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天津方言語法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以描寫語言學理論為指導,選取老城廂、河東區(qū)、紅橋區(qū)等地為方言點,從構詞、重疊、詞類、常用句式等四個方面對天津方言語法系統(tǒng)進行比較深入細致的描寫、分析和探討,大致勾畫出這一單點方言語法系統(tǒng)的整體面貌,揭示出該方言語法系統(tǒng)的重要特點。全書共分十二章,重點在于詞法研究。本書不僅是對天津方言的記錄和保存,而且可以作為有關部門制定語言規(guī)劃和保護語言資源的參考,可以指導天津本地的語言教學等工作,指導方言詞典、民間曲藝書籍等的編寫工作。
本書是在我的博士畢業(yè)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
我的學生生活是不連續(xù)的,這是讓我很遺憾而又無奈的一件事情。1993年我考入河北師范學院中文系,畢業(yè)那一年學校更名為河北師范大學。我對語言學的系統(tǒng)學習是從這里開始的。當時中文系把基礎課程都安排在一、二年級,三、四年級時開設了大量的選修課。我喜歡語言學,確切來講是不喜歡文學,所以在大學后半段選了所有的語言學課程。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雖然考入的不是名校,但是卻碰到了很多好老師,他們學識淵博,勤于科研。那時候,專業(yè)課老師就是我們心中的偶像,我們愿意跟他們學習,也喜歡跟他們聊天。課后我們經(jīng)常找機會三五成群地陪老師回家,一路熱熱鬧鬧,一直走到校園北邊的家屬區(qū),現(xiàn)在想來,那場景還歷歷在目。我非常感謝大學時期的老師,像柴世森老師、趙伯義老師(已經(jīng)過世)等不僅給我打下了語言學功底,也教我如何做人,如何對待人生。時隔多年,在2017年暑假的大學同學聚會上,已經(jīng)80歲的柴世森老師還不忘敦促我奮力爬坡,并囑咐我多出科研成果。
大學畢業(yè)后我做了幾年中學老師,經(jīng)濟壓力暫時得到了緩解,但是再次讀書的念頭始終揮之不去,于是我克服重重壓力,于2001年考取了天津師范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我的碩士研究生專業(yè)雖然是對外漢語,但是學的語言學課程卻很全面。就是在這里,我第一次系統(tǒng)地學習了方言學。給我們上課的是王臨惠老師,當年他剛從山西師范大學調(diào)入天津,他也是第一個鼓勵我繼續(xù)考博的人,可惜最后我沒有聽從他的建議。王老師的方言學課很有意思,很吸引入,但是方言研究需要廣博、精深的知識,而我的知識底蘊和知識結構距方言研究的需求還很遠。那時我女兒尚小,需要我看護,我不能保證有充足的時間來補習,最后只好放棄了學習方言的機會,師從譚汝為老師撰寫碩士畢業(yè)論文。我非常感謝碩士階段的老師,他們開拓了我的專業(yè)視野,開啟了我事業(yè)的大門。
再次參加工作后,我“安逸”了幾年。大學的工作環(huán)境讓我有了一種知識分子的感覺,從事留學生漢語教學這個專業(yè)也讓我覺得很有面子。我每天忙于并樂于教課、做家庭主婦,享受著學生的贊譽和家人的依賴。雖然教課過程中有許多不明白的地方,我也沒有當回事,至于讀博,我覺得那是聰明人的事,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讀的。就這樣晃來晃去,一年又一年,猛然間抬頭才發(fā)現(xiàn)周圍的同齡人都早巳博士畢業(yè),學有所成。我這才意識到時間已在我的悠然和徘徊中悄悄地溜走了,可是歲月卻沒有給我留下太多值得回憶的印跡。
悵然之后,我痛下決心,準備趕乘末班車。記得一位同事曾跟我說過,考博考不上很正常,考上了是運氣,我覺得這話說得有一定道理,我學習生涯中的第一次好運就這么悄無聲患地降臨到了我頭上。2013年我順利考入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師從盧小群教授攻讀博士學位。
再次邁入校門,我的心情頗為復雜,沒有預料中的喜悅和激動,反倒是多了一份沉重?粗粡垙埬贻p的面龐,想想自己的“高齡”,在后悔沒有早點讀博的同時,又唯恐完不成學業(yè),到頭來辜負了來之不易的機會,辜負了恩師的教誨。
我非常感謝盧老師。在考博士之前,我對方言知之甚少,感謝盧老師的不棄,不嫌我愚鈍,接納了我這個門外漢,把我拉進方言研究的大門,并引領我一步步走到今天。讀博的日子很辛苦,也很溫暖。盧老師非常關心我,在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法、進度安排、論文寫作等方面悉心指導。我比較慢熱,加之家庭、工作的事情比較多,學習起來有一定困難。盧老師很包容我,允許我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diào)節(jié),并且適時點醒我合理安排時間和精力。盧老師的知識面非常寬,功底深厚,不僅如此,她對待學問還極其執(zhí)著與勤奮。我還記得2014年暑期,盧老師因病住院做手術,在剛出院的第二天,她就來到辦公室,指導安排學生假期的方言調(diào)查活動。我當時很震驚,不修養(yǎng)身體也能行?直到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識到,一個人是不會隨隨便便成功的,每每想起這件事我都感嘆不已。
