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兒童教育心理學通俗讀物,共分為七章,從激發(fā)入園興趣、具備自理能力、培養(yǎng)交際能力、重視智慧培養(yǎng)、激發(fā)學習潛能、引導情緒調控、配合老師工作等部分講述了父母應該如何為孩子進入幼兒園做好準備。孩子去了幼兒園就哭、孩子不喜歡睡午覺、孩子不和其他孩子玩、孩子總是尿褲子、孩子不會吃飯、孩子膽子小……凡此種種,大多數孩子都會遇到。這也就再一次提醒我們,將孩子送進幼兒園并不代表著家長任務的完成,還需要引導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本書是為了給家長解決孩子初入園的問題,選取了一些幼兒的典型案例,之后從幼兒心理入手,分析孩子的不適應原因,之后給出解答。相信,定然可以讓家有幼兒的家長獲得受益。
獨立是父母送給孩子的美好禮物。
孩子入園,你準備好了嗎?
孩子又哭又鬧,不去幼兒園怎么辦?孩子入園后不吃飯怎么辦?孩子在幼兒園總尿褲子怎么辦?孩子不跟別的小朋友玩兒怎么辦?……書中將家長關心的與入園有關的熱點或難點問題逐一進行分析,并給出了解決的辦法。
1.入園心理準備——應該如何說才能讓寶寶對幼兒園心馳神往
幼兒園里有長長的滑梯,有可愛的毛絨玩具,有酷酷的小汽車,有溫柔的老師、新的小朋友、有趣的兒歌,有各種各樣的彩筆,有美味的蛋糕……給孩子描繪幼兒園,幫寶寶在心里建立美好的幼兒園形象,消減孩子對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勾起她的好奇心,一步步引導寶寶從不想去幼兒園,到接受幼兒園,再到向往幼兒園。
2.入園技能準備——3歲寶寶應該具有什么樣的能力水平
孩子會不會簡單閱讀,注意力能集中多長時間,會不會清晰表達自己,能不能辨識常見的物體和圖畫等,書中詳細講述了3歲寶寶應該會做的事。
3.入園習慣培養(yǎng)——走入幼兒園,孩子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的自理能力
早早幫助孩子培養(yǎng)一些好習慣:自己穿衣服,大小便自己去、自己洗手,自己吃飯、自己整理書包、學會排隊……這些好習慣能幫孩子更好地融入幼兒園,也有助于孩子獨立自主性格的養(yǎng)成。
4.入園語言準備——幼兒園也是個小社會,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否達標
看到喜歡的小朋友,會和他打招呼嗎?尿褲子了,怎樣請老師幫忙?如何跟別的小朋友介紹自己?書中較全面地展示了幼兒園生活的典型場景,告訴寶寶如何跟人交往、尋求幫助。
5.入園行動準備——在孩子的入園后,家長就可以交出接力棒了嗎
靜等花開不等于撒手不管,父母要做堅定的支持者和積極的參與者。信任老師,重視與老師的溝通;以事實為據,消除孩子對老師的偏見;配合老師工作,積極參加幼兒園活動等,做好家園共育。
跟孩子一起成長
當孩子到了三歲的時候,他將迎來自己的第一個集體生活。如果說三歲之前的家庭生活重視的是孩子的自然成長,那么上了幼兒園之后,就要關注孩子的行為、心理、能力、品格、學習等方面的開發(fā)了。只有在幼兒園階段將孩子的各項素質都培養(yǎng)起來,孩子上小學之后才會輕松一些。
如今,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都會給孩子選擇更好的幼兒園。他們認為,只要將孩子送進理想的幼兒園,孩子就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墒鞘聦嵅⒎侨绱耍覀儩M懷希望地將孩子送進幼兒園之后,接二連三出現的問題卻依然讓我們手足無措。
一去幼兒園就哭、不睡午覺、不和其他孩子玩、總是尿褲子、不會吃飯、膽子小……凡此種種情形,大多數家長都會遇到。這也再一次提醒我們,家長不能在將孩子送進幼兒園之后就做甩手掌柜,我們還需要引導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要想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不僅要讓孩子愛上幼兒園,還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引導孩子順利度過三歲入園期。
為了解決父母在孩子入園前后存在的困擾和焦慮,我特意寫了這本書,將孩子常見的行為舉止描述出來,將發(fā)現的問題與解決辦法娓娓道出,希望能為家有適齡兒童的父母提供一些幫助。
幼兒入園的過程也是家長和孩子不斷適應和成長的過程,有了這本書的引導,相信你和孩子一定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馬利琴 從事一線教育工作多年,現致力于家庭教育、兒童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對相關熱點問題有著獨特的認識和理解,在多種期刊雜志發(fā)表評論、隨筆百余篇。至今已出版多部家庭教育類作品,深受家長的好評。
第1章
巧妙應對,讓孩子在第一天就愛上幼兒園
應對1 入園第一天,告訴孩子“咱們的分離是暫時的!”
