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中國文學史上, 每一個朝代都有精彩的文學呈現, 正如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 中所說: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 楚之騷, 漢之賦, 六代之駢語, 唐之詩, 宋之詞, 元之曲, 皆所謂一代之文學, 而后世莫能繼焉者!
自《唐詩簡史》《宋詞簡史》 出版以來, 在與讀者互動時, 不少讀者都表達了希望讀到更多詩詞簡史的心愿。
其實, 按照歷史斷代來整理編選詩歌佳作的做法, 雖然十分通行且便利, 但也有其局限性, 那就是難以在一本書中體現某一類主題跨越朝代界限的發(fā)展面貌。 比如, 中國詩歌在每個朝代都產生過大量以愛情為主題的作品, 這些作品不僅在創(chuàng)作時就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情感, 也經時間的淘洗逐漸沉淀為中華民族的珍貴記憶, 更構成了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因此, 我便有了編一本《情詩簡史》 的想法。
當然, 這里的“詩”, 指的是古人所謂“詩言志, 歌永言” 中的詩和歌, 是詩、 詞、 曲一類韻文的通稱, 習慣上也簡稱“詩詞”。 不得不說, 詩詞雖美, 但比詩詞更美、 更動人的, 是詩詞背后的情感。
“人生自是有情癡, 此恨不關風與月! 生而為人, 至情至性, 正所謂“太上忘情, 最下不及情。 情之所鐘, 正在我輩”。 這些詩詞帶給我們的, 不僅是詩意, 更有它背后的美好。
愛情無疑是人類文學創(chuàng)作的永恒主題之一。 是的, 不管經歷怎樣的磨難和挫折, 欺騙和背叛, 人們永遠不會真的不再相信愛情。 同樣, 詩意并不遙遠, 詩意可以是我們正經歷著的生活本身, 只要保持這樣的心境, 生活處處都充滿詩意。 這也就是說, 最美的愛情, 并不是我在最美好的時間遇到了最美好的你, 而是與你在一起的歲月里, 我們彼此都遇到更好的你我、 更好的自己。
此前, 我曾經出版過一本《是為彼此, 來此人世》, 主要選收了自先秦《詩經》 到清代詩歌中的愛情詩。 當時因為接下來還有《宋詞簡史》 的編寫計劃, 而宋詞中寫愛情主題的篇什很多, 為了避免重復, 所以宋詞中的愛情名篇便未收入; 同時, 為了體例上的協(xié)調, 像納蘭詞等佳作也不得不忍痛割愛, 為此我一直深覺遺憾。
因此, 此次編輯這本《情詩簡史》, 可以說是一次時機成熟的還愿。
關于編選的思路, 我還想做幾點說明。
第一, 此次編選時參考《唐詩簡史》 一位作者只收一篇作品的體例, 希望能夠呈現不同作者筆下的愛情。 因此,《是為彼此, 來此人世》 中原本收入八篇《詩經》, 此次僅保留了五篇, 且分別出自鄭風、 秦風、 邶風、 王風、 周南, 展示先秦之時不同地域的愛情故事。 同時, 為了展現情詩藝術的歷史脈絡, 在編排上大致按中國文學史的重要發(fā)展時期作了劃分。
第二, 同樣, 因為《是為彼此, 來此人世》 的主題是寫情, 當時有的詩人選了多首, 比如李商隱、 李白等。 此次只能忍痛割愛, 每位詩人都只保留了一首。 李商隱的愛情詩保留了他的《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白的愛情詩保留了他的《長干行》(其一)。
第三, 刪除了寫姐妹之情的《燕燕》 等, 以及某些主題有爭議的詩篇, 比如《江南》。 有人說這首詩是寫男女愛情, 也有人說這首詩就是寫采蓮的場景。 同時, 又增加了一些篇章, 如元好問的《摸魚兒· 問世間情為何物》、 納蘭容若的《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等, 這樣做, 是為了盡可能做到每個時代有代表性的作品都能呈現。
第四, 本書既為簡史, 所選自然是文學史上的名篇。不過如彭玉麟的《梅花百韻》(其一), 雖不是文學史必講的篇目, 卻是極其凄美的情詩, 所以照樣選錄。 另外, 一些作家為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擬寫的情詩佳作, 也納入了選錄范圍, 所以, 湯顯祖《牡丹亭· 皂羅袍》 和曹雪芹《紅豆曲》 也都予以保留。
愛情是上天賜予人類的珍貴禮物, 愛的力量是無窮的,而失去愛的能力或將導致人類的衰亡。 在東西方許多文學作品中, 都有對愛的熱情謳歌和對失去愛的惋惜與慨嘆。在人工智能頗有取代人類體力勞動、 智力勞動乃至情感活動的當下, 重溫人類獨有的對愛的細膩體察和微妙體驗,在每個人的心中葆有一粒愛的種子, 或許是保持人類永遠不被機器所僭越的唯一選擇吧!
今年恰逢庚子, 世界發(fā)生諸多變化, 但不變的則是我們對世界的期待與愛。
在生命最好的時候, 讓上蒼恩賜一場遇見, 從一個日子走向另外一個日子, 從一個自己走向另外一個自己。
是為彼此, 來此人世。 今天的愛人、 親人、 朋友, 大抵都是前世的約定; 而要想在來世依然不身陷孤獨黑暗之中, 那就從現在開始——如果愛, 請深愛!
當然, 除了這本《情詩簡史》, 我也很希望有機會為讀者奉上更多的詩詞簡史。
自 2019 年春天開始, 我在喜馬拉雅 FM 開設了“中華詩詞課” 音頻課程, 一年多來也得到了許多朋友的喜愛。
確實, 對于華夏文明來說,詩歌實在是太獨特。 有一種說法叫“中國是詩的國度”, 每個民族其實都有自己的詩歌, 為什么獨獨只有中國叫詩的國度呢?
對于華夏文明來說, 詩與詩的歷程, 詩歌背后的精神靈魂, 實在是歷史進程中的一個核心元素。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我希望通過講述中華詩歌史, 既完成偉大的詩的旅程,也完成一段對華夏文明的別樣回溯。 詩言志, 歌永言, 我期待與各位朋友一起在這趟壯闊的詩歌旅程中, 找到我們作為華夏子孫的靈魂歸宿, 找尋我們民族文化的基因密碼。
來吧, 跟我走吧, 現在就出發(fā), 乘風破浪就此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
滄溟先生
庚子秋于金陵水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