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傳主周有光(1906—2017),是我國著名的經(jīng)濟學(xué)家、語言學(xué)家。他成就斐然、著作等身,蜚聲海內(nèi)外。他的一生,歷經(jīng)了晚清以來的中國近代、現(xiàn)代、當(dāng)代歷史。他是中國百年歷史的親歷者與見證者。無論他生命的長度、成就的高度、思想的廣度和影響的深度,都堪稱中國學(xué)術(shù)史上的奇跡。他是資中筠、葛劍雄、黃永玉、易中天等眾多名人共同尊崇的智慧大家……
這是一部構(gòu)思精巧、史料珍貴、與眾不同、圖文并茂的周有光傳記。作者十年磨一劍才得以寫就本書,經(jīng)傳主周有光先生生前親自審閱并為書名題字,開卷有益。
《走讀周有光(修訂本)》對前版《走讀周有光》進行了從整體到局部的全新設(shè)計;重新對作者積累的數(shù)千張實地考查拍攝的圖片進行了全新的甄選與完善,并從全新甄選出的215幅圖片中,又進一步精心選取了3個印張的圖片進行彩色印刷,增強了內(nèi)容的層次感和細節(jié)的精致度;對文字內(nèi)容、資料考證等進行了個別的修訂與補充;同時,更換了印刷用紙和印刷工藝,提升了印刷效果,提高了閱讀的舒適度……本書從內(nèi)容到形式,均彌補了前書的諸多不足。本書的全新出版,即是作為緬懷百歲智慧老人周有光的致敬之作,也將為中國社會提供文化的傳承與長壽的智慧。
周有光先生生前親自審閱、題寫書名,并評價本書為“寫得zui好”的周有光傳記;本書構(gòu)思精巧、史料珍貴、圖文并茂、與眾不同。
本書以作者與傳主周有光及其家人十五六年的交往為基礎(chǔ),以作者歷時九年、行程近萬里的對歷史的實地考查為脈絡(luò),以對話訪談、圖書文字作品、展覽實物、歷史圖片、作者實地攝影照片、手繪畫作等大量史料為依托,既遵循了周有光人生歷程中的主要時空地點的變換,又逐步展現(xiàn)了作者邊走、邊讀、邊寫、邊想的獨特風(fēng)貌。
本書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對于理解和研究周有光及其人生經(jīng)歷與成就都有較好的學(xué)術(shù)價值的參考;對于了解和還原中國近現(xiàn)代百余年的社會文化歷史,尤其是知識分子的成長史、生活史,也提供了一個史料較為豐富的窗口;同時,本書也是對周有光先生逝世的紀(jì)念。
自序
幾年前,我曾有意詢問過20位朋友,算是一次小范圍的調(diào)查。提出的問題很簡單:“知道周有光嗎?”
有18個人茫然反問:“周有光是誰?”
還有一個人做思索狀:“周有光?是不是和沈從文有什么關(guān)系?”
聽到這個回答,我不知應(yīng)當(dāng)感到欣慰還是悲哀:周有光的名氣,居然還要從沈從文那里“借光”?
只有第20個人很堅定地回答:“知道。不就是‘漢語拼音之父’嘛!”