應對2 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允許他們帶著小玩具入園?
應對3 給孩子獨立適應的空間,家長離園要果斷?
應對4 入園路上結伴走,減輕孩子對父母的依戀?
應對5 激發(fā)孩子入園興趣,回來后讓他講講幼兒園的故事
應對6 告訴孩子:“你們老師跟我說,她很喜歡你!”?
第2章
走入幼兒園,讓孩子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
能力1 教會孩子使用碗筷,引導孩子自己獨立吃飯
能力2 幼兒每天都要三杯水,鼓勵孩子多喝白開水
能力3 從分床睡開始,教孩子自己獨立安靜睡午覺
能力4 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讓孩子獨立穿戴很簡單?
能力5 大小便自己去,教會孩子自己如廁提脫褲子
能力6 自己的書包自己整理,不要讓可愛的書包亂糟糟?
第3章
幼兒園是個小社會,培養(yǎng)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方法1 教孩子說普通話,幫助孩子融入群體之中
方法2 孩子有想法時,鼓勵他勇敢去表達?
方法3 告訴孩子,沒人喜歡滿嘴臟話的小朋友
方法4 學會分享,友誼的小船才不會翻
方法5 樂于助人的孩子,小朋友們都喜歡
方法6 周末時間,給孩子結伴玩耍創(chuàng)造機會
第4章
重視能力培養(yǎng),抓住孩子最佳能力培養(yǎng)期
技巧1 培養(yǎng)注意力,打開孩子心智發(fā)展的大門
技巧2 保護孩子的想象力,不要讓他的天馬行空折翼
技巧3 別小看孩子的觀察力,他往往會給你驚喜
技巧4 引導孩子多講話,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技巧5 小伙伴們齊心協力,事情完成更容易
技巧6 開發(fā)孩子智慧,動手能力不容忽視
第5章
每個孩子都有潛能,關鍵在于激發(fā)
原則1 引導孩子愛上學習,孩子將會一生受益
原則2 閱讀習慣早養(yǎng)成,讓孩子和書籍交朋友?
原則3 別讓成人的世俗成見扼殺孩子的奇思妙想?
原則4 發(fā)掘孩子的音樂天賦,開發(fā)孩子的音樂潛能
原則5 鼓勵孩子肆意涂鴉,挖掘孩子的繪畫天分
原則6 興趣特長不宜多,家長選班需謹慎?
第6章
3歲是個叛逆期,引導孩子調控好自己的情緒
引導1 孩子愛哭鬧,掌握止哭的良方更重要
引導2 孩子脾氣大,了解方法就能應對自如?
引導3 孩子太任性,提高孩子的自制力是上策
引導4 孩子愛耍賴,早定規(guī)矩早受益
引導5 孩子脾氣倔,巧動腦筋就可輕松搞定
引導6 孩子情緒不穩(wěn)定,改變環(huán)境最重要
第7章
不要做個旁觀者,主動和老師“家園”共育
途徑1 了解為何“老師總是報喜不報憂”
途徑2 尊重老師是基本,老師是孩子的引路人
途徑3 信任老師,不要讓老師對孩子特殊照顧?
途徑4 重視與老師的溝通,“家園”教育才能無縫銜接
途徑5 以事實為據,消除孩子對老師的偏見
途徑6 配合老師工作,幼兒園活動應積極參加
后 記
孩子初入幼兒園,家長應持平常心
第1章
巧妙應對,讓孩子在第一天就愛上幼兒園
應對1 入園第一天,告訴孩子“咱們的分離是暫時的!”
應對2 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允許他們帶著小玩具入園
應對3 給孩子獨立適應的空間,家長離園要果斷
應對4 入園路上結伴走,減輕孩子對父母的依戀
應對5 激發(fā)孩子入園興趣,回來后讓他講講幼兒園的故事
應對6 告訴孩子:“你們老師跟我說,她很喜歡你!”
