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掌故日歷(2019)》的主體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由民俗漫畫一日一賞鑒賞組成。民俗掌故的由來,汲取著名民俗學家楊蔭深初版于1945年的《事物掌故叢談》。南京大家潘方爾所作的水墨漫畫,圓軟通透,酷肖豐子愷先生風致,筆底磨盡歲月的火氣,一派澹澹清華,讀者能夠更形象地感受中華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魅力。另一部分是日歷主體,包括日期、星期、農歷、節(jié)氣、節(jié)日、紀念日等,亦以潘方爾秦風漢韻、古樸雅拙的印章和鐵畫銀鉤、冠絕古今的書法呈現。真可謂:一日一民俗,一畫一世界。書后附有簡明星期速查表及掌故民俗詞條的筆畫索引,便于讀者查閱。
民俗文化雖流行于民間,卻是以小見大。正如《管子·正世》所言:古之欲正世調天下者,必先觀國政,料事務,察民俗,本治亂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從事。這部《民俗掌故日歷(2019)》圖文相映,一日一賞,無非是想告訴人們,在衣食住行、器物雜用、谷蔬瓜果、花草竹木、游戲娛樂、風俗習慣等各個層面千百年來的所經歷的嬗變,每一個中國人對于生活方式、傳統(tǒng)信仰、人生價值追求諸多方面的思考,這是中華民族先人們的智慧與才能結晶。并特邀南京大家潘方爾先生首次以水墨漫畫系統(tǒng)展現傳統(tǒng)民俗掌故,并以篆刻、書法添華,增色無窮。因此,這不僅僅是一本日歷,更是中華文化絢麗多姿與文明進步的*見證。
與歲月的親序《民俗掌故日歷(2019)》
石磊
一年里,密密麻麻的歲時令節(jié),氣候之分,原是關于農事的深思熟慮,綿延至今天,與農事漸行漸遠,流露的,已是一番沛然的山川詩意。歲月華麗,一寸一寸,美得讓人心軟無度。比如,正月立春,東風解凍;二月驚蟄,桃始華;三月谷雨,萍始生;四月小滿,苦菜秀;六月大暑,大雨時行;八月白露,群鳥養(yǎng)羞;九月寒露,菊有黃華。到了臘月除夕,一派天垂余慶,地接長春。年華至此,果然浩浩蕩蕩,神完氣足。
中國人的一年,委實是忙碌的,與歲月送往迎據,頻頻游戲,說不盡的親昵。正月里,四川瀘州的舞獅子原是如此玩弄的。戲龍者赤身跣足,盤旋跳躍,口含橄欖,以解熱毒。及至龍燈燒剩一篾筐,戲龍燈者乘隙潛去。與歲月,真有一抹留她如夢,送她如客的颯然。人在天地歲月里,昂然凜凜,不卑不亢,真真好極。
上元張燈,始于唐而盛于宋。燃千燈,懸珠玉金銀,微風一至,鏗然成韻。祖宗的氣魄之大,玩意之精,后世晚輩,望塵之余,莫及得很。
西湖人家,于立夏之日,愛烹新茶,制細果,分送親眷鄰里。果皆雕刻,飾以金箔,若茉莉,林檎,薔薇,桂蕊,拿哥汝瓷甌盛了,繁華侈麗,何等的流金歲月。
立秋日子,吃瓜豆,咽井水,澹泊蒼秀,人世與歲月的呼應唱和,曲曲合拍,句句有深情,于跌宕中,彼此懂得,不離不棄,方得地久天長。
行至中元,卻是與歲月的慈悲酬唱。寺寺誦經詠靈,使囚徒餓鬼俱飽滿,免于眾苦,得還人中。宋朝皇家,此時此刻,知道遣內侍往龍山放江燈萬盞,而小小的地方官府,亦識得,于稅務廳鋪排酒水,以享江海鬼神。彼此的尊貴敬畏,門庭往還,是歲月的輾轉輪回,亦是人世的生生不息。
歲月壯麗,人于其中晨昏起居,浣衣食飯,一件一件,細碎忙碌,是頭頭是道,亦是井井有條,或津津有味,或沾沾自喜,總是無限的親。中國人的平安喜樂,日月同輝,都在這幅長卷子里了。
而我最愛,是這幅卷子,冉冉展到盡頭,那個喧騰飽滿的除夕的夜,以朱繩綴百錢,串成的壓歲錢。得一掛,心安滿,天地安詳。
楊蔭深前輩的《事物掌故叢談》一書,多年來一版再版,萬眾捧卷,流芳綿綿。今日上海辭書出版社再出良謀,將此作改編成《民俗掌故日歷》,方便更多讀者,置于案頭,一日一賞,晝夜晨暮,與歲月親昵無間。
尤為難得的是,此本日歷,在楊蔭深前輩文字書稿的基礎上,請到南京大家潘方爾先生,插圖添華,增色無窮。潘畫圓軟通透,酷肖豐子愷先生風致,筆底磨盡歲月的火氣,一派澹澹清華。如此醇厚的畫面,四季永年,望之無厭足,真真是讀者們的清福無限。
編著:楊蔭深(19081989),原名楊德恩,字澤夫,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qū))人。中國民俗學家、古典文學史家。曾任中國俗文學會顧問、上海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理事、顧問,上海辭書學會理事。歷任商務印書館、上海辭書出版社編審,《辭海》編委等職。主要著作有《事物掌故叢談》《中國古代游藝研究》《中國民間文學概說》《中國俗文學概論》等。
繪畫:潘方爾,1963年生。十四歲受何樂之先生啟蒙,后拜著名書畫文物鑒賞篆刻名家王敦化先生為師,成為其關門弟子。在《西泠藝叢》《文化》《篆刻》等書刊中有文章作品及專題介紹。曾在西泠印社等地舉辦展覽。著有《潘方爾印譜》與漫畫集《潘童叟畫》《思想的顆粒與顆粒的思想》等。
序(石磊)
日歷
星期速查表
篇目筆畫索引
跋(潘方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