這回答還算有點靠譜,但不完全對。
之所以說“有點靠譜”,是因為,作為21世紀(jì)的現(xiàn)代中國人,只要你使用手機,只要你使用電腦,只要你查字典……你就離不開周有光的成果——《漢語拼音方案》。
但是,僅憑這一點,還無法涵蓋周有光那跨越兩個世紀(jì)的人生;更何況,他還在不斷做出許多讓人驚嘆的新事情呢。
幾年過去,周有光先生似乎真“有光”了。報刊媒體上時?梢钥吹剿拿,書店里也有不少他的著作。如果再進行一次調(diào)查,繼續(xù)詢問“周有光是誰”,肯定會有較多的人回答“知道”。但是,在這些人中,大多數(shù)所“知道”的,也許仍然還是“漢語拼音之父”那個虛妄的名頭。
其實,周有光曾明確說過:“我不喜歡這樣子,我不喜歡吹牛。”實事求是地說,盡管周有光在《漢語拼音方案》的編制過程中確實起到過重要作用,但那項工作應(yīng)屬集體成果,所以他的自我定位只是“漢語拼音(方案)的主要制作人之一”。至于什么什么“之父”云云,不過是媒體為博人眼球而炒作的噱頭,不僅不會給人增光,反而是對有光先生的貶損,因為他的杰出之處,并不僅限于《漢語拼音方案》。
說到這里,人們一定更要追問:“周有光到底是誰?”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如有些“知道”的朋友所說,周有光的確與著名作家沈從文有密切的關(guān)系,他們是連襟。周有光的夫人張允和出身名門,葉圣陶曾說,“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到了都會幸福一輩子!敝苡泄饩褪恰靶腋R惠呑印钡娜酥。沈從文同樣幸福,娶到了張家三女張兆和。張家四女的婚姻,本來就是相當(dāng)動人的故事。
張允和不愧“才女”稱號,晚年出版了多部文集,她撰寫的《昆曲日記》,堪稱研究昆曲歷史的“教科書”;張家十姐弟早年創(chuàng)辦的家庭刊物《水》頗有名氣,在?呤旰笥蓮堅屎椭鞒謴(fù)刊,被戲稱為“世界上最小的刊物、最老的編輯”,至今仍由張家的成員繼續(xù)編輯,海內(nèi)外的許多名人都是它的忠實讀者。所以張允和曾得意地拿自己的夫君打趣:“我比有光更有光!”
然而周有光無須借助夫人或連襟的名氣,自己本身就相當(dāng)“有光”。
周有光于1906年生于常州,經(jīng)歷過清末、北洋政府、民國政府和新中國不同的時代,百年人生,頗具傳奇色彩。他早年在經(jīng)濟與金融領(lǐng)域頗有建樹,50歲時卻突然改行從事語言文字工作;70多歲了還參加《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的翻譯出版,是中美聯(lián)合編審委員會的中方三位成員之一。家中小輩與他調(diào)侃,說爺爺你虧了,你搞經(jīng)濟半途而廢,你搞語文半路出家,兩個半圓合起來是一個“○”。周有光笑答:“一點不錯,我就是這么一回事!”他說,“我從81歲開始,作為1歲,從頭算起!
1991年,“5歲”的周有光正式離開工作崗位,他自命“學(xué)人”,把重新學(xué)習(xí)稱為“自我掃盲”。他的“掃盲”成果是,二十多年來,基本每月發(fā)表一篇文章,每年至少出版一部著作。百歲以后——在他算來是“20歲”以后,還陸續(xù)出版了《百歲新稿》《語言文字學(xué)的新探索》《見聞隨筆》《學(xué)思集:周有光文化論稿》《周有光百歲口述》《朝聞道集》《拾貝集》等新作,內(nèi)容涉獵廣泛,筆鋒頗顯犀利,觀點相當(dāng)尖銳,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在2010年的第十一屆深圳讀書月活動中,《朝聞道集》入選“年度十大好書”;2010年12月15日,周有光獲得由中華文化促進會、南京市政府、鳳凰衛(wèi)視聯(lián)合評選的“中華文化人物”稱號;2010年12月19日,他又入選“南方人物周刊中國魅力榜”,被譽為“大音之魅”而獲得“中國魅力人物”稱號;2012年和2016年,他的著作兩度獲得中國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如此業(yè)績,堪稱文壇奇跡。有趣的是,2010年6月,已經(jīng)104歲的周有光,還經(jīng)朋友的幫助在網(wǎng)上開辟了博客;更有趣的是,他的博客不僅引來大批“粉絲”追捧,還招致許多惡言辱罵,而他對這些追捧和辱罵均付之一笑;他的口頭禪是:“好玩極了!”
對于自己的長壽,周有光曾戲言:“上帝糊涂,把我忘掉了!
其實命運對他并不寬容,2002年,張允和去世,那時周有光96歲;13年后的2015年,他唯一的兒子周曉平去世,那年周有光109歲。垂暮之年,還要經(jīng)受喪妻之苦、失子之痛的人生悲劇,更不必說持續(xù)不斷的病痛折磨,但他每次都堅強地挺了過來。直到2017年。1月14日,在人生第112個年頭的第一天,他應(yīng)上帝之邀悄然而去了。
這樣一位富有傳奇經(jīng)歷的老人,是不是很值得一讀呢?
