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薩雷斯是美國《國家地理探險》雜志的特約編輯,有豐富的野外生存經(jīng)歷。為什么發(fā)生翻滾的飛機在飛行員跳傘之后反而能恢復平靜繼續(xù)飛行?為什么作者本人在山中散步時也曾將手伸向響尾蛇?在本書中,他描述了展示了心理模型、群落效應(yīng)、情感系統(tǒng)如何讓人深陷在與現(xiàn)實環(huán)境不相匹配的心理,以及這種心理帶來的嚴重影響。在書中,他告訴我們,自然規(guī)則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行為,為此,他揭示了其中的隱秘原因以及我們行為的代價。
危機中活下來的理由,不是你會不會打水手扣,不是你是否離逃生門近,而是智者超乎常人的——思維! 危機中智者的生存法則 美國《國家地理探險》雜志特約編輯傾情奉獻 《完美風暴》作者大力推薦 [編輯推薦] 為什么宿醉的小伙子能叫醒同伴躲過海嘯? 為什么極富經(jīng)驗的消防隊長死于森林大火? 為什么航空飛船失事源于小小的O形環(huán)? 決定問題成敗的關(guān)鍵,往往就在于人的思維變化。生存或者死亡,成功或者毀滅,就在一念之間。下一秒,將會發(fā)生什么?你將得到某個想法的回報?還是為某個想法付出代價?本書描述扣人心弦,情節(jié)跌宕起伏,可圈可點。不管是作為個體還是作為一個種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決策都可能會使局勢更加糟糕。不管你身在何處,處于何種狀態(tài),本書都將會改變你在這個紛繁復雜、危險叢生、且瞬息萬變的世界中看待自己選擇的方式。
勞倫斯?岡薩雷斯,美國《國家地理探險》雜志特約編輯,《哈珀斯》、《戶外》等多家期刊雜志撰稿人,已出版十余部著作。2001和2002年,他為《國家地理探險》雜志兩度奪得“美國期刊編輯協(xié)會”頒發(fā)的“國家雜志獎”。 經(jīng)常為各種知名機構(gòu)做講座,其中包括花旗銀行、圣達菲研究所、美盛資產(chǎn)管理公司,以及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等。
前言
第1章 與死神擦肩而過
第2章 也許應(yīng)該少做而不是多做
第3章 誰抹殺了人類天生的警惕之心
第4章 扔掉吧,那些舊有的思維
第5章 不容忽視的群落力量
第6章 別套上情感的枷鎖
第7章 回歸本源
第8章 從反思中贏得改變
第9章 宇宙給我們的啟示
第10章 永恒的深度生存
譯者后記
第3章 當現(xiàn)代人面對古老危險的時候
作為一個物種,人類已經(jīng)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且這種成功已經(jīng)深深根植于由我們的情感系統(tǒng)所創(chuàng)造的概括推理之中。人類的意識模型和行為指令都是根據(jù)一些有時會迷惑我們的潛在假設(shè)做出的來,比如,大部分讀這本書的人可能都衣食無憂,我們總是有足夠多安身立命的東西,很少再擔心來自食肉動物的威脅,沒有什么能迫使我們?nèi)リP(guān)注世界和尋找生存的策略。甚至在對環(huán)境進行巧取豪奪的時候,我們都不用費心勞神,所有的好處都是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得到的。
情感系統(tǒng)的核心任務(wù)是對人類在這個世界上的行為進行分類,從而使機體自然得出其所作所為是正確的結(jié)論。如果每天不愁吃不愁穿,我們就會認為自己的生存策略想必還不錯,當然就毋庸再多想。人只會按慣性做事。生活是美好的,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的一隅還算安全。,但生活并不盡然如此——它不代表世界上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如此,別人頭腦里構(gòu)建的情感系統(tǒng)與我們自己的可能有著天壤之別。
