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庚子銷夏記
本書是清代學(xué)者孫承澤撰寫,經(jīng)白云波,古玉清點(diǎn)校的記錄書畫作品的專著,為藝術(shù)鑒賞收藏之名作。
《庚子銷夏記》以記述、評品、議論為主,或承前人之論,或發(fā)己之所見,皆娓娓道來。其間插考據(jù),羅列證據(jù),疏通線索,其真知灼見為后人所重。《四庫提要》評論它“鑒裁精審,敘次雅潔,猶有米芾、黃長睿之遺風(fēng),其書未可薄也。”
孫承澤(一五九二—一六七六),字耳北,號北海,晚年又號退谷、退翁、逸叟等。山東益都人,世隸上林苑籍。明崇禎四年進(jìn)士,官至刑科都給事中。李自成進(jìn)入北京,孫氏投降,任四川防御使。多爾袞入北京,又降清,官至吏部侍郎,加太子太保、都察院左督御史銜,因陳明夏案休致。于北京西山營筑退谷,閉門著述,直至去世。孫承澤的著作共有三十多種,包括《春明夢余錄》、《尚書集解》、《考證晚年定論》、《庚子銷夏記》等。 《庚子銷夏記》乃其晚年退居后所作,自順治十七年(庚子)四月至六月寫成,因天氣漸漸炎熱,故名為銷夏。此書共八卷,一至三卷為孫承澤所藏晉唐至明代的書畫真跡,四至七卷為刻帖和石刻,第八卷則為寓目記。其中第一卷主要是歷代書法作品,而第二和第三卷是歷代名畫。第一至七卷均按時(shí)間為序,共計(jì)二百一十六件書畫真跡、書法叢帖、搨片等,可謂收羅甚富。每條先標(biāo)其名,然后再加以評騭。第八卷所記作品均為他人所藏而為孫承澤所見者,所以別為一卷附之?傮w上,《庚子銷夏記》以記述、品評、議論為主,大凡作者之生平、品性,作品之風(fēng)格、得失、流傳、真僞等皆所關(guān)注。其所論述或承前人之論,或發(fā)己之所見,皆娓娓道來,可見其對書法史論之爛熟,見解之深入。又間插考據(jù),羅列證據(jù),疏通線索,也多有知見。但此書成書時(shí)間極短,作者之目的也僅為銷夏,其所記述議論應(yīng)多為記憶和經(jīng)驗(yàn),思辨和考證并非其強(qiáng)項(xiàng)。所以考證之中多有舛誤,大約乃僅憑記憶,不及查閲資料所致。其疏漏前人多有指出,其同時(shí)代的何焯就著有《庚子銷夏記校文》,詳載孫承澤考辨之失,后之學(xué)者閲讀《庚子銷夏記》可引為參考。此書雖有疏失,但其真知灼見仍為后人所重!端膸焯嵋吩u論說:「其鑒裁精審,敘次雅潔,猶有米芾、黃長睿之遺風(fēng)。視董逌之文筆晦澀者,實(shí)為勝之。其人可薄,其書未可薄也! 此書在孫承澤生前沒有刊布,只有稿本流傳。乾隆年間鮑廷博「偶于吳下鈔得之」,整理后刻于知不足齋,此后的版本都直接間接出于知不足齋本。但是鮑氏所得并非善本,「惜多誤書,無從是正」。這次整理,以風(fēng)雨樓本為底本,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作校本,遇有重要文字異同則出校記,底本明顯錯(cuò)誤的,也在校記里幫助。
