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太空探索和開發(fā)
本書是科普性、資料性讀物,共分15章,第1章 天體運行軌道、第2章 運載火箭、第3章 人造衛(wèi)星、第?4-10章 載人航天計劃、第11章 深空探測 、第12章 航天測控通信網(wǎng)、第13 章 發(fā)射場及著陸場、第14-15章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書末有三個附錄:蘇聯(lián)/俄羅斯載人航天,中國航天簡介,中英文對照。
江怡穗:1964年畢業(yè)于南京航空學院(現(xiàn)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機系,長期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曾參與“1015”靶標研制;“長空一號”無人機01到03架設(shè)計、研制和酒泉基地(現(xiàn)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試飛;激光自動準直型架安裝機研制;計算機輔助設(shè)計/計算機輔助制造;計算機視覺三維測量和曲面數(shù)模研究。著有“微機繪圖”(航空工業(yè)出版社-1989年)等國內(nèi)外書籍和刊物。1990年以高訪派往加拿大 University of Manitoba大學訪問和工作。
李定瑞:1968年畢業(yè)于同濟大學城建系,長期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從事理論力學教學和研究工作。從事軌道力學研究和計算。省優(yōu)秀教師。
目 錄
第1章 天體運行軌道 001
1.1天體運行基本定律 001
1.1.1開普勒行星運動定理 001
1.1.2牛頓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002
1.2宇宙速度 003
1.2.1第一宇宙速度v1-環(huán)繞速度 003
1.2.2第二宇宙速度v2-脫離速度 005
1.2.3第三宇宙速度v3-逃逸速度 005
1.3航天器軌道要素 005
1.3.1航天器軌道 005
1.3.2開普勒軌道要素 006
1.4航天器軌道分類 007
1.4.1按軌道中心體分類 007
1.4.2按軌道離地球表面高度分類 007
1.4.3按軌道平面對赤道平面傾角分類 008
1.4.4按軌道偏心率分類 008
1.4.5按與中心體同步分類 009
1.5航天器入軌 010
1.5.1直接入軌 010
1.5.2滑行入軌 010
1.5.3過渡入軌 011
1.6軌道滑行 011
1.6.1能量守恒定律 011
1.6.2航天器沿飛行軌道滑行 011
1.7軌道轉(zhuǎn)移 012
1.7.1霍曼轉(zhuǎn)移軌道 013
1.7.2雙橢圓轉(zhuǎn)移軌道 013
1.7.3地球同步轉(zhuǎn)移軌道 014
1.8再入大氣 014
1.8.1航天器返回軌道 014
1.8.2再入大氣 015
1.9軌道攝動和軌道維持 015
1.9.1近地軌道航天器軌道維持 015
1.9.2高軌道航天器軌道維持 015
1.10航天器姿態(tài)控制 016
第2章 運載火箭 017
2.1火箭結(jié)構(gòu) 017
2.2火箭推進原理 019
2.2.1液體火箭發(fā)動機 019
2.2.2固體火箭發(fā)動機 020
2.3火箭早期發(fā)展 021
2.3.1早期火箭活動 021
2.3.2對德國火箭人才和技術(shù)的爭奪戰(zhàn) 022
2.4“德爾塔”運載火箭 026
2.4.1“德爾塔”系列運載火箭簡介 026
2.4.2早期“德爾塔”運載火箭 027
2.4.3“德爾塔”II運載火箭 029
2.4.4“德爾塔”III運載火箭 029
2.4.5“德爾塔”IV運載火箭 030
2.4.6“德爾塔”運載火箭未來 031
2.5“大力神”運載火箭 031
2.5.1“大力神”系列運載火箭簡介 031
2.5.2“大力神”I洲際彈道導彈 032
2.5.3“大力神”II洲際彈道導彈/運載火箭 033
2.5.4“大力神”III運載火箭 035
2.5.5“大力神”IV運載火箭 035
2.6“宇宙神”運載火箭 036
