供了明確的原理和原則。
第一次讀到《為孩子立 界線》是在2005年5月。當 時的心情很激動:這么有用 的書,我怎么才讀到啊?我 要將這本書趕緊推薦給家長 。我們幼教機構有學生近 3000人,于是我就向出版 社買了1000本,當年的畢 業(yè)生我每位送了一本。這一 次的再版,已確實感到它在 家長和教師中的廣泛影響。 是的,這本書不僅僅讓我們 學習到教育孩子的原則,它 更是一本工具書,讓我們知 道如何向孩子表達“是”或“ 否”,“可以”或“不可以”。 同時了解孩子是怎么想的, 也幫助孩子要為自己的生活 做主。在與孩子溝通交流的 過程中,這本書給了我們幫 助、正確的方法和盼望。 其實,教育孩子是要從 我們自己開始的,我們總是 要求孩子要有責任心、有榮 譽感、能自理、會學習等等 ,但孩子往往看不到這些品 德在我們身上的體現(xiàn),因為 我們自己也不知道界線和分 寸在哪里,所以就會與子女 產(chǎn)生很多的矛盾。當你認真 從頭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就 會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是可以用很 簡單的方法來解決的。比如 :沖動、反叛、被動、消極 、抱怨、仇恨、沒有信仰、 沒有是非觀念、壞習慣、不 愿學習、不尊重父母等問題 。 好了,讓我們從今天起 著手學習改善與孩子相處的 方法和應對孩子的技巧。這 是我們無法躲開,也是孩子 無法逃避的,唯一的辦法就 是我們和孩子們一起面對。 如果你還是不能把為孩子立 界線的事情認真審度,那為 孩子帶來的將不是溫暖,而 是災難。其實,風雨過后的 天晴,比一直風平浪靜來得 更讓人心存感激。 我們要給孩子自由的心 境,讓孩子可以有想象力、 創(chuàng)造力和開放的思想,但更 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孩子學 會什么是原則,什么是正確 價值觀。 有這樣一個笑話,講的 是一位聰明有才干的年輕人 ,這位年輕人總是抱怨:那 個著名的蘋果為什么不是掉 在我的頭上?那只碩大的鉆 石為什么在巴拉望出產(chǎn)而不 是我常去游泳的海灣?拿破 侖為什么就能遇上約瑟芬而 我英俊瀟灑卻無人問津?于 是有位善者想成全這位焦慮 的年輕人,先是照樣給他掉 下一個蘋果,結果被他吃掉 了。后來,這位善者又在他 行走的路上放了一顆大鉆石 ,結果年輕人絆倒了,一氣 之下將它踢到了陰溝里。善 者又讓他成為拿破侖,先將 他抓進監(jiān)獄,撤掉官職,趕 出軍隊,然后將身無分文的 年輕人拋在了塞納河邊。就 在善者催促約瑟芬駕著馬車 匆匆趕到河邊時,遠遠地聽 到“撲通”一聲,年輕人投河 自盡了。 這位年輕人錯過的僅僅 是機會嗎?孩子生命成長的 旅程中,是誰扮演善者、智 者、勇者的角色呢?我們不 能保證,但我們能承諾的是 ——這本書的價值遠超出你 的評估。 海麗達國際幼教中心校 監(jiān) 戴薇 2007年5月于上海
亨利·克勞德,美國知名的咨詢顧問及臨床心理學家?蛻舯椴加谑澜缲敻500強企業(yè),且經(jīng)常受邀在媒體、大型公開會議和企業(yè)內(nèi)部演講。在個人成長和企業(yè)領導等方面,具有廣博的經(jīng)驗,提供企業(yè)領導人和一般職場人許多容易理解且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克勞德也是“界線”系列的百萬暢銷書作家,曾與湯森德(John Townsend)博士一起合著《過猶不及》、《為婚姻立界線》、《界線對談——談判藝術的技巧》等界線叢書,以及《為工作立界線》、《成長神學》、《安全的人》、《負責的力量大》、《神要開道路》、《偉大小孩養(yǎng)成術》等書。
導言 為何要與孩子立界線
第一篇 孩子為何需要界線
第一章 未來就在今天
第二章 品格看起來像什么
第三章 孩子需要有界線的父母
第二篇 孩子需要知道的界線十律
第四章 因果律:這樣做會有什么結果
第五章 責任律:拉自己的推車
第六章 能力律:非全能也非無助
第七章 尊重律:并非唯我獨尊
第八章 動機律:超越“因為我是媽媽”
第九章 評估律:痛苦可以成為禮物
第十章 積極律:不必永遠發(fā)脾氣
第十一章 嫉妒律:懂得感恩更快樂
第十二章 主動律:立刻啟動我的引擎
第十三章 顯露律:誠實乃為上策
第三篇 與孩子立界線的實踐
第十四章 卷起你的袖子跟孩子實行界線的六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