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大道與優(yōu)游
《大道與優(yōu)游》從悟道的角度演繹了莊子三十三篇著作。莊子是心靈的塑造大師,他的文學作品“窮而后工”。“窮”是人生的契機,“工”則通過作品中對生命的至深體認,用生命最終的真實來支撐和說服自己。重讀莊子,清點傳統(tǒng)文明,尋根民族文化,感悟人生價值。
前言
一 寫這本小冊子要干什么? 為什么“再看莊子”?看了兩千多年了,直看到八國聯(lián)軍打進了北京、火燒了圓明園……義和拳那么念咒都沒管用,還沒看夠么? “神奇產生于腐朽!”這是把“化腐朽為神奇”這句話反過來說,我想這也應該成立吧;酁樯衿孢@種事,并不是圣人神人才能做到的,而是人人都能做得到、中國人外國人都能做得到。 憑什么讓我們去化腐朽為神奇呢? 自19世紀初,西方文明主宰了世界文明的潮流。但在這二百余年的時間里,我們看到的卻是人類物質文明進步了、富強了,但精神文明呢?戰(zhàn)爭頻繁且慘烈、人與人關系疏遠、自然環(huán)境惡化、無數物種滅絕……這一切都無言地說明:西方文明、工業(yè)文明不是萬能的,它偏執(zhí)而短見,少人性且少人情味;它只知競爭又心胸狹隘,它異化人們的心靈,它放縱人欲而不講良心道德…… 當一個理想或設想沒有實現,失去了人們對它所預期的光明前景時,人們并不是馬上就能設計出另一個理想或設想,而是先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犯了什么錯誤。這是人類的本性,也是人類前進的必然。因為我們只能從我們自己知道的東西里面找一條可能沖破束縛的路,我們不能指望著有一個上帝告訴我們該怎么辦,也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未知上。 于是全世界的人文大家都在反思——當工業(yè)革命來臨時,我們是不是打倒的東西太多了?很多古代的文明是不是被我們無知幼稚地輕視而拋棄了?于是歷史又給人類上了一課,來了個活生生的螺旋上升,使我們重拾農業(yè)經濟時期的文明。 當然,這個文明是于高層次的再現,也可以說是腐朽所獲得的神奇的新生。 咱中國話叫——鳳凰涅槃。 當重人性、重人本、重道德被人們重新提出來時,就不由得不使人想起歐洲的文藝復興,也讓人想起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依我看,如今的世界更像中國兩千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那時的中國人認為全世界就這么大,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國及數不清的芝麻綠豆小國,再剩下的就是不值得一提的西戎、北狄、東夷、南蠻了。人們的思想與地域相對應后,便產生了諸子百家的思想,以及秦帝國的大一統(tǒng)文明。 工業(yè)革命的18世紀中下葉,人們認為世界是無限大的,資源是無限多的……與無限地域觀相對應,于西方文明中滋生出殖民與掠奪的觀念:不搶白不搶、不奪白不奪;你不搶人家搶,你不奪人家奪。隨著達爾文“進化論”的問世,弱肉強食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誕生了。這種理論表面上科學得很,用在解釋自然科學時也正確得很,但用它來解釋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時,卻錯了。