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斐章先生是我國著名圖書館學家、目錄學家。他既是我國最早的圖書館學!娜A圖專的最后一屆畢業(yè)生,又是文華圖專并入武漢大學之后圖書館學專修科的首批教師,被沈寶環(huán)先生稱之為我國圖書館學教育“承前啟后”的人物。
他是建國后較早赴蘇聯(lián)留學的圖書館學家,在留學期間參加了毛澤東主席等領導人對留學生的接見活動。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獲得教育學副博士學位回國。他長期在圖書館學教學與科研第一線,創(chuàng)建現(xiàn)代目錄學新體系,許多成果成為圖書館學目錄學的經(jīng)典之作。
此書本著客觀真實的史學傳統(tǒng),既全面記錄彭斐章先生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活動情況,又系統(tǒng)呈現(xiàn)他的生活、家庭和成長經(jīng)歷;既反映彭斐章先生的學術淵源和學術貢獻,體現(xiàn)學術價值;又反映他的修養(yǎng)與個人風范,體現(xiàn)科學家的人生品質。
本書既報道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圖書館學教育史實,又講了很多學習、工作與生活細節(jié),有豐富的故事,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既可作為圖書館學教學的重要參考,又可作為廣大圖書館工作者學習的讀物。
彭先生的口述歷史,不僅是其個人經(jīng)歷的記錄,而且是圖情領域學科教育與發(fā)展史中重要的一部分對于今天的教育改革與發(fā)展也有重要的參考借鑒作用,既有歷史意義,也有現(xiàn)實意義。本書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前輩學者們?yōu)閷W科建設與發(fā)展所付出的艱辛以及所做的貢獻。面對老一輩學者的囑托,年輕學者的呼喚,閱讀本書,我們會更清楚,我們是誰,我們在做什么,我們要到哪里去……
后記(節(jié)選)
十年前的9月30日,在彭斐章先生80大壽的時候,武漢大學舉辦了一個非常隆重的“彭斐章先生執(zhí)教56周年暨80華誕學術研討會”。那次會議,有國內圖書情報界重要部門和院系領導參加,可謂是全國圖書館界的群英會。
當天,還舉行了慶祝彭斐章先生80大壽的宴會,我、陳傳夫、肖希明、司莉等幾個人策劃了系列活動,當時我是主持人。那天,先生和師母特別高興,活動進行了一天,還精神飽滿。我們擔心先生的身體,一再叫他抽空休息,他還是堅持與我們一起。那天,先生的很多學生都回來了,師生團聚,有說不完的活,就像家庭聚會一樣溫暖。
二
從那以后,我就萌生了一個愿望,要給我的導師做一個傳記。
給彭斐章先生做傳記,至少有五個意義:
其一,彭斐章先生是老一輩教育家的代表,他們那個時代,經(jīng)歷了從舊社會到新社會的革命,經(jīng)歷了教育的歷次重大事件,有很多鮮為人知的豐富的經(jīng)歷。像彭斐章先生解放前做過小學校長,解放后又一直從事教育事業(yè),為國家培養(yǎng)了很多優(yōu)秀人才,有很多對教育的理解與感受,不僅經(jīng)歷特別,而且富有意義。彭斐章先生既是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管理工作者。這個傳記,是我國教育發(fā)展和教師工作的一個縮影,是珍貴的教育史料,對于教育史研究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對于今天的教育改革與發(fā)展也有重要的參考借鑒作用,既有歷史意義,也有現(xiàn)實意義。
其二,彭斐章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圖書館學家。在臺灣圖書館學界德高望重的王振鵠先生稱彭斐章先生為“圖書館界之第一人”;沈祖榮先生之子、臺灣著名圖書館學家沈寶環(huán)先生稱彭斐章先生為“大陸圖書館界排名第一的學人”。他的經(jīng)歷,他的研究,是我國圖書館學術史的重要內容。要研究中國的圖書館學史,不能沒有人物研究,而彭斐章先生便是圖書館學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圖書館學史研究的常用方法是史料研究法、口述史方法等,因此,這一工作應當是圖書館學史研究的基本工作,這個傳記,也會再現(xiàn)圖書館學發(fā)展過程中的史事和人物,從而使之具有圖書館學的史料價值,可視為圖書館學史的成果,也是今后研究圖書館學史的基本工具和參考來源。
