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著名詩人邵燕祥,出生于北平,成長于北京。他見證了北京城這幾十年的翻天覆地的變遷,親見北京的幾代文人曲折坎坷的經歷。詩人對這些人與事的情感,匯成了一篇篇文字,是尋夢,也是紀念,或許還能“瞥見歷史閃現(xiàn)的真實的背影”。
本書是作者書寫的關于這座城市的散文的集結。胡同,既是北京發(fā)展的肌理,也是作者人生經歷的脈絡。作者以曾經生活、學習、工作的地點為線索,回憶不同時期的過往,講述曾經的人與事,如同江湖舊夢,展現(xiàn)了北京的變遷與個人的成長
邵燕祥,著名詩人、作家,祖籍浙江蕭山,1933年出生在北平,北平中法大學肄業(yè),后在華北大學結業(yè)。曾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編輯、記者。1978年至1993年在《詩刊》工作,先后擔任編輯部主任、副主編。著述頗豐,詩集《在遠方》《遲開的花》分獲□□、二屆全國優(yōu)秀新詩(詩集)獎,雜文集《憂樂百篇》《邵燕祥隨筆》分獲□□屆全國優(yōu)秀散文雜文獎、□□屆魯迅文學獎。
兒時燈火
萬歷橋
禮士胡同
南下洼
吉祥戲院
干面胡同
小羊宜賓胡同
老君堂
北千章胡同
西花廳
東城電話分局
燈草胡同
小學春秋
燈市口
本司胡同
大雅寶胡同
蒙藏學校
原近代科學圖書館
□□坊胡同
王府井大街
八面槽
箭廠
周家花園
盔甲廠·之一
盔甲廠·之二
盔甲廠·之三
泡子河
婦嬰醫(yī)院
古觀象臺
南城根
少年哀樂
北鑼鼓巷
瑞金大樓
世界日報社
太廟圖書館
東交民巷
學生公社
北池子·之一
中外出版社
北河沿
民主廣場
公理會
紅樓
惠中女中
騎河樓
鐘樓
北師□<□r />國會街
中法大學
青春蹤跡
門樓胡同
按院胡同
鐵獅子胡同
打磨廠
西長安街三號
先農壇
雙橋
府右街
俄文夜校
京師醫(yī)院
北京“俄!
五棵松
雙塔寺
翠花胡同
達智橋
屯絹胡同
南北長街
武功衛(wèi)
和平賓館
西頌年胡同
護國寺街
金魚胡同
崇效寺
東車站
中年歌哭
四川飯店
魯迅故居
二七劇場
西五里營
萬牲園
郎家園
灰樓
鎮(zhèn)江胡同
廣播局招待所
廣播劇場
路村
厚安利
琉璃河
頤和園大戲臺
天寧寺
北影劇場
甘苦之外
北池子·之二
琉璃廠
虎坊橋
粉房琉璃街
法源寺
這幾十則以北京城的地名為題的筆記,大多是今春以來每到密云鄉(xiāng)村小住陸續(xù)草成的,秋分后數(shù)日告一段落;不過一個春秋,聊以鉤沉幾十個春秋的往事,極簡略地單線白描出片段的歷史場景與個人記憶吧!@是些十分瑣屑的,有些更近于難登大雅之堂的小人物小事情,遠離了所謂宏大敘事,但其中或也折射了些許的滄桑,卻只不過是草木一生中的小小滄桑,然而是私心以為珍貴的。
作為生于古城,也算個老北京但“京味”不足的一個作者,也曾有過以北京為背景寫點什么的想法。但疏懶成性,舉凡鄭重其事籌劃的事□后都要落空。倒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一九八九年秋后,百無聊賴,拾起筆墨來寫點不準備發(fā)表的札記,其中也就寫下了《東車站》《國會街憶舊》《風沙》《郎家園》等篇,在程小玲為《胡同九十九》約稿時,我說到我想為漸漸消失了的胡同寫一曲挽歌,但怎樣著筆沒想周全,不意近十年后,寫出這一札純是紀實的東西。
擲筆長吁,不禁惘然。忽然想起那位多年前住在老君堂的我們弟兄姐妹共同的“干媽”,她在晚年,六十年代初城鄉(xiāng)大饑荒的日子里,雇了一輛三輪車(已經不是老北京那祥子式的“洋車”),獨自一人把九城轉了一遍,回到家也沒跟人說什么,該是懷舊,也是告別,了了一個夙愿吧。我想,我寫這一個個地名,一篇篇文字,也正是對往昔時光的一次洄游。但我沒有徒步或乘車一一重游舊地,有些已經沒有了,有些街道的院落面目全非了,有些胡同截短了,取直了,改名了,有些舊地或許還在,等待著誰去憑吊。重要的是所有這些都留在我的心里,我照著心里的印象,描摹在紙上了。
因旨在紀實,是“看山是山”的;我以為虛構大抵“看山不是山”;如果讓虛構的東西比現(xiàn)實曾有的更真實,那才到了“看山又是山”的境界。此境不易達,這里止于初級階段的“看山是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