因為生物物種在進化時,是要有非人性的暴力因素的,而人類社會的市場競爭、科舉制度、學術爭論等卻不能有暴力,需要的是公平競爭;人與人的交往不能有暴力,需要的是自由與感情。 如今,人們再一次進入了一個有限的地域觀念——地球村。人們忽然意識到:世界原來并不是無限的,資源也不是用不完的,強者并不總是強者,世界不需要霸主……這個世界除了近兩百個國家外,再也沒什么了;鹦巧暇退闶怯猩,也是非常低級的細菌,估計再有個幾十億年也不會來侵犯地球人……此時,愛護自然、尊重自然、人類和平、共同生活于地球村,這樣的多元觀念漸漸成了人們的共識。單邊與多元、和平與霸權成了新的觀念沖突所在。而多元觀念的建立,實在與諸子百家太相像;世界論壇也頗似放大了的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的思想爭鳴,這實在是有趣且值得深思的事情。有個北大的老教授比我還敢想。他說如今的某某國就是過去的齊國、某某國就是過去的秦國、某某國就是過去的楚國…… 我沒那么大的膽子想,因為我覺得這么比喻也算有趣就可以了,問題的實質在于:我們應該從那時的文明中提取些什么有益的東西? 我想:當務之急應該是道德重建吧?既然大家全擠在一個有限的空間里,那謙讓、寬容、尊重、恕道等“過時”的道德,就一點兒也不過時了。 所以道德重建應該是當務之急,尤其在中國。 道德的重建,是需要從一定的資源中汲取養(yǎng)分的。 而春秋戰(zhàn)國時的百家,不正是這種資源所在嗎? 莊子不正是人文資源中最富營養(yǎng)的資源嗎? 當我們經歷了全盤西化、全盤蘇化、“文革”與改革后,當我們全力馳騁于經濟快速發(fā)展這條高速公路上時,我們突然發(fā)現我們除了物質在逐漸富裕起來外,別的一無所有。我們幾乎喪失了所有傳統(tǒng)文明的資源,我們真是窮得只剩下錢了。政治改革、法律意識、道德觀念、倫理觀念……我們缺乏得很,這些東西離我們也遙遠得很。這不是嘩眾取寵,也不是危言聳聽:假貨遍地、邪教萌生、越反越貪、豆腐渣工程、股市黑潮、找三陪養(yǎng)二奶……如此叫人心驚的現象,正是我們在精神文明上一貧如洗的后果。 這個后果是怎么演化來的,這真需要歷史學家們或考古學家們好好去研究研究。 過去的事兒先放一放,說一說下面應該怎么辦吧! 如果說光喊喊“重建精神文明”“讓道德回歸”等口號就能使活生生的人于精神面貌和道德水準上有什么改善,那也天真得可以、幼稚得可以了。 人活于世,口號是最不值錢的東西,而理性與情感卻是極生動地與人相伴、朝朝暮暮須臾不可分的。 理性是什么?是思考、判斷與分析。 情感是什么?是人的七情六欲。 如果簡約地歸一下類,這理性與情感都可以說是人性中的一部分。 那人性又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 說到此時,我們已不知不覺地進入了“人本主義”領域。人本主義就是以人為本來對待事物的一種觀念。如果說這種觀念太不革命、太溫情,那持這種說法的人是在用社會科學的觀點來看待人的行為。我們犯這種錯誤也不是一時半會兒了,有年頭了。這種錯誤的本質是用一種理想和口號來代替人的思考與情感,也就是代替人性。當然,這種理想與口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但它畢竟是社會科學范疇里的東西,把它直接用在人文科學上就錯了。人性的問題,是要從人的生活中,于理性與情感兩方面下手進行研究與探討,才可以對癥下藥、有所收獲的。也就是說:精神文明的建設,必須從人本入手。不管你叫它“人本主義”“人文主義”或是什么別的主義,其特點就是從人出發(fā)、從人性出發(fā)、從人的理性與情感出發(fā)去想辦法解決,這才是關鍵與根本。 說了半天,人性到底是什么?