其三,彭斐章先生是現(xiàn)代目錄學的泰斗,他建立的現(xiàn)代目錄學體系,成為時代的標志。先生六秩之時,我寫了《彭斐章目錄學思想初探》發(fā)表在《圖書與情報》1990年第2期。先生七秩壽慶,我提交了一篇美國圖書館考察的文章,收入2001年出版的《當代圖書館學目錄學研究論集》。為給先生75歲生日和從教52年獻禮,我專門寫了《彭斐章先生與中國目錄學》,這篇文章收入2005年出版的《彭斐章文集》的“評說”部分。先生80華誕,我在英國愛丁堡寫了一篇《師道光明——賀我的導師彭斐章先生八十壽誕》,這篇文章后來發(fā)表于《高校圖書館工作》2009年第6期,該刊專門設立了“彭斐章先生學術思想研究專欄”。我通過多年跟隨導師學習與研究目錄學,以及一系列對導師目錄學思想的探索,認為彭斐章先生的目錄學思想是他豐富的學術思想的核心和精華,對中國目錄學而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體現(xiàn)了第三代目錄學家思想的積累與結晶,已成為現(xiàn)代目錄學的經(jīng)典和主體。這個傳記毫無疑問應該成為見證現(xiàn)代目錄學形成與發(fā)展的重要成果,對于目錄學未來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其四,彭斐章先生是留蘇的著名學者之一!傲籼K”成為20世紀50年代的一個時代符號,先生響應國家號召,赴蘇聯(lián)學習的經(jīng)歷是屬于那個時代,也是屬于國家的。因此,這個傳記,應當是留蘇歷史研究的一個組成部分,對于中外交流具有現(xiàn)實意義。先生在異國他鄉(xiāng),排除各種干擾,刻苦求學、四年不歸的事跡尤為感人,對今天的年輕人特別是讀書人來說,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其五,彭斐章先生是武漢大學資深教授,其主要的工作經(jīng)歷一個是文華圖專,另一個就是武漢大學。從研究武漢大學校史來說,彭斐章先生曾參與武漢大學校史編輯過程,其傳記是武漢大學校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武漢大學歷史名人,不能沒有對武漢大學名師彭斐章先生的研究。從研究信息管理學院院史的角度看,2020年是信息管理學院建院100周年,彭斐章先生是信息管理學院前身文華圖專的最后一屆畢業(yè)生,是文華圖專畢業(yè)留校的最后一位教師,又是文華圖專并入武漢大學后的首批教師,是見證文華圖專發(fā)展史和信息管理學院發(fā)展全過程的承上啟下的重要領導人物。因此,對于院史、院志乃至校史校志的編纂,都具有重要意義。
柯平
彭斐章,現(xiàn)任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顧問。2004年被遴選為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兼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博士后管委會第五屆專家組成員。從事圖書館學教育、教學、研究及教學管理工作50余年。主要致力于目錄學,社會科學情報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出版專著、主編、參編、譯著20余部,發(fā)表學術論文100余篇,主持國家JI、省部級以上課題7項。
柯平,南開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圖書情報專業(yè)學位教育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索引學會副理事長,天津市中文信息學會理事長。
劉莉,1987年出生于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2013年畢業(yè)于南開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系,獲管理學碩士學位,現(xiàn)在天津醫(yī)科大學圖書館工作。主持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資助項目和天津市教委科研計劃項目各1項,發(fā)表學術論文10余篇,參與編寫圖書館學專著1部。
青少年時代(1930—1951)
一、童年記憶
1.伯祖父給我取名“斐章”
2.樂善好施的父親
3.知書達理的母親
4.我的兄弟姐妹
5.五歲半開始求學
6.零星的童年記憶
7.抗戰(zhàn)印記
二、中學生活
1.高倉中學的六年
2.亦師亦友的兩位叔父
3.加入新力知識青年聯(lián)誼會
4.華國鋒給我們西紅柿吃
三、完小任教
1.小學教師
2.弱冠之年當小學校長
3.當小學校長的三大作為
4.參加高考
文華時光(1951—1953)
一、文華求學
1.我是怎么與圖書館學結緣的?