在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嘯發(fā)生以后,印度官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生活在安達曼群島上的大約250名加拉瓦土著部落人竟奇跡般地全部活了下來。他們一直在巴魯哈特森林中生活,通過DNA樣本檢驗發(fā)現(xiàn),他們的起源可以推溯到60,000年前的非洲大陸。他們的民間傳說和傳奇里有關(guān)于大地震尤其是海水沖向地面時該去哪里逃生以及如何逃生的警告,比如,海嘯來臨的時候要去高地待上幾個禮拜,每天采摘可可果為食。這群裸體的智慧人群在森林里活動,他們最先進的技術(shù)也不過是弓箭而已;而在同一個島嶼上,因海嘯遇難的現(xiàn)代人卻達900人之多,這些人的科學技術(shù)比加拉瓦土著人不知要先進了多少倍。(不幸的是,加拉瓦人和一些相關(guān)的部落——這些當今地球上所剩為數(shù)不多的原始土著人——終究抵擋不了我們這些現(xiàn)代新新人類的強勢進攻了。)
人類曾經(jīng)是極為小心謹慎的生物:即使在坦途中,我們也會豎起耳朵伏地而聽。看來大自然是有意在為難我們:她收回了所有被我們視為寶貝的東西而后將人類的骨頭任由野獸啃食,盡管如此,雖然創(chuàng)造一個果實累累唾手可得、所有猛獸被攔起來的美好世界需要高度警醒的意識,但人類是如此聰明,更是擁有靈活的大腦和靈動的雙手,所以,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世界早已不在話下,除非有一天一架飛架砸到我的屋頂上,否則,在現(xiàn)時身處的環(huán)境中恐怕沒有什么能給自己帶來生命危險。但是如此偉大成就的一個弊端就是它使人們在頭腦中形成了一種心理空白狀態(tài)——一種使人麻痹大意放松警惕的思維。因為加拉瓦部落沒有遺棄他們的警覺和千百萬年來積累起來的經(jīng)驗,所以才在海嘯中奇跡般地活了下來,而千萬個身處更高級技術(shù)文明之中的現(xiàn)代人卻沒有能夠幸免于難。在智能工具的幫助下,我們可以將這類事件詳細地記在錄像中,這些歷史記錄向人們展示了人類在某些時候是如何無以復加的無助。
泰國拉科山海灘度假勝地景觀飯店的老板阿奴庫?恰羅恩庫拍攝了一組錄像,其中一盤展示了一個人在面對洶涌而來的海浪時做出的反應(yīng):他木然不動,只是盯著它,直到自己被惡浪卷走。其他一些影帶顯示的是,海灘上的人群只是盯著海浪的逼近,卻沒有任何試圖逃跑的沖動。最有獵奇色彩的一盤拍下了這樣的情景:在檳城海岸上,當大海浪撲過來的時候,一些人仍在不停地悠然旋轉(zhuǎn)、閑散地散步,還有些人雙手叉腰輕松地站著,絲毫沒有留意到越來越近的海浪,其中有個人在錄制影帶,大家都望著越來越近的浪頭一動不動……當浪頭打到他們、海水漫過了腳和腳踝的時候,這些人還在又蹦又跳地大笑著,最后,海浪終于變得肆虐起來——把他們拍倒、卷走,這些人才尖叫起來,意識過來自己的估算完全錯誤。
在災難面前,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生還,生還的偶然性是很大的,但是,很多本可以逃生的人最后卻被海水卷走,為什么呢?因為這些人的頭腦中沒有什么經(jīng)驗儲備來應(yīng)對此類在地質(zhì)時期里看似頗為平常的海天相連的情況,盡管這些人可能受過很高的教育,而且精于世故,可是一旦環(huán)境發(fā)生一個雖有過預兆、注定要發(fā)生的變化時,他們頭腦中的意識模型和行為指令就變得一無是處了。對于正在做的事情,這些人有一個頑固的行為指令,而對于世界,則有一個強大的意識模型,他們正沉浸在海灘快樂的海洋里沐浴著陽光、享受假日時光,只有在被海浪拍倒后,才不得不放棄原來的模型和改寫相應(yīng)的行為指令,而這,在很多情況下為時已晚。
我采訪了一位災難的幸存者,此人來自加利福尼亞,與朋友一起在此度假。圣誕節(jié)晚上,幾個朋友通宵鬧酒喝得酩酊大醉,而他卻早早地去睡覺了。第二天早上,他早早起了床,感覺好像哪里發(fā)生了地震。他聽到遠處傳來隱隱約約的轟隆聲(500英里以外發(fā)生了地震,地震波傳到泰國需要1個小時)。加利福尼亞時常會有地震發(fā)生,他對地震的一些情況非常熟悉,這樣的經(jīng)驗使他保持了警醒。即使此人大腦里已經(jīng)存儲了一個有關(guān)度假的行為指令,但相對而言還是微弱得多。這個不明顯但但仍可分辨出來的聲音推翻了原有的行為指令,使他高度警惕起來。在旅館前面的海灘上吃早餐時,他非常地警醒,急切地想知道自己所在的環(huán)境出了什么事情。在廣泛搜集了各種新信息后,他知道自己看待這片環(huán)境和自己行為——吃早餐、度假——的方式要改改了,這個時候,自己就像突然被拽回到100萬年前或更早的進化時代,頭腦完全被洪荒時代的思維占據(jù),在下一章,本書會對此做深入探討。