孫承澤(1593—1676),字耳北,一作耳伯,號北海,又號退谷,一號退谷逸叟、退谷老人、退翁、退道人,山東益都人。明末清初政治家、收藏家。明崇禎四年(1631)中進(jìn)士,官至刑科給事中。富收藏,精鑒別書、畫。著有《春明夢余錄》、《天府廣記》、《庚子消夏記》、《九州山水考》、《溯洄集》、《研山齋集》等四十余種,多傳于世。
點(diǎn)校幫助(一) 庚子銷夏記卷一(一) 右軍裹鮓帖(一) 王子敬地黃湯帖(三) 陸柬之書陸機(jī)文賦(三) 孫過庭書譜墨跡(五) 宋秘閣續(xù)帖書譜(五) 宋太清樓書譜(六) 宋刻楷書書譜(六) 張長史旭草書墨跡(六) 禇河南遂良書孝經(jīng) 閻立本畫(七) 唐王維伏生圖(八) 徐季海浩書心經(jīng)墨跡(八) 朱元晦城南二十詠墨跡(九) 范文正仲淹與尹師魯洙 二帖(一〇) 歐陽文忠集古錄跋尾墨跡(一一) 蘇米墨寶小冊(一三) 蘇子瞻苦雨詩墨跡(一四) 米元章小字天馬賦墨跡(一五) 米元章大字天馬賦墨跡(一五) 黃魯直松風(fēng)閣詩墨跡(一六) 黃魯直書諸上座(一七) 薛道祖詩卷(一八) 秦少游論書帖(一九) 宋高宗皇帝御書毛詩 馬和之補(bǔ)圖(一九) 宋憲圣皇后書養(yǎng)蠶圖(二〇) 宋趙樂易篆書(二一) 黃伯思書黃庭內(nèi)景經(jīng)墨跡(二一) 陸放翁詩稿(二二) 鮮于伯機(jī)書杜詩(二三) 庚子銷夏記卷二(二七) 趙子昂千文墨跡(二七) 趙子昂臨絶交書(二七) 趙子昂自書詩稿(二九) 趙子昂書所臨馬和之 毛詩圖(二九) 趙子昂書陶詩小楷(三一) 趙文敏天馬圖(三二) 龔圣予山水畫卷(三二) 揚(yáng)補(bǔ)之孤竹圖(三三) 趙子固水仙卷(三三) 倪云林六君子圖(三四) 倪云林獅子林圖(三六) 黃大癡天臺石壁圖(三七) 大癡小幅山水(三八) 王蒙松山書屋圖(三九) 王蒙靈石草堂圖(四〇) 吳仲圭鴛湖圖(四〇) 仲圭松泉圖(四一) 王元章畫梅(四一) 錢舜舉山居圖(四二) 商琦山水卷(四三) 李息齋墨竹(四四) 管夫人墨竹(四四) 黃筌翠竹圖(四四) 文與可大幅竹(四五) 東坡墨竹(四六) 趙松雪枯木竹石圖(四六) 趙仲穆長椿圖(四七) 庚子銷夏記卷三(四九) 宋迪山水卷(四九) 郭熙樹色平遠(yuǎn)圖(四九) 李伯時(shí)袁安臥雪圖(五一) 李伯時(shí)臨唐韋偃放牧圖(五二) 李伯時(shí)九歌圖(五三) 李龍眠高士圖(五三) 王詵設(shè)色山水卷(五四) 唐胡瓌番犬圖(五五) 易元吉猴貓圖(五五) 趙千里待渡圖(五六) 千里花鳥卷(五六) 劉松年成王問道圖(五六) 劉松年東山絲竹圖(五七) 僧超然山水圖(五七) 趙昌菡萏圖(五七) 荊浩山水(五八) 荊浩廬山小圖(五八) 關(guān)仝山水(六〇) 關(guān)仝江山漁艇圖(六〇) 關(guān)仝匡廬清曉圖(六一) 巨然林汀遠(yuǎn)渚圖(六一) 巨然秋塘群鷺圖(六二) 李成寒林圖(六三) 范寛夏山圖(六四) 