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26 元
叢書名:百年中篇小說名家經(jīng)典/何向陽總主編
- 作者:南丁 著
- 出版時間:2018/2/1
- ISBN:9787555905721
- 出 版 社:河南文藝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I247.57
- 頁碼: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32開
《新綠》是“中篇小說名家經(jīng)典”叢書之一種。
《新綠》收錄了當代著名作家南丁的三部中篇小說代表作《被告》《尾巴》《新綠》。作家南丁把視野轉(zhuǎn)向廣闊的農(nóng)村,開“反思文學”的先河。
南丁的小說語言簡潔、沉穩(wěn)、樸實而又閃現(xiàn)著智慧的光芒。他注重作品的思想性,但尋求以文學的方式進行表達,以老到的敘事、扎實的細節(jié)和鮮活的人物來表現(xiàn)作品的主題。
南丁著《新綠》為“百年中篇小說名家經(jīng)典”叢書之一種。
一、該叢書是首部由當代著名評論家點評的涵括中國百年經(jīng)典中篇小說、展示中國百年中篇小說創(chuàng)作實績的大型文學叢書。
該叢書對“五四”以來中篇小說創(chuàng)作進行了全面的梳理,讀者可以通過本叢書確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杰出中篇小說的閱讀坐標。當代著名評論家何向陽、孟繁華、陳曉明、白燁、吳義勤對作品的文學價值以及作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等進行了詳細介紹,對文本進行了精彩點評,這對于讀者欣賞把握這些經(jīng)典作品起到了引導作用。
二、形式有突破。
叢書以作家分冊,每冊精選該作家zui經(jīng)典、讀者認知度zuigao的作品。除經(jīng)典作品以外,另附文學化的作家小傳及作家圖片若干幅。所附內(nèi)容既可以為文學研究者、文科學生提供必要的資料,對普通讀者深入理解作家作品同樣大有裨益。
三、所選作家有較大影響力。
南丁是共和國成立后成長起來的第一代作家,早年發(fā)表的小說《檢驗工葉英》曾入選高中語文課本,小說《旗》更是開\"反思文學\"的先河。52歲起擔任河南省文聯(lián)主席、黨組書記,創(chuàng)建了新時期的\"文學豫軍\",成就了一大批作家。
弱者的勝利——南丁中篇小說管窺
作為專業(yè)閱讀者,我深受《被告》開頭的吸引在于它的不可模仿與難以復(fù)制,那行文字是:“王家興最害怕的是潘淑芝的那一對眼睛!蓖跫遗d是誰?潘淑芝是誰?為什么害怕?害怕的為什么是“一對眼睛”?他們不過是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一個村代表主任,一個鄉(xiāng)村少婦,兩戶對面人家,當然也是一個被告,一個原告,一個更應(yīng)該是被告的原告,一個是被應(yīng)成為被告的原告一再地整到了法庭監(jiān)獄并延期而至有些瘋癲卻信念不移的“被告”。發(fā)生于20世紀50年代初的故事在小說的元敘事意義上之所以歷時經(jīng)久而魅力不減,源于它自身一直延續(xù)的一種引人進入的節(jié)奏,而這一節(jié)奏的制勝點仍在于這個開放的開頭,作為一部小說的第一句,它暗藏了兩位主人公對峙的緊張,同時也給出了我們解開兩位主人公內(nèi)心的鑰匙。而后者,在20世紀50年代的小說寫作中,更有著先鋒的意味。
對應(yīng)于潘淑芝的農(nóng)村少婦的讓王家興害怕的一對眼睛的,是潘淑芝眼中的王家興的“笑”,是他惡意地獰笑時露出的“閃著黑光的尖利的牙齒”。這些淺淡的白描式書寫中滲透的心理探索與雙關(guān)意味,在今天看來也價值非凡。然而,比開頭、節(jié)奏和心理都更為重要的,是人物,更確切地說,是人物的信念,這信念不是通過小說家的解說表達出來的,還是女人的那對眼睛“說”出來的,是“她看到”的,相對于“憔悴的面容”“流下的眼淚”“委屈的、羞辱的、破爛的生活”之所見,她更看見了“藍色的天空、金色的陽光、綠色的正在茁壯成長的垂楊柳和廣闊無垠的綠色原野”,“她覺得世界這么好,死了才真可惜,才真是傻瓜。應(yīng)該活下去”。
