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燭于漪》是一部聚焦“人民教育家”于漪的人物傳記和紀實文學。本書記述于漪成長奮斗歷程,圍繞教文育人、關(guān)愛學生、撰文著書、管理學校、社會服務(wù)等方面,展現(xiàn)于漪“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的光輝形象,頌揚她卓越的教育成就和貢獻,提煉出“忠誠、堅毅、仁愛、擔當”的紅燭精神!都t燭于漪》是一部為中國教師畫像的文學佳作,是一本學習于漪教育思想和事跡精神的生動教材,也是一次講好中國故事、謳歌新時代英模人物的可貴嘗試。
[于漪經(jīng)典語錄]
“教育事業(yè)是愛的事業(yè),師愛超越親子之愛、友人之愛。”
“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生命活動,而是以教師的生命激發(fā)孩子的生命活力,讓孩子一起動起來。”
“我一輩子學做教師有兩根支柱:第一根支柱是勤于學習,第二根支柱是勇于實踐。兩根支柱的聚焦點就是不斷反思。”
“教育教學工作最忌不思進取,五年老面孔,十年一個樣!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我這一輩子有兩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別人的長處,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
……
2019年9月17日,于漪獲得“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這是共和國首次頒發(fā)“人民教育家”這一國家榮譽稱號,于漪作為基礎(chǔ)教育界的代表獲此殊榮。
人民教育家于漪生于1929年,親歷中華民族從水深火熱中一步步站起來、強起來的艱辛過程,因此,她把“樹中華教師魂,立民族教育根”作為她終生奮斗的目標、始終不變的精神追求。她說,“我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現(xiàn)在,一個肩膀挑著祖國的未來。”
她堅持推廣“培養(yǎng)有中國心的現(xiàn)代文明人”,強調(diào)“既教文,又教人”;
她雖然經(jīng)歷苦難,但仍樂觀、積極,不放棄教師的責任;
她把所有的愛給了她的學生們,愛生如子;
她把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了語文教學研究,著作等身;
她致力于語文教學改革,見證、參與、推動新中國基礎(chǔ)教育發(fā)展歷程;
她是黨員,是教師,是校長,是人大代表,無論擔當任何社會職務(wù),她都盡職盡責;
……
于漪一輩子堅守在教師的崗位上,像紅燭一樣,于漪的精神正如“忠誠 堅毅 仁愛 擔當”的紅燭精神。
于漪常說,“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這就是人民教育家于漪一輩子的堅守。
引言
紅燭呀!
流罷!你怎能不流呢?
請將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間,
培出慰藉底花兒,
結(jié)成快樂的果子!
——聞一多《紅燭·序詩》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教育,偉大的教育實踐孕育偉大的教育家。
中國歷來有重視教育、尊崇教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這片古老而富饒的土地孕育了燦爛的文明,涌現(xiàn)出孔子、朱熹、蔡元培、陶行知、葉圣陶……一位位教育巨匠。他們以卓越的理念教書育人,撒播希望的種子,啟迪智慧,潤澤后世。
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于漪,正是璀璨的教育星空里,綻放奪目光亮的一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于漪正在復(fù)旦大學讀大三。她從積貧積弱的舊社會一路走來,走過苦難和曲折,見證并融入新中國教育波瀾壯闊的發(fā)展歷程,書寫著一首雄偉瑰麗的精神史詩。
她倡導(dǎo)并踐行教文育人,付出超越親子之愛的師愛,引領(lǐng)學生立民族精神之根,樹愛國主義之魂。她是在共和國的土地上生長出來的教育家,以數(shù)十年堅持不懈的求索,堅定文化自信,構(gòu)建著基礎(chǔ)教育理論的中國學派。
時代的聚光燈,一次次投向這位自稱“草根教師”的人——
在第26個教師節(jié)到來之際,首屆全國教書育人楷模10人名單揭曉,于漪光榮入選,成為我國1600萬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2018年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行,黨中央、國務(wù)院決定,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wù)。于漪作為來自基礎(chǔ)教育領(lǐng)域的唯一代表,受到表彰。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2019年9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90歲的于漪榮獲“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
掌聲響起的時刻,她接受著人們的致敬和祝賀。
她是時代的女兒。時代成就了她,她扮靚了時代!
于漪喜歡詩人聞一多筆下的紅燭,尤其敬仰這位民主戰(zhàn)士的厚實學問和高潔品格!凹t燭!‘莫問收獲,但問耕耘!彼褪悄且恢Ъt燭,懷著使命燃燒,用生命去歌唱,點亮學子理想之光,溫暖心靈,照亮未來。
她孜孜求索,甘為人梯,把一生奉獻給與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緊密相連的教育事業(yè),鑄就了忠誠、堅毅、仁愛、擔當?shù)募t燭精神,也就是于漪的精神。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有理由相信,時代終將記住那些為之奮斗和奉獻的人。
董少校,山東高密人,上海交通大學工學雙學士、文學碩士,同濟大學哲學博士,F(xiàn)為上海音樂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擔任上海市書法家協(xié)會出版與媒體推廣工作委員會委員、澳門印社研究部主任、山東省高密市柴溝初級中學思政課教育研究工作站輔導(dǎo)員。參與出版著作3部,發(fā)表論文20多篇、新聞3200多篇。曾任《中國教育報》記者10年,采訪于漪數(shù)十次。
引言/001
第一章 心底埋下“一切為民族”的種子/003
第二章 語文教學“門”在哪里/020
第三章 走過陰霾的日子/038
第四章 耕耘在語文教學田野上/059
第五章 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075
第六章 日月光華文章煥/095
第七章 師愛超越親子之愛/111
第八章 珍愛學生,因材施教/123
第九章 黨員·校長·代表·導(dǎo)師/144
第十章 研究于漪,學習于漪/172
尾聲/197
于漪大事年表/203
參考文獻/223
后記/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