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上的建筑奇觀》是一部內(nèi)涵十分豐富的青少年科普讀物。它以“一帶一路”為主線,詳盡地介紹了沿途著名城市和建筑,內(nèi)容不僅涵蓋了30 余個國家、80 多座建筑的歷史、技術、藝術,還廣泛涉及與這些建筑有關的歷史、文化、風土
人情以及建筑師們的傳奇人生,是一部生動有趣、融科學與人文于一爐的圖書。
本書除了簡約的文字介紹,還輔以實景照片、珍貴郵票以及作者的手繪畫作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特別是每篇開頭作者的手繪建筑畫,頗具特色。
適讀人群 :本書以中小學生為主要讀者對象,也適合對建筑藝術感興趣的其他讀者閱讀。
圖文并茂,趣味性強,知識面廣
黑格爾曾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把建筑比作凝固的音樂,是因為當建筑物質材料合乎規(guī)律的組合時,能夠給人們以音樂的節(jié)奏和韻律的美感。建筑是一種空間造型藝術。本書以“一帶一路”為主線,介紹沿途的著名建筑故事,是一本科普圖書。以圖文并茂的方式介紹建筑歷史、建筑技術、建筑藝術以及歷史名勝、風土人情、著名建筑師、施工概況以及建筑新技術、新工藝。主要介紹了歐洲的德國、英國、荷蘭、比利時、法國、俄羅斯、亞洲的土耳其、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泰國、緬甸、尼泊爾、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柬埔寨和中國,中東非洲的肯尼亞、埃及、沙特、阿聯(lián)酋,大洋洲的新西蘭、澳大利亞等三十余個國家的80 座著名建筑物。
唐乾元三年(760 年)春天,“詩圣”杜甫避戰(zhàn)亂于四川,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首詩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詩人在痛苦的生活中,迸發(fā)出來的奔放的、激情的和火熱的期望,反映了詩人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變革的崇高理想,千百年來一直激動著讀者的心靈。中國在公元前11 世紀西周初期制造出瓦,約在公元前4 世紀戰(zhàn)國時期發(fā)明了磚。磚和瓦的出現(xiàn)使人們開始廣泛地、大量地修建房屋和城防工程等設施,建筑技術也由此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直到18—19 世紀,在長達2000 多年的時間里,磚和瓦一直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雖然直到今天,磚和瓦仍被廣泛采用,但房屋類型、結構及功用等方面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關理論體系也逐漸形成,由經(jīng)驗上升為科學,從而促進了建筑技術更迅速的發(fā)展。幾乎與其同步,19 世紀中葉以后,相繼出現(xiàn)了鋼結構、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這類新型的復合建筑材料的廣泛應用,使房屋營建呈現(xiàn)了現(xiàn)代化的特征,這也是建筑技術的又一次飛躍發(fā)展。由此可見,每當出現(xiàn)新的優(yōu)良的建筑材料時,房屋營建就有飛躍的發(fā)展。
房屋既給人提供使用的空間,又給人以藝術的感受,同時還給人們增添生活的情趣。房屋也是歷史的一種凝結。隨著時光的流逝,或許血肉之軀、文字記錄等早已不復存在,但房屋卻往往以頑強的生命力屹立于歷史的洪流中,向人們泄露某個時代的秘密。悠久、馳名的房屋,往往成為某時、某地、某人或某事的象征和標志,令世人景仰和流連。
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房屋建筑形式各具特色,發(fā)展歷史也有很大的差異。在有限的篇幅里,我們用比較靈活的編排方式,講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房屋的發(fā)展歷史、建筑技術和建筑藝術,以期使朋友們對房屋乃至其他建筑物的演進過程有一個粗略的印象,從而熱愛建筑事業(yè);蛟S其中也有一些人將來會投身其中,爭做一流的建筑師和工程師,為振興中華添磚加瓦,營建出更多的高樓大廈。對于本書的出版,陳芳烈先生給予很大的支持和幫助,同時在文字修訂過程中也給予了反饋并提出很好的建議,再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限于時間和作者水平,疏漏和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樂嘉龍
2018 年7 月
樂嘉龍,教授高工,國家一注冊建筑師,就職于北京鋼鐵設計研究總院建筑設計院 ,中國建筑學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會員。熱愛科普寫作,出版數(shù)十本建筑專業(yè)技術圖書,其中主要科普作品有:《建筑奇觀》《建筑技藝》《建筑博士》《中外建筑畫 1000 例》《中外著名建筑 1000 例》《日新月異的建筑》《新穎快捷的城市設施》《21世紀的瓊樓玉宇》等。2017年參加編寫《建筑設計資料集(第三版)》編寫工作,多次參加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標準圖審查工作。