這個題目太大了,需要我們看完了莊子的著作后,在“后記”里邊試著說一下吧。但人性大約含有三大內容,這一點是專家們認可的。 哪三大內容呢? 人性包括人的情、理、法三大內容。 在人性所含的成分中,倫理為情、道德為理、法律為法。其實道德這東西既不純情,也不純理;既含有情,也含有理,它呈中性,是情與理的中庸。 所以,純情的是倫理,純理的是法律,中庸的是道德。倫理講情不講理,法律講理不講情,道德什么都講一點,什么都講得不多。 說倫理只講情不講理,舉一個例子說明:“孝”之一字,只講情,不講理。孩子要愛護,老人要尊敬,沒道理可講,只需你去做。幾個月的孩子半夜要吃奶,你多累也要起來喂,不可能跟孩子講理:“我和你媽累得不成了,你先忍一忍,明早再說。”70歲的老人忽然看著兒媳婦不順眼,你只有想辦法順著說,讓他老人家消氣,不可能跟他爭辯道:“沒兒媳婦哪兒來的孫子?”可見,這倫理是最不講理的地方。 說法律只講理不講情,也有這么一個現成的例子:某省電視臺播出了一個反腐敗的節(jié)目,不幾日,該臺臺長受到上級的嚴厲批評:“這種鬧出人命的節(jié)目,是誰讓播出的?你知道這是什么后果嗎?這是什么性質的問題嗎?啊?……什么形象?這意味著什么?”原來那個腐敗分子被槍斃后,他的老婆跑到省委大門口吞了一包滅鼠靈,七竅流血,搶救不及,死了。于是這叫出了人命……這個挨了批評的臺長覺得挺不是味,也不敢找上邊去評理,私下里嘟囔:“她爺們兒該槍斃,她愿意跟著死,這關我什么事?法律本來就是不講情的,要是講情面,怕死人,還要法律干什么?” 可見法律只重理字,不講情字。雖然這類節(jié)目再也沒人敢播了,但這不說明法律應該含有情的成分,只能說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具有中國的特色而已。 書歸正傳。 說起我們傳統(tǒng)的道德和倫理的資源,到如今已經是少得可憐了。 現在不少的年輕人,除了對真誠和風骨尚能認可外,其余的謙遜、勤勞、忠孝、禮讓、自省、信用……統(tǒng)統(tǒng)打翻在地,還要踏上幾腳。還算萬幸,這真誠和風骨,居然沒遇上后現代解構主義信徒的洗劫,只要遇上這伙人,定然也落得上下赤裸裸。因為依周星馳們看,不真誠就是真誠,沒風骨正是最酷的風骨,不信咱們再看看《大話西游》,保證你能找到證據。例如:“曾經有一份真情……我沒有珍惜……”;“你拿出個理由來我聽聽,先!薄叭撕脱际菋屔,人是人他媽生的,妖是妖他媽生的,你媽貴姓?”一下子你就明白了什么叫后現代風骨,什么叫解構式的真誠。 從20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到70年代的批林批孔,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主體儒家、道家、釋家(佛家)已徹底被顛覆,取而代之的是階級斗爭的哲學。細論起來,傳統(tǒng)的中國其實是外儒內法,也就是外表宣揚的是儒家,骨子里行的是法家;实劾蟽阂贿呉匀寮业摹按嫣炖,滅人欲”給每個人心里壓上一座沉重的石碑坊,另一邊卻在私下里用“編戶齊民”的法家辦法打擊所有的宗族、宗派、宗教。“告親”和“禁止容隱”這種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不節(jié)不烈的法子,正是法家用以對付門閥制和一切血緣宗法與非血緣黨派的手段。 所以認真地說,只有法家的一些東西因為和階級斗爭相似而得以生存下來了,其余九十九家全沒了蹤影。可是問題又來了:“文革”使大家實在是厭惡了法家,于是相反的人情風、無原則、拉關系、搞交際……這些東西一下子滋生蔓延起來。 看來,我們一邊要大講法治,一邊又要細心地研究祖先留下的儒家與道家的寶貴遺產,任重道遠啊。 