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的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它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記載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訖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6朝1362年的史事。
司馬光從開始編撰到停筆花費了整整十九年的時間。在《資治通鑒 》中,我們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歷史的發(fā)展脈絡,看到秦、漢、晉、隋、唐等統(tǒng)一的王朝和戰(zhàn)國七雄、魏蜀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政權的興衰,看到帝王將相們的處世之道、為政之法,以及他們在歷史漩渦中的生死沉浮、悲歡離合。
由于篇幅有限,《資治通鑒 》僅從原著所記的三千多個大大小小的歷史事件中,精心遴選精彩、典型的故事,以供讀者朋友們窺一斑而見全豹。
《通鑒》開創(chuàng)了“編年體”史書多功能目錄的新體例,文字優(yōu)美,敘事生動,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與《史記》并列為中國古代之史家絕筆。
《通鑒》體例嚴謹,脈絡清晰,網羅宏大,體大思精,史料充實,考證稽詳,敘事詳明,繁簡得宜。
宋末元初胡三省:“為人君而不知《通鑒》,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鑒》,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 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鑒》,則謀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
清代學者王鳴盛:“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
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司馬溫公《通鑒》,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結構之宏偉,其取材之豐贍,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勢不能不據(jù)以為藍本,而 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溫公亦偉人哉!”
毛澤東:“中國有兩部大書,一曰《史記》,一曰《資治通鑒》,都是有才氣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編寫的……《通鑒》里寫戰(zhàn)爭,真是寫得神采飛揚,傳神得很,充滿了辯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