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根據(jù)壓鑄模具設計人員的實際需求,從壓鑄模具設計及壓鑄工藝兩方面,對壓鑄知識及壓鑄模具設計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主要內容包括:壓鑄原理及新技術,壓鑄合金及其熔煉,壓鑄機,壓鑄件與壓鑄模設計,壓鑄模分型面的選擇,澆注系統(tǒng)、排溢系統(tǒng)、側向抽芯機構、推出機構、成型零件與結構零件的設計,壓鑄工藝及缺陷分析。
本書兼顧理論基礎和設計實踐,注重科學性、先進性、系統(tǒng)性和實用性,典型結構圖例豐富,與生產實踐結合緊密,可供從事壓鑄模具設計及制造等相關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學習使用,也可供大學院校相關專業(yè)師生學習參考。
黃堯、黃勇主編的《壓鑄模具設計實用教程》可為廣大讀者在進行壓鑄模具設計及壓鑄工藝參數(shù)設計提供有益幫助。其主要特點如下:
1、切合壓鑄模具設計制造人員實際工作中的需要。
2、涉及壓鑄工藝設計和壓鑄模具設計兩個方面。
3、內容主要是壓鑄模具設計過程中的必備知識及主要設計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4、注重科學性、先進性、系統(tǒng)性和實用性,兼顧理論基礎和設計實踐,典型結構圖例豐富。
壓鑄技術是目前有色金屬結構件成型的主要技術方法。壓鑄成型具有高效率、高精度、低消耗以及少無機械加工等突出特點,在現(xiàn)代機械、汽車、電子產品等制造領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壓鑄模具是壓鑄成型的重要工藝裝備。近年來我國壓力鑄造工業(yè)發(fā)展迅速,從業(yè)人員大量增加,壓鑄市場容量及發(fā)展空間巨大。
《壓鑄模具設計實用教程》第1版于2011年9月出版,并于2014年9月修訂再版。本書自出版以來,得到了廣大讀者的肯定和認可,也收到了一些改進意見。根據(jù)讀者反饋及教學上的使用經(jīng)驗,我們對本書進行了再次修訂。在第2版的基礎上,增加了壓鑄新技術及計算機輔助設計、壓鑄合金熔煉技術,壓鑄件缺陷分析及解決辦法等關鍵技術與內容。本書主要從壓鑄的三個要素即壓鑄機、壓鑄模和壓鑄合金考慮,系統(tǒng)全面地解讀了壓鑄關鍵技術,更加注重科學性、先進性、系統(tǒng)性和實用性,兼顧理論基礎和設計實踐。主要內容包括:壓鑄新技術、壓鑄合金及其熔煉、壓鑄機、壓鑄件與壓鑄模設計、壓鑄模分型面設計、澆注系統(tǒng)和排溢系統(tǒng)設計、側向抽芯機構和推出機構設計、成型零件與結構零件的設計、壓鑄工藝及缺陷分析。
第3版更具技術先進性,圖例豐富、數(shù)據(jù)翔實、實用性更強,是從事壓鑄模具設計及相關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大學院校相關專業(yè)師生的必備用書。
本書由北京化工大學黃堯博士和沈陽工學院黃勇教授主編,沈陽理工大學何金桂博士任副主編,沈陽理工大學副教授李東輝、賈玉賢、趙鐵鈞、李剛、呂樹國參與編寫。其中,黃勇編寫第1章,何金桂編寫第2章,賈玉賢編寫第3章,趙鐵鈞編寫第4章,黃堯編寫第5章,李東輝編寫第6章,李剛、趙鐵鈞、李東輝、黃勇、黃堯共同編寫第7章,李剛編寫第8章,呂樹國、賈玉賢、何金桂、黃堯、黃勇共同編寫第9章,呂樹國編寫第10章。全書由黃堯和何金桂負責統(tǒng)稿,黃勇審校。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遼寧公安學院鄧玉萍教授、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郝俊嬌、沈陽中天汽車壓鑄件有限公司留方、沈陽壓鑄技術研究所梁文德等專家的大力幫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所限,書中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和專家批評指正。
編者
第1章緒論001
1.1壓鑄概述001
1.1.1壓鑄原理001
1.1.2壓鑄過程002
1.1.3壓鑄的特點005
1.1.4壓鑄的應用范圍005
1.2壓鑄新技術006
1.2.1半固態(tài)壓鑄006
1.2.2真空壓鑄009
1.2.3充氧壓鑄010
1.2.4精速密壓鑄011
1.2.5黑色金屬壓鑄012
1.2.6計算機技術在壓鑄中的應用013
1.2.7壓鑄新技術發(fā)展趨勢014
第2章壓鑄合金及其熔煉016