許道寧山居圖(六五) 米元章畫山水小幅(六六) 米元暉白云出岫圖(六七) 不知名洛神圖(六七) 宋徽宗柳鴉蘆雁圖(六八) 趙子昂青緑山水(六九) 戴文進(jìn)靈谷春云圖(六九) 沈石田煮雪圖(七〇) 石田天平山圖(七一) 石田松鶴高士圖(七二) 石田松壑圖(七二) 石田蕉林圖(七三) 石田江皋寄傲圖(七三) 石田江山一覽圖(七四) 石田看花圖(七四) 石田有竹莊賞月圖(七五) 石田菱鴨圖(七六) 石田畫冊(七六) 明四家畫冊(七七) 唐伯虎秋山攜琴圖(七七) 伯虎山靜日長圖(七八) 文衡山雪山圖(七八) 衡山雨山圖(七九) 衡山江深草閣圖(七九) 衡山設(shè)色山水(八〇) 衡山寫東坡詩意(八〇) 董玄宰松風(fēng)流水圖(八〇) 玄宰金箋山水(八一) 玄宰仿董北苑畫(八一) 玄宰仿董北苑畫(八二) 玄宰山水卷(八二) 鄒衣白仿黃子久(八三) 衣白小幅山水(八三) 李長蘅畫冊(八三) 吳匏庵冬日賞菊圖(八四) 董玄宰夏木垂陰圖(八五) 庚子銷夏記卷四(八七) 宋賜畢文簡淳化閣帖(八七) 宋賜本大觀太清樓帖(九〇) 宋搨絳帖(九一) 潭帖(九二) 定武禊帖肥本(九三) 定武禊帖瘦本(九五) 右軍黃庭經(jīng)(九七) 二王洛神賦(九八) 澄清堂帖(九九) 夏禹衡岳碑(一〇〇) 周穆王壇山刻石(一〇一) 周宣王石鼓文(一〇二) 庚子銷夏記卷五(一〇五) 孔子季札墓題字(一〇五) 李斯泰山碑?dāng)啾荆ㄒ哗柫? 徐鉉摹秦嶧山銘(一〇六) 五鳳二年殘字(一〇七) 蔡邕石經(jīng)殘字(一〇七) 東漢仙集留題字(一〇八) 冀州從事張表碑(一〇九) 魯相韓勑造孔廟禮器碑(一〇九) 魯相乙瑛請置百石卒史 孔龢碑(一一〇) 魯相史晨孔子廟碑 前碑后碑(一一一) 泰山都尉孔宙碑(一一一) 博陵太守孔彪碑(一一二) 郃陽令曹全碑(一一三) 北海相景君碑又碑陰(一一三) 淳于長夏承碑(一一四) 司隸校尉魯峻碑(一一四) 魯峻碑陰(一一五) 執(zhí)金吾丞武榮碑(一一五) 竹邑侯張壽碑(一一六) 巴郡太守樊敏碑(一一六) 蕩陰令張遷碑(一一七) 李翕析里橋郙閣頌(一一七) 白石神君碑(一一八) 魏百官勸進(jìn)碑(一一八) 受禪碑(一一九) 黃初制命碑(一一九) 鍾繇賀捷表(一二〇) 鍾繇薦季直表(一二〇) 王右軍臨鍾繇力命表 墓田帖(一二一) 王右軍黃庭經(jīng)(一二一) 王右軍樂毅論(一二二) 王右軍東方朔畫贊(一二二) 王右軍曹娥碑(一二三) 王右軍筆陣圖(一二三) 十七王右軍帖(一二四) 庚子銷夏記卷六(一二六) 隋皇甫誕碑(一二六) 智永千文(一二六) 龍藏寺碑(一二七) 唐刻虞世南孔子廟堂碑(一二七) 五代重刻廟堂碑(一二八) 虞世南破邪論(一二九) 虞世南昭仁寺碑(一二九) 褚遂良孟法師碑(一三〇) 褚遂良同州圣教序記(一三〇)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記(一三一) 褚遂良倪寛贊(一三一) 褚遂良度人經(jīng)(一三二) 