應對1 入園第一天,告訴孩子“咱們的分離是暫時的!”
入園前,孩子通常都是和家人一起度過的。在三年的生活中,孩子已經和家人產生了親密的感情。因此,當他們要離開家人被送到幼兒園的時候就會表現出抗拒的情緒。幼兒園剛開學的那幾天更是如此!
孩子與家人分離時就會表現出焦慮的情緒,這種負面的復合情緒夾雜著緊張、不安、恐懼。在剛剛入園時,大多數孩子都會感到孤獨、無助,不想和大人分開,在孩子眼中似乎一分開就是永遠的分離。家長只有正確認識到孩子為什么入園會哭,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走出獨立的第一步。
朵朵三歲多時,陳女士將她送進了幼兒園,可是每到早晨該去幼兒園時,孩子就撕心裂肺地哭鬧,連續(xù)三天都是這樣,陳女士既無奈又焦慮。
第一天去幼兒園的時候,朵朵就一直緊緊拽著媽媽的衣服不放,一見到媽媽要離開就開始哇哇大哭起來,陳女士雖然心有不舍,但還是咬咬牙離開了幼兒園。
此后,陳女士每次送朵朵到幼兒園,她都很不情愿。開學都一個星期了,朵朵每天還是一到幼兒園門口就大聲哭鬧。尤其是度過周末后的開學第一天,朵朵更是纏著家長,說什么都不愿意去幼兒園。
陳女士對女兒的表現感到很為難:“孩子到了這個年紀總歸是要去幼兒園的吧!可是,把她送去吧,一聽她的哭聲自己又心疼。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后來,陳女士將自己的苦惱說給自己的同學聽。同學家也有個小女孩,比朵朵大一歲,早上一年幼兒園,作為過來人,同學說:“孩子在剛入學的第一天大多都會哭鬧,但只要過了第一天,第二天就會好很多。關鍵是家長要和孩子強調:“放了學媽媽立刻來接你,咱們只是分開一小會兒!辈灰吹胶⒆涌摁[就心疼不已,將孩子交給老師,老師一定會照顧好孩子的!
聽了同學的話,陳女士心里踏實了很多。每次送女兒到幼兒園臨離開前,她都會蹲下來和朵朵說:“媽媽和朵朵的分開只是暫時的,朵朵在幼兒園好好與老師和小朋友們玩,放學以后朵朵就可以看到媽媽了!睗u漸地,朵朵也不再那么害怕去幼兒園了。
相信大部分剛入園的孩子都和朵朵的情況類似。幾乎每個幼兒園在迎接第一天入園的孩子時,都要在門前上演一出“離別”的大戲:“不去,不去,我不要去幼兒園!”“媽媽,你別走,我不要離開你!”“媽媽,你不要我了嗎?”……從很遠路過,都能聽到孩子們在幼兒園門口的哭聲。
在幼兒園門口,我們經常會看到抱著大人不放的孩子;經常會有大人一離開就哭的孩子……如何解釋這種現象?作為家長,看著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你要怎樣做?有些家長要問了,難道所有孩子在上幼兒園的第一天都會哭鬧嗎?沒錯,這些就是我們要探討的問題!
