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為《南方周末》非虛構(gòu)譯介作品叢書第三本,是2007年美國*權(quán)威的雜志獎項獲獎文章的精選輯。收錄了獲得該年度*特稿、*新聞報道、*專欄與評論、*批評與評論、*人物特寫、*散文、*公共利益及*小說等大獎的十余篇杰出雜志文章, 以雜志特有方式聚焦了美國時尚先鋒人物卡爾拉格斐、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與伊拉克平民的沖突、德克薩斯州海洋污染危機、別斯蘭中學(xué)人質(zhì)劫持事件、美國*爭議的政治分析家、登山家風(fēng)光背后的悲苦人生以及天才兒童的自殺等美國問題以及美國人關(guān)注的問題。細節(jié)翔實而精當,敘述清晰而宏大,洞察深刻而透徹,極富紀實與思辨的理性探索,可以說是一本了解美國2007年的干貨版年鑒。
《時尚先生》(Esquire)報道了俄羅斯車臣*組織的恐怖活動,車臣分離主義武裝分子占領(lǐng)別斯蘭(Beslan)*中學(xué)長達3天之久,C.J.齊沃斯(C.J.Chivers)將這段慘絕人寰的人間悲劇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令人震驚不已,心緒久久難以平靜;威廉·朗格維舍(William
Langewiesche)在《名利場》(Vanity Fair)上再次揭開了哈迪塞鎮(zhèn)之戰(zhàn)的傷疤;安德魯·科瑟羅(Andrew Corsello)在《GQ》上懷揣悲天憫人的情懷講述了發(fā)生在津巴布韋的悲慘故事,一個純真善良的白人農(nóng)民和一個積極虔誠的黑人牧師,面對總統(tǒng)羅伯特·穆加貝(Robert Mugabe)的苛政,選擇了原諒和寬恕,而非怨恨和詛咒。悲劇在世界各地不斷地上演,雜志即時捕捉每一個撕心裂肺的瞬間。颶風(fēng)卡特里娜肆虐過后,湯姆·朱諾德(Tom Junod)在《時尚先生》上記錄了自然災(zāi)害對人類生活造成的惡劣影響和悲痛回憶;天才兒童竟然會選擇自殺來結(jié)束生命,埃里克·康尼斯伯格(Eric Konigsberg)在《紐約客》(The New Yorker)上大膽觸碰這一敏感話題;克里斯托弗·希欽斯(Christopher
Hitchens)深入采訪橙劑事件(Agent Orange)的幸存者,在《名利場》上還原了歷史的真相,發(fā)人深;當代登山*人萊茵霍爾德·梅斯納爾(Reinhold Messner)的隕落令人心痛不已,卡洛琳·亞歷山大(Caroline Alexander)在《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上表達了對這位山峰先生的沉痛哀思和深切悼念。
美國雜志編輯學(xué)會執(zhí)行主席 瑪琳·卡恒(Marlene Kahan)
很多從事新聞行業(yè)的編輯記者都受到海外非虛構(gòu)作品的影響,或多或少,或強或弱。在他們看來,這些作品顯示了高超的敘事技巧、精妙的細節(jié)以及結(jié)構(gòu)的完美性,其功能和意義已經(jīng)超越了傳統(tǒng)新聞文體所能承載的范疇,使新聞成為真正的作品,而非消息或者通訊。
我曾經(jīng)十分清晰地記得,20世紀90年代末,一個同事談及*次閱讀普利策新聞獎特稿作品時的感受:新聞竟然可以這樣寫?是的,這就是他的詰問,包裹著一種難以名狀的驚詫。
《南方周末》副總編輯 朱強
瑪琳·卡恒(Marlene Kahan)
美國雜志編輯學(xué)會執(zhí)行主席
(沈逸 譯)
自從本·富蘭克林時期起,雜志就逐步成為塑造社會形態(tài)的主要力量,事實證明雜志是最能隨機應(yīng)變的媒介。如今,電子信息技術(shù)爆發(fā)出前所未有的驚人力量,消費者能夠在任何時間獲取任何信息。但是雜志卻依然屹立不倒,那是因為它和讀者建立起了獨一無二的親密關(guān)系,每期出刊,讀者都希望這種關(guān)系可以再
上一個臺階。
雜志擁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能加深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投其所好,點燃每位讀者心底的熱情。事實上,雜志不僅是當代社會的縮影,更預(yù)言了未來世界的發(fā)展和走向。這是因為作家有充分的空間,來探索重要的細枝末節(jié),正是這些細節(jié)揭露了事件的內(nèi)涵與意義。
2006年最佳雜志文章合集(即中文版《美國最佳雜志寫作4美國國家雜志獎獲獎作品》英文原版出版順序為先出2006年合集)珠玉在前,我們也更信心滿滿地編輯今年的作品集。美國最杰出的作家,冉冉升起的文學(xué)界和新聞學(xué)后輩,他們精心雕琢的藝術(shù)精品都收錄其中。這些文章的內(nèi)容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風(fēng)格各異,向讀者講述世界動態(tài),可能會令人瞠目結(jié)舌,可能會使人身心愉悅,或是給出看待問題的新角度。除此之外,這些文章之所以能脫穎而出,還因為它們涵蓋了必不可少的幾大要素:對道德操守的執(zhí)著堅守,形象生動的人物刻畫和劇情設(shè)定,積極主動的報道追蹤,文采飛揚的描寫敘述,都成功地將平鋪直敘的信息轉(zhuǎn)化為激動人心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文章再次證明了記者為了報道新聞可以不惜一切代價,深入前線。作家艱辛的付出和堅韌的決心躍然紙上,讀者是最大的受惠者。潛在讀者所能收獲到的,是在一處就能讀到這些在當初面世、至今依舊轟動的文章。
