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陳支平教授,長年從事明清斷代史與區(qū)域社會文化史的研究工作,形成了自己的學術風格。本書為其從事研究近四十年來年來的論文選集。所收入的學術論文,大致分為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明清社會經(jīng)濟史的專題研究論文,兼及明清兩代的典章制度史;其二是有關“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歷史與文化的論說;其三是中國東南沿海區(qū)域社會經(jīng)濟與文化史的研究論文。
全書的學術論點新穎,在史料的運用上實行典籍文獻與民間文書相互結合印證的新方法。視野開闊,自成一家。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博聞自選文叢·史學”第二種
☆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陳支平教授從教以來重要學術成果之結集。
☆全書分為四大板塊,以專題形式為探尋明清歷史
☆書中征引材料豐富多元,剖析深入,語言平實,可讀性強
前言
去年,中西書局的伍珺涵編輯約我出一本自選集,這是十分令人高興的事情。我趕緊搜集舊作,從中挑選出28篇,湊成1冊。從這些挑選出來的文章看,大體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的內容。其一是關于中國歷史學的若干縱向思考;其二是明清社會經(jīng)濟史的專題研究論文;其三是有關“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歷史與文化的論說;其四是中國東南沿海區(qū)域,特別是福建與臺灣兩地區(qū)域社會經(jīng)濟與文化史的研究論文。
1979年,我追隨傅衣凌先生學習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的范圍基本限定在明清社會經(jīng)濟史領域,畢業(yè)之后留校當助教、講師。老師健在,恪守老師的教誨,繼續(xù)從事明清社會經(jīng)濟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1980年代中期之后,正值國家改革開放進入大踏步前進的時代,我所服務的廈門大學,為了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大勢,高瞻遠矚的學校領導為廈門大學的發(fā)展指定了新的方向,美其名曰“僑(華僑)、臺(臺灣)、特(廈門特區(qū))、海(海洋)”。作為廈門大學的一員,領導的話自然是要順從的,于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的學術研究走向,就不能不融入一些關于“僑、臺、特、!钡呢浬。具體而言,就是從事一些有關中國東南地區(qū),特別是福建與臺灣的區(qū)域歷史與文化的研究工作。后來,“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前進號角日漸響亮時髦起來,順著我校卓有遠見的“僑、臺、特、海”的余音,我在這方面居然也可以湊上不少的文字。
這樣兩三條腿走路下來,到了21世紀的新世紀、新時代,我的年齡也逐漸攀升到了知天命、望花甲的階層。此時熱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愛國人士,大力倡導“國學”。學校領導們看我年齡夠分量,素來聽話,便把我調到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這清冷而又“高大尚”的衙門中去守門侍奉。但是這種“高大尚”的行當,對我來說就相當麻煩了。因為我以往所從事的所謂“學問”——中國經(jīng)濟史者,“形而下”也;如今忽然飛上天,摸索“形而上”的東西,著實為難?蓱z我這花甲零落人,不得不另起爐灶,寫些儒家孝道與朱熹朱子學相挨邊的文章,以示自己在國學研究院并沒有白吃學校的干飯,沒有“尸位素餐”。如果假以時日,說不定就還真成了你吹我吹的“國學大師”了。
我的這本自選集里的文章,大體就是按照這四個方面編排的。但是不管是哪個部分的內容,骨子里面還是擺脫不了經(jīng)濟史的影子,這或許可以攀附上一句十分堂皇的古訓:師門的教誨不可忘。這個集子里面的文章質量如何,由不得我自己來說,須由大家來評判。但是從我自己的立場來看,這些文章都是認真寫作出來的,都是對得起自己的。當然,這本集子出來之時,也無須寫一些諸如“敬請方家批評指正”的客套話,因為即使我再謙虛,吸取了方家的批評意見,無奈年齡作怪,也長進不起來了。所以,我現(xiàn)在所要說的一句話是:對中西書局和伍珺涵編輯的盛情美意,深致謝忱!
陳支平
2020年元旦
陳支平,1952年生。1977年入廈門大學歷史系學習,1982年獲碩士學位,1987年獲博士學位。現(xiàn)任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中國明史學會會長,長年從事明清斷代史與區(qū)域社會文化史的研究工作。著有《清代賦役制度演變新探》《近500年來福建的家族社會與文化》《福建宗教史》《福建族譜》《福建六大民系》等。
目錄
中國歷史的縱向思考
跨越時空論“封建”
史學理論探索與命題話語權的建構
20世紀中國歷史學的三大情結
《孝經(jīng)》釋義及其變遷
唐宋變革與明清實踐
——以朱子學、理學為例
朱熹的社倉設計及其流變
想象與現(xiàn)實的背離
——明清國家體制異論
中國商人歷史研究中的制度與文化:一個新的路徑
明清社會經(jīng)濟史的細部考察
明代前期福建戶籍的民間重構
明代福建的戶籍失控與民間私例
從易氏家族文書看明代福建的“投獻”與族產(chǎn)糾紛
清初更名田立法考實
明末遼餉與清代九厘銀沿革考實
從契約文書看清代泉州黃宗漢家族的工商業(yè)興衰
清代泉州晉江沿海商人的鄉(xiāng)族特征
追尋“海絲之路”的足跡
從世界發(fā)展史的視野重新認識明代歷史
從文化傳播史的角度看明代的歷史地位
重新審視清代與世界史的關系
明代海上絲綢之路發(fā)展模式的歷史反思
關于“海絲”研究的若干問題
明代“番舶”征稅考實
明代市舶司與提督市舶太監(jiān)
明代嘉萬年間閩粵士大夫的寨堡防倭防盜倡議
——以霍韜、林偕春為例
徜徉在閩臺區(qū)域山海之間
歷史與文化的歧義:區(qū)域研究中的一個思考
區(qū)域研究的兩難抉擇
民間文獻與中國歷史與文化研究的反思
中國南方民族史研究的逆向思考
閩臺文化的歷史構成及其基本特征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