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士的生活》中講述了形形色色的隱居者的故事——從最早在公元前1500年的埃及苦修團體,到20世紀末的失意人,包括一百多年人物和十多個相關(guān)的教派、修道院。
這個紅塵俗世總有隱士。他們中有僧有俗,有男有女,有貧有富,有特立獨行之人,也有憤世嫉俗之輩,隱士和那些選擇過獨居生活的人存在于各個時代和各種文化中。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某個時間點上,我們這個星球上幾乎總有某個角落,為冥思和隱居的靈魂提供庇護之所。
巴里·斯通Barry Stone,作家、旅行攝影家,畢業(yè)于澳大利亞新聞學院。主要作品包括:《改變世界的1001項發(fā)明》(1001InventionsThatChangedTheWorld),《你死之前要做的1001種逃離》(1001EscapesToMakeBeforeYouDie),《歷史上最轟動的頭條新聞》(History's Greatest Headlines),《海上兵變》(Mutiny on the High Seas),以及本書。在撰寫暢銷書之余,許多年來,他還一直給澳大利亞最主要的旅行雜志撰稿,其中包括《夫婦假日》(Holidays for Couples)、《澳大利亞旅行者》(Australian Traveller)等,他還長期為悉尼的《太陽先驅(qū)報》(The Sun-Herald)撰寫游記文章。如今,他與妻子及兩個孩子一起生活在澳大利亞一個田園牧歌般的農(nóng)村地區(qū),過著世外桃源般的平靜生活。
尼德蘭畫家希羅尼穆斯·波許(Hieronymus Bosch.約1450-約1516)的名作《圣安東尼的誘惑》(1490)。畫中表現(xiàn)的是圣安東尼在獨自一人生活在埃及沙漠的那些年里,多次經(jīng)受了魔鬼派來的誘惑。
導言
第1章 開悟:印度和西藏的苦行者
苦行僧/史瓦密·塔坡旺/史瓦密·桑德蘭德/大雄/佛陀/密勒日巴尊者/烏金確吉
第2章 孤獨中的拯救:基督教隱士和苦修
士底比斯的圣保羅/沙漠里的圣安東尼/大阿爾塞尼/埃及的瑪麗/高柱修士/圣庫斯伯特/芬夏爾的戈德里克/米雷的圣史蒂芬/納爾斯伯勒的羅伯特/奧格尼斯的瑪麗和伊普爾的瑪格麗特/圣特雷登的克里斯蒂娜/理查德·羅爾/弗魯?shù)氖ツ峁爬梗⒗辜拥氖ズ諣柭_羅夫的圣塞拉芬/托馬斯·默頓/達里奧·埃斯科瓦爾/阿布納·阿卜杜勒·麥西哈/理查德·威瑟斯
第3章 閉關(guān):隱居修道者
哈塞爾伯里的伍爾弗里克/威爾頓的夏娃/馬克亞特的克里斯蒂娜/休伊的伊薇特/洛蕾塔和安諾拉德·布勞斯/科尼隆的朱莉安娜/諾里奇的朱利安/瑪格麗特·柯克比/14世紀的女性隱居修道者/托馬斯·帕金森/隱修生活的衰落
第4章 冥思苦想的生活:社群中的隱士西方最早的修道院/斯凱利格·邁克爾島/本篤會/嘉瑪?shù)览頃訝柖嘉鲿藚文釙鞫鄷欣徯薜罆蠓至眩ド剑~泰奧拉/基輔洞窟修道院/荒野隱士/作為修道士的隱士
第5章 棄絕社會:中國和日本的隱士詩人
中國的隱士/陶潛/謝靈運/清珙/寒山/日本的隱士/最澄/空海/西行/鴨長明/一遍上人/禪宗/松尾芭蕉/良寬
第6章 尋求庇護所:隱士藝術(shù)家和名人
艾米莉·狄金森/愛德華·蒙克/馬塞爾·普魯斯特/亨利·達戈/葛麗泰·嘉寶/J.D.塞林格/喬阿什伍德羅/曼弗雷德·格納丁格/鮑比·菲舍爾/斯萊·斯通
第7章 一個人自己的世界:富貴隱士