前言
第一章 “一帶一路”的城市與建筑述 1
第二章 歷史悠久的中國建筑化5
21 雄偉壯觀的紫禁城——北京故宮 6
22 絢麗的皇家花園——北京頤和園 8
23 水石亭臺小橋曲徑——巧奪天工的江南園林 10
24 最古老的木塔——山西應縣釋迦塔 12
25 光彩奪目的藝術寶庫——甘肅敦煌莫高窟 14
26 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見證——福建泉州清真寺 16
27 富有東方神韻的中國建筑——中國古建筑的輝煌成就 18
28 奧運遺產(chǎn)“鳥巢”——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 20
29 北京的新地標——中國尊大廈 22
210 上海之巔——浦東上海中心大廈 24
211 節(jié)節(jié)升高的超高層建筑——香港中國銀行大廈 26
212 高科技的匯豐大廈——香港匯豐總行大廈 28
第三章 精美絕倫的亞洲、大洋洲筑 31
31 萬隆精神永存——印度尼西亞萬隆會議會場 32
32 馬來西亞的雙塔——吉隆坡石油雙塔大廈 34
33 新加坡的建筑豐碑——大華銀行大廈 36
34 叢林里的珍珠——柬埔寨吳哥城 38
35 寺廟之城——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 40
36 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建筑設計——孟加拉議會大廈 42
37 萬塔之城——緬甸蒲甘 44
38 悉尼港口的白帆——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 46
第四章 中東與波斯筑 49
41 埃及法老的寢陵——金字塔與獅身人面像 50
42 建筑搬家的奇跡——埃及阿布辛貝古跡搬遷記 52
43 巴比倫人的智慧結晶——巴比倫空中花園 54
44 迪拜的摩天大樓——哈利法塔 56
45 婀娜婆娑的舞者——迪拜的旋轉摩天大樓 58
46 氣派雄偉的標志性建筑——伊朗德黑蘭自由紀念塔 60
47 沙漠上的空中交通樞紐——沙特利雅得機場 62
48 伊斯蘭建筑的代表作——伊朗伊斯法罕清真大寺 64
49 阿拉伯建筑的精華——科威特國家大清真寺 66
410 科威特的“火箭”與“月亮”——科威特大塔 68
411 石油礦業(yè)人才的搖籃——沙特石油礦業(yè)大學 70
第五章 歐洲的瓊宇 73
51 古希臘建筑的代表作——雅典衛(wèi)城 74
52 歐洲建筑的柱式——希臘柱式與羅馬柱式 76
53 象征倫敦哥特式建筑——英國倫敦議會大廈 78
54 倫敦的空中交通樞紐——英國倫敦希思羅機場 80
55 浪漫的高科技建筑——英國倫敦勞埃德大廈 82
56 體驗雨果小說的經(jīng)典——法國巴黎圣母院 84
57 舉世矚目的萬寶之宮——巴黎盧浮宮與玻璃金字塔 86
58 屹立在塞納河畔的巨塔——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 88
59 巴黎的新凱旋門——巴黎德方斯新區(qū) 90
529 八百年不倒的斜塔——意大利比薩斜塔 130
530 威尼斯的榮耀——圣馬可教堂 132
531 奈爾維獨具匠心的杰作——意大利羅馬奧運會小體育館 134
532 造型奇特的個性化建筑——荷蘭代爾夫特大學會堂 136
533 西班牙大師高迪的杰作——巴塞羅那圣家族大教堂 138
534 頒發(fā)諾貝爾獎的殿堂——瑞典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140
535 波羅的海的浪漫之風——芬蘭赫爾辛基中央火車站 142
536 哥特式的古城堡——波蘭華沙王宮 144
537 捷克的童話宮殿——布拉格城堡 146
538 科學精神的象征——比利時布魯塞爾原子塔 148
539 土耳其現(xiàn)存的拜占庭建筑——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索菲亞大教堂 150
第六章 歷史悠久的俄羅斯與中亞筑 153
61 俄羅斯民族的歷史豐碑——莫斯科紅場與克里姆林宮 154
62 莫斯科的著名教堂——布拉仁教堂 156
63 具有歷史意義的宮殿——俄羅斯圣彼得堡冬宮 158
64 哈薩克斯坦的生命之樹——阿斯塔納觀景塔 160
65 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高樓——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議會大廈 162
第七章 印度洋沿岸、非洲與南美洲筑 165
71 大理石的夢——印度泰姬陵 166
72 潔白如玉的“蓮花”——印度新德里大同教禮拜堂 168
73 混凝土建筑的典范——印度昌迪加爾高等法院 170
74 中斯友誼的象征——斯里蘭卡班達拉奈克國際會議大廈 172
75 粗獷淳樸的“鳳尾蕉”——肯尼亞肯雅塔國際會議中心 174
76 繁榮發(fā)展的中非之路——肯尼亞蒙內(nèi)鐵路 176
77 中非友誼之花——埃塞俄比亞非盟總部大廈 178
78 風格獨特的大廈——巴西國會大廈 180
參考獻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