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鼻相關微創(chuàng)外科(eye-nose related mini-invasive surgery, ERMS)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源自于耳鼻咽喉科的鼻-眼相關外科理念,立足于眼科,將傳統(tǒng)的眼外科技術與內鏡技術有機結合,探索視神經、眼眶/眼整形與淚道疾病的\"內鏡微創(chuàng)\"治療模式。
本書基于作者14年來豐富的臨床經驗積累,總結了20000多例內鏡手術資料作為內容, 2000余幅圖片,系統(tǒng)、詳盡介紹了眼鼻相關微創(chuàng)外科各種手術操作技術,如內鏡下經鼻徑路淚囊鼻腔黏膜吻合術、內鏡下視神經管多點狀穿刺減壓術、內鏡下經淚阜后徑路眶壁骨折整復術、內鏡下經蝶篩徑路眼眶肌錐內脂肪減壓術、內鏡下眶尖深部小腫瘤摘除術等,包括手術工作原理、手術適應證、基本操作技巧與注意事項,療效客觀評價等,且每種手術后還分享了作者的經驗、觀點和典型病例分析,旨在幫助讀者更直觀地掌握臨床手術技巧,更好地促進各種眼科內鏡創(chuàng)新手術的推廣應用。
2006年10月1日,我作為第一位眼科醫(yī)生第一次拿起內鏡完成了第一臺經鼻淚囊鼻腔造孔術,距今已經14年了。14年來,在瞿佳教授等的大力支持下,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內鏡下經鼻淚道疾病微創(chuàng)手術已被國內外廣泛采納,內鏡技術在復雜性眼眶腫瘤、甲狀腺相關性眼病、爆裂性眶壁骨折等的應用更是將眼眶外科帶入了一個“微創(chuàng)”“縱深”發(fā)展的新時代,特別是內鏡下經鼻視神經管減壓術(endoscopic trans-ethmosphenoid optic canal decompression, ETOCD)的不斷改進,極可能使人們對視神經疾病的治療實現(xiàn)由純藥物保守治療向微創(chuàng)外科干預治療的轉變!14年來,不斷有醫(yī)生敦促我,希望我能撰寫一本系統(tǒng)介紹該領域的專著,讓想學者、追隨者少走彎路。但沒有想到,這本書一寫就是10年,也許是因為我那稍帶點強迫癥式的執(zhí)著的信念:我一直想寫一本好書!
眼鼻相關微創(chuàng)外科(eye-nose related mini-invasive surgery, ERMS)源自于耳鼻咽喉科的鼻-眼相關外科理念,當時主要采取經鼻外皮膚切口,用鼻科的視角與手段去解決一些經傳統(tǒng)眼眶手術徑路難以到達的一些眶區(qū)疾病,診療范圍極其有限,且創(chuàng)傷大,并發(fā)癥多,效果欠理想。后來,隨著鼻內鏡鼻竇外科技術的迅速發(fā)展,鼻內鏡下經鼻淚囊鼻腔造孔術、ETOCD等手術相繼出現(xiàn)并取得了相當?shù)某晒,但由于臨床病源缺乏、專業(yè)知識的局限性、治療手段的單一性等原因,其發(fā)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礙。近14年來,我們在耳鼻咽喉科基礎上,立足于眼科,從疾病的病理生理學機制出發(fā),將內鏡技術與眼外科技術有機結合,創(chuàng)新性地開展視神經、眼眶、淚道疾病的微創(chuàng)治療,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高質量完成內鏡手術超20000例,原創(chuàng)術式10多種,先后發(fā)表SCI論著40多篇,填補了多項眼科空白,賦予了上述疾病全新的診療理念與內涵,一門新的學科——眼鼻相關微創(chuàng)外科學應運而生。本書正是基于我們14年來豐富的臨床經驗積累,以20000多例內鏡手術資料總結為內容,以系統(tǒng)、詳盡介紹各種手術操作技術為重點而撰寫,包括手術的工作原理、手術適應證、基本操作技巧與注意事項,療效客觀評價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本書對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國內外發(fā)展趨勢、作者的經驗和觀點等亦作了深入介紹,旨在適應各級醫(yī)護人員不同層次臨床工作需求的同時,盡可能滿足醫(yī)學本科生、碩士、博士生以及其他人員獲取前沿知識的需要。
感謝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對本書出版的鼎力支持,衷心感謝瞿佳教授的精心指導,真心感謝參與本書撰寫的專家,他們都是我國從事該領域的臨床一線專家與先行者,感謝他們在十分繁重的工作之余抽出寶貴的時間高質量地完成撰寫任務。感謝在本書出版過程中給予大量幫助的我的研究生、進修醫(yī)師,同時,更要感謝家人對我的理解、寬容與支持,為了本書撰寫,占用了本應陪伴他們的寶貴時間。
由于本書為我國第一部眼鼻相關微創(chuàng)外科領域的專著,內容大部分建立在作者臨床經驗與個人觀點的基礎上,可能存在一些疏漏、爭議或不妥之處,敬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吳文燦
2020年2月
第一章 應用解剖學基礎
