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名為《當代劇場與中國美學》,是陶慶梅對2000年以來的中國大陸本土戲劇實踐,做出帶有問題意識的整理與研究推進。書中圍繞國內(nèi)演出過的一些重要戲劇作品,展開敘述、分析與討論,深入思考、剖析當代歐美現(xiàn)代戲劇理論的歷史脈絡與概念內(nèi)涵,并嘗試在與當代西方現(xiàn)代戲劇理論對話的過程中,建構中國自己的戲劇理論語言。
由于20世紀中國文學,尤其是戲劇文學與實踐,深受西方影響。如何在新時代形成自己的戲劇理論語言,不僅是戲劇一個文藝門類的問題,更包含了對中國文學乃至中國學術的自身理論建構的可能性問題。這對中國文明偉大復興前夜的思想文化界,可謂至關重要。
本書是陶慶梅對2000年以來本土戲劇的實踐,做出帶有問題的整理。圍繞一些重要戲劇作品,展開敘述、分析,并與當代西方現(xiàn)代戲劇對比,建構中國自己的戲劇理論語言。
郭寶昌(電視劇《大宅門》導演)、賴聲川(話劇《暗戀桃花源》《寶島一村》導演)、田沁鑫(話劇《青蛇》《北京法源寺》導演》)聯(lián)袂推薦
“新當代”包含雙重意義:首先,叢書將目光聚集在上個世紀末到新世紀以來的新的文學/文化現(xiàn)象,并由此上溯當代文學生發(fā)的背景、歷史發(fā)展的軌跡,將新文學與新文化置于社會史與文藝史的雙重線索之中加以觀察;其次,新媒介、文化體制、方法論和理論建設,是叢書的四種問題意識。
一、為了言說傳統(tǒng),我們必須穿越現(xiàn)代
晚年的費孝通已經(jīng)很少進行系統(tǒng)的專業(yè)性論文寫作,但他一直以筆記、發(fā)言與訪談為方式,闡述他對21世紀中國發(fā)展的持續(xù)性思考。“文化自覺”是他這一時期最為著力思考的命題。在2002年參加“21世紀中華文化世界論壇”研討會的發(fā)言中,他說:
20世紀前半葉中國思想的主流一直是圍繞著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而發(fā)展的,以各種方式出現(xiàn)的有關中西文化的長期爭論,歸根結底只是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在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下,現(xiàn)代中國人究竟能不能繼續(xù)保持原有的文化認同?還是必須向西方文化認同?
我說“文化自覺”這個概念可以從小見大,從人口較少的民族看到中華民族以至全人類的共同問題。其意義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的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發(fā)展的趨向,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huán)境、新時代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
費孝通是從他自己一生對中國的研究出發(fā),以“文化自覺”的概念來闡述他對21世紀的中國乃至人類發(fā)展方向的理解!拔幕杂X”,大致可以說是我們今天所說“文化自信”的底蘊。費孝通所說的文化自覺是有前提的。20世紀包含中國在內(nèi)的弱小民族與國家,都面臨著西方文化所內(nèi)涵的工業(yè)化與現(xiàn)代化沖擊;“文化自覺”意味著,這個民族與文化,已經(jīng)從最開始面對一種強勢文化驚慌失措的震驚中走了出來,逐漸建立對于自身文化的自信,并有了探尋自身文化“來歷、形成的過程”的“自知之明”。在費孝通看來,有“自知之明”的文化自覺,并“不帶任何文化回歸”的意思。它“不是要復歸,同時也不主張‘全盤西化’或‘堅守傳統(tǒng)”’!白灾鳌,是為了增強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
費孝通對于“文化自覺”的宏觀認識,具體到文化的不同類型與藝術的不同形態(tài),可能都會有其具體的內(nèi)容;但總體來說,方向一致。只是,費老這一句舉重若輕的“自知之明”,在任何的實踐中都并不容易!
序:文化自覺與戲劇美學
上編
第一章 現(xiàn)實主義的原點:易卜生與斯坦尼的“體系”
一、易卜生的悖論——現(xiàn)代性如何走向反現(xiàn)代性
二、從《兄弟姐妹》談“體系”
第二章 歐洲現(xiàn)代主義戲劇的不同面貌:梅耶荷德、皮蘭德婁與貝克特
一、從《欽差大臣》理解梅耶荷德
二、皮蘭德婁《六個尋找劇作家的劇中人》:用戲劇的獨特方式探討真∕假:
三、進入《等待戈多》的“門”
第三章 現(xiàn)代主義戲劇在東方
一、從《四川好人》到《北京好人》:以本土化還原布萊希特的政治性
二、《情人的衣服》:走進彼得??布魯克的“空的空間”
三、《李爾王》:鈴木忠志與東方美感
第四章 莎士比亞的演法
一、《理查三世》:國際主流精英的莎劇“范”
二、現(xiàn)代主義重塑精英/大眾:《亨利四世》與《哈姆雷特》
三、韓國人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四、莎士比亞的深刻在哪里
第五章 作為文化工業(yè)的音樂劇
一、百老匯的演劇結構
二、作為“劇種”的音樂劇與作為“產(chǎn)業(yè)”的音樂劇
三、外外百老匯曾是個斗爭的概念
下編
第六章 賴聲川:生命是一個結構
一、結構即內(nèi)容
二、“相聲劇”:用說相聲去碰撞荒誕劇
二、《如夢之夢》:生命是一個循環(huán)
第七章 林兆華:從破到立的表演實踐
一、《人民公敵》:以破為立的表演探討
二、《老舍五則》:以靜為動的舞臺美學
第八章 田沁鑫:舞臺藝術與社會思潮的碰撞(上)
一、《生死場》:蕩氣回腸的開端
二、《北京法源寺》:多重敘述中的歷史與江山
第九章 田沁鑫:舞臺藝術與社會思潮的碰撞(下)
一、從白蛇到青蛇:情欲成為主要敘述動力
二、《青蛇》:懂得了出,才有勇氣再入一次
三、傳統(tǒng)倫理如何回應現(xiàn)代挑戰(zhàn)
第十章 21世紀的創(chuàng)作突圍
一、《我不是保鏢》:找回我們以假為真的舞臺自信
二、為新市民觀眾演戲:《丁西林民國喜劇三則》與《她彌留之際》
三、《一句頂一萬句》:以空間的行走,應對時間的虛無
第十一章 戲曲的現(xiàn)代轉型
一、青春版《牡丹亭》:文化復興的青春方式
二、《欲望城國》: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要經(jīng)歷多少次訣別
三、粵劇《霸王別姬》:經(jīng)典如何借創(chuàng)新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