褚遂良小楷陰符經(jīng)(一三二) 褚遂良草書陰符經(jīng)(一三二) 僧懷仁圣教序(一三三) 高宗萬年宮銘(一三四) 萬年宮碑陰題名(一三四) 睿宗景龍觀鍾銘(一三五) 玄宗紀(jì)太山銘(一三六) 歐陽詢醴泉銘(一三六) 歐陽詢化度寺舍利塔銘(一三七) 歐陽詢溫虞公彥博碑(一三八) 歐陽詢九歌(一三八) 歐陽詢心經(jīng)(一三九) 歐陽通道因碑(一三九) 李邕云麾將軍李思訓(xùn)碑(一四〇) 李邕岳麓寺碑(一四一) 李邕歙州刺史葉慧明碑(一四一) 顔真卿書郭氏家廟碑(一四二) 顔真卿書臧懷恪碑(一四二) 顔真卿書東方朔贊(一四二) 顔真卿家廟碑(一四三) 顔真卿八關(guān)齋會碑(一四三) 顔真卿書宋文貞璟碑(一四三) 顔真卿多寶塔碑(一四五) 顔真卿華岳題名(一四五) 顔真卿麻姑仙壇記(一四五) 顔真卿爭坐位書稿及 二祭文稿(一四六) 顔真卿鹿脯帖(一四七) 顔真卿書清遠(yuǎn)道士詩 及和韻(一四七) 顔魯公忠義堂帖(一四八) 徐浩題經(jīng)記(一四八) 庚子銷夏記卷七(一五〇) 柳公權(quán)神策軍紀(jì)圣德碑(一五〇) 柳公權(quán)書崔太師碑(一五〇) 柳公權(quán)馮宿碑(一五一) 柳公權(quán)書李晟碑(一五二) 柳公權(quán)書苻璘碑(一五二) 柳公權(quán)玄秘塔碑(一五三) 柳公權(quán)小楷護(hù)命經(jīng)(一五四) 蘇靈芝書寶塔頌(一五五) 史惟則大智禪師碑(一五五) 李陽冰李氏三墳記(一五六) 絳州碧落碑(一五七) 王知敬書李靖碑(一五七) 蘭陵公主碑(一五八) 中書令崔敦禮碑(一五八) 褚亮碑(一五九) 尚書張?jiān)时ㄒ晃寰牛? 裴休書圭峰碑(一五九) 張?jiān)鰰涡需”ㄒ涣枺? 曲阜縣文宣王廟記(一六〇) 陸榮書陀羅尼經(jīng)(一六〇) 高氏書鐵彌勒像頌(一六一) 僧無可書寂照碑(一六一) 僧建初書玄奘塔銘(一六一) 呂秀巖書景教碑(一六二) 龐仁顯小楷三經(jīng)(一六二) 宋貢士書西明寺塔銘(一六三) 韓魏公北岳廟記(一六三) 蘇文忠書溫公碑(一六四) 蘇文忠小楷謝啟(一六五) 蘇子瞻仙游塔題字(一六五) 蘇子瞻海棠詩斷石(一六六) 米元章書顔魯公碑陰(一六六) 米元章蕪湖縣新學(xué)記(一六七) 米元章明道觀壁記章圣天臨 殿記及天臨殿銘(一六七) 米元章書天衣懷禪師碑(一六七) 黃山谷書狄梁公碑(一六八) 黃山谷題琴師元公 此君軒詩(一六八) 蔡君謨?nèi)f安橋記(一六九) 蔡君謨荔枝譜(一六九) 蔡君謨茶錄(一六九) 宋翻刻高從書盤谷序(一七〇) 宋高宗藉田手詔(一七〇) 盧經(jīng)書慎刑箴(一七一) 道士于貞庵記(一七一) 僧參寥書三十六峰賦(一七二) 朱元晦先生題愚叟墓(一七二) 龔敦頤書陸宣公祠堂記(一七二) 金修中岳廟碑(一七三) 王庭筠書博州廟學(xué)碑(一七三) 沂州普照寺興造記(一七三) 趙文敏書張留孫碑(一七四) 趙子昂張留孫畫像贊(一七四) 