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類博物館》是一部科學性與藝術性、學術性與普及性完美結合的蛙類高級科普讀物,詳細介紹了全世界具代表性的600個蛙類物種及其相近似種。這些重要蛙類分布范圍遍及全球,分布地從濕潤的森林到干旱的荒漠,從寒冷的山頂?shù)酵ピ、池塘。每種蛙類都配有兩種高清原色彩圖,一種圖片與原物種真實尺寸相同,另一種為特寫圖片,能清晰辨識出該物種的主要特征。此外,每種蛙類均配有相應的黑白圖片,并詳細標注了尺寸。
全書共1800余幅插圖,不但真實再現(xiàn)了各種蛙類的大小和形狀多樣性,而且也展現(xiàn)了它們美麗的藝術形態(tài)。
作者還在形態(tài)、色斑、體型、生境、生活史、相近物種以及瀕危等級等方面探討蛙類引人入勝的多樣性。本書為蛙類的多樣性與進化,以及保護生物學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信息。
本書既可作為蛙類研究人員的重要參考書,也可作為收藏愛好者的必備工具書,還可作為廣大青少年讀者的高級科普讀物。
《蛙類博物館》是一本國內為數(shù)不多的高級科普讀物。
600幅地理分布圖,再現(xiàn)七大洲具有代表性的600種蛙類及其相似物種;
詳解形態(tài)、色斑、體型、生境、生活史以及瀕危等級;
1800余幅高清原色彩圖,真實再現(xiàn)各種蛙類美麗的藝術形態(tài)。
前言
盡管蛙類包括世界上最喧鬧、最艷麗和毒性最強的一些動物,但它們通常是比較害羞和靦腆的,很少與人類邂逅。它們大多只在夜間活動,以避免白天的高溫和干燥的空氣。它們在不進食的情況下可以存活很長時間,其一生大部分都在隱居中度日。因此,大多數(shù)人完全不知道在地球上生存著數(shù)量極多、物種多樣性極為豐富的蛙類也不足為奇。
例如,人們大多知道蛙類能夠跳出很遠的距離,但僅以此來評價它們多樣的運動方式有失偏頗有的善于游泳,有的善于在地下掘洞,有的可以輕松地在垂直的平面上攀爬,甚至還有的可以把張開的前后足當作滑翔傘而在空中滑翔。
關注度的提升
在過去的30 40 年里,蛙類的形象有了大幅度提升,主要有如下三個原因。
首先,在20 世紀七八十年代,很多生物學家對動物行為學研究產(chǎn)生興趣并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蛙類身上。他們發(fā)現(xiàn)許多蛙類特別是在繁殖期間,所展現(xiàn)的復雜行為出人意料。雖然早就知道雄性會通過鳴叫來吸引雌性進行交配,但研究顯示蛙叫聲的種類很多,其中也包括雄性之間的交流雄性以此來估計對手的競爭力。對于雌性來說,它們不僅僅可以通過求偶叫聲來找到雄性所在位置,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雌性還能以此來評估求偶者的基因質量。雖然一直認為蛙類通常產(chǎn)卵以后就讓蝌蚪自生自滅,但新的發(fā)現(xiàn)揭示了不同的親代撫育類型由單親或雙親撫育。
其次,蛙類正面臨生存威脅。蛙類研究學者的第一次國際集會是在1989 年,當時大家的主要興趣是蛙類生活史方面的新發(fā)現(xiàn),而保護工作還沒有太多實質性行動,但世界上一些曾經(jīng)常見的蛙類卻變得日益稀少,有
的甚至已消失。全世界范圍內的蛙類和其他兩棲類數(shù)量都在下降,這種情況很快就變得尤為明顯,即便在保護區(qū)內也不例外。目前人們已經(jīng)明白兩棲類的數(shù)量下降是全球滅絕事件的重要表現(xiàn),常被稱作第六次大滅絕。
最后,生活在世界上的蛙類比之前所想象的要多很多。為了探尋兩棲類數(shù)量下降的原因,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去確認兩棲類的物種數(shù)究竟有多少。目前的物種數(shù)量比20 多年前所認知的多了很多。1986 年,記錄有4015 種兩棲類;到了2015 年中期,這一數(shù)字已經(jīng)增加到了7432 種,而且每周都有新的物種被報道。
本書以600 個物種為代表來展現(xiàn)蛙類的概況,既包括了每個物種真實尺寸的物種照片、生活史和行為的多方面描述,又介紹了每個物種的瀕危等級及其數(shù)量下降的原因。
[英]蒂姆·哈利迪(Tim Halliday),世界著名兩棲動物學家。曾擔任英國開放大學生物學教授,19932006年擔任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兩棲類種群衰減專家委員會主任。從事兩棲爬行動物學研究30余年,參與了一項非常成功的人工保育項目,拯救了瀕危的馬略卡產(chǎn)婆蟾。撰寫了一系列科普讀物,包括《消失的鳥類》(1978年),《性策略》(1980年)和《DK兩棲爬行動物手冊》(2002年)。與鷹巖共同編著了兩版受到高度評價的《兩棲爬行動物百科全書》(2002年)。發(fā)表了超過80篇關于性行為、繁殖生物學和兩棲類保護領域的學術論文。
前 言 6
概 述 8
什么是蛙? 8
復雜的生活史 12
聲音的世界 18
蛙、蟾與人 22
種群數(shù)量下降 26
兩棲類疾病 30
分布與分類 34
為什么蛙類的物種數(shù)量在持續(xù)增加 36
蛙 類 38
附 錄 640
名詞術語 642
資 源 646
關于命名規(guī)則 648
英文名索引 649
學名索引 652
科名索引 655
致 謝 656
譯后隨筆(代后記) 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