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文學史的維度”為核心概念,收入的文章大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文學史研究維度問題的一些理論性思考;第二部分是從審美理想、藝術(shù)思維方式、思想與文學的關(guān)系、中外文化交流、音律等不同維度研究若干古代文學個案的嘗試;第三部分主要是為一些師友的論著寫的序跋,關(guān)注的焦點也是古代文學研究如何選擇維度的問題。
廖可斌,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主任。另兼任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副會長、中國古典戲曲學會副會長。2004年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
文學史的維度
003 回歸生活史和心靈史的古代文學研究
010 古代文學研究的國際化
014 研究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的潛在意義
020 向后、向下、向外 : 關(guān)于古典戲曲研究的重心轉(zhuǎn)移
027 關(guān)于中國古代文學中的非古典傳統(tǒng) ——讀《中國詩歌通史·明代卷》
035 淡定守護民族的精神家園 ——寫在《文學遺產(chǎn)》六十年
038 文本邏輯的闡釋力度 : 讀商偉教授新著《禮與十八世紀的文化轉(zhuǎn)折——〈儒林外史〉研究》
045 《敦煌小說合集》 ——展現(xiàn)唐代小說的真實圖景
051 挖掘關(guān)學寶貴資源,弘揚中華人文理想 ——《關(guān)學叢書》評介
057 讀王英志《明人絕句三十家賞評》 并由此想到的一些問題
古代文學個案研究
063 古典審美理想的解體與中唐文學發(fā)展動向
077 理學的二重性及其對文學影響的復雜性
087 雙重悲劇與《紅樓夢》的主題
104 論龔自珍藝術(shù)思維的潛意識特征
117 談詞調(diào)與曲調(diào)的關(guān)系
131 陳寅恪《論〈再生緣〉》《柳如是別傳》的研究旨趣
150 方國珍的行為方式與路橋地域文化之關(guān)系
169 晚明東北亞文化交流的“三國演義”——以林羅山為中心的考察
序跋
189 獨立不倚,精益求精——徐朔方教授的學術(shù)道路
209 從師散記
214 人文學者與公眾——謹以此文沉痛悼念徐朔方先生
219 馬積高先生《風雨樓晚年詩鈔》跋
226 懷想如白云
234 《陶宗儀研究論文集》序
239 錢國蓮《于謙年譜》序
247 李祥耀《楊循吉研究》序
250 貝京《歸有光研究》序
253 趙素文《祁彪佳研究》序
256 王于飛《吳梅村生平創(chuàng)作考論》序
259 顧克勇《陸云龍、陸人龍兄弟文學研究》序
263 李燦朝《越水悲歌——明末清初越中文人與文學研究》序
266 張永葳《稗史文心——明末清初白話小說文章化現(xiàn)象研究》序
270 顏建華《清代乾嘉駢文研究》序
273 洪永鏗《海寧查氏家族文化研究》序
276 趙樹功《中國古代文才思想論》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