這也就是我要寫這本書的動機。 也許我是杞人憂天? 但我認為對的,就會盡力去做。 二 讓我們的思路先超前點兒,往下想想還有什么可注意的。 在知識經濟時代里、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如何才能使弘揚傳統(tǒng)文明不走入閉關鎖國、妄自尊大的老路? “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明”本是句不太新的話題,急著辦“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明”的事、人,也是早已有之。 康梁維新的帶頭人之一梁啟超梁大人,就曾擲地有聲地教育著后人,曰:我們可愛的年輕人啊,立正,開步走!大洋對岸那邊有好幾萬萬人,愁著物質文明的破產,哀哀欲絕地喊救命,等著你來超拔他們,我們在天的三大圣和許多前輩,眼巴巴望著你完成他們的事業(yè),正拿著精神來加佑你咧。 不過凡是出國去超拔人家的人,全成了出國留學生,不但沒在人家那里建私塾、立三大圣的牌位,反而在人家的學堂里學了人家的東西回來沖擊本民族的文明,這是梁先生沒想到的。 原本要教化洋人,不小心被洋人教化了,這讓咱們的祖宗們從骨子里都恨得不行。 于是先哲楊光先對在北京建立“天文算學館”一事怒斥曰,寧可使中國無好歷法,不可使中國有西洋人。 眾大德們也上疏曰:“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薄白兌鴱囊,正氣為之不伸,邪氣因而彌熾,數年以后,不盡驅中國之眾咸歸于夷不止……” 眼見得這“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明”之大業(yè),成了一場“保護中國傳統(tǒng)文明”之戰(zhàn)了。等到人家真槍真刀地打了過來,仍有人相信用中華之傳統(tǒng)、禮義忠信之法寶足可以御敵于國門之外。其辦法就是:用禮義忠信對船堅炮利,大干它一場,煌煌大中華帝國這么有德行,我就不信老天不加佑之…… 后果當然大家都明白了。凡是中國人都永遠記得1840與1860。 還是有頭腦比較清醒的人,誰也不信啊,八國聯(lián)軍來了,義和拳的咒語加血氣方剛以及一切想得起來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三圣、列祖列宗都頂不住火槍大炮…… 天啊,文明與文化的多元化本是一件好事,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明也本是一件好事,可一旦弄成東西方文明與文化你死我活的生死大拼搏,這里面就加入了民族情緒進來,把好端端的事情給搞砸了。 直到當代,隨著亞洲四小龍和中國大陸的崛起,一邊有“后現代主義”在那里解構西方文明,一邊有新儒學和文化保守主義在重塑中華傳統(tǒng)文明……這事本來干得轟轟烈烈有聲有色,又是一個不小心,金融風暴沖垮了四小龍,刮跑了新儒學,文化保守主義也停了盤。另一場試圖“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明”之戰(zhàn)宣告收場。也不知是誰勝誰敗,就算打了個平手吧。反正人家西方沒敗,我們也說我們沒敗。 我看弘揚傳統(tǒng)不是簡單的事,最起碼不能把它簡單地和愛國、世界觀、什么什么主義結合在一起討論,否則弄了半天,又弄出個“變而從夷,正氣為之不伸”來。 三 我們的傳統(tǒng)文明,屬于人生學問中的哪一類呢? 人生的學問無非是兩大類:一類是為什么活著,一類是如何活著。