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印度次大陸是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等宗教的發(fā)源地。誕生在這片土地上的藝術源遠流長、復雜神秘,如何將其完整地講述給讀者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研究印度藝術的quan威維迪亞·德赫賈在本書中以歷史大變遷為背景,有效地呈現(xiàn)了“藝術”在不同文化語境中的具體含義,并以各種藝術風格的形成、發(fā)展為線索,全面解析了4500年來印度審美風尚的歷時性嬗變。此外,針對21世紀的藝術家應如何在尊重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與建立現(xiàn)代藝術之間取得平衡的問題,作者在層層遞進的論述中也巧妙地給予了回應和解答。
全書近300幅精心挑選的彩色插圖堪為一場奇妙的視覺盛宴,不管是印度教神廟華麗的雕刻還是泰姬陵典雅的外觀,不管是阿旃陀石窟輝煌的壁畫還是插圖抄本生動的形象,配合邏輯清晰的論述無疑更能加深讀者的直觀認識,并使本書成為一本有價值的藝術史著作。
◎4500年印度藝術史全景呈現(xiàn)
印度藝術歷史悠久,且有復雜的政治和宗教背景,將其完整準確地講述給讀者絕非易事。維迪亞·德赫賈在本書中將印度藝術的發(fā)展與王朝更迭、時代變換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使得文本在對不同藝術風格的追溯和演繹中伴有一條清晰的時間線索。因此,無論是印度河文明的偉大城市、引人入勝的洞窟藝術,還是精妙的寺廟建筑傳統(tǒng)、拉吉普特的宮殿亭閣等,看似不重視“歷史觀”的印度于歲月流變中留下的文明遺產(chǎn)在作者筆下都得到了恰當?shù)谋磉_可能與言說空間。
◎視角du特、細節(jié)豐富,有條不紊地為讀者解疑答惑
觀看者也是藝術意義生成的一部分,藝術雖然承載了教化功能,但在觀看者那里激起的感悟也是對藝術更直接和澄明的詮釋。讀者作為藝術的觀看者,在進入印度藝術史徜徉的同時,也會產(chǎn)生這樣的困惑,比如:印度教神廟上為何充斥著那么多感官圖像?神圣如何與“低俗”共存?早期印度藝術為何經(jīng)常匿名?佛教和印度教建筑為何能出自同一批工匠之手?佛陀的表現(xiàn)形式是如何從“象征”轉(zhuǎn)為“具象”的?佛教為什么在發(fā)源地印度消亡?當代藝術家如何在尊重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與建立現(xiàn)代藝術之間取得平衡?針對這些問題,本書在層層遞進的論述中巧妙地給予了回應與解答。
◎200多幅插圖匯成印度藝術長河
從史前時期到信史時代,從那伽羅神廟到達羅毗荼朱羅神廟,從印度河文明的印章到石窟寺院的佛陀,從阿旃陀石窟輝煌的壁畫到月亮王朝生動的插圖抄本,從毗奢耶那伽羅城的大都會風華到莫臥兒王朝的天園景象,印度次大陸用它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場奇妙的視覺盛宴,這同時也是印度歷史的沉淀和文化訴求的縮影。
◎簡約排版、精美印刷,打造良好閱讀體驗
日本進口內(nèi)文紙印刷,采用耐性好,不易變形的特種軟膠膠裝,便于讀者在富有質(zhì)感的圖畫中欣賞神廟建筑的滄桑厚重,在明亮細膩的色彩中體驗印度審美的du特神秘,在文字和圖畫的對照中感悟印度藝術的qian年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