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簡寫),傳輸控制協(xié)議/因特網(wǎng)互聯(lián)協(xié)議,又名網(wǎng)絡通訊協(xié)議,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協(xié)議、Internet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絡的基礎,由網(wǎng)絡層的IP協(xié)議和傳輸層的TCP協(xié)議組成。
本書是一本圖文并茂的網(wǎng)絡技術書籍,旨在讓讀者理解TCP/IP的基本知識和原理,掌握TCP/IP的基本技術及應用。本書主要內(nèi)容包括:第1章為TCP/IP 概述;第2章具體講述IP協(xié)議;第3章主要講解路由協(xié)議;第4章具體講述TCP協(xié)議;第5章主要講解UDP;第6章主要講解GRE;第7章主要講解IPSec;第8章主要講解MPLS;第9章主要講解BGP;第10章主要講解MP-BGP、MPLS、L3VPN;第10章主要講解VXLAN;第11章主要講解SDN;第12章主要講解CloudVPN與SD-WAN;第13章主要講解應用場景及組網(wǎng),以及基于native IP(IP協(xié)議)、VPN、SDN/SD-WAN 的基本應用。
本書既適合計算機網(wǎng)絡的開發(fā)人員閱讀,也可作為大專院校相關專業(yè)的教學參考用書。
李宗標,華為研發(fā)/網(wǎng)絡工程師,SDN+NFV Orchestrator 開源架構(gòu)師(OPEN-O),已出版專著《深入理解OpenStack Neutron》,由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出版。
第0章 計算機網(wǎng)絡模型
0.1 OSI七層模型 2
0.2 TCP/IP模型 6
第1章 物理層淺說
1.1 通信系統(tǒng)基本模型 10
1.1.1 編碼 10
1.1.2 碼元 15
1.1.3 調(diào)制與解調(diào) 15
1.1.4 信道 16
1.2 傳輸媒體 22
1.2.1 導向媒體 23
1.2.2 非導向媒體 31
1.3 物理層綜述 34
第2章 數(shù)據(jù)鏈路層
2.1 數(shù)據(jù)鏈路層的基本使命 37
2.1.1 信息成幀 38
2.1.2 透明傳輸 49
2.1.3 差錯檢測 51
2.2 點對點協(xié)議 55
2.2.1 PPP綜述 55
2.2.2 LCP 61
2.2.3 IPCP 71
2.3 以太網(wǎng) 72
2.3.1 局域網(wǎng)和IEEE 802概述 73
2.3.2 以太網(wǎng)的起源 78
2.3.3 以太網(wǎng)的幀格式 79
2.3.4 IEEE 802.3概述 83
2.3.5 以太網(wǎng)的發(fā)展 94
2.4 生成樹協(xié)議 97
2.4.1 網(wǎng)橋的基本原理和環(huán)路廣播風暴 98
2.4.2 STP的基本原理 101
2.4.3 BPDU幀格式 115
2.4.4 STP的收斂時間 117
2.4.5 快速生成樹協(xié)議 119
2.5 VLAN 130
2.5.1 VLAN的幀格式 132
2.5.2 網(wǎng)橋的VLAN接口模式 133
2.5.3 VLAN幀轉(zhuǎn)發(fā) 136
2.5.4 QinQ 138
2.6 數(shù)據(jù)鏈路層小結(jié) 138
第3章 網(wǎng)絡層
3.1 Internet發(fā)展簡史 141
3.1.1 ARPANET的誕生 141
3.1.2 TCP/IP的誕生 142
3.1.3 Internet的誕生 143
3.1.4 WWW的誕生 146
3.1.5 Internet之父 147
3.1.6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夢想的起步 148
3.2 IP地址 155
3.2.1 IP的分配和分類 156
3.2.2 子網(wǎng) 158
3.2.3 私網(wǎng)IP 161
3.2.4 環(huán)回IP 163
3.2.5 單播、廣播、組播 166
3.3 IP報文格式 170
3.3.1 IP報文格式綜述 170
3.3.2 幾個相對簡單的字段 172
3.3.3 服務類型 173
3.3.4 分片 178
3.3.5 可選項 180
3.3.6 頭部校驗和 182
3.4 ARP 183
3.4.1 ARP概述 184
3.4.2 動態(tài)ARP與靜態(tài)ARR 187
3.4.3 ARP的分類 189
3.4.3 RARP 195
3.4.5 組播的MAC地址 197
3.5 IP路由 200
3.5.1 路由器轉(zhuǎn)發(fā)模型 202
3.5.2 路由表 204
3.5.3 等價路由 208
3.5.4 路由備份 209
3.5.5 策略路由與路由策略 213
3.6 ICMP 216
3.6.1 ICPM錯誤報告 219
3.6.2 ICMP信息查詢 224
3.6.3 traceroute 226
3.7 網(wǎng)絡層小結(jié) 228
第4章 傳輸層
4.1 TCP報文結(jié)構(gòu) 230
4.1.1 源端口號/目的端口號 231
4.1.2 數(shù)據(jù)偏移量 233
4.1.3 保留 234
4.1.4 標志位 234
4.1.5 校驗和 234
4.1.6 選項 236
4.2 TCP連接 238
4.2.1 TCP連接的基本創(chuàng)建過程 239