第一節(jié) 眼眶與鼻腔(竇)之間的毗鄰關系
一、眼眶壁基本結構組成
二、眼眶與鼻竇的毗鄰關系
第二節(jié) 視神經與篩蝶竇之間的解剖關系
一、視神經基本解剖特點
二、視神經與篩蝶竇之間的毗鄰解剖關系
第三節(jié) 淚道與鼻腔之間的毗鄰解剖關系
一、淚囊及淚囊窩
二、骨性鼻淚管
第二章 影像學基礎
第一節(jié) 正常眼眶影像學檢查方法與解剖
一、眼眶CT斷層掃描與解剖
二、正常眼眶MRI檢查及解剖辨識
第二節(jié) 淚道系統(tǒng)影像學檢查方法與解剖
一、淚道碘油造影
二、淚道數(shù)字化減影
三、淚道CT檢查
四、淚道MRI檢查
五、淚道核素顯影
六、淚道超聲檢查
第三節(jié) 鼻竇影像學檢查方法與解剖
一、CT檢查方法及解剖
二、MRI檢查方法及解剖
第四節(jié) 視神經影像學檢查方法與解剖
一、CT檢查
二、MRI檢查
三、視神經管骨折的影像學判斷
第五節(jié) 頸內動脈影像學檢查方法與解剖
一、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檢查
二、計算機斷層成像血管造影檢查
三、磁共振血管造影檢查
四、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
第六節(jié) 眼鼻相關疾病影像學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概述
二、眼外肌肥大的診斷方法及標準
三、眼外肌肥大的鑒別診斷
第三章 麻醉學基礎
第一節(jié) 局部麻醉
一、表面麻醉
二、局部浸潤麻醉
三、神經阻滯麻醉
第二節(jié) 監(jiān)護麻醉
一、一般要求
二、監(jiān)護麻醉處理原則
三、監(jiān)護麻醉的實施
第三節(jié) 全身麻醉控制性低血壓技術
一、控制性低血壓的生理基礎
二、控制性低血壓對重要器官功能的影響
三、控制性低血壓的操作方法
四、禁忌證
五、控制性低血壓的臨床管理
六、控制性低血壓的并發(fā)癥及注意事項
第四章 基本設備與器械
第一節(jié) 基本手術設備
一、內鏡成像系統(tǒng)
二、微動力切割刨削系統(tǒng)
第二節(jié) 基本手術器械配置
一、內鏡下經鼻徑路淚囊鼻腔黏膜吻合術所需基本手術器械
二、內鏡下經淚阜后徑路眶內側壁骨折整復術所需基本手術器械
三、內鏡下經蝶篩徑路視神經管減壓術所需基本手術器械
第三節(jié) 手術室基本配置
一、人員配備
二、基礎設施配備
三、手術室基本設備擺放與術者位置
四、內鏡鏡頭選擇
五、內鏡把持方法
第四節(jié) 內鏡設備、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和保養(yǎng)
一、鼻內鏡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滅菌
二、微動力切割刨削設備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與保養(yǎng)
第五章 眼鼻相關微創(chuàng)手術基本操作技巧
第一節(jié) 眼眶手術基本操作技巧
一、眼眶手術徑路選擇
二、手術操作技巧與要點
三、筆者經驗與觀點
第二節(jié) 鼻內鏡鼻竇外科手術操作技巧
一、從前向后法
二、由后向前法
第六章 術前準備與圍術期處理
第一節(jié) 術前準備
一、基本原則
二、一般準備
三、?茰蕚
第二節(jié) 圍術期準備
第三節(jié) 鼻內鏡鼻腔檢查
一、基本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二、術后鼻腔檢查
第七章 主要手術并發(fā)癥預防與處理
第一節(jié) 內鏡下視神經減壓手術并發(fā)癥
一、腦脊液鼻漏
二、顱內感染
三、鼻腔鼻竇口閉鎖
四、術中出血
第二節(jié) 內鏡下眼眶手術并發(fā)癥
一、視功能損害
二、眶內出血
三、淚道損傷
四、眼球運動異常
五、感覺神經損傷
六、鼻腔、顱內并發(fā)癥
第三節(jié) 內鏡下淚道手術并發(fā)癥
一、出血
二、淚道組織損傷
三、鼻腔造瘺口肉芽增生
四、鼻腔造瘺口閉鎖
五、人工淚管移位及脫出
第八章 手術與病房護理
第一節(jié) 手術護理與配合
一、術前準備
二、手術護理配合
三、術后配合
第二節(jié) 常見手術護理配合
一、內鏡下經鼻徑路淚囊鼻腔黏膜吻合術
二、內鏡下經蝶篩徑路視神經減壓術
三、內鏡下經鼻徑路眶減壓術
第三節(jié) 病房護理
一、淚道手術圍術期護理
二、眼眶疾病圍術期護理
三、視神經疾病圍術期護理
第九章 鼻內鏡下淚道疾病診療技術
第一節(jié) 鼻內鏡下經鼻淚囊鼻腔黏膜吻合術
一、應用解剖基礎
二、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
三、術前常規(guī)準備
四、基本手術步驟、方法與注意事項
五、術后處理與隨訪
六、手術并發(fā)癥預防與處理
七、筆者經驗與觀點
第二節(jié) 鼻內鏡技術在難治性慢性淚囊炎治療中的應用
第三節(jié) 兒童頑固性慢性淚囊炎鼻內鏡下經鼻淚囊鼻腔黏膜吻合術
一、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二、手術方法、步驟與注意事項
三、術后處理與隨訪,手術并發(fā)癥預防與處理