我自2002年與周有光、張允和夫婦結(jié)識,屢經(jīng)交往,自有許多感觸積存心頭,幾經(jīng)躊躇,終于耐不住誘惑,貿(mào)然下筆寫了這部書。自知文筆拙劣,只怕未能“有光”,反倒減彩,所以先把丑話說在前面:這書只是一幅技法欠佳的速寫,要想真正品味“百歲學(xué)人”的文風(fēng),還是得去看他自己的作品。
在這本書中,我依然采取“走讀”的方式,從周有光的出生地常州起步,先后走訪了他生活和工作過的蘇州、上海、杭州、重慶、成都、北京以及當(dāng)年下放勞動過的寧夏西大灘等城市或地區(qū)。力求在追尋周有光百年人生軌跡的過程中,探求一個中國知識分子思想演化的脈絡(luò);把一個人和一個家庭的命運投射在歷史與社會的大背景下,與讀者一起領(lǐng)略諸多更深層次的感悟。
這不是一部嚴(yán)格意義上的人物傳記,也不是游記隨筆或采訪手記,它似乎像一種“雜燴”,說不出什么明確的體裁和章法。我嘗試采用一種比較特殊的方式,把作者的“親歷、親寫、親攝、親繪”作為基本的原則,把“圖文并重”作為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體現(xiàn)“邊走、邊讀、邊想、邊寫”的寫作特點,力求在書中人物、作者與讀者三者之間形成一種對話的氣氛;籠統(tǒng)說來,它只是將我的“走讀”過程及具體感受摻雜于故事的敘述之中,使讀者能有“身臨其境”“心臨其境”的觸動,從而引發(fā)思想與感情的共鳴。我的一些作品以“走讀”命名,表達的就是這樣一個意思;我也希望,如此有關(guān)“走讀”的嘗試,能夠得到讀者的認可。
感謝當(dāng)代中國出版社有心再版這本傳記,不僅是對故人的紀(jì)念,還讓更多的人有機會了解前賢的故事。感謝責(zé)任編輯隋丹,為這本書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為保持原貌,我僅對個別地方進行了修訂與補充,沒有進行大的改動。書中使用了兩百余幅圖片,并依然保持我以往的習(xí)慣:其中的景物照片均屬我實地拍攝;那些人物畫像、速寫等等,也由我親自繪制。同時,還選用了周有光、張允和夫婦家庭相冊以及所著書籍中的部分照片;他們的親屬——張寰和、周孝華、毛曉園、沈紅等等,也熱情地提供了不少珍貴的資料。此外還有一些歷史照片,多是直接攝自有關(guān)的博物館或?qū)n}展覽。圖文相輔,也可算是這本書力求達到的效果之一吧,所以在書末特地編制了相應(yīng)的“插圖索引”。
閑話少敘。這書是否值得一閱,還是等待讀者評價吧。
陳光中 1949年9月生于大連;1966年隨父母遷京,就讀于北京八十中學(xué)。當(dāng)過學(xué)生、插隊知青、鐵路養(yǎng)路工人、蒸汽機車技術(shù)員、計算機工程師、文字編輯,F(xiàn)為北京作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博物館學(xué)會會員、北京市文物保護協(xié)會會員。
喜文字,好攝影,偶習(xí)繪畫。寫過若干小說、散文、評論,畫過些許漫畫、插圖。著述頗豐,包括:長篇傳記《侯仁之》、《走讀魯迅》、《走讀周有光》,以及《風(fēng)景——京城名人故居與軼事》(共八冊)、《北京胡同》、《走讀京城角落》、《走讀京城人物》,等等。部分作品在中國香港地區(qū)、中國臺灣地區(qū)以及韓國出版。
自序
一 初識周有光/1
說來自覺汗顏:如果時光倒退十幾年,我對“周有光”竟是一無所知。
我最先認識的,是周有光的夫人張允和。
二?常州 :禮和堂/23
周有光用朗誦一般的語調(diào),慢悠悠地說:“我是生在常州,長在蘇州,讀書在上海,一步一步離開家鄉(xiāng)……”
三?常州 :青果巷/37
巷里行人稀少,偶爾有蒙著雨披騎自行車的人匆匆駛過,車輪在青石板的路面上劃出兩波長長的水花。屋瓦黝黑,粉墻濕潤,這時的青果巷,真是韻味十足。