2.1壓鑄合金的要求及特征016
2.1.1對壓鑄合金的基本要求016
2.1.2常用壓鑄合金及其主要特征017
2.2壓鑄合金的選用及檢測019
2.2.1壓鑄合金的選用019
2.2.2壓鑄合金性能檢測020
2.3壓鑄復合材料021
2.3.1壓鑄鋁基復合材料021
2.3.2壓鑄鋅基復合材料022
2.3.3壓鑄鎂基復合材料024
2.3.4壓鑄銅基復合材料025
2.4壓鑄合金熔煉工藝025
2.4.1熔化設備025
2.4.2爐料和熔劑028
2.4.3熔化前準備工作035
2.4.4壓鑄合金的熔煉工藝036
第3章壓鑄機038
3.1壓鑄機的分類及特點038
3.1.1壓鑄機的分類038
3.1.2常用壓鑄機的特點039
3.2壓鑄機的基本結構041
3.2.1合模機構041
3.2.2壓射機構044
3.3壓鑄機的選用及相關參數(shù)的校核045
3.3.1壓鑄機選用的原則045
3.3.2計算壓鑄機所需的鎖模力045
3.3.3確定比壓046
3.3.4核算壓室容量046
3.3.5實際壓力中心偏離鎖模力中心時鎖模力的計算方法047
3.3.6開合型距離與壓鑄型厚度的關系048
3.4典型壓鑄機型號及主要參數(shù)048
3.5壓鑄機的調試、常見故障及維護049
3.5.1壓鑄機的安裝與調試050
3.5.2壓鑄機的維護與保養(yǎng)051
3.5.3熱室壓鑄機常見故障排除方法052
3.5.4冷室壓鑄機常見故障排除方法056
第4章壓鑄件與壓鑄模設計060
4.1壓鑄件設計基礎060
4.1.1壓鑄件總體分析060
4.1.2壓鑄件設計方法061
4.1.3壓鑄件應力變形分析062
4.1.4壓鑄件設計的經(jīng)濟性065
4.2壓鑄件質量要求065
4.2.1壓鑄件精度、表面粗糙度及加工余量065
4.2.2壓鑄件表面形狀和公差068
4.3壓鑄件基本結構單元設計068
4.3.1壁厚和圓角068
4.3.2筋和孔070
4.3.3螺紋和嵌件070
4.3.4凸紋和直紋072
4.3.5齒輪和網(wǎng)紋073
4.3.6文字、標志和圖案073
4.3.7出型斜度074
4.4壓鑄件設計的工藝性074
4.4.1簡化模具、延長模具使用壽命075
4.4.2減少抽芯部位、防止變形076
4.4.3方便壓鑄件脫模和抽芯077
4.4.4其他加工方法改為壓鑄加工時注意事項077
4.5壓鑄模設計基礎079
4.5.1壓鑄模概述079
4.5.2壓鑄模的結構形式079
4.5.3壓鑄模設計基本原則085
4.5.4利用ProCAST輔助設計壓鑄模086
4.6壓鑄模設計程序087
4.6.1研究產品圖,對壓鑄件進行工藝分析087
4.6.2擬定模具總體設計方案,對方案進行討論和論證088
4.6.3繪制零件工程圖及模具裝配圖089
4.6.4編寫設計說明書,審核、試模及現(xiàn)場跟蹤090
4.6.5全面總結、積累經(jīng)驗090
第5章壓鑄模分型面的選擇091
5.1分型面的基本部位和影響因素091
5.1.1分型面的基本部位091
5.1.2分型面的影響因素091
5.2分型面的基本類型092
5.2.1單分型面092
5.2.2多分型面093
5.2.3側分型面093
5.3分型面的選擇原則095
5.3.1分型面簡單并易于加工095
5.3.2簡化模具結構和充填成型095
5.3.3保證壓鑄件的精度要求097
5.3.4開模時盡量使壓鑄件留在動模099
5.3.5考慮壓鑄成型的協(xié)調100
5.3.6嵌件和活動型芯便于安裝101
5.4典型分型面分析及實例102
5.4.1典型分型面設計分析102
5.4.2典型分型面設計實例107
第6章壓鑄模澆注和排溢系統(tǒng)設計109
6.1澆注系統(tǒng)基本結構、分類和設計109
6.1.1澆注系統(tǒng)結構109
6.1.2澆注系統(tǒng)分類110
6.1.3澆注系統(tǒng)設計主要內容113
6.2內澆口設計113
6.2.1內澆口基本類型及作用113
6.2.2內澆口位置設計115
6.2.3內澆口截面積的確定116
6.2.4內澆口厚度設計118
6.3橫澆道設計119
6.3.1橫澆道基本形式119
6.3.2多型腔橫澆道的布局121
6.3.3橫澆道與內澆道的連接123
6.3.4橫澆道設計124
6.4直澆道設計125
6.4.1熱壓室壓鑄模直澆道設計125
6.4.2臥式冷壓室壓鑄模直澆道設計128
6.5排溢系統(tǒng)設計130
6.5.1排溢系統(tǒng)的組成及作用130
6.5.2溢流槽設計130
6.5.3排氣道設計134
6.6典型壓鑄件澆注系統(tǒng)設計實例137
第7章壓鑄模側向抽芯機構設計142
7.1側抽芯機構的組成及設計142
7.1.1側抽芯機構的主要組成142