趙子昂書僧裕公碑(一七五) 趙子昂書漢番君廟碑(一七五) 趙子昂書道士孫道行碑(一七五) 趙子昂書捐施題名記(一七六) 趙子昂書千字文(一七六) 趙子昂書姜白石續(xù)書譜(一七六) 趙子昂書枯樹賦(一七七) 趙世延書昭德殿碑(一七七) 鮮于樞書蕭山文廟碑(一七七) 夏溥書融堂先生墓記(一七八) 姚燧書重陽仙跡記(一七八) 趙良弼默庵記(一七八) 危素書崇國寺碑(一七九) 王龍澤麗澤書院記(一七九) 黃石齋書孝經(jīng)(一八〇) 庚子銷夏記卷八(一八四) 顧愷之列女傳仁智圖(一八四) 陸探微金縢圖(一八五) 史道碩八駿圖(一八五) 吳道玄地藏變相(一八六) 閻立本帝王圖(一八七) 燕文貴山水卷(一八七) 衛(wèi)賢高士圖(一八八) 顧閎中夜宴圖(一八八) 李伯時(shí)山莊圖(一八九) 趙千里桃源圖(一八九)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一九〇) 所翁畫龍(一九〇) 閻立本十八學(xué)士圖(一九〇) 王叔明石梁秋瀑圖(一九一) 王右丞捕魚圖(一九二) 韓滉七賢過關(guān)圖(一九二) 宋耆英會圖(一九三) 匡廬十八賢圖(一九四) 宋徽宗草書千文(一九四) 東坡相(一九四) 謝太傅相(一九五) 唐韋莊借樂章帖(一九五) 黃山谷草書杜詩(一九六) 蘇東坡書前赤壁賦(一九六) 趙子昂楷書姜白石 蘭亭考(一九七) 蜀僧令宗畫六祖像(一九七) 宋本淳化閣帖(一九八) 王大令十三行(一九九) 朱文公墨跡(二〇〇) 北齊勘書圖(二〇〇) 懷素小字千文墨跡(二〇二) 南唐曲燕圖(二〇二) 不礙云山樓圖(二〇三) 禇摹蘭亭墨本(二〇三) 黃山谷書陰真君詩(二〇四) 端尚書小像(二〇四) 黃山谷贈元師詩(二〇五) 劉松年畫卷(二〇五) 趙伯驌畫魚長卷(二〇六) 馬遠(yuǎn)紅梅(二〇六) 任月山高士圖(二〇七) 十八學(xué)士圖(二〇七) 高宗瑞應(yīng)圖(二〇七) 伯顔不花鼠圖(二〇八) 韓滉豐樂圖(二〇八) 戴嵩斗牛圖(二〇八) 貫休羅漢(二〇九) 李龍眠羅漢(二〇九) 范華原華山圖(二一〇) 渡水神駿圖(二一〇) 瀟湘八景圖(二一〇) 趙德麟周公輔成王圖(二一一) 王荊公天香云嶠圖(二一一) 王叔明惠麓小隱圖(二一二) 附錄(二一四) 一、傳記資料(二一四) 二、書目提要(二一七) 三、序跋(二一八) 四、庚子銷夏記校文(二二三) 五、閑者軒帖考(二四七) 庚子銷夏記卷一庚子銷夏記卷一
庚子四月之朔,天氣漸炎。晨起坐東籬書舍,注《易》數(shù)行。閉目少坐,令此中湛然無一物,再隨意讀陶韋李杜詩、韓歐王曾諸家文及重訂所著《夢余錄》、《人物志》諸書。倦則取古柴窯小枕偃臥南窗下,自烹所蓄茗,連啜數(shù)小盂〔一〕;蛉霑w整頓架上書,或坐藤下?lián)崮﹄p石,或登小臺望郊壇煙樹。徜徉少許,復(fù)入書舍,取法書名畫一二種反復(fù)詳玩,盡領(lǐng)其致。然后仍置原處,閉扉屏息而坐。家居已久,人鮮過者,然亦不欲晤人。老人畏熱,或免蒸灼之苦矣。退谷逸叟記。
