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觀志(附東岳廟志)》記述了白云觀和東岳廟各方面的情況。在卷一白云觀小志中,作者引經(jīng)據(jù)典考證了白云觀從唐代建立到清代的發(fā)展歷史。卷二白云觀記事,記述了歷代方丈、道士小傳、齋日、道觀之區(qū)別、授戒、道士之生活及宗規(guī)、方丈資格、經(jīng)濟的狀況、道教分派。卷三諸真宗派總簿,共記八十六派。卷四白云觀碑志,收錄了明正統(tǒng)時至民國十七年的碑文。卷五為東岳廟志,分小史、碑志、方丈、東岳廟與白云觀之異同四部分,并附七十六司說。卷六東岳廟七十六司考證,七十六司指的是俗傳的地獄中的各衙門。卷七補漢天師世家,從五十代天師記起,到六十一代天師止。附錄為白云觀調(diào)查報告。
道教之行于中國也尚矣,其所說雖誕妄不可信者頗多,然亦自有與先王之禮教相合者。如祭天地水三官,則《周禮》之“燔柴”、“貍沉”、“庪縣”也。如鬼神鑒臨,賞善罰惡,則經(jīng)典亦可征證焉。戰(zhàn)國之際,墨翟既藉之,立其說矣。至于后漢,流而為五斗米道,且文之以老子,道教之名始見于史上,遂與儒佛抗衡,郁成大國。其沁染于人心,牢不可拔者存焉。我國亦被其影響,余嘗論之于“神道講座”,然則此研究何可付之忽諸乎?二十有余年前,余講“中國哲學”于東京大學,嘗論及之,其后錄成一書,曰之《道教概說》。然當時未有專攻之意,遇東方文化研究所托,余復繼前業(yè)。
竊思研究之法,自有二途,一則精核其文獻,以明于真?zhèn)卧次;一則見聞現(xiàn)狀,以證明信仰儀禮。其他事實,即是也。余之初講道教也,御府唯有《道藏》耳,故其所取材,不過《抱樸子》等。今則不然。上海既已刊行之,余乃以《太平經(jīng)》比較之于《后漢書·襄楷傳》中之《太平清領(lǐng)書》,公表鄙見,以為如此而不怠,他日或得成一部之提要乎?
既而又以為白云觀者,北方道教之鉅鎮(zhèn),而為全真教開宗之靈地,豈不探其現(xiàn)狀而可乎?于是謀之于所長服部博士,獲外務(wù)省文化事業(yè)部之幫助,昭和六年八月,到于北平,瞻禮該觀十六七回,或探古碑,或檢殿內(nèi),或訪之于故老,或質(zhì)之于遺聞。又以余暇,詣于東岳廟,逗留大凡五十余日。遇奉天之風云告急,倉皇歸朝,于是整理所將來者,以為本書。蓋白云觀之事,《帝京景物略》、《日下舊聞考》等,雖記載不乏,大半屬于詩藻文章,及于記實者甚鮮。此書或庶乎補其闕遺,故簽曰《白云觀志》,且附以《東岳廟志》。唯見聞有限,掛漏應(yīng)多,愿博雅君子,勿吝高教。
昭和九年三月
小柳司氣太
小柳氣司太(1870—1940),日本著名漢學家。曾任東京帝國大學、慶應(yīng)大學、立教大學教授,大東文化學院院長。主要著作有《宋學概論》、《道教概說》、《東洋思想研究》。其研究領(lǐng)域涵蓋道教研究、宋明理學、乾嘉學派、中日思想比較等,特點是沒有學術(shù)的門戶之見,既注重文獻,又注重實地調(diào)查,關(guān)心現(xiàn)實的社會動向。
劉瑩,女,四川宜賓人,北京大學哲學系《儒藏》研究中心、東京大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中國實學研究學會理事。
自序
凡例
寫真
(一)牌樓
(二)橋梁及儒仙殿
(三)靈官殿
(四)豐真殿
(五)七真殿
(六)丘祖殿
(七)木缽
(八)道藏及道士墓
(九)戒臺
(十)授戒
(十一)凈戒牒
(十二)陳明霦師
(十三)滿文碑
(十四)東岳寶殿
(十五)七十六司及掌官職司
卷一 白云觀小志
第一 唐代至遼金
第二 元代
第三 明代
第四 清代
卷二 白云觀記事
第一 歷代方丈
第二 道士小傳
第三 齋日
第四 道觀之區(qū)別