7.1.2常用抽芯機構的特點142
7.1.3抽芯機構的設計144
7.2抽芯力和抽芯距離145
7.2.1抽芯力的計算145
7.2.2抽芯距離的確定146
7.3斜銷抽芯機構147
7.3.1斜銷抽芯機構的組合形式與動作過程147
7.3.2斜銷設計148
7.3.3斜銷的延時抽芯設計150
7.3.4側滑塊定位和楔緊裝置的設計152
7.3.5斜銷側抽芯機構應用實例157
7.4彎銷側抽芯機構158
7.4.1彎銷側抽芯機構的組成158
7.4.2彎銷側抽芯動作過程159
7.4.3彎銷側抽芯機構的設計159
7.4.4彎銷側抽芯機構應用實例162
7.5斜滑塊側抽芯機構163
7.5.1斜滑塊側抽芯機構的組成與動作過程163
7.5.2斜滑塊側抽芯機構的設計164
7.5.3斜滑塊的設計165
7.6齒輪、齒條側抽芯機構166
7.7液壓抽芯機構167
7.7.1液壓抽芯機構的組成與動作過程167
7.7.2液壓抽芯機構的設計169
7.8滑塊及滑塊限位楔緊的設計169
7.8.1滑塊基本形式和主要尺寸169
7.8.2滑塊導滑部分的結構172
7.8.3滑塊限位與楔緊裝置的設計174
7.9嵌件的進給和定位178
7.9.1嵌件進給和定位設計178
7.9.2嵌件在模具內的安裝與定位178
7.10典型壓鑄件側向抽芯機構設計實例179
第8章壓鑄模推出機構的設計183
8.1推出機構的組成與分類183
8.1.1推出機構組成183
8.1.2推出機構分類184
8.2推出機構設計184
8.2.1推出部位選擇184
8.2.2推出力和受推壓力185
8.3推桿推出機構185
8.3.1推桿推出機構的組成185
8.3.2推桿推出機構各部位設置185
8.3.3推桿推出端的形狀186
8.3.4推桿固定方式與止轉形式187
8.3.5推桿尺寸與配合188
8.4推管推出機構192
8.4.1推管推出機構的特點和常見組裝形式192
8.4.2推管設計192
8.5推板推出機構194
8.5.1推板推出機構的組成與分類194
8.5.2推板推出機構的設計195
8.6推出機構的復位與導向197
8.6.1推出機構的復位197
8.6.2推出機構的導向199
8.7典型壓鑄件推出機構設計實例205
第9章壓鑄模成型與結構零件設計206
9.1成型零件結構形式206
9.1.1整體式與組合式結構206
9.1.2局部組合與完全組合式結構208
9.1.3組合式結構形式的特點209
9.1.4小型芯的固定形式210
9.1.5鑲塊固定形式和型芯的止轉形式211
9.1.6活動型芯的安裝與定位212
9.2成型零件的設計214
9.2.1鑲塊的主要尺寸214
9.2.2型芯的主要尺寸215
9.2.3影響壓鑄件尺寸的因素216
9.2.4確定成型尺寸的原則217
9.2.5成型尺寸計算和偏差的標注方法219
9.2.6壓鑄件螺紋孔直徑、深度和型芯尺寸的確定228
9.2.7成型零件的設計要點231
9.3模體的組合形式234
9.3.1模體的基本類型與主要結構件234
9.3.2模體設計234
9.4模體主要結構件設計237
9.4.1套板尺寸設計237
9.4.2鑲塊在套板內的布置240
9.5模體結構零件的設計240
9.5.1導柱和導套240
9.5.2模板設計241
9.6加熱與冷卻系統(tǒng)設計242
9.6.1加熱與冷卻系統(tǒng)的作用242
9.6.2加熱系統(tǒng)設計242
9.6.3冷卻系統(tǒng)設計243
9.7壓鑄模常用材料及技術要求244
9.7.1壓鑄模常用材料244
9.7.2壓鑄模裝配圖上需注明的技術要求248
9.7.3壓鑄模外形和安裝部位的技術要求248
9.7.4壓鑄?傃b的技術要求249
9.8結構零件的公差與配合249
9.8.1結構零件軸與孔的配合和精度250
9.8.2結構零件的軸向配合251
9.8.3未注公差尺寸的有關規(guī)定253
9.8.4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254
第10章壓鑄工藝及缺陷分析259
10.1壓鑄工藝259
10.1.1壓力259
10.1.2速度261
10.1.3溫度263
10.1.4時間265
10.1.5壓室充滿度266
10.1.6壓鑄用涂料266
10.2壓鑄件的后處理267
10.2.1壓鑄件的清理267
10.2.2壓鑄件的浸透、整形和修補268
10.2.3壓鑄件的熱處理269
10.2.4壓鑄件的表面處理270
10.3壓鑄件缺陷分析272
10.3.1壓鑄件缺陷的分析272
10.3.2壓鑄件缺陷的診斷方法273
10.3.3壓鑄件缺陷分析及改進措施273
參考文獻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