亨利·卡文迪許/巴伐利亞的路德維希二世/哈里特·庫根:麥迪遜大道的隱士/五世波特蘭公爵威廉斯科特一本尼迪克特/小霍華德·羅巴德·休斯
第8章 選擇孤獨:世俗的隱士和遁世者
費爾南·洛佩茲/亞歷山大·塞爾柯克/威廉·威爾遜/羅伯特·沃里斯/查爾斯·蘭伯特/馬森·沃爾頓/諾亞·龍杜/羅伯特·哈里爾/瓦萊里奧·里塞蒂/湯姆·尼爾/威拉德·麥克唐納/橫井莊一/小野田寬郎/中村輝夫/西奧多·卡欽斯基/克里斯托弗·邁克坎德雷斯/史蒂芬·格倫頓
參考書目
理查德·威瑟斯盡管曾經(jīng)給4世紀的隱修士們提供庇護的洞穴和峽谷今天還在那里為隱修士們提供庇護,但21世紀的非正統(tǒng)隱修士所擁有的選擇機會,他的前輩們恐怕做夢也想不到,比如在150萬人的包圍下忠實地過著隱修士的生活。
像一個在羅馬天主教會被封圣的隱修士那樣生活,要不是采用了“教會法典603號”的話,在今天是不可能的事。這部法典是1983年引入的,它使得主教允許隱修士居住在他們的教區(qū)之內(nèi)。這是一項值得注意的教會立法,它一舉復活了早期教會偉大的宗教傳統(tǒng)。隱修士和隱居修道者——全都是古老的職業(yè)——又回來了,在現(xiàn)代世界里活得很好。理查德·威瑟斯(Richard Withers)便是一個這樣的隱修士。
威瑟斯完全生活在天主教修道傳統(tǒng)之外,生活在美國東海岸費城一個貧民區(qū)里,住在一間很小的聯(lián)排式住宅里,那是他在1991年花1美元買下的。他是第一個被費城主教區(qū)認可的隱修士,他很感謝“教會法典603號”的制定者,讓他能夠通過獨居、祈禱和苦行來侍奉上帝。盡管四面八方都是人、污染和嘈雜,但他堅持認為,這并沒有影響他作為一個隱修士的生活,并承認自己有一種幾乎“不間斷的渴望”:想獨自一人與上帝在一起。
威瑟斯每個禮拜為一家制造科學儀器的公司工作一天,以便掙到足夠的錢來維持他的隱修生活方式,他把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一面完全用于制作他所說的“修士陶器”。每個禮拜天,他都給費城北部圣瑪拉基教區(qū)的會眾烘烤圣餐面包。盡管并沒有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但他還是要遵循某些隱修傳統(tǒng),并被認為是教會的組成部分。他每天凌晨5點鐘起床祈禱,定下用餐、研讀《圣經(jīng)》和冥思的時間,人們還期望他把本教區(qū)的居民包括在他的祈禱中。
有人想當然地認為,僅僅因為他生活在21世紀的一座現(xiàn)代都市,他的隱修生活無論如何都會被稀釋了,這個看法也是一種誤解。只允許他一年探訪他的直系家人兩次,根本不允許他拜訪其他任何人,盡管沒有任何強制命令阻止別人拜訪他。他被禁止擁有汽車,不許在世俗工作場所每個禮拜工作一天以上。他沒有電視,通過與周圍人的交流獲得新聞。
然而,奉獻正是威瑟斯長期以來所習慣的東西。自1984年以來,他就獨自一人生活,發(fā)誓要過一種圣潔、窮苦和服從的生活。甚至還在十幾歲的時候,他就夢想在荒野里建造一間小屋。1990年代,他曾兩度向教會申請當隱修士,但兩次都遭到拒絕。盡管這多半是由于隱修士生活的默默無聞,以及那些已經(jīng)城市化的主教們不愿意管理一種他們不再熟悉的生活方式。但是,被封圣的隱修士數(shù)量一直在增長。在今天的美國,大約有600個神職人員遵照“教會法典603號”,過著隱修士生活。世界各地有很多天主教徒過著隱修生活,卻并不屬于任何具體的宗教團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