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中國道路、第二次思想解放、大學三部分組成。收錄了《三種傳統(tǒng)的融會與中華文明復(fù)興》《再談中國道路》《從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重新閱讀西方、從富強走向文雅》《古典西學在中國》等文章。
在2012年初版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13篇文章,如《康有為與保守主義問題》《以家庭作為道德重建的中心》,以及有關(guān)通識和古典教育的若干篇文章,均為*次結(jié)集出版。
21世紀的中國人必須樹立的*個新觀念就是:中國的“歷史文明”是中國“現(xiàn)代國家”的*資源,而21世紀的中國能開創(chuàng)多大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當代中國人是否能自覺地把中國的“現(xiàn)代國家”置于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明”之源頭活水中。
中國的軟實力在于“儒家社會主義”。深入挖掘“儒家社會主義”的深刻含義是21世紀的*偉大課題。
近百年前胡適留美時曾言:“以數(shù)千年之古國,東亞文明之領(lǐng)袖,曾幾何時,乃一變而北面受學,稱弟子國,天下之大恥,孰有過于此者乎!留學者我國之大恥也!”中國現(xiàn)代大學的真精神和真生命乃在于對這一大恥的自我意識中。
做中國人意味著屬于當今世界*有可能真正在西方主導(dǎo)下爭取文化獨立的文化民族、*有可能充分獲得自我尊嚴的民族。一個完全被西方所籠罩的非西方民族是沒有尊嚴的。因此,做中國人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因為你有歷史的可能性。
甘陽,杭州人,知青出身,曾先后在中國和美國求學。1999—2009年任教于香港大學。2009年起出任中山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博雅學院院長,通識教育總監(jiān)。現(xiàn)任清華大學新雅講座教授,新雅書院院長,哲學系博士生導(dǎo)師。著有《政治哲人施特勞斯》 《古今中西之爭》 《將錯就錯》 《通三統(tǒng)》等;編著有《八十年代文化意識》 《中國大學的人文教育》(與陳來、蘇力合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