后來,他看到巨大的潮汐朝海岸撲來,同時,聽到海水嗞嗞作響的聲音,那些被沖到海灘上的魚在無力地掙扎著;風平浪靜后,海水向后退去3/4英尺遠……這一切足以使人形成一套全新的意識模型和行為指令,新模型應(yīng)該包括海浪起伏的規(guī)律:回去的一定會再回來。他推算著再回來的浪頭應(yīng)該會更大,大到可能能要了自己的命,于是新的行為指令告訴自己要盡快逃命,他沖到臥室,叫醒幾個仍然沒有從酒精麻醉中清醒過來的朋友,把他們帶到四樓的陽臺上,這幾個人因為跑到四樓陽臺而避免了和成千萬其他人一樣被潮水吞噬的厄運。
如果覺得印度洋與我們很遙遠的話,那么想想另一處經(jīng)常有海嘯光臨的地方:西北太平洋。地球的板塊相撞便會引發(fā)地震,位于溫哥華附近的胡安?德福卡海峽便是這樣一種板塊,它位于北美洲板塊之下,但漂移的范圍卻可以從北加利福尼亞一直延伸到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胡安?德?ê{附近的馬卡部落里流傳著一個教人們在海嘯來臨時如何逃生的傳說,這個傳說是這樣的:海水退去后,露出了干燥的沙灘,而后海水又洶涌而回,吞沒了除山頂以外的所有村莊。在這個傳說中,還有一些有關(guān)海嘯來臨時人們死守船只而后被海浪推到附近一座小島、這個小島因此人丁興旺而繁榮起來的描寫。這個傳說告誡人們:當?shù)卣饋砼R或海水倒灌地面的時候要往高處跑。對于生活在西北太平洋一帶的人們來說,地震前兆持續(xù)的時間可能非常短,因為地震發(fā)生的潛沒帶離海岸線并不遠。日本人詳細地記錄著1700年大海嘯的情景:海浪席卷了整個太平洋,16英尺高的大浪頭襲擊了這個小國。通過對日本數(shù)據(jù)的研究,加拿大研究人員推測日本1700年大地震震級可達里氏9.0級,這次地震使兩大板塊之間裂開了一道起自北加利福尼亞延伸至溫哥華島的大裂痕,人們普遍認為這次發(fā)生在西北太平洋的海浪更勝一籌,它甚至超過了2004年海嘯的最高浪峰。
那天,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地方廣播臺緊急播出了一則關(guān)于近期地質(zhì)形勢的政府警報:“近海地區(qū)在不久會發(fā)生類似事件,這將對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西南部的居民造成嚴重影響!*“會”發(fā)生,而非“可能”發(fā)生。溫哥華的土著人中流傳著一個關(guān)于1700年大地震的口頭傳說,它描述了海嘯、地震波和滿目瘡痍的村落,這故事還說此次地震發(fā)生在冬天,地震發(fā)生的時候這里還沒有歐洲人。
不必非要成為天才或者在叢林中裸奔的土著人——你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來幫助自己。泰國大海嘯發(fā)生的當天早上,一個跟隨父母從英國來度假的12歲小女孩蒂莉?史密斯成功搶救出了大約100人的生命。人類10歲左右的時候,他們頭腦里的意識模型和行為指令還是處于不停變化中的,它們并不牢固。蒂莉在地理課上曾經(jīng)學習過海嘯的知識,她在觀察了周圍的環(huán)境后確信海嘯要來了。蒂莉非常心細,正是因為這樣的警惕及其意識模型的可變性,使她得以將周遭環(huán)境的新信息與之前學習過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從而對世界形成一個全新的意識模型。
“我當時正在沙灘上,突然看到海水變得很奇怪”,她對記者說,“水里有很多氣泡,潮水一下子涌過來……我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而且隱約感到像是海嘯要來了。我告訴了媽媽!彼母改嘎犃怂脑,并據(jù)此采取了措施,這表明了他們也是善于根據(jù)緊急信息及時調(diào)整大腦意識模型的不尋常之人。
這類事件可并不像我們所希望的那樣離自己很遙遠且毫不相干,它極有可能突然闖入任何人的生活。這次海嘯的影響也波及到了我郊區(qū)住所周圍的鄰居們——本?愛波斯原本平靜的生活就被這樣的事情打亂了。愛波斯三十多歲,是個富有的房地產(chǎn)商人,海嘯發(fā)生的時候他恰好在泰國度假,且不幸遇難。
日本神道教中流傳著一則國王騎著戰(zhàn)馬穿越暴風雨的故事。這位國王路過一所房子時看到一只貓正臥在門廊上,而且這只貓還沖自己揮手,他覺得很奇怪,于是就走近想瞧瞧究竟是怎么回事,當他跳下馬朝門廊走來的時候,閃電打在了馬身上,馬應(yīng)聲而倒。從此以后,在日本,貓因其保護力被敬為神靈。宗教中的很多膜拜就是留心觀察環(huán)境這一行為的變形和儀式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