右軍裹鮓帖 《裹鮓帖》十八字,是唐人雙鉤。古人草書以右軍為第一,神行官止,備盡作草之法。如大令之連綿,已失家學(xué)矣。米海岳《書史》載此帖為薛道祖所收,今帖上有道祖自書名并‘宏文’印。又元章一印,或在道祖家見之而用此印乎?后米友仁手題字,亦勁拔。元人下臨安得之于宋,又有亡〔二〕宋南廊庫長條記。滄桑后西川柳鳳占收得,予借之上石。后回?fù)P州,竟歸余。又于山西張氏寓見右軍《此事帖》,亦唐人雙鉤,與《裹鮓帖》相類,云是太倉王氏家物。紙尾有賈氏‘悅生’印。曾入金元〔三〕御府,又有‘明昌’諸印。題簽隸書,吳匏庵云是金章宗手筆。余嘗言世無晉跡,得唐人鉤摹本足矣,不然得米老臨本亦足矣。趙松雪自負(fù)賞鑒者。如右軍《思想帖》,乃雙鉤本也。大德中,子昂同霍肅、周密、郭天錫、張伯淳、廉希貢、馬昫、喬簣成、楊肯堂、王芝、鄧文原觀于鮮于伯機(jī)池上。子昂跋謂:‘右軍真跡,有龍?zhí)扉T、虎臥鳳闕之勢,觀者咨嗟,嘆賞神物之難遇!遣恢獮殡p鉤本也。又右軍《大道帖》十字,是米南宮所臨。至元中子昂跋為‘世間神物,有能礱片石刻以傳遠(yuǎn),仆愿供摹搨之役’,是亦不知為臨本也。蓋世斷無晉人之跡,華氏刻《真賞齋帖》,謂《薦季直表》乃鍾元常墨跡,豈其然乎?
王子敬地黃湯帖 子敬《地黃湯帖》一紙,后有‘秋壑’印。文三橋跋,謂其祖得之龍游士紳家,衡山先生每以自隨,王雅宜見而健羨,乃歸之。及雅宜歿,復(fù)歸文氏。三橋稱為唐鉤之最佳者。余細(xì)玩之,筆意全是米老,知為海岳臨本。又如右軍《東山帖》,乃米老書,吳江村竟刻入王帖中。墨跡在嘉禾曹秋岳處,裝入米卷,余借之刻米帖中。
陸柬之書陸機(jī)文賦 世傳王右軍有所書《文賦》,不知海內(nèi)尚有搨本否。至柬之所書,則精絶一世。字字員秀,脫胎于《蘭亭》而帶有其舅氏虞永興之逸致,遂覺機(jī)法雙絶。陸司議書世不多見,元人李倜云在世者止《蘭亭詩》、《蘭若碑》,與此而三。歐陽圭齋謂《蘭亭詩》已毀于赭寇之亂,是在世者益尠。且累累千余字,而紙色完好,是海內(nèi)第一奇跡也。卷舊在元人李倜家,倜字士宏,號員嶠真逸。按,《蘭亭詩》近海昌陳氏刻于《渤海藏真帖》中。 陸司議蓋見《蘭亭》墨跡者,昔人稱其用緑麻紙臨《蘭亭》,押尾署‘陸司議書’,最為精工,惜今不傳矣。所書《文賦》風(fēng)骨內(nèi)含,神采外映,真得《蘭亭》之髓者,不獨(dú)皮貌相肖也。趙子昂晩年書法大進(jìn),人言其得力于定武《蘭亭》,而不知全摹司議此卷。后有子昂一跋云:‘唐陸柬之行書《文賦》真跡。唐初善書者稱歐、虞、禇、薛,若以書法論之,豈在四子下耶?然世罕有其跡,故知之者希耳。’字法竟摹司議。歐陽玄云:‘近代米元章書矯亢跌宕,世咸稱其自創(chuàng)一法,乃不知其全學(xué)柬之《頭陀寺碑》耳。元章閟而不言,以陸書少傳于世也。若《文賦》累千百言,當(dāng)為方今陸帖第一!衷疲骸碇居菔滥仙瑫ǖ糜谖缄柖窨∵^之。’揭傒斯云:‘唐人法書〔四〕結(jié)體遒勁有晉人風(fēng)格者,惟見此卷。雖若隋僧智永,猶恨嫵媚太多,齊整太過,前人推尊之如此。予所見唐跡,最心折者惟《書譜》及此。’