2.6.1“宇宙神”運載火箭簡介 036
2.6.2早期“宇宙神”洲際彈道導彈/運載火箭 037
2.6.3“宇宙神”I運載火箭 040
2.6.4“宇宙神”II運載火箭 040
2.6.5“宇宙神”III運載火箭 041
2.6.6“宇宙神”V運載火箭 042
2.7“土星”運載火箭 043
2.7.1“土星”運載火箭簡介 043
2.7.2“土星”運載火箭早期發(fā)展 044
2.7.3“土星”I運載火箭 047
2.7.4“土星”IB運載火箭 049
2.7.5“土星”V運載火箭 051
2.8“戰(zhàn)神”運載火箭 056
2.8.1“戰(zhàn)神”運載火箭出臺背景 056
2.8.2“戰(zhàn)神”I運載火箭 057
2.8.3“戰(zhàn)神”V運載火箭 057
2.8.4“戰(zhàn)神”IV運載火箭 058
2.9太空發(fā)射系統(tǒng) 058
2.9.1太空發(fā)射系統(tǒng)火箭系列 059
2.9.2太空發(fā)射系統(tǒng)的比較 059
2.10未來運載火箭的發(fā)展 060
2.10.1改進一次性運載火箭 060
2.10.2開發(fā)核動力火箭 061
2.10.3離子電推進火箭 061
2.10.4私人企業(yè)太空商業(yè)活動 061
第3章 人造衛(wèi)星 065
3.1通信衛(wèi)星 066
3.1.1通信衛(wèi)星 066
3.1.2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wèi)星 067
3.1.3近地軌道通信衛(wèi)星 068
3.1.4大傾角大偏心率橢圓軌道通信衛(wèi)星 069
3.2導航衛(wèi)星 069
3.2.1衛(wèi)星導航 069
3.2.2“子午儀”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 070
3.2.3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 071
3.3氣象衛(wèi)星 074
3.3.1氣象衛(wèi)星觀察 074
3.3.2“泰羅斯”“艾薩”、改進“泰羅斯”極軌氣象衛(wèi)星 075
3.3.3“云雨”系列極軌氣象衛(wèi)星 076
3.3.4“戈斯”系列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wèi)星 077
3.4地球資源衛(wèi)星 079
3.4.1衛(wèi)星地球資源勘探 079
3.4.2“陸地”衛(wèi)星 079
3.4.3地球觀察系統(tǒng) 080
第4章“水星”計劃 083
4.1“水星”載人飛船 083
4.2運載火箭 085
4.3航天員選拔和訓練 086
4.4不載人飛行 088
4.5載人飛行 089
4.6“水星”計劃成果 092
第5章 “雙子星座”計劃 093
5.1“雙子星座”計劃的誕生 093
5.2“雙子星座”載人飛船 094
5.3“雙子星座”運載火箭 096
5.4“雙子星座”計劃不載人飛行 096
5.5“雙子星座”計劃載人飛行 096
5.5.1“雙子星座”3——鋪路飛行 096
5.5.2“雙子星座”4 -——美國第一次太空行走 097
5.5.3“雙子星座”5―創(chuàng)世界紀錄的8天太空飛行 097
5.5.4“雙子星座”7——14天太空飛行 098
5.5.5“雙子星座”6A——2太空交會 099
5.5.6“雙子星座”8——人類首次實現(xiàn)太空對接和死里逃生緊急迫降 100
5.5.7“雙子星座”9A——不幸的任務 102
5.5.8“雙子星座”10 104
5.5.9“雙子星座”11 105
5.5.10“雙子星座”12——圓滿結(jié)束 106
5.6“雙子星座”計劃載人飛船和運載火箭 108
第6章 “阿波羅”計劃 109
6.1“阿波羅”計劃出臺背景 110
6.2登月方式選擇 112
6.3“阿波羅”飛船指令艙/服務艙 113
6.4“阿波羅”登月艙 114
6.5“土星”運載火箭 115
6.5.1“土星”I運載火箭 115
6.5.2“土星”IB運載火箭 116
6.5.3“土星”V運載火箭 116
6.6不載人飛行 116
6.6.1“土星”I運載火箭飛行 116
6.6.2“小喬伊”II運載火箭飛行 117
6.6.3“土星”IB /“土星”V運載火箭飛行 117
6.7載人飛行 118
