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生卒年月不詳。生于南朝陳,后出家為僧,名法極。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書圣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后裔,為王羲之七世孫。隋初著名書法家,東晉王氏書法的正宗傳人。工正書、草書。曾住紹興永欣寺,閉門習(xí)書三十年不下樓,后聲名遠(yuǎn)揚,求書者絡(luò)繹不絕,以至于踏破門限,而以鐵皮裹之,人稱“鐵門限”。書《千字文》八百余本,分贈浙東諸寺。
智永書法,
“諸體兼善,于草書*”。因此,張懷瓘稱“智永章草、草書人妙,隸(楷書)入能”。智永是從南北朝到唐朝書法發(fā)展過程中的關(guān)鍵人物,唐初諸家,習(xí)“二王”者,皆受其影響。尤其,虞世南為智永弟子,為“二王”筆法的嫡傳,在唐初李世民崇尚“二王”的風(fēng)氣中,作為帝師的身份,對初唐剛健、道媚書風(fēng)的形成起了主要作用。
盡管對智永書法,后世有微詞者,多評其精熟無奇,而不知變。但也有人以為那是“精能之至,反造疏淡”。蘇東坡說:“永禪師欲存王氏典型,以為百家法祖,故舉用舊法,非不能出新意求變態(tài)也。然其意已逸于繩墨之外矣!”
“永字八法”作為楷書用筆的基本法則,此一理論的形成,有人以為,即起始于智永。宋代陳思在《書苑菁華》中說:
“隋僧智永,發(fā)其指趣,援于虞秘監(jiān)世南,自茲傳授遂廣彰焉。”
智永除書法作品《真草千字文》外,又有《題右軍(樂毅論)后》一文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