孫過庭書譜墨跡 唐初諸人無一不摹右軍,然皆有蹊徑可尋。獨(dú)孫虔禮之《書譜》,天真瀟灑,掉臂獨(dú)行,無意求合而無不宛合,此有唐第一妙腕。余垂髫時(shí)見文氏《停云館帖》中有此書,愛之。后見宋人刻本,以為觀止矣。甲申忽睹此卷,驚嘆欲絶。以市賈索價(jià)太昂,不能收,惜惋竟日。卷上有宋高宗、徽宗雙龍璽及‘宣和’小璽。卷中‘五乖也’下少一百三十字,‘漢末張伯英’下少一百六十八字,虞伯生臨《秘閣帖》補(bǔ)之。后越六年,復(fù)見于西川士夫家,以予愛之特甚,乃許購得。已將虞所補(bǔ)并后跋割去。時(shí)一披閲,覺宋人所刻尚在影響之間,而《停云〔五〕》不足言矣。
宋秘閣續(xù)帖書譜 《書譜》石本以《秘閣》為勝,視墨跡稍肥,然神韻宛存,非他刻所能及也。予覓之經(jīng)年始得此本,惜首缺十余行。
宋太清樓書譜 《太清樓書譜》視《秘閣》稍瘦,其率意處,無不與墨跡相合。道君與蔡元長皆精于書法者,故工致至此。予覓之?dāng)?shù)年乃得此本。
宋刻楷書書譜 孫虔禮《書譜》,余所見墨跡及宋人刻本皆草書也。然又有正書本,字法勁秀,大有鍾王遺意,前人所絶未語及也。后有‘嘉定’字,豈彼時(shí)上石乎?虔禮書有訛字,皆從旁注之。吳說一跋,書亦工,惜不全。吳說字傅朋,南渡后擅書名。跋云:‘若評法書,當(dāng)以鍾王為初祖。欲學(xué)王法,當(dāng)以過庭為指南!舜_論也。
張長史旭草書墨跡 長史《自言帖》紙用唐大麻,字法圓轉(zhuǎn),而左規(guī)右矩,深得山陰遺法。予舊有其《四時(shí)帖》,狂逸之甚,殆僞書耳。甲申后得此六十余字,真鴻寶也。上有多印,滅沒不可辨識,惟‘天水’雙龍璽及‘內(nèi)府圖書’、‘奉華寶藏’諸印尚存。奉華堂乃宋高宗內(nèi)侍劉夫人所居之室也,高宗所得珍秘悉令掌之,用此印鈐識,然非極品不輕用也。
禇河南遂良書孝經(jīng)閻立本畫 河南書法,剛正類其人,昔評者謂如嬋娟不勝羅綺,未然也。所書《孝經(jīng)》一卷,閻立本畫。滄桑后得之故內(nèi),簽題云‘顔真卿書周昉畫’。外有一朱函盛之,則題云‘禇遂良書閻立本畫’。蓋題簽者乃武英殿中書,以為字類《麻姑壇記》,故以為顔耳,不知非顔也,當(dāng)以朱函刻字為正。宋人范思正有河南所書《靈寶度人經(jīng)》,亦立本畫,字法與此無毫發(fā)異,尤其佐證耳。
唐王維伏生圖 摩詰妙畫傳世者,人止知有《江干雪霽圖》。余曾一見之,乃后人臨本,至人物之妙,有非唐人所能及者!斗鷪D》,一老儒生伏幾而坐,手持一卷,乃《授經(jīng)圖》也。宋高宗題簽云‘王維寫濟(jì)南伏生’,上用干卦小圓璽。卷舊在金陵黃琳家。顧遯園《客座贅譚》載,都元敬嘗在黃美之家見此圖,驚嘆不置。不知何年入故內(nèi),今復(fù)傳出。
