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隨筆》作者1990年去荷蘭做訪問研究,并先后到過西歐、東歐、北歐和美國等20個國家。作者從學人和旅游者視角認識西方燦爛文化與弊病,聯(lián)想偉大祖國大好河山與改革開放。《西行隨筆》以大量照片和日記、雜記作基礎素材,以游記形式漫談親身經(jīng)歷,既瀏覽與介紹世界風光,又觀察與思考社會文明,坦露所見、所聞、所感與所思。
我的西行,始于1990年,20余載跨越了19個國家。它推進了我的學術(shù)探索,讓我睜大了眼睛欣賞大自然,觀大干世界,思祖國興衰。已故父母的身影,也不時在西行中浮現(xiàn),更促使我作中外對比,識各種善惡美丑。
我知道,要將穿越大時空的心靈旅程說清楚,很難。但我有個訣竅:寫實,實實在在地展示所見所聞與感悟。這樣,即使我的思慮偏頗,也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再判斷的素材。
有智者說,人常被其環(huán)境與歷史所“挾持”,迫使你只能如此這般。是的,我也曾長期被“挾持”在學科前沿之外,讀外文期刊似看天書;對社會的認識也曾是那樣幼稚可笑。“文革”后期,曾悲觀地認為“人民當家作主”的我們,搞得這樣糟爛.外國人民又處在“階級壓迫的火深水熱”之中,人類能管好自己嗎?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改革開放,開辟了新天地。我有幸趕上了“末班車”,生命軌跡突然轉(zhuǎn)折。1990年8月21日,首次乘國際航班,遠飛歐洲。年已52歲,還巧遇“智能科學”世界風潮,學術(shù)前沿之路敞開。那兩年空前專注與高效,在高層國際學術(shù)會議上發(fā)表論文6篇。忙了工作、忙旅游,還與荷蘭屯特大學計算機視覺實驗室建立了政府級合作關系,與室主任豪克斯成了知心好友,至今友情不斷。
2005年7月,以一篇計算智能應用論文,去巴黎參加國際會議。這次,與老伴錢玲精心策劃,在青島買好歐洲火車通票。在巴黎飽覽8天后,又開始自理自行的西歐5國(法國、摩納哥、意大利、德國、荷蘭)遠征,歷時1個月。錢玲青少年時便是法國古典文學的粉絲,熟讀巴爾扎克、雨果、莫泊桑等文豪名著;巴黎圣母院雄姿、塞納河畔美景已深印腦海。所以,她盼望“故地重游”。
2007年9月,第一次參加國內(nèi)組織的國際旅游團,赴芬蘭、瑞典、丹麥、挪威和俄羅斯,瀏覽了特色十足的北部歐洲。
西行,當然要去美國。2000年6~7月間,也趁學術(shù)會議之機,暢游了芝加哥、華盛頓、費城和紐約。2009年4~5月間,再次與老伴周密規(guī)劃,攜手赴美。
有親友大力幫助,實現(xiàn)了津津有昧、由西部至東部、為期1個月的“美國深度游”,還額外去了墨西哥。
2013年8~9月,和女婿、女兒及老伴一起去了多年前就想去的澳大利亞。
西方,常指歐美,既是地理名詞,更是文化概念。歐洲,得名于希臘神話中美麗的東方公主“歐羅巴”,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源地。她燦爛的文化已明顯伸延到北美和大洋洲,潛在影響著全世界。古老和現(xiàn)代的藝術(shù),輝煌而精巧的建筑,長期呵護的美麗環(huán)境,獨具魅力,誘人傾心觀賞、思考與借鑒。
我的西行,真可謂“吉星高照”。比如,幸好先去了荷蘭(而不是比利時),與豪克斯交友,投入興起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學科世界潮流中,恰逢屯特大學建校30周年;在巴黎巧遇法國國慶,在德國古城菲森正逢國王節(jié);在電影節(jié)閉幕不久造訪戛納;與少有的尼亞加拉大瀑布彩虹合影;在紐約世貿(mào)大廈存在的最后一年登頂觀光,在白宮辦公區(qū)對游客開放的最后一年入室參觀;先后在荷蘭和美國進入首相和總統(tǒng)到過的小餐館就餐;信步來到芝加哥一個博物館,遇上他們正籌備ay(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盟軍在法國登陸日)展覽會……幸哉,幸哉!不僅時機每每恰好,即便陷入困境,也有貴人相助,轉(zhuǎn)危為安。
此游記自2010年起曾以“我的西游故事”為名,在“青島市老科協(xié)”網(wǎng)上發(fā)表,引來點擊熱潮。在它的基礎上,《西行隨筆》更深入袒露心靈感受,力圖和讀者共享這來自旅游的多重比較與感悟。我的日記和萬余張照片,助我喚起萬端思緒與感慨。
西行,跨數(shù)萬里,聞數(shù)千年,古今中外,方方面面。我只是行者,小小領域里的科技工作者,諸多方面的門外漢。請大家這樣看待我的評述與見解。
致謝青島市老科協(xié),我弟弟馮天瑜及其在美國芝加哥的女兒馮可耘一家,我女婿王錦青、女兒馮海音以及其在意大利的朋友王曉輝,家住華盛頓地區(qū)、我以前的學生和同事臧應夫婦,我國駐法國大使館教育處工作人員,以及莫興泰等一些老同學,老朋友何植崢、孫偉明以及海大信息工程中心的年輕同事們,或協(xié)助了行程,或提供了寶貴意見、照片與資料。我深表謝意!熟人一般也不知道,1989年,我的老朋友和英語老師谷磊昭教授曾勸止了我一次無益之舉。否則,這西行肯定免談。還有我在游記中描述的那些我永存感激之情的人,其友情與幫助是那樣高尚、動人與珍貴。
馮天瑾,1938年生,湖北紅安人,中國海洋大學教授。1990~1992年赴荷蘭、比利時研究神經(jīng)網(wǎng)絡理論與應用。曾任中國海洋大學電子工程系主任、信息工程中心主任,國家級863/CIMS工程青島市專家組組長,中荷政府級合作項目中方首席科學家,兼任IEEE高級會員、中國神經(jīng)網(wǎng)絡委員會委員等職。曾主持多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高技術(shù)項目、國家童點實驗室項目,出版著作《智能機器與人》、《神經(jīng)網(wǎng)絡技術(shù)》,在國際國內(nèi)發(fā)表論文100余篇。
一、第二故鄉(xiāng):荷蘭
(一)手拿10美元出國
(二)一個窮人之家
(三)馬路上的文明
(四)心茫然·夢成真
1.巨大的挑戰(zhàn)
2.我的發(fā)現(xiàn)
(五)屯特大學
(六)郁金香·風車·奶牛
1.郁金香
2.風車
3.奶牛
(七)能讀懂梵·高嗎?
