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多災多難,列強之侵略和在華之權益為害猶烈,其中恐怕又以日本之為害*深,讓國人刻骨銘心。日本不但武力侵略和侵占土地,更是在經濟和文化層面,企圖對中國進行全面控制。
本書對日本在中國的投資進行了概述,包括交通運輸業(yè)、礦業(yè)、紡織工業(yè)、食品和造紙工業(yè)、化學工業(yè)、電力、金屬冶煉和機械工業(yè)、金融業(yè)、商業(yè)、農畜林水產、鹽業(yè)等。許多日本在華企業(yè)負有國策使命,以合辦的方式滲入中國企業(yè);通過借款,控制中國企業(yè)和左右中國政治;企業(yè)投資又與軍事掠奪交融在一起。這使得日本在列強爭奪中國的角逐中后來居上。
日本對華侵略觸及兩國關系的各個領域,經濟侵略與掠奪是不可忽視的方面。本書挖掘了大量檔案文獻,從資源掠奪和企業(yè)財產掠奪兩個角度,系統(tǒng)性地論述近代日本在華投資的主要行業(yè),堪稱此類研究的代表之作,一直是研究近代經濟史無法繞開的重要著作。此書是作者杜恂誠教授早年在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時承擔的一個課題項目,時隔二十年再版,仍能從中看出一個經濟史學家探尋歷史真相的擔當和對國家經濟發(fā)展的關懷。
再版序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對拙作《日本在舊中國的投資》的第一次出版是1986年,此次再版,書名改為《日本在近代中國的投資》,并寫幾句話作為再版的序言。
文革結束以后,上海社會科學院復院重建,我于1979年1月進經濟研究所經濟史研究室工作。當時的研究室主任是丁日初,副主任是姜鐸和徐新吾。我所做的第一件工作是和徐鼎新、唐友珍等完成他人在文革前就已開始的上海永安公司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改造項目的重新調查和編寫工作,項目結束后,又對《大隆機器廠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改造》一書,在調查和補充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再版重寫。記得曾和黃漢民先生一起去拜訪過嚴慶祥先生。此項編寫工作并未署名。這項工作結束以后,丁日初安排我參加由他主持的中日經濟關系史項目,該項目有好幾個專題,如中日近代貿易史、中日古代經濟關系史等,參加的人員也很多,本所的有丁日初、方憲堂等,特聘的有池步洲、張令澳、何孝純等。我進組的時候,被告知日本在華投資專題尚無人承擔,于是我就承擔了這個專題的工作。幾年以后,其他的專題組由于種種原因,無法進行下去而先后解散了,我也被告知無須把日本在華投資的專題進行下去。但我已經做了大部分工作,當然不愿意就這樣無果而終。于是在我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讀博之前,基本完成了《日本在舊中國投資》的書稿。這本書可能在資料的整理和系統(tǒng)性方面,能夠為讀者提供一定的參考。記得當初把書稿交給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的時候,書稿的篇幅要比現(xiàn)在多出很多,后來責任編輯認為篇幅過大,就刪掉了許多資料以及出處。再版時我做了一個參考文獻列于文后。
文革結束以后,學術規(guī)范有一個逐漸恢復和完善的過程,與國際學術規(guī)范也有一個逐步接近和接軌的過程。在20世紀80年代前期,學術規(guī)范還是比較簡單的,統(tǒng)一性也不強,主要是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一定要注明出處。我們在抄錄資料和做卡片時,也常常不能把所有的信息都摘錄下來,這些資料卡片放到今天來用,往往還要補充信息來源,如雜志的出版時間、頁碼,報紙的哪一版、哪一個欄目等,而對于我們這樣年齡的人來說,查核和補充資料可能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有鑒于此,本書再版時在注釋等方面并沒有做大的改動。本書初版時,曾引用了不少日文文獻中的資料,由于不規(guī)范,在注明資料出處時常直接把日文文獻翻譯成了中文。所以這次又重新去查閱和核對了日文文獻的目錄,在注釋中改回日文文獻。
關于外國在近代中國的投資,過去學界強調其侵略壓迫的一面比較多一些。此次再版,我著重分析了如滿鐵、滿業(yè)這樣的國策會社,其肩負日本侵華國策使命來到中國后的種種行徑。同時,日本的大財閥也是積極貫徹日本國策的。作為被侵略的中國人,對于日本侵華國策會社和大財閥貫徹侵華國策的行為肯定是持批判態(tài)度的。除此之外,在一般意義上討論外國在近代中國的投資,我認為還是要看到其兩面性。當然,外國投資者利用了諸如協(xié)定關稅、治外法權等建立在中外不平等條約基礎上的有利條件,他們在各個領域的投資,追求規(guī)模效應和寡頭利益,確實在近代中國獲得了豐厚的利益,并對華商企業(yè)構成壓迫。