整部小說對于法庭沒有過多書寫,而真正“對簿公堂”的交鋒是潘、王在選舉會上,那段情節(jié)真是精彩有力,而“罪上加罪”的潘淑芝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固執(zhí)相信,更使這部小說獲得了某種動力。我以為,小說更深的意旨在于對秦信式法官的“清理”,更在于“法官,這是決定人的命運的人,要是麻木了,要是像理發(fā)師談著頭發(fā)的樣式那樣談著人,那真是可怕。法官,這是一種危險的職業(yè),需要怎樣謹慎的人去做啊”的認知,這種認知即便放在六十年后的今天再看,仍是真理。最后,小說對于人物去向的交代,簡潔明快。這一干凈利落的文風在《尾巴》等作品中更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不僅語言,《尾巴》的中篇架構(gòu)能力更趨成熟,它用了“小標題”法來結(jié)構(gòu)全篇,譬如,“一、講故事之前,有必要啰唆幾句,諸如時代背景之類”。其題下的開頭,“公元一千九百七十六年夏季的白果樹村,在許多方面回到了原始時代。比如耕地,原是有一臺拖拉機的,可是沒有柴油,只好還把老牛請出來”,此后還有“比如吃糧”“比如洗衣”“比如取火”“比如照明”等等,把時代背景交代得何其精彩,又何其充滿了反諷意味,比如:“人呢?人的情況就更為嚴重了,尤其值得憂慮。據(jù)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認為,猴子變成人之后,就沒有尾巴了。有無尾巴,應(yīng)當是猴子與人們相區(qū)別的標志之一?墒牵恢趺匆粊,白果樹村的一些人卻又長了尾巴:這就回到原始社會以前去了。”“人類豈能與猴類共處?于是,就有了一個割尾巴的運動!蹦隙∈降暮谏哪粌H讓我們領(lǐng)略到作家的才智,更成為推動整部小說上升的“旋轉(zhuǎn)力”,在這樣的反諷對應(yīng)的變形了的“時代背景”里,我們才可理解梁滿倉老漢的愚忠、梁鐵的鐵一般的沉默、梁繼娃的睿智機警,也才能站在這個已經(jīng)撥亂反正后的時代回望那一變形時代時,理解小說家寫下的“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對于“尾巴戶”的“資本主義之雞”的革命,對于“尾巴”的手術(shù)、刀割和鐵烙;理解動員會上孫德旺的“十三杯茶,八回廁所,二十六支大前門牌香煙”的艱難動員;理解梁滿倉老漢的對于“兩頭母豬,三棵樹,三十只雞”的坦白交代;理解后生梁繼娃讀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時的所思所想。
《尾巴》的華彩樂章是梁繼娃與孫德旺的對壘一段,面對孫的“你想到其他的后果沒有呢?比如說坐牢,殺頭”的威脅,梁的“自由與生命”的回答是坦然的,面對“想社會,盼社會,誰知社會恁受罪”的民謠,孫的感覺是使魚咬住了釣鉤的喜悅,而梁的回答則是它是“人民的呼聲,人民的批判。人民對某些人搞的帶引號的社會主義的批判!”社會主義不是貧困,不是勞動日值二十年一貫的兩角七分錢,所以,我們的梁繼娃會對“左”得可愛的縣委書記孫德旺說:“我可憐你們——你們這些可憐的尾巴!”并堅定地告訴他:“你錯了……你把權(quán)力當成了真理。這是兩個東西。權(quán)力不等于真理!毙≌f年輕的主人公的這種吶喊在今天仍不過時。
整部中篇小說響徹著幾乎都是男性的聲音,但最讓我難忘的還是著墨不多的一位女性——梁張氏——送丈夫參加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的農(nóng)村少婦,現(xiàn)行反革命分子的母親。我發(fā)現(xiàn)南丁小說中總有一個女性形象,她有時是剛強堅忍的潘淑芝,有時是聰明善良的章慧,而這里這個“她”是集烈屬與反屬于一身的“一個獨立的人”。小說對張妮的描寫是有節(jié)制的,同時也是小說中最具抒情的段落,那個年輕時冒雪跑十五里山路看歌劇《白毛女》的張妮到了中年時要去北京告狀,而“夜色未退的朦朧中,她背上包袱,挎上籃子,誰也沒驚動,悄悄地走了。她過了金馬河,在那個山的彎路處,停下了腳步,站了很久。那是她的丈夫回頭看她的地方,是她最后看到她丈夫身影的地方”一節(jié)文字,不僅是對“割尾巴”式的假社會主義的最大質(zhì)疑,而且隱含著梁繼娃所言的“人民的勝利”。人民,當“他”聚合為“人民”時,是強大無比的,但人民不是概念,南丁為我們揭示了“人民”的每一個個體,“人民”的個體性和散在性,“人民”是人,是一個個血肉豐滿、愛恨分明的獨立的人,這一個個人不一定是強大的,而在生活中他們多數(shù)往往是弱者,他們生活在最底層最具體的生活里,他們頂著農(nóng)民、林管員、烈屬等各樣的身份,叫著梁張氏、潘淑芝、沙打旺等不同的名字,但他們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只有他們會贏得歷史的最后的勝利。山坡上的連翹花開了,又一個春天來了,愛情也來了。作家在1979年至1980年鋪開的紙上,寫道:“萬物生長啊,萬物生長!”