讀博期間,我還跟隨楊吉春教授、韓琳教授、藍慶元先生等前輩上課,他們學問精深,都在各自的領域里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他們眼光獨到,考慮問題的角度非常新穎,使我受益匪淺。在這里,我看到了一群資質(zhì)聰慧的老師奮力拼搏的情景,對我這個既不聰明又不夠勤奮的學生來說著實是一個極大的觸動。此外,我還要感謝北京大學的陳保亞先生和南開大學的石鋒先生。兩位先生作為文傳學院的客座教授,給我們帶來的講座精彩紛呈,他們“少一字不行,多一字不說”的學術風格使我對“嚴謹”二字有了更為深刻的體會。
我也要感謝我的調(diào)查合作人。為了能取得原汁原味的第一手資料,我找了幾位年紀較大的調(diào)查合作人,他們在家尚且需要家人的照顧,但卻能陪著我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為此我經(jīng)常惴惴不安,生怕調(diào)查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不便。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于娟,我的大部分調(diào)查表格都是由她完成的,最后的核對工作也是由她訂正的。她的家務事繁重,既要照顧年邁的父母,又要照顧上高中的兒子,我實在不忍心打擾她,不想她在勞碌辛苦的一天之余還要抽時間幫我完成調(diào)查?伤龑τ谖摇半S時隨地”的“騷擾”卻從不厭煩,從不懈怠,特別是論文進行的最后階段正值過年期間,我知道她很忙,沒有時間面談,只好給她打電話,她的熱情讓我除了難以言表的感動還有內(nèi)疚。沒有這些調(diào)查合作人的付出與支持,我的論文就不會順利進行。
我更要感謝我的師兄妹們。他們思維敏捷,做事有條不紊、不急不躁,看到他們,我不敢有絲毫懈怠,只能強迫自己努力,生怕被他們遠遠地拋在后邊。感謝我的博士同窗們:王衛(wèi)敏、范云晶、李文婧、馬菁嶼、曹海霞、夏云等,我很慶幸在我的生命中遇到了這樣一群摯友。她們大多與我一樣“身兼數(shù)職”,既要照顧家庭,又要兼顧工作,還要忙于學業(yè),但是她們身上所具有的開朗向上、樂于助人、積極做事、勤于思考的人生態(tài)度深深打動了我。每當我想偷懶放松時,她們的出現(xiàn)總會驅(qū)走我內(nèi)心的惰性,看著她們陽光的面龐、高效的節(jié)奏,我頓時乏意全無,渾身又充滿了力量。因為我是在職讀博,再加上要經(jīng)常進行田野調(diào)查,因此很難保證在校的時間,導致很多瑣事沒辦法親自完成,每當這時候,她們總會及時地伸出援助之手,替我完成各種手續(xù)。與她們在一起學習生活的日子,每一天都過得緊張又充實、快樂而感動,這樣的時光令人留戀。
我還要感謝我的家人。感謝我的愛人張金良博士,在我學習期間獨自承擔起照顧女兒的重任,是他的理解和支持我才能順利地完成學業(yè)。感謝我可愛的女兒,在需要媽媽關愛的年齡反過來支持媽媽求學,獨立管理好自己的學業(yè)和生活,使我放心地在異地求學。感謝我的父母和姐弟,是他們的一直鼓勵支撐著我,讓我安心學業(yè),堅持到最后。
祁淑玲,現(xiàn)任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交流學院副教授。2001—2005在天津師范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攻讀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碩士學位, 2013-2016在 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攻讀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博士學位。已發(fā)表論文多篇,合編教材多部。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天津市概況
一、地理位置
二、天津在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地位
三、歷史建置和區(qū)劃
四、天津城市人口及來源
第二節(jié) 天津方言概貌
一、天津方言的歸屬
二、天津方言的范圍
三、天津方言的內(nèi)部差異
四、天津方言音系
第三節(jié) 天津方言研究現(xiàn)狀
一、改革開放前的研究
二、改革開放后的研究
第四節(jié) 研究對象、思路、目的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思路和目的
二、研究方法
第五節(jié) 語料來源和體例說明
一、語料來源
二、體例說明
第六節(jié) 調(diào)查合作人
第二章 天津方言的構詞
第一節(jié) 復合構詞
一、主謂式
二、聯(lián)合式
三、偏正式
四、述賓式
五、述補式
第二節(jié) 附加構詞
一、前附式
二、中附式
三、后附式
四、小結
第三節(jié) 分音詞
第三章 重疊
第一節(jié) 各類重疊
一、名詞重疊
二、量詞重疊
三、動詞重疊
四、形容詞重疊
五、擬聲詞重疊
第二節(jié) 重疊的讀音模式
一、XX式讀音
二、XXYY式讀音
第三節(jié) 重疊的語義功能
一、構詞構形作用
二、區(qū)別詞性
三、區(qū)別詞義
四、表示某種語法意義
五、表示附加色彩
……
第四章 數(shù)量詞
第五章 代詞
第六章 副詞
第七章 介詞
第八章 助詞
第九章 連詞
第十章 語氣詞
第十一章 七種常用句式
第十二章 結語
附錄A 語料1
附錄B 語料2
附錄C 語料3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