6.7.1近地軌道載人飛行 118
6.7.2繞月飛行 119
6.7.3理想“阿波羅”載人登月過程 120
6.7.4“阿波羅”11-17載人登月飛行 122
6.8“阿波羅”登月任務的結(jié)束 129
6.9“阿波羅”-“聯(lián)盟”測試計劃 130
6.10登月40周年奧巴馬會晤當年航天員 132
第7章 航天飛機 133
7.1航天飛機問世 135
7.2航天飛機構(gòu)造 136
7.2.1軌道器 137
7.2.2固體火箭助推器 139
7.2.3外掛燃料箱 140
7.3綜合發(fā)射中心39 141
7.3.1發(fā)射臺39A和39B 141
7.3.2軌道器準備廠房 142
7.3.3垂直裝配廠房 142
7.3.4移動發(fā)射平臺 142
7.3.5履帶式運輸車 143
7.4航天飛機任務簡述 143
7.4.1航天飛機發(fā)射 143
7.4.2軌道器在軌飛行 144
7.4.3軌道器返航和著陸 145
7.5航天飛機應用 146
7.6航天飛機退休 146
7.7航天飛機成本 148
第8章 載人航天計劃主要事故 149
8.1“阿波羅”I號指令艙大火 149
8.2“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起飛爆炸 151
8.3“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返程解體 154
8.3.1飛行任務 154
8.3.2返航解體過程 156
8.3.3碎片回收 157
8.3.4“哥倫比亞”號事故調(diào)查委員會 157
第9章 空間站 159
9.1空間站發(fā)展背景 159
9.2“載人軌道研究實驗室”和“載人軌道實驗室” 161
9.3“太空實驗室” 162
9.3.1“太空實驗室”任務1 163
9.3.2“太空實驗室”任務2 163
9.3.3“太空實驗室”任務3 164
9.3.4“太空實驗室”任務4 164
9.3.5“太空實驗室”結(jié)束 164
9.4“自由”號空間站 165
9.4.1設(shè)計更改不斷 166
9.4.2轉(zhuǎn)向國際空間站 167
9.5國際空間站 167
9.5.1國際空間站的建設(shè) 168
9.5.2國際空間站主要結(jié)構(gòu) 170
9.5.3國際空間站軌道裝配 171
9.5.4能源和生命保障系統(tǒng) 172
9.5.5軌道控制 172
9.5.6空間站運輸 173
9.5.7空間站應用 174
9.5.8任務結(jié)束和退出軌道 174
9.5.9國際空間站私有化 176
9.6空間基地 176
第10章 “星座”計劃 179
10.1“星座”計劃背景 180
10.2“獵戶座”載人飛船 181
10.2.1乘員艙 182
10.2.2服務艙 183
10.2.3發(fā)射夭折系統(tǒng) 183
10.3“牽牛星”月球著陸器 184
10.4地球出發(fā)級 185
10.4.1地球出發(fā)級動力配置 185
10.4.2地球出發(fā)級飛行 185
10.5“戰(zhàn)神”運載火箭 186
10.6飛行任務 186
10.6.1近地軌道飛行 186
10.6.2飛往月球 187
10.6.3星際飛行 188
第11章 深空探測 189
11.1月球探測 190
11.1.1“徘徊者”計劃 191
11.1.2“勘測者”計劃 192
11.1.3“月球軌道環(huán)行器” 193
11.1.4“雙子星座”計劃 194
11.1.5“阿波羅”計劃 194
11.1.6后續(xù)探月工程 194
11.2金星探測 196
11.3火星探測 198
11.4其他行星探測 203
11.4.1水星探測 203
11.4.2木星探測 203
11.4.3土星探測 205
11.4.4天王星探測 206
11.4.5海王星探測 206
11.5太陽、矮行星、小行星帶、彗星和柯依伯帶探測 206
11.5.1太陽探測 207
11.5.2矮行星和小行星探測 209
11.5.3柯依伯帶探測 211
11.5.4彗星探測 211
11.6星際航行 212
11.6.1“水手”號項目 213
11.6.2“先驅(qū)者”項目 214
11.6.3“旅行者”計劃 216
11.6.4“新視野”計劃 219
11.7太空觀測 220
11.7.1“大天文臺”計劃 220