2.文華圖專的第一印象
3.文華圖專的“過早”
4.文華圖專的校訓校歌
5.文華圖專的特色生活
二、“土改”經(jīng)歷
1.參加“土改”
2.“土改”中的意外事件
3.參加“土改”的好處
三、文華精神
1.擔任文華圖專最后一屆學生會主席
2.文華圖專畢業(yè)
3.我體會的文華精神
4.特殊的同窗情誼
執(zhí)教大學(1953—1956)
一、留校任教
1.從“崇福山”搬到“珞珈山”
2.大學教師從“助教兼秘書”開始
3.光榮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二、準備留學
1.留蘇的選拔考試
2.留蘇預備部
3.到蘇聯(lián)學什么?
三、戀愛結婚
1.從大學同學到終身伴侶
2.簡單而難忘的婚禮
難忘的留蘇歲月(1956—1961)
一、負笈蘇聯(lián)
1.初到莫斯科
2.適應蘇聯(lián)生活
3.著裝禮儀
4.幾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
二、我的導師
1.留學的第一件大事
2.導師的“嚴”“導”“愛”
3.師恩難忘
三、異國他鄉(xiāng)求學
1.留蘇研究生的課程
2.去得最多的是列寧圖書館
3.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4.別樣的暑期游學
四、留學生的情感生活
1.不準在蘇聯(lián)談戀愛
2.見識蘇聯(lián)人的“開放”生活
3.面對主動要求交往的蘇聯(lián)女孩
4.中蘇“兩地書”
五、難忘時刻
1.親歷中蘇關系“由熱變冷”
2.目睹開國領袖們的風采
3.現(xiàn)場聆聽毛主席的報告
六、博士畢業(yè)
1.論文寫作中的一件“怪事”
2.延遲的論文答辯
學成歸來(1961—1966)
一、回到祖國
1.三個月,三件事
2.重回珞珈山
3.有了孩子
二、學科思考
1.第一次集中編寫目錄學教材
2.感覺圖書館學學科地位低人一等
3.山雨欲來風滿樓
那些日子(1966—1976)
一、運動的沖擊
1.從“左派”到“右派”
2.圖書館學教育遭到嚴重破壞
3.強加給我的“蘇修特務”身份
二、下放勞動
1.三年“勞改”生活
2.講黨史課的曲折
3.中斷了與家的聯(lián)系
三、返校的窘迫
1.“斗批改”與“斗批散”
2.返校編校史
3.“系辦館”
4.終于結束了
5.面對“文革”困境的法寶
科教春天(1976—1984)
一、撥亂反正
1.迎接科學和教育的春天
2.沈祖榮先生的追悼會
3.打破“舊制”,招賢納士
4.齊心協(xié)力,擴大規(guī)模
二、教書育人
1.恢復高考之后培養(yǎng)本科生
2.率先招收研究生
3.評上教授
4.我的座右銘
三、學術研究
1.改革開放初期的學術活動
2.開創(chuàng)目錄學研究新高地
3.廿年后再出國門
砥礪前行的八年(1984—1992)
一、首任院長
1.劉道玉校長的遠見卓識
2.出任院長
3.圖書情報學院成立
二、開拓創(chuàng)新
1.團結奮斗,開創(chuàng)圖情發(fā)展新時代
2.重視異地辦學,發(fā)展函授教育
3.擯棄門戶之見,促進圖情事業(yè)新發(fā)展
4.來之不易的博士學位授予權
三、國際交流和海峽兩岸交流
1.重訪蘇聯(lián)
2.保加利亞印象
3.訪美之旅
4.“三個不相稱”和“三個沒有想到”
5.與臺灣地區(qū)圖書情報界的交流與合作
六秩之后(1992—)
一、卸任之后
1.人走茶不涼
2.學科評議組
3.指導博士研究生
4.科研課題
5.我的治學與為人觀
二、淡泊名利的教授
1.社會服務
2.《世紀學人百年影像》背后的故事
3.文科院士
4.名人檔案
5.荊楚社科名家
三、多彩桑榆
1.伉儷情深
2.言傳身教
3.和睦家風
4.閑適生活
5.我的長壽秘訣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