一旦孩子與某個人產生了親密的情感關系,在與對方分離時就會感到生氣、傷心、痛苦,不愿意分離。三至五歲是孩子產生依戀的一個高峰期,代表親子關系的高度發(fā)展。通常只要到了三歲,孩子都要進入幼兒園學習和生活,需要離開父母。這時候,每個孩子都不愿跟家長分離,只不過有的表現得明顯,有的表現得輕微而已。
問題出現的原因
每個家庭在孩子入園前的教育方式不同,使得分離焦慮的表現程度也不同。要想減少這種事情的發(fā)生,就要知道是什么原因讓孩子產生了這樣的不良情緒。概括起來,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孩子不想離開最親近、最熟悉的人。在入園之前,孩子和家人朝夕相處,家長一手包攬了孩子的全部生活?墒,一旦進入幼兒園,孩子就要接觸陌生的環(huán)境、老師、小朋友,定會心生恐懼。而孩子還不善于表達,面對恐懼時只能用最直觀的表達方式——哭鬧。所以,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入園前的哭鬧是正常反應。
?初次離開家,孩子對團體生活不適應。幼兒園和家庭環(huán)境是不同的,在家里孩子比較自由,在自己的領域可以隨心所欲地活動。但是幼兒園是公共場合,有著規(guī)矩的約束,即使是吃午飯、玩玩具,也得等一等、排排隊,忽然出現一大堆限制,孩子自然會覺得幼兒園不好玩。如果孩子感到適應不了這樣的氛圍,就會用哭來表達抗議。
?受周圍其他孩子的影響。三歲多的孩子很容易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看到別的孩子怎樣他也會效仿。尤其是當他發(fā)現很多孩子入園后都像受了很大委屈似的大哭,受情緒感染,他也會跟著哭起來。有些孩子本來沒想哭,可是一見別人在哭,自己也就不知不覺地想跟著哭。一旦孩子離開那個悲傷的環(huán)境,情緒又會很快恢復正常。
?跟不上大家的進度,心里著急。孩子首次參與團體生活,一旦個人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覺得無所適從。一旦覺得自己跟不上大家的進度,就會產生嚴重的挫敗感,或者心里著急。雖然他們還不知道挫敗感的含義,但這種心理體驗依然會出現,一旦產生了心理壓力,孩子就會因為緊張而不想上幼兒園,就會大聲哭鬧。
馬老師有辦法
幼兒在成長階段出現分離焦慮是很正常的心理現象,家長應該正確看待孩子的分離焦慮,積極配合幼兒園老師的工作,幫孩子做好入園準備。
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孩子入園后,老師會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自己洗手、穿衣、吃飯、睡覺、上廁所等。因此,為了讓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家長應該提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教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自理能力,減少孩子對家長的依賴;如果沒有提前做好這些工作,就要配合老師的要求,待孩子回到家里后認真練習。
給孩子鼓勵,激發(fā)孩子的入園興趣。當孩子表現出分離焦慮時,千萬不能用語言嚇唬,更不能隨意說“你再不聽話,就把你關進幼兒園,再也不管你”之類的話,因為當孩子認為去幼兒園是種懲罰時,就會產生嚴重的抵觸情緒。要想鼓勵孩子去幼兒園,就要及時表揚孩子的進步,還要給孩子做出正面引導,如“今天你跟媽媽笑著說再見,真懂事!”除此之外,還可以給孩子適當的物質或精神獎勵,讓孩子對第二天的入園充滿期待。
堅持準時接送孩子,不延誤。一般情況下,孩子在入園的最初幾天,不僅會哭鬧,而且會找各種理由拒絕入園,此時家長一定要態(tài)度堅決,不管孩子哭得多厲害,都不要由于一時心軟就推遲入園時間或放棄入園。如果無特殊情況,家長應堅持每天接送孩子,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同時,接孩子要盡量早到或準時,千萬不要讓孩子一個人孤零零地在幼兒園等你。
給孩子找個小伙伴,淡化心里的不安。新入園時,如果在同班級中有孩子熟悉的、喜歡的小朋友,他的緊張情緒就會有所緩和,并表現出強烈的交往欲望與持續(xù)交往的興趣,從而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樂趣,淡忘焦慮。因此,家長之間可以多溝通,如果是住在同一小區(qū),可以讓孩子相互做伴,一起入園。
入園小貼士
孩子入園,家長需調節(jié)好心態(tài)
養(yǎng)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誰都無法回避。那么,如何面對孩子第一次那么長時間地離開自己呢?有這么幾個方法,可以幫助家長調整心態(tài)。
1.把心里的不安告訴家人,讓他們幫忙分析一下。有時自己難以意識到的問題反而是身邊的人看得比較清,把他們當作一面鏡子,讓他們從旁觀者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2.正視自己的不安心理,用合理的方式宣泄出來。如今,對于幼兒園,網絡上有很多負面信息,比如老師打孩子等。家長自然會產生不信任感,這時候就要正視自己的不安心理,通過合理的方式宣泄出來,比如找人傾訴,寫在紙上并大聲讀幾遍。
3.從心底告訴自己:上幼兒園有利于孩子的長期發(fā)展。當你能接受孩子上幼兒園是件好事之后,你就會欣喜于孩子的成長。家長只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陪伴者,我們既然享受著孩子的愛,就要學會無私地愛孩子。
4.多和同班的家長聊聊天。孩子入園的心情不盡相同,但家長的心情卻大多相似,每位家長都會把不舍寫在臉上,找“同病相憐”的家長聊聊孩子,分享經驗,大家共同進步。
育兒是一場飽含詩意的修行,我們各有各的家庭,各有不同的孩子,只有勇于自我成長,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才能好好陪伴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