徐季海浩書心經(jīng)墨跡 徐季海《心經(jīng)》一冊。書法隸中帶有篆籀,脫胎于《石鼓文》,視世傳所書《嵩陽觀碑》殆為勝之,予已上石矣。帖上有天水雙龍小璽,乃黃山谷所藏,亦有其印。 唐人墨跡傳世者甚少,滄桑后如曹嘉禾溶所收林緯干帖,李江右元鼎所收韋莊《樂章》,李西蜀迎晙〔六〕所收懷素小字《千文》,東孝廉蔭商所收顔魯公《送劉太沖序》,皆唐跡之佳者。予借之硯山齋,把玩彌日。今書與人散,杳如海外三山矣。 東孝廉號云雛,博學(xué)能詩。計(jì)偕來京,余時(shí)杜門謝客。乃叩閽而請?jiān)唬骸Ю锼嘉睿乙贼敼珵榻榻B。’予奇其人,乃進(jìn)而與飲。
朱元晦城南二十詠墨跡 朱夫子《和敬夫先生城南二十詠》。字法俊逸,大有晉人風(fēng)致。而詩之清遠(yuǎn),亦非宋人所能及。元尚書干文傳得之于婺源,以贈常熟錢伯廣。錢氏居于城南,遂構(gòu)城南齋,刻詩其中,而黃文獻(xiàn)溍為之記。至楊廉夫,又錄敬夫原詩于其后。惜不得當(dāng)日張宣公手書,與文公書合成一卷耳。余舊有先生《或問》手稿一卷,前畫先生小像,惜為有力者攫去,見此益為惘然。 晦翁在浙東時(shí),侍御史謝廓然、陳貫,秘書郎趙彥仲首攻之。后以提刑召對,人恐其遂陟清要,唆侍郎林栗極論之,謂其為亂人之首。及韓侂胄用事,則御史林采〔七〕、施康年攻為僞學(xué)。是時(shí)言官以晦翁為奇貨。御史胡紘嘗謁晦翁山中,飯以脫粟。怒之,與太常沈繼祖共詆其十罪。汪義端、余嚞又請斬之以絶僞學(xué)。京鏜、何澹輩謂其講學(xué)山中,棄母不養(yǎng),使其乞食親黨。小人誣陷之惟恐不至。方林栗上疏時(shí),其友人止之,謂:‘朱待制當(dāng)今圣賢,何仇而必欲痛詆?’林曰:‘吾見其面貌可憎。擊邪人,非詆圣賢也!讶嗽唬骸羧酥缚鬃訛閱始夜,或亦見其面貌可憎耳!衷唬骸箍鬃佣,吾亦不辭為叔孫武叔,況此幺麼?’嗟乎!小人無忌憚,一至于此!未幾,晦翁舉世仰之如山斗,得其片楮只字,寶如琬琰,則當(dāng)日小人殊足憐,不足惡也。故士君子立身行己,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閲先生遺墨,謾記于此,時(shí)庚子四月初九日。
范文正仲淹與尹師魯洙二帖 范文正書,昔人謂得之《樂毅論》。觀《與尹師魯》二帖,清勁可見其人。卷中有樓鑰、洪邁、楊萬里、胡助、柳貫、黃溍、鄭僖、吳寛、王世貞諸跋。 按,景祐二年,范公上論遷都事,與呂文靖異議,黜知饒州。秘書丞集賢校理余靖言:‘加罪言者,非太平之政!渎,監(jiān)筠州酒稅。而太子中允館閣校勘尹洙又言:‘范某義兼師友,乞從降黜。’亦坐貶崇信軍節(jié)度掌書記,監(jiān)郢州酒稅。其后公鎮(zhèn)鄧,尹公再貶,監(jiān)筠州酒稅。舁疾來鄧,以存歿托公。公急至尹所。尹已瞑,聞公至,復(fù)開目,向公拱手曰:‘也無鬼神,也無恐怖,如此而已!瘡(fù)瞑。若二公者,真千載以上人也。況親見其往來手札,何幸如之?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