11.7.2后續(xù)太空觀察計劃 221
第12章 航天測控通信網(wǎng) 225
12.1小型跟蹤網(wǎng) 226
12.2航天器跟蹤和數(shù)據(jù)采集網(wǎng) 228
12.3載人航天網(wǎng) 229
12.4深空網(wǎng) 231
12.5跟蹤與數(shù)據(jù)中繼衛(wèi)星系統(tǒng) 233
第13章 發(fā)射場和著陸場 237
13.1肯尼迪航天中心發(fā)射場和著陸場 237
13.2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fā)射場 238
13.3范登堡空軍基地 239
13.4沃洛普斯飛行基地 241
13.5安德華茲空軍基地 243
13.6白沙試驗設(shè)施 244
13.7海上發(fā)射 246
13.8空中發(fā)射 247
第14章 國家航空航天局 249
14.1美蘇太空賽 249
14.2國家航空咨詢委員會 251
14.3國家航空航天局 252
14.4載人航天計劃 253
14.4.1 X-15計劃(1959–1968) 253
14.4.2“水星”計劃(1958–1963) 254
14.4.3“雙子星座”計劃(1961–1966) 254
14.4.4“阿波羅”計劃(1961–1972) 255
14.4.5“太空實驗室”計劃(1965–1979) 256
14.4.6“阿波羅”-“聯(lián)盟”飛船測試項目(1972–1975) 256
14.4.7航天飛機計劃(1972–2011) 257
14.4.8國際空間站(1993–) 257
14.5無人深空探測計劃 258
14.5.1“先驅(qū)者”計劃(1958.8.17—1978.8) 258
14.5.2“水手”號計劃(1962.7—1973.11) 258
14.5.3“太陽神”探測器 259
14.5.4“海盜”計劃 259
14.5.5“旅行者”計劃 260
14.5.6“麥哲倫”號探測器 261
14.5.7“伽利略”探測器 261
14.5.8“哈勃”太空望遠鏡 261
14.5.9“火星環(huán)球測量者” 262
14.5.10火星車 262
14.5.11“新視野”號探測器 264
14.6 NASA設(shè)施 264
14.7 NASA未來 265
第15章 美國航空航天局十大中心 269
15.1埃姆斯研究中心 270
15.1.1太空任務 270
15.1.2試驗風洞 271
15.2阿姆斯特朗飛行研究中心 272
15.2.1道格拉斯沖天火箭 272
15.2.2受控橦擊試驗 273
15.2.3氣尖火箭發(fā)動機模型和黑鳥偵察機組合試驗 273
15.2.4月球登陸研究飛行器 273
15.3格倫研究中心 273
15.3.1梅子河試驗基地 274
15.3.2冰洞 275
15.3.3零重力研究設(shè)備 275
15.4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 275
15.4.1歷史 276
15.4.2格林貝爾特地區(qū)內(nèi)的設(shè)施 276
15.4.3格林貝爾特地區(qū)外的設(shè)施 277
15.5噴氣推進實驗室 277
15.5.1歷史 278
15.5.2任務 279
15.6蘭利研究中心 280
15.6.1歷史 280
15.6.2航空 281
15.6.3航天 281
15.7斯坦尼斯航天中心 282
15.7.1歷史 282
15.7.2試驗臺 283
15.8約翰遜太空中心 284
15.8.1歷史 285
15.8.2中心設(shè)施 286
15.8.3航天員訓練 289
15.8.4科學研究 289
15.9肯尼迪航天中心 290
15.9.1歷史 291
15.9.2設(shè)施 291
15.9.3載人飛行任務 294
15.9.4無人探測任務 295
15.9.5國家歷史景點 296
15.10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 296
15.10.1歷史 297
15.10.2過去任務 299
15.10.3現(xiàn)在和將來任務 304
附 錄:
蘇聯(lián)/俄羅斯載人航天 307
中國航天簡介 321
中英文對照 341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