4.2.2 一個簡單的TCP數(shù)據(jù)傳輸 243
4.2.3 TCP連接是什么 246
4.2.4 全雙工的TCP連接 248
4.2.5 TCP連接的關閉 249
4.2.6 TCP連接的狀態(tài)機 252
4.2.7 TCP連接的收發(fā)空間 256
4.2.8 TCP連接的優(yōu)先級和安全性 262
4.2.9 TCP的RST報文 263
4.2.10 用戶調(diào)用TCP接口 263
4.2.11 等待對方報文 269
4.2.12 收到對方報文 271
4.2.13 TCP連接的初始序列號 289
4.3 滑動窗口 295
4.3.1 滑動窗口基本概念 296
4.3.2 窗口大小與發(fā)送效率 298
4.3.3 PUSH 302
4.3.4 Urgent 305
4.3.5 Zero Window 311
4.3.6 Keep Alive 315
4.3.7 Window Scale Option 316
4.3.8 超時估計 322
4.3.9 擁塞控制 333
4.3.10 SACK 347
4.4 UDP 357
4.5 傳輸層小結(jié) 358
第5章 HTTP
5.1 HTTP綜述 360
5.1.1 HTTP基本網(wǎng)絡架構(gòu) 361
5.1.2 HTTP的報文格式簡述 362
5.1.3 HTTP的發(fā)展 370
5.1.4 HTTP與HTTPS、S-HTTP之間的關系 373
5.2 URI(統(tǒng)一資源標識符) 375
5.2.1 URI的基本語法 376
5.2.2 百分號編碼 388
5.2.3 URL和URN 392
5.3 Header Fields 393
5.3.1 基本字段 393
5.3.2 Content-Length 397
5.3.3 Request相關字段 400
5.3.4 Response相關字段 409
5.3.5 Range Retrieve 415
5.4 HTTP Methods 420
5.4.1 GET、HEAD、DELETE 423
5.4.2 PUT 424
5.4.3 POST 425
5.4.4 CONNECT 430
5.4.5 TRACE 435
5.4.7 OPTIONS 438
5.5 HTTP狀態(tài)碼 439
5.5.1 信息類 1xx(Informational) 439
5.5.2 成功類 2xx(Successful) 440
5.5.3 重定向類 3xx(Redirection) 443
5.5.4 客戶端錯誤類 4xx(Client Error) 446
5.5.5 服務端錯誤類 5xx(Server Error) 449
5.6 HTTP連接 449
5.6.2 長連接與流水線 451
5.6.3 服務端推送 452
5.7 HTTP的Cookie與Session 453
5.7.1 HTTP的無狀態(tài)/有狀態(tài) 453
5.7.2 Cookie 454
5.7.3 Session 461
5.8 HTTP Cache 465
5.8.1 HTTP的物理拓撲 467
5.8.2 HTTP Cache概述 467
5.8.3 HTTP Cache相關的報文頭字段 468
5.8.4 HTTP Cache的驗證 477
5.8.5 HTTP Cache的存儲、刪除與應答 479
5.9 HTTP小結(jié) 481
第6章 OSPF
6.1 Dijkstra算法 483
6.2 OSPF概述 486
6.3 鄰居發(fā)現(xiàn) 488
6.4 DR機制 492
6.4.1 DR機制概述 492
6.4.2 OSPF的網(wǎng)絡類型 494
6.4.3 DR/BDR的選舉 497
6.4.4 DR機制的可靠性保證 508
6.4.5 DR機制的穩(wěn)定性保證 509
6.5 OSPF接口狀態(tài)機 509
6.5.1 接口的狀態(tài) 510
6.5.2 接口的事件 511
6.5.3 決策點 512
6.6 鏈路狀態(tài)通告 513
6.6.1 OSPF的分區(qū) 514
6.6.2 LSA數(shù)據(jù)結(jié)構(gòu) 518
6.6.3 Stub系列區(qū)域 537
6.7 LSA泛洪 539
6.7.1 DD報文 540
6.7.2 LSA Loading 547
6.7.3 OSPF鄰居狀態(tài)機 548
6.7.4 LSA泛洪機制 559
6.7.5 LSA的老化 568
6.7.6 LSA的泛洪過程 570
6.8 生成LSA 575
6.8.1 “新”的LSA 576
6.8.2 LSA的生成時機 577
6.8.3 LSA生成時機總結(jié) 581
6.9 OSPF小結(jié) 581
第7章 IS-IS
7.1 IS-IS的ISO網(wǎng)絡層地址 585
7.1.1 NSAP的簡易版理解方式 585
7.1.2 NSAP的復雜版理解方式 586
7.2 IS-IS協(xié)議綜述 589
7.2.1 IS-IS的區(qū)域 590
7.2.2 IS-IS的鄰接與路由計算 591
7.2.3 IS-IS的報文格式 593
7.3 IS-IS鄰接關系的建立 595
7.3.1 鄰接關系建立的基本原則 596
7.3.2 鄰接關系建立的報文概述 597
7.3.3 P2P網(wǎng)絡的IIH 599
7.3.4 Broadcast網(wǎng)絡的IIH 600
7.3.5 IS-IS兩種網(wǎng)絡的鄰接關系建立過程的比較 605
7.4 鏈路狀態(tài)泛洪 606
7.4.1 鏈路狀態(tài)泛洪相關的報文格式 606
7.4.2 鏈路狀態(tài)的泛洪 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