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中的遠行》是作者中學閱讀、寫作成果的選編。游走于現(xiàn)實與虛構,未來與歷史,自我與社會之間,作者從地圖、法律等社會具體表征談到作為藝術品的電影和小說,從遠離社會的“御宅族”聊到個人生活以及就業(yè)、高考等現(xiàn)實問題。作為中學生,作者思考獨立深刻,角度新穎,文字流暢;在表明觀點的同時分享自身經(jīng)歷,揭示成長歷程,親近大眾,帶領讀者進行一場“想象中的遠行”。
如果放在五年前或者兩年前,有人說在高中階段我能夠出版一本書,我一定會把這當成奇聞怪談,F(xiàn)在,我的個人文集真的要出版了,但比起驚訝、感慨或喜悅,我感受到的更多是惶恐。當年,我在小冊子上寫一些隨筆或評論的時候,根本沒有出版的想法,這些在過去稱為“抽屜文學”的文章,現(xiàn)在恐怕要稱作“QQ群文學”了。在整理這些大多難登大雅之堂的文章時,我總有一種正在給自己整理“黑材料”,留下“黑歷史”的感覺。當然,我也不免寬慰自己,給多年后的自己提供一個自慚形穢的反面樣本,多少也有點正面作用。
文集中收錄的文章,主要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平時書評和影評,其中不少是過去讀書筆記的再整理。老實說,寫這類文章的時候,我頗有種“當知識的搬運工”的感覺,摘錄、引用的前賢先彥的論斷更不用說,就算是我自己的想法,估計也少有新意。另一部分則是生活隨筆,大多是在高二暑假寫下的回憶性散文,屬于我一貫的以自我為中心流水賬式追憶風格,同時有些事關他人的部分在當事人的要求下刪除了,這是我最遺憾的:人不免有一種“被窺私欲”,而想向外界展露自己。最后一部分則是幾篇評論性文章,雖然我天生的“非社會性人格”一直讓我和自我之外的外部世界保持著一種不言自喻的距離,我也清楚自己的社會閱歷寫下這些文章總是不免偏頗,但我依舊對雷蒙阿隆所言的“介入的旁觀者”這一身份多少有些期待。文集中的文章大多是高中所寫,而在收錄的過程中,由于外界原因和個人原因刪除了一些現(xiàn)在看來太不成熟的文章和一篇漏洞百出的歷史考釋文(這點“案底”實在是不想留下了),但我還是收錄了幾篇年代較為久遠的文章,多少留下點“成長的痕跡”。
作為一個幾無優(yōu)點的“御宅族”,閱讀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這本文集的出版多少也算是在我的人生中打下一個小小的路標,以便我將來回望的時候,能夠知道18歲之前的我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就像《星際牛仔》里面,F(xiàn)aye看到她的錄像帶時跑回老家,在已經(jīng)成為荒地的老房子上畫個方框躺在上面睡覺一樣,20年、30年后的我看到這本書又會有怎樣的感受呢?從這種意義上,這本書就像是一個時間膠囊,連接著過去和未來。它的目標觀眾不是別人,正是我自己。
第一次寫序就不過多饒舌。在此,感謝一下我現(xiàn)在的班主任劉傳喜老師,感謝從初二到現(xiàn)在他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教導和啟蒙,和我之間那真正平等如朋友般的關系,以及對我任性的容忍;感謝THU的LF學長,作為各方面上的先行者,他替我解答了許多幼稚淺薄的問題;感謝我過去的班主任鄔雙老師,由于一直忙于自己的“學術研究”和對高中作文本能的反感,我沒能在各大作文期刊上如您所愿一篇篇地發(fā)表文章;感謝蘇州XXY學長,或許有一天,你我之間有關對方的記憶都將淡薄,但您在我性格中留下的那或多或少的痕跡都不會湮滅;感謝復旦P學長,雖然和您認識不過一年時間,但這段在高考應試上“被浪費”的時光在我看來是珍貴的財富,您對我的鼓勵真的讓我無比受用;感謝所有幫助我的老師和同學,感謝我的父母幫我錄入文稿,以及在寫作過程中喋喋不休的那些“業(yè)余”建議。謝謝關心過我的每一個人!
最后,請允許我冒昧地致謝素睞平生的段煉先生。他的讀書隨筆《讀史早知今日事》激起了我不少閱讀的興趣,因此才有了文集中的一些文章。這本書中文章標題的格式也都是模仿《讀史早知今日事》。雖然他不可能認識我這樣一個小小的高中生,但我還是對這位前輩表示敬意和感謝。
林彥辰
2018年9月13日
林彥辰,福建漳州人,現(xiàn)就讀于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高三文科班,系第四屆“六年一貫制實驗班”學生,學習成績優(yōu)異。喜好閱讀、寫作,有志于歷史學研究,尤以中古史為甚。興趣愛好亞文化研究、文學批評。
第一輯
地圖:想象中的遠行
法律:現(xiàn)代文明的朱蒂提亞
內卷化:華北的昨天與今天
情欲:阿芙洛狄忒之死
星際牛仔:SEE YOU SPACE COWBOY
新海誠:“御宅族”時代的抒情詩人
距離:跨越時空的愛戀
第二輯
回憶:童年的消逝
求神記:各自的朝圣路
書事與人事:瑣事雜寫
網(wǎng)事與隨想:那些已經(jīng)消逝的碎片
書景:北京行紀
第三輯
就業(yè):“錢途”等于正途嗎?
佛系:當我在談論佛系的時候在談論些什么
村上春樹:爵士樂中的孤獨
格雷厄姆·格林:戀情是如何終結的
傷逝: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消亡
體制化:超越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