前者人人會講,例如:為共產主義而活著。后者人人不說,因為不會說,不知道怎么說。 為了共產主義,那我們怎么活著才算是為了共產主義? 不知道,沒人知道。從前我們曾一股腦兒地認為“寧啃社會主義的草,也不吃資本主義的苗”這么個活法兒,才更對得住共產主義;后來鄧小平同志讓我們知道除了計劃經濟外還有個市場經濟,于是經濟學家們說“越會花錢,越對國家和主義有利”;再后來有的高參說“腐敗對發(fā)展經濟十分必要、十分有利”“繁榮昌盛”…… 何去何從?真不知這個家那個家都是從哪兒弄來的這些學問。 我認為,“如何活著”和“為什么活著”應該是兩個屬性不同但有關聯(lián)的問題,它們不是從屬關系,而是相生相克的關系。所以,不應該把這兩個問題放在一起用簡單的因果關系串起來考慮。如果非要說“為什么活著”為主,“如何活著”為輔,那將會活生生地扼殺“如何活著”這個命題,一切都將走入工具論的死路。我們大講“政治掛帥”的年頭,不正是犯的這種錯誤么? 為什么活著屬于世界觀范疇,它只是理論上的東西,是信仰,是心底里的一種泛宗教的崇敬、一種向往、一種意識,而不是實際、真實的生活。 如何活著、怎么個活法屬于如何對待生命的范疇,它是具體而真實的,它是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它和世界觀在很大程度上有聯(lián)系,但絕不能把它定位于世界觀的從屬與工具。 不論你信仰什么主義,都有活得瀟灑、活得明白、活得愉快和活得執(zhí)著、活得糊涂、活得陰郁之別。所以為什么活著是一回事,怎么活著是另一回事。誰要是非把買名牌衣服的人說成是資本主義者,把買地攤上衣服的人說成是共產主義者,我看這個人正在繼承“四人幫”的衣缽,最起碼他是個糊涂蛋而不是個真正的思想者。 是時候了,我們是該分開來看為什么活著和怎么活著這兩個問題了。 而依我看,中華傳統(tǒng)文明大多屬于怎么活著這個內容。 在我寫的這本莊子的小冊子中,也著重討論如何活著、如何活得更好這些問題,算是對諸位、對華人能活得更好獻出綿薄之力。 “活著就是享受人生”,這個理論你敢不敢承認? “活著就是要實現自我完整”,這個論調你喜不喜歡? 帶領中國足球沖出亞洲的南斯拉夫籍教練米盧先生,曾說過兩句不為人注意的話:“一是態(tài)度,一是要享受足球!逼鋵嵾@兩句話是一回事,就是要以享受的態(tài)度來踢足球。于是咱們沖出了亞洲,圓了中國人44年的夢。 我年輕時曾在書桌前寫下過“座右銘”:“努力、刻苦!彪S著年紀大些,改成了“努力、專一”。再后來完善成“努力、專一、不刻意”。年近五十,后邊又加上了一句,叫:“任性揮灑!蔽艺J為很完美了。然而又過了幾年,才覺得這話啰唆之極,完全可以一言以蔽之,曰:“享受人生! 一個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的人,才會熱愛生命、擁抱陽光,難道不是這樣的嗎?一個把踢球當作享受的球員,能不愛自己的事業(yè)嗎?能踢假球嗎?一個熱愛自己事業(yè)的人,能不盡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嗎?一個在自己的國家中感到溫暖和愛的人,能不愛國嗎? 生活的艱辛與磨難固然可以鍛煉人的意志,我們大力歌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歌頌的就是這個方面;但同時艱辛也可以摧毀人的精神,所以“文革”中那么多的優(yōu)秀人物自盡。難道“窮山惡水出刁民”就一點兒道理也沒有嗎?我們不是常宣傳說某某地區(qū)提高了文化普及程度,民間風俗大有改善,打架斗毆無理取鬧的人沒有了云云么? 