四、筆者經驗與觀點
第四節(jié) 鼻內鏡技術在淚道占位性病變手術中的應用
一、臨床表現(xiàn)
二、治療方案與措施
第五節(jié) 鼻內鏡下經淚阜后-中鼻道淚道旁路重建術
一、概述
二、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三、手術步驟、方法與注意事項
四、術后處理與隨訪
五、手術并發(fā)癥預防與處理
六、筆者經驗與觀點
第十章 甲狀腺相關性眼病內鏡下經蝶篩徑路深部眶減壓術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甲狀腺相關性眼病發(fā)病機制與臨床表現(xiàn)
一、發(fā)病機制
二、臨床表現(xiàn)、診斷與鑒別診斷
第三節(jié) 甲狀腺相關性眼病眶減壓術
一、傳統(tǒng)眶減壓術現(xiàn)狀與存在問題
二、內鏡下經蝶篩徑路眶內側深部眶減壓術的設計理念
三、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四、手術操作步驟、技巧與注意事項
五、典型病例分析:甲狀腺相關性眼病所致暴露性角膜潰瘍
六、筆者經驗與觀點
第十一章 內鏡下爆裂性眶壁骨折整復術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發(fā)病機制
二、臨床表現(xiàn)
三、診斷與鑒別診斷
四、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第二節(jié) 內鏡下經淚阜后徑路眶內側壁骨折整復術
一、經淚阜后徑路的相關應用解剖
二、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三、手術操作步驟、技巧與注意事項
四、典型病例分析:眶內側壁骨折致眼球內陷患者
五、筆者經驗與觀點
第三節(jié) 內鏡下經下穹窿結膜徑路眶底壁骨折整復術
一、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二、手術操作步驟、技巧與注意事項
三、典型病例分析:眶底壁骨折患者
四、筆者經驗與觀點
第四節(jié) 內鏡下眶內下壁聯(lián)合骨折整復術
一、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二、手術步驟、手術技巧
三、術后處理與隨訪
四、典型病例分析
第五節(jié) 復合性眼眶骨折整復術
一、應用解剖學基礎
二、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三、手術操作步驟、技巧與注意事項
四、典型病例分析: 眶-顴-上頜體骨折致眼球內陷、面部畸形與張口受限患者
五、筆者經驗與觀點
第六節(jié) 眼眶骨折手術并發(fā)癥防治
第十二章 內鏡技術在復雜性眼眶腫瘤摘除中的應用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眼眶腫瘤手術顯微解剖學特點
二、傳統(tǒng)眼眶手術方式
三、內鏡下復雜性眼眶腫瘤摘除術
第二節(jié) 內鏡下鼻竇源性眶內黏液囊腫袋狀開放引流術
一、病因和病理生理學機制
二、臨床表現(xiàn)
三、診斷與鑒別診斷
四、鼻內鏡下眶內黏液囊腫袋狀開放引流術
五、術后處理
六、預后
第三節(jié) 內鏡下鼻眶溝通性腫瘤切除術
一、病因及病理生理學機制
二、臨床表現(xiàn)
三、診斷與鑒別診斷
四、內鏡下經鼻徑路聯(lián)合經眶徑路鼻眶溝通性腫瘤摘除術
五、術后處理
第四節(jié) 內鏡下眶尖深部小腫瘤摘除術
一、臨床表現(xiàn)
二、診斷與鑒別診斷
三、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四、手術徑路選擇
五、手術步驟與操作技巧
六、筆者經驗與觀點
第十三章 內鏡下眶內異物取出術
第一節(jié) 內鏡下鼻眶溝通性異物取出術
第二節(jié) 內鏡下顱眶溝通性異物取出術
第三節(jié) 內鏡下眶深部異物取出術
第十四章 內鏡下經蝶篩徑路視神經管減壓術
第一節(jié) 外傷性視神經病變
一、外傷性視神經病變的病理生理學機制
二、內鏡下經蝶篩徑路視神經管減壓術的作用機制
三、內鏡下經蝶篩徑路視神經管減壓術的應用解剖學基礎
四、外傷性視神經病變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五、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六、手術操作步驟與技巧
七、筆者經驗與觀點
第二節(jié) 非外傷性視神經病變
一、可能的作用機制
二、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三、手術步驟與操作技巧
四、典型病例分析
五、筆者經驗與觀點
第三節(jié) 內鏡技術在鼻源性視神經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一、細菌或真菌感染性病變
二、鼻源性腫瘤壓迫
三、鼻內鏡鼻竇手術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