2007年是多事之秋,人性對待他人的殘暴不仁、暴戾乖張充斥著雜志版面!稌r尚先生》(Esquire)報道了俄羅斯車臣極端組織的恐怖活動,車臣分離主義武裝分子占領(lǐng)別斯蘭(Beslan)第一中學(xué)長達3天之久,C.J.齊沃斯(C.J.Chivers)將這段慘絕人寰的人間悲劇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令人震驚不已,心緒久久難以平靜;威廉·朗格維舍(William Langewiesche)在《名利場》(Vanity Fair)上再次揭開了哈迪塞鎮(zhèn)之戰(zhàn)的傷疤;安德魯·科瑟羅(Andrew Corsello)在《GQ》上懷揣悲天憫人的情懷講述了發(fā)生在津巴布韋的悲慘故事,一個純真善良的白人農(nóng)民和一個積極虔誠的黑人牧師,面對總統(tǒng)羅伯特·穆加貝(RobertMugabe)的苛政,選擇了原諒和寬恕,而非怨恨和詛咒。悲劇在世界各地不斷地上演,雜志即時捕捉每一個撕心裂肺的瞬間。颶風(fēng)卡特里娜肆虐過后,湯姆·朱諾德(Tom Junod)在《時尚先生》上記錄了自然災(zāi)害對人類生活造成的惡劣影響和悲痛回憶;天才兒童竟然會選擇自殺來結(jié)束生命,埃里克·康尼斯伯格(Eric Konigsberg)在《紐約客》(The New Yorker)上大膽觸碰這一敏感話題;克里斯托弗·希欽斯(Christopher
Hitchens)深入采訪橙劑事件(Agent Orange)的幸存者,在《名利場》上還原了歷史的真相,發(fā)人深。划敶巧降谝蝗巳R茵霍爾德·梅斯納爾(Reinhold Messner)的隕落令人心痛不已,卡洛琳·亞歷山大(Caroline
Alexander)在《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上表達了對這位山峰先生的沉痛哀思和深切悼念。
繞開這些令人悲痛欲絕的畫面,雜志還有很多輕松愉快的話題。瓦妮莎·格里戈里亞基斯(Vanessa
Grigoriadis)幽默滑稽的明星傳記,讓偶像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在《紐約雜志》(New York Magazine)上展現(xiàn)出別樣的風(fēng)采;《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刊登了陸賽靜(Sandra Tsing Loh)深刻剖析富家女摩登生活的精彩書評;保羅·泰魯(Paul
Theroux)在《史密森尼》(Smithsonian)上以諷刺的筆法述說與鵝共舞的愉悅與挑戰(zhàn)。
除了以上包羅萬象的豐富內(nèi)容, 您還能拜讀珍妮特·瑞特曼(Janet Reitman)對通常較敏感的科學(xué)論派進行調(diào)查后在《滾石》(Rolling Stone)上刊出的一篇罕見的未經(jīng)審查的文章;《最好生活》
(Best Life)爆出了一個幾乎無人知曉的驚天丑聞,蘇珊·凱西(Susan Casey)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秘密傾倒在太平
洋海底的垃圾多到足以填平整個得克薩斯州。
這些出類拔萃的優(yōu)秀作品都有一個難能可貴的共性:作家賦予了文字鮮活的生命……當您翻開第一頁,就瞬間追隨著躍動的文字,進入雜志的世界,見證那些喜怒哀樂的人、那些跌宕起伏的事。我們衷心地祝您旅途愉快。
001 時尚王子卡爾·拉格斐
最佳人物特寫?yīng)?《紐約雜志》瓦妮莎·格里戈里亞基斯
013 交戰(zhàn)規(guī)則
最佳公共利益獎 《名利場》威廉·朗格維舍
045 海洋正變?yōu)樗芰?hellip;…那我們呢?
入圍公共利益獎 《最好生活》蘇珊·凱西
057 學(xué) 校
最佳新聞報道獎 《時尚先生》 C.J.齊沃斯
099 他知道他是對的
入圍人物特寫?yīng)?《紐約客》伊恩·帕克
122 粉碎一切不可能
入圍人物特寫?yīng)?《國家地理》卡洛琳·亞歷山大
140 恨之彼端
最佳特稿寫作獎 《GQ》安德魯·科瑟羅
163 科學(xué)蒙蔽雙眼:每一次點擊都是一葉障目
入圍專欄與評論獎
《發(fā)現(xiàn)》布魯諾·馬多克斯
167 燎原火
入圍特稿寫作獎 《紐約客》埃里克·康尼斯伯格
193 拉塞爾和瑪麗
最佳隨筆獎 《佐治亞評論》邁克爾·多諾休
218 親 人
入圍特稿寫作獎 《時尚先生》湯姆·朱諾德
240 與鵝生活在一起
入圍隨筆獎 《史密森尼》保羅·泰魯
249 闊太詠嘆調(diào)
入圍評論與批評獎
《大西洋月刊》陸賽靜
261 越南綜合征
最佳專欄與評論獎
《名利場》克里斯托弗·希欽斯
268 淚 痕
最佳評論與批評獎
《國家》斯圖爾特·克羅文
273 莫扎特風(fēng)暴
入圍評論與批評獎
《紐約客》亞歷克斯·羅斯
287 冒牌醫(yī)生行醫(yī)記
最佳小說獎 《麥克斯威尼》拉杰什·帕拉梅斯瓦蘭
302 雜志中英文對照表
304 獲獎獎項中英文對照表
305 2007年美國國家雜志獎獲獎及入圍雜志名單
313 致謝
315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