但另一方面,外國在近代中國的投資,又對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的轉型起到了引領的作用。他們把工廠制度、鐵路、蒸汽機、電力、輪船、電報、新式銀行等引入中國,中國人起而仿效,新的都市崛起,農村人進城務工,傳統(tǒng)經濟漸漸瓦解,新的經濟成分漸漸壯大。西方商人按照西方都市的格局來塑造上海、天津、漢口等都市,通過投資,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引領消費需求,并在城市建筑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通過投資,城市就業(yè)增加了,產業(yè)結構也發(fā)生了一定的改變。
外商企業(yè)以其優(yōu)勢對華商企業(yè)造成壓迫,這是被侵略的發(fā)展中國家必然要經歷的一種常態(tài),落后國家的民族企業(yè)不可能有溫室里的花朵那般優(yōu)良的成長條件。外國商品輸入和外商企業(yè)的競爭優(yōu)勢或寡頭優(yōu)勢,是華商企業(yè)為求發(fā)展所必須克服的外部不利條件,這也是華商企業(yè)不斷創(chuàng)新、提升勞動生產率的外在動力?傊,外國在近代中國的投資具有兩面性,兼具壓迫和引領兩方面的作用。這是我們需要全面加以認識的。
應該承認,在我20世紀80年代前半期撰寫此書時,本人的經濟史專業(yè)道路才剛剛開始,無論在專業(yè)基礎方面,還是在專業(yè)理論方面,都還顯得稚嫩。一些理論思考在這本書中尚未提出或充分展開。但我還是希望再版能夠基本保持原樣,而不根據今天的理解來進行重寫,這既是自我反省的需要,也是為讀者呈現(xiàn)當時的一個真實的我,以便獲取專業(yè)同仁和讀者批評的需要。
在本書再版的時候,我要對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以及責任編輯章斯睿博士表示衷心感謝,對在編制參考文獻的過程中,為查閱和核對日文文獻提供幫助的朱婷女士、徐琳和她妹妹表示衷心感謝。
杜恂誠
2015年11月
杜恂誠,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導,1988 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經濟史、金融理論。他曾獲得上海市第六、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第六屆中國圖書獎二等獎,先后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學術月刊》《財經研究》《學術季刊》等國內外刊物上發(fā)表論文百余篇。
目錄
再版序
前言
緒 論 日本在近代中國投資的幾個問題
一、 投資額增長速度居各國之首
二、 國策性
三、 各個階段的特點
四、 東北產業(yè)結構的變化
五、 國際收支: 進大于出
六、 同中國工人的矛盾十分尖銳
第一章 交通運輸業(yè)投資
第一節(jié) 鐵路
第二節(jié) 航運業(yè)
第三節(jié) 汽車運輸、航空及通信事業(yè)
第二章 礦業(yè)投資
第一節(jié) 沿革和投資額
第二節(jié) 各礦種簡況
第三章 紡織工業(yè)投資
第一節(jié) 棉紡織業(yè)
第二節(jié) 其他紡織業(yè)
第四章 食品和造紙工業(yè)投資
第一節(jié) 食品工業(yè)
第二節(jié) 造紙工業(yè)
第五章 化學工業(yè)投資
第一節(jié) 油脂業(yè)第二節(jié) 窯業(yè)
第三節(jié) 火柴業(yè)
第四節(jié) 化工原料和化肥工業(yè)
第五節(jié) 其他
第六章 電力、金屬冶煉和機械工業(yè)投資
第一節(jié) 電力工業(yè)
第二節(jié) 鋼鐵冶煉業(yè)
第三節(jié) 其他金屬工業(yè)和機械工業(yè)
第七章 金融業(yè)投資
第一節(jié) 銀行業(yè)
第二節(jié) 投資業(yè)
第三節(jié) 其他金融業(yè)
第八章 商業(yè)投資
第九章 農、畜、林、水產、鹽業(yè)投資
第一節(jié) 農業(yè)
第二節(jié) 畜、林、水產、鹽業(yè)
第十章 中日合辦企業(yè)
第十一章 借款
第一節(jié) 早期借款
第二節(jié) 西原借款
第三節(jié)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借款
第四節(jié) 借款整理和七七事變前后借款本利留存額
第十二章 文化事業(y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