對于“綠樹,紅花,莊稼,真理,善良,美好,科學,民主,理想,愛情”的期盼,此后《新綠》中延續(xù)著這一主題。當然這所有的美好的建立仍是在對于歷史的反思之上的。小土爐殘骸遍布的褐色的禿山頭,大煉鋼鐵時代的廢墟,“五八年的產(chǎn)品”,生于“一天等于二十年”那年自稱四十一歲而實際只有二十一歲的后生,“花櫟山——四望山大隊文物保護單位”的木牌。在記錄歷史教訓的黑色幽默里,我們結(jié)識了甄山、賈青、沙打旺、崔志云,還有講述沙打旺的作家喬三元。對于林管員的角色與榮辱的記述無須我多言,小說自有它不可轉(zhuǎn)述的精道,尤其是農(nóng)民家的一頓派飯,其中的論辯意味深長;而“社會主義應(yīng)當放到農(nóng)民的飯桌上來,可以看得見的,可以摸得著的,可以咀嚼的,可以品嘗的”,“我們的人民敢于公開地批評我們黨曾經(jīng)有過的失誤,作為一個共產(chǎn)黨員,我是感到鼓舞的。這與損害黨的形象無關(guān)。這正是愛護黨的表現(xiàn)”,“我們自己的瘡疤。什么瘡疤呢?‘左’的瘡疤!”以及“我們中國人類社會的生態(tài)平衡,由于歷次擴大化的階級斗爭,遭到了相當嚴重的破壞”,而平反冤假錯案是恢復(fù)生態(tài)平衡等認識,不僅在故事發(fā)生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第一個春天寫下時有見識,就是放在今天也是意義非凡的。小說的“補遺”寫得優(yōu)雅迷人,如綠意盎然的春夜,一切在返青,心田也不例外。
那位小說中的農(nóng)民作家,那段艱辛生活的直接見證者,在經(jīng)歷了這一切黑白顛倒之后,依舊仰頭望星空,他在追尋什么呢?他所追尋的,難道不是——
“不論是夜色未退,還是更深人靜,我都聽到過從大山上傳來過的他的歌聲,叫人以為那是從神秘的星空灑落下來的!
正是。生命不會止于廢墟,它總是從毀掉的地方長出新枝。這也是南丁小說為什么記錄了那么多苦難卻還總是懷有蔥蘢的綠意的原因。這是他獻給這個并不完美的世界的深沉而雋永的“完美”意念。
于此,我因愛他,也愛了這個世界。正如我愛他思想中的“完美”,而原諒了這個世界的不夠完美。
那從神秘的星空灑落下來的歌聲,就這樣輕輕撫過了現(xiàn)實的殘缺,它還給世界的只是愛與諒解,這是文學之所以常青不朽的“新綠”。于此,我不僅從中領(lǐng)略到20世紀時代風云的波譎云詭,更敬仰一個作家心向光明用筆如上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
這樣才可能接近并寫出勝利的真正源頭。握在我們手中的筆,它看似纖柔,由此聚合的力量卻強大無比。
2016年11月5日北京
南丁,原名何南丁,安徽蚌埠人。中共黨員。1949年結(jié)業(yè)于華東新聞學院。歷任《河南日報》編輯,河南省文聯(lián)編輯、專業(yè)作家、主席、黨組書記。河南省文聯(lián)、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顧問,河南省文藝家著作權(quán)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文聯(lián)第五屆全委,河南省第七、八屆人大常委。1950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
南丁是共和國成立后成長起來的第一代作家,早年發(fā)表的小說《檢驗工葉英》曾入選高中語文課本,小說《旗》更是開\"反思文學\"的先河。52歲起擔任河南省文聯(lián)主席、黨組書記,創(chuàng)建了新時期的\"文學豫軍\",成就了一大批作家,20世紀八九十年代,張一弓、張宇、李佩甫、何向陽、王劍冰、楊曉敏、周同賓、鄭彥英、孫方友、李洱等交替在各個時段領(lǐng)風騷于全國文壇,文學豫軍與陜軍、晉軍、湘軍一起成為中國文壇的中流砥柱。
被告
尾巴
新綠
弱者的勝利
——南丁中篇小說管窺
何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