第五 授戒
第六 道士之生活及宗規(guī)
第七 方丈資格
第八 經(jīng)濟的狀態(tài)
第九 道教分派
卷三 諸真宗派總簿
卷四 白云觀碑志
卷五 東岳廟志
第一 小史
第二 碑志
第三 方丈
第四 東岳廟與白云觀之異同
附七十六司說
卷六 東岳廟七十六司考證
卷上
卷下
卷七 補漢天師世家
附錄 白云觀調(diào)查報告
白云觀平面實測圖
東岳廟平面實測圖
道教分派
道教自南宋以后,漸為分派,各立門徑。至金元之際,真大道教、太一教等相尋而起,然其法系中絕不傳。余關(guān)于此二教,雖非無鄙見,暫讓之他日,今唯以現(xiàn)時狀況論之,大約分為二。其一純陽派,而全真教即是也(全真教不必本呂純陽,實系王重陽之獨創(chuàng),今姑眾俗說耳);其一為天師派,張道陵之法系即是也。前者行于北方,白云觀最著;后者行于南方,江西龍虎山,實為其本宗。然北方非無南宗,北京東岳廟,其最著者也;江南亦多北宗,湖北武當山即是也。今質(zhì)言南北二宗之差異如下:
第一,教理。道教由來重性命雙修。性謂真我真性,斷除俗慮妄念,澄心靜慮,內(nèi)觀苦行,勖保其真,是乃性宗也。命乃壽命,坎離交濟,而全先天一氣,故服食煉卷,符箓祭醮,以永其壽,是乃命宗也。有性無命,形骸夙喪;有命無性,命亦不永;性命雙修,始得達入教之目的。唯各派開祖,有各所力說,故后世或主性,或主乎命。征之于現(xiàn)今,北方純陽派者性宗,而南方天師道者命宗也。故白云觀道士,先了心性;東岳廟道士,則行祈禱巫祝。
第二,生活。南北二宗之教理相異既如前述,故二派道士之生活,亦不相同。凡屬北派者蓄長發(fā),如白云觀、元妙觀、呂祖祠、玉皇觀道士;辮發(fā)者則南方天師道,而東岳廟、城隍廟、火神廟道士皆是也。天師系之道士,在前清時代,全與常人相等。政府亦遇之如官吏,張?zhí)鞄煄亩,北京東岳廟之住持,亦帶從三品,各應(yīng)品級,給與年給。故雖出家為道士,其實有妻子,可以飲酒食肉,無衣缽戒牒之事,唯所崇祀,均系玉皇上帝、太上老君之類。所念之經(jīng),亦大同小異,唯腔調(diào)不同耳。
更就北方純陽派全真教論之。其分派有數(shù)十,太上、混元、尹喜、龍門、華山等,其最著者也。因機緣不同,生此分派,自非實參實究,恐不能辨其異同。例猶禪宗之于“五家七宗”。
東岳廟與白云觀之異同
現(xiàn)今道教,分為二派,曰純陽系,白云觀者為其太宗;曰天師系,東岳廟者其最著者也,此二派不相同。余既述之于本書《白云觀志》,此章更記,以補前文遺漏。白云觀道士,皆以修真念經(jīng)為務(wù),比之于佛教,稍類禪宗。東岳廟所奉神圣,勿論儒釋道三教,其他如財神、子孫娘娘、藥王、魯般、馬神、瘟神、月下老人,悉無不齋祀。又天府行政之地,故兼察善惡,是所以七十二司十八地獄之存在也,故其道士掌祈禱符咒之術(shù),可謂巫祝之流。故每年廟會(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九日)、每月廟會(十五日)輙瞻禮進香,絡(luò)繹于途。其信者團體,有撢塵會者,善男信女,出資以撢玄廟內(nèi)塑像上所積之灰塵為事業(yè);又有獻花會者,購置紙花于各殿也;又有獻紙會者,購進紙帳,以供殿宇窗欞裱糊之需也;又有放生會者,購買飛禽若干籠,放之于正殿前者也。白云觀則無此等事,燕九、九皇兩節(jié),賽者固多,然以全年概之,不及東岳廟頗遠矣,故其進香收入自亦寡少,恐十分之一乎!
白云觀者,天下道教十方叢林之首剎也,純陽系之道士皆屬白云觀之監(jiān)督指導。東岳廟不然,天下各處東岳廟雖大小不同,皆持同一權(quán)限,均仰江西龍虎山天師府之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