勇于感受愛,勇于享受人生,勇于實現自我價值與人格完整,本身就是愛國愛民。 如果你認為這不對,我看你不是沒經歷過坎坷,就是不懂得什么叫真心實意。 當一個人的心不再騙他自己時,他的回答是什么? 偶爾從報上看到了三段小花絮,轉抄給大家,我想可能會對我們“如何生活”這個問題的深刻理解有些幫助吧。 誰妨礙了我們致富 ——你跑步追上了一輛公共汽車,可是剛要跨步上車時,售票員瀟灑地把車門一關,按鈴起動,汽車絕塵而去; ——你寫信時忘了寫對方的郵政編碼,結果信被郵局退了回來; ——馬路上有人吵架,男女老少、各色人等紛紛興趣盎然地駐足觀望,必欲窮其所以然,直至徹底乏味、無味,才肯離去; ——紅燈搶行,十字路口亂作一團,彼此擠得動彈不得; ——警察把亂擺攤位的小販的貨物掀翻在地,把小販的三輪車扔上卡車,揚長而去; ——開會時,因某人未到,大家等上十幾分鐘……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是浪費; 但法律、民俗、公約……哪一條對此都無能為力。 年四旺在美國受敬重 1966年,年四旺面對呼嘯而來的火車,推開了橫在路軌上的石頭,成為英雄。后因種種原因,默默無聞。不是人家想聞或不想聞,而是中國人太忙,把人家忘了。 1997年,他到了美國。開始生活很艱辛…… 后來他的事情在媒體上曝了光,引起轟動…… 一位記者來采訪他,問:“如果美國的鐵路上出現了一塊大石頭,你還敢不敢不要命地沖上去搬掉?” 年四旺很肯定地說:“只要我發(fā)現了,我還是會去! 記者:“如果你在美國的大街上,看見有人在行兇或者行竊,你敢不敢沖上去把那個人抓?” 年四旺憨厚地說:“只要我碰見了,我會沖上去。但抓住抓不住就沒把握了,因為我已經50多歲了,力氣不如從前了! 記者緊緊握著他的手說:“你的談話和你的為人一樣實在,你的這種精神令我們美國人敬重。” 此后,不及半年,年四旺的綠卡就順利地辦下來了。 一個民族的文明有什么作用? 沒有傳統(tǒng)價值觀的民族、沒有道德責任感的民族、沒有自信和自尊的民族、沒有刻苦耐勞精神的民族,是一個沒有任何希望的民族。非洲從殖民形態(tài)解放出來近50年,他們打了50年。上溯150年,從殖民者進到那塊土地就開始打,你可以說這是西方人干的壞事?珊髞砦鞣饺俗吡,那里還在打,且越演越烈,死人越來越多,一直打到今天。這一回怎么說?看來,除了西方人的陰謀外,使這陰謀能得逞的,還是非洲人自身的原因。而這個原因讓美國中情局說就是“扼殺他們民族的傳統(tǒng)、道德、自信、自尊及吃苦耐勞的精神”。好在那里原本就沒這些東西。但中國有,且有了五千年。能不能再保持下去,這就是如今東西方文明碰撞和交鋒的真正含義。 妙在于斯也。吾輩舍棄功名利祿日夜為之奮斗的根源,亦在于斯也。 作為一名中國人,不知諸位有何感想。 你認為你自己應該怎么活著? 四 莊子的思想,顯然屬于“人文科學”中“生命哲學”的范疇。 莊子是心靈的塑造大師,他的文學作品是“窮而后工”的作品。 “窮而后工”是什么意思呢? “窮”,并非指仕途的失意,而是泛指一切人生的逆境。 ——有失意有逆境,那就有牢騷,于是就有了這一類的作品。 ——可是采取這樣的方式去抵抗現實中的種種既成的黑暗或不公平,恐怕并沒有真正地說服自己,也沒有產生自我支撐的力量。 ——要想真正維護自己,必須要有一種更為真實的洞見。 ——這種洞見能夠重新審視人生的種種價值,揭示出其虛妄的本質,看清最真實的東西卻是最自然的……就在眼前,就在腳下。 ——生命需要什么是一回事;為了生命而活得更好是另一回事! 循著“窮而后工”的路子剝離下去:莊子沒有了功名、富貴、愛情……生活也不穩(wěn)定,天地之內,只剩下他那一顆不死的心…… ——這顆不死的心,面對四季轉換、人世沉浮,經過一番減除,使生命回到了它的根底處,也就是純粹的“個人和世界”…… ——這是一個人的世界,世界就他一個人;赤裸裸一條身子站在天地間,誰是無?