四?常州 — 蘇州:中學(xué)時代/53
那里遷來了一所私立學(xué)校,名為“樂益女子中學(xué)”。再不久,這女校的校主一家也搬過來了……不過,時常路經(jīng)此地的周有光,對這些并未在意。他毫無預(yù)料,自己未來一生的命運,竟然會同這家人緊緊地連在一起。
五?上海 :從圣約翰到光華/69
一輛獨輪車,載著周有光和他的行李在田野上緩緩而行,跨過了九百年的文化時空,最后抵達圣約翰大學(xué)那華麗的校園,這是一幅耐人尋味的神奇畫面。
六?蘇州 — 上海:九如巷與吳淞口/87
此時的“張家二姐”已是一個成熟美麗的少女,周有光心中漸漸萌生了一種特殊的情感……
七?上海 — 杭州 :溫柔的石堤/103
周有光與張允和的“愛情三部曲”進入高潮階段,在之江大學(xué)也已經(jīng)是人所共知的秘密。有一次,周有光那六十多歲的母親居然也特地到杭州來了。
八?上海 ─ 蘇州:烏鵲橋弄/123
怪不得葉圣陶說,九如巷的四個才女,誰娶到了都會幸福一輩子。周有光自打娶了張允和,就有享用不盡的幸福。那幸福有時來得很意外而又恰到好處,似乎是上天的有意安排。
九?重慶:觀音巖蔭廬/141
在飛機轟鳴炸彈橫飛的重慶,每一個人,每一天,都在經(jīng)歷生死的考驗?箲(zhàn)期間,有為抗擊外寇在前線浴血奮戰(zhàn)的將士,也有為保障后方穩(wěn)定而默默工作的人們,周有光他們便屬于后者。
十?重慶:唐家沱/161
小和若在,也會長成窈窕淑女、也會嫁為人妻、也會有自己的子孫,屈指算來,如今也應(yīng)是82歲的年紀(jì)了。然而,一個幼小的生命,就在6歲那年悄無聲息地消失了。
十一?成都:華西壩/179
入川時是二十件行李,七個人……出川時只剩了五件行李,四個人。八年,就這樣熬過來了!
十二 上海:東照里/197
經(jīng)八年離亂,張家十姐弟再次團聚。他們?nèi)フ障囵^拍了好多照片,有四姐妹的,有十姐弟的,最輝煌的一張,是十姐弟及其“家屬”的大團圓。
十三 北京 :沙灘后街/219
這真是一個典型的“黑色幽默”。周有光喜好鉆研字母,可做夢也沒想到幾個字母竟會闖下如此大禍,連累了妻子,也害苦了自己。
十四 北京 :《漢語拼音方案》/237
據(jù)周有光統(tǒng)計,從新中國成立直到20世紀(jì)80年代,文改會收到各界人士寄來的“文字”方案竟超過三千個。他說:“這是中國特有的愛國現(xiàn)象!
十五 北京 :風(fēng)暴乍起/259
正所謂“禍從口出”。那天,不知是什么原因挑動了倪海曙的雅興,隨口吟了一句:“伊凡彼得斯大林”,;肌岸嗾Z癥”的周有光在旁邊應(yīng)聲而和:“秦皇漢武毛澤東。”……這下周有光名正言順地進了“牛棚”。
十六 寧夏 :西大灘/275
周有光獨自在西大灘那個無人知曉的土坯房里度過了他的64周歲生日。多年沒有經(jīng)歷單身漢的生活了,他還需要慢慢適應(yīng)。
十七 北京 :從沙灘到后拐棒/297
從工作狀態(tài)變?yōu)樾蓍e狀態(tài),作為生活方式的改變,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從用筆寫字變?yōu)橛秒娮哟蜃謾C打字,作為工作形式的改變,也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十八 “朝聞道,夕死可矣!”/317
他不過是在“說真話、不說假話”的基礎(chǔ)上,堅持講事實,講常識,講邏輯。如此“三講”,應(yīng)是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
附錄一 周有光年譜簡編/338
附錄二 周有光部分著作書目/342
后記/345
插圖索引/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