(八)不到大壩枉游荷蘭
(九)知心好友:豪克斯
(十)話說荷蘭人
1.身高體強
2.溫馨家園
3.他們小氣嗎?
4.紅燈區(qū)與全裸浴
5.開放與自由
(十一)最懷念什么?
1.優(yōu)雅的自然環(huán)境
2.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
(十二)福利國之遺憾
二、錦繡德國
(一)坐“三次”火車繞德一圈
(二)柏林墻
(三)慕尼黑
(四)浪漫皇帝的夢幻城堡
(五)優(yōu)秀民族?
三、銘心比利時·峽谷盧森堡‘
(一)處于十字路口的比利時
(二)峽谷之城:盧森堡
(三)蒙斯學人的悲哀
1.處處有歧視
2.凄涼的圣誕節(jié)
(四)蒙斯學人的奮斗
1.18歲的小姑娘
2.語音壓縮算法開發(fā)者
3.化學家小熊
4.我的研究工作
(五)荷、比、盧旅游歷程圖
四、新加坡歷險記
(一)工作期延長的“政治”
(二)簽證危機
(三)“小龍”新加坡
(四)新加坡模式
1.國父李光耀
2.小國多元文化
(五)驅(qū)逐出境?
1.同性戀者相中了我?
2.大使介入
3.茫茫夜空中閃光的金子
五、臺灣同胞·東歐之旅
(一)臺灣博士生組織的旅游團
(二)音樂天國:維也納
(三)多瑙河上的明珠:布達佩斯
(四)建筑教科書:布拉格
(五)大巴上的文藝會
六、浪漫法國·摩納哥
(一)破樓房·可憐人
(二)宏偉的浪漫之都:巴黎
(三)西方藝術(shù)之瑰寶
(四)地中海之花:尼斯、戛納
(五)世界第二小國:摩納哥
七、藝史長廊:意大利
(一)意大利列車懸案
(二)古文化水城:威尼斯
(三)她誤入“外星人世界”
(四)頂級露天歷史博物館:羅馬
(五)哪里是梵蒂岡?
(六)文藝復興發(fā)源地:佛羅倫薩
1.佛羅倫薩
2.比薩與斜塔
八、北歐仙境
(一)恬靜的芬蘭
(二)瑞典與斯德哥爾摩
(三)童話世界:丹麥
(四)世外桃源:挪威
九、偉大俄羅斯
(一)莫斯科印象
(二)圣彼得堡的“西化”與傳統(tǒng)
(三)俄羅斯的偉大與困惑
十、美國夢
(一)洛杉磯·好萊塢
(二)拉斯維加斯與大峽谷:人與天的杰作
(三)墨西哥:第三世界鄰國
(四)圣地亞哥:海洋特色城市
(五)芝加哥:現(xiàn)代建筑博物館
(六)華盛頓的頂級博物館群
(七)尼亞加拉大瀑布:震撼!
(八)波士頓:歷史文化名城
(九)紐約:金融與文化城
十一、多彩澳大利亞
(一)新穎的旅行
1.澳大利亞特色游
2.新穎的旅行方式
3.誠信的溫馨和友愛
(二)美麗舒適的悉尼
(三)大自然之神筆
1.漫長、蜿蜒、秀麗的海岸線
2.自然奇觀大堡礁
3.神秘的熱帶雨林
4.澳大利亞寶貝
十二、歐洲文藝復興聯(lián)想
(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扭轉(zhuǎn)乾坤
(二)湖北農(nóng)民的教育救國
(三)父輩的理想與追求
(四)“反右補課”
(五)摘了帽,實質(zhì)沒變
(六)“文革”與心靈
(七)對中國文化復興的期待
1.父母離世前的尋覓
2.我的“中國夢”
十三、雜感集
(一)簽證·簽證“產(chǎn)業(yè)鏈”
(二)大學比較
1.以出國手續(xù)為例
2.大學與企業(yè)合作
3.校訓與學風
4.出國深造
(三)學術(shù)會議比較
(四)山河·水
(五)大城市·上班族
(六)建筑與社會
(七)在西方奮斗的中國人
(八)中國人的尊嚴
(九)體育文明
(十)人的不同活法
1.漁夫與經(jīng)濟學碩士對話
2.瀟灑與勤奮
3.幸福感
(十一)同性戀者
(十二)揭穿導游的騙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