誰是有?哪里是來處?哪里是去處?人生只是一場幻景幻情…… 在這個世界里,莊子的感受是什么? ——不就是敞開自己,應對自然、社會、人生?種種感受來自種種境遇,那就應對種種境遇吧!讓一切來得更猛烈吧!……不要管它是正面還是負面,何必在意它是夏秋與冬春? ——偏偏人在得意時是“春風得意馬蹄疾”,寫不出能萬代流傳的東西; ——偏偏人只有在失意時才能寫出點兒活生生的人愛看的勞什子來。 有了這種感受和心境又如何? ——正因為莊子有了這種生存體驗,他的視野拓寬了、生命的體驗變純了,一切在更大的背景下被重新審視,切身由己的東西便從心靈中汩汩地流淌出來…… ——正是這種苦澀而又甘甜的流淌,才會使莊子對紛紜喧囂的繁華場面表現出拒絕的態(tài)度和勇氣。 ——當流淌出來的東西慢慢冷卻凝固……化為他的文學作品時,這作品就成了他精神上的寄托,這寄托能使他于失意中得到安慰,使他的心靈得以“優(yōu)游”地飛翔…… 所以:“窮”是人生的契機,“工”是在作品中對生命的至深體認,是用生命最終的真實來支撐和說服自己。 這種人生體驗不是學來的,它是通過具體的、親身的感受得來的。 這個世上總有那么一些像莊子一樣的人,他們天生就有一顆看似大而無用的心,里面空空蕩蕩……人世間一切具體的擁有和成功都喂不飽他們的心。只有豐富深切、全面完整的人生感受才能讓他們滿意。如李白、杜甫、蘇東坡、曹雪芹…… 我們誰也寫不出《逍遙游》這么靈氣飛動的東西,我們誰也沒像莊子一樣對中國文學有著那么大的貢獻,對中華文明有著那么大的影響…… 前人先賢對莊子的注釋不計其數地多而精美,今天我在這里要擠出一小塊地盤講什么“再看莊子”,講“清點傳統(tǒng)文明”,顯然是不自量力且有點兒河伯的味道。 我想知恥近乎勇,如果人人都敢想敢說,不怕笑話,中國的事也許好辦了許多。 當然,因為能力有限,不妥之處在所難免。 但我會很誠心、很盡力。
見君,原名趙建軍,1950年出生。中央電視臺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退休導演,央視專家組成員。曾參加電影《茶館》《紅樓夢》、電視劇《紅樓夢》、西廂記》等片的拍攝。從1966年起研究宗教,1996年完成一本佛教著作《原本的真實》,此后陸續(xù)出版《走上原本真實之路》《大道與優(yōu)游》《兵無常勢》《鹿苑夜話》《享受哲學》《理性之夢》《歷史藝術與禪韻》等20部佛、道、兵家研究著作。由攝影、影視導演到美學、哲學等領域均有一定造詣。插過隊、寫過歌、導過戲、講過學……但仍不好熱鬧,喜歡獨處與思考。
前 言/001
內 篇 一 逍遙游/003 二 齊物論/021 三 養(yǎng)生主/053 四 人間世/065 五 德充符/087 六 大宗師/106 七 應帝王/130 《內篇》小結/140 外 篇 一 駢拇/145 二 馬蹄/154 三 胠篋/159 四 在宥/169 五 天地/188 六 天道/210 七 天運/226 八 刻意/244 九 繕性/253 十 秋水/258 十一 至樂/275 十二 達生/286 十三 山木/303 十四 田子方/317 十五 知北游/331 《外篇》小結/349 雜 篇 一 庚桑楚/357 二 徐無鬼/373 三 則陽/396 四 外物/415 五 寓言/427 六 讓王/439 七 盜跖/457 八 說劍/476 九 漁父/483 十 列御寇/494 十一 天下/508 《雜篇》小結/529 后 記/533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