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莊子》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guān)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文字活潑,糅合現(xiàn)代風(fēng)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結(jié)構(gòu)統(tǒng)一,包括以下板塊:【名句的誕生】呈現(xiàn)原文,同時節(jié)錄上下文,有助于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就耆x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久涞墓适隆棵浔旧淼拿溯W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練v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guān)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并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yīng)用情境。
出版緣起 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
專文推薦 用小花樣去引你參觀大花樣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以生為附贅縣疣,以死為決潰癰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以汝為鼠肝乎?以汝為蟲臂乎?
有駭形而無損心,有旦宅而無情死
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
以天地為大爐,以造化為大冶
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
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夫跡,履之所出,而跡豈履哉
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自細視大者不盡,自大視細者不明
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
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
螳蜋執(zhí)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郄,忽然而已
天無私覆,地?zé)o私載
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
博之不必知,辯之不必慧
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唯止能止眾止
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大塊載我以形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
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道隱于小成,言隱于榮華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
伯樂善治馬,陶匠善治埴木
圣人不死,大盜不止
盜亦有道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相呴以濕,相濡以沫
相視而笑,莫逆于心
自埋于民,自藏于畔
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內(nèi)者也
同類相從,同聲相應(yīng)
士有道德不能行,憊也;衣弊履穿,貧也,非憊也
唇竭則齒寒
得魚忘筌;得兔忘蹄;得意忘言
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
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
莫壽于殤子,而彭祖為夭
得魚忘筌;得兔忘蹄;得意忘言
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
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
吾守形而忘身,觀于濁水而迷于清淵
鉤繩規(guī)矩,繩約膠漆
知遇而不知所不遇,知能能而不能所不能
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
大而無當,往而不反
視而可見者,形與色也;聽而可聞?wù),名與聲也
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
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榮辱立,然后睹所。回涁斁,然后睹所爭
事若不成,則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
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
養(yǎng)志者忘形,養(yǎng)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
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畏
無思無慮始知道,無處無服始安道,無從無道始得道
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周將處夫材與不材之間
依乎天理,批大卻,導(dǎo)大窾,因其固然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山木自寇,膏火自煎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yīng)于心
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
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
摶扶搖而上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
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豹養(yǎng)其內(nèi)而虎食其外,毅養(yǎng)其外而病攻其內(nèi)
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
鳥獸不厭高,魚鱉不厭深
不辯牛馬
入獸不亂群,入鳥不亂行
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
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個人相互交為朋友,并說:“誰能相交在不相交之中,相助于不相助之中,誰能登上天空而遨游于云霧,宛轉(zhuǎn)沒有窮盡;無所謂生,無所謂死?”三人相視而笑,默契于心,于是相互交為朋友。
不久,子桑戶死去。還沒埋葬時,孔子聽到這件事,便叫子貢前去吊唁。一個人唱挽歌,一個人彈琴,二人相和唱著說:“哎呀!桑戶,你已經(jīng)返本歸真了,而我們還是活著的人!”子貢快步上前說:“請問你們對著尸體唱歌,這樣合乎禮儀嗎?”二人相望而笑著說:“這樣說怎么會是懂得禮的真正意義呢?”子貢返回后,告訴孔子這件事。
子貢問孔子說:“他們是什么人呢?不修德行,置身度外,對著死尸唱歌,臉不變色,沒辦法形容他們,他們是什么人呢?”孔子回答說:“他們是處于禮教世俗之外,所謂‘游方之外’的人,而我們是處于禮教世俗的人。外內(nèi)是不相通的。我讓你去吊唁他,我實在太固陋了!
“游方之外”的人,不拘于禮教世俗,所以不用世俗的禮儀來祭祀子桑,他們認為“生死”只是自然的一種現(xiàn)象,所以對于生死都能毫不牽掛。
歷久彌新說名句
儒家的主張向來與道家不同。就生死觀而言,儒家認為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即是“仁”?鬃诱f:“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在孔子看來,人最重要的是“仁”。孟子更明確地論述了這一點,他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
在西洋,在公元前三世紀希臘化時期的斯多葛學(xué)派,他們認為所有的自然現(xiàn)象,如生與死,苦與樂,都是大自然不變的法則,任何事物的發(fā)生都有它的道理,人必須學(xué)會接受自己的命運。當命運敲響一個人的大門時,不管是幸運還是不幸,除了滿心坦然地開門接納,沒有別的選擇。他們認為,一切外在的東西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內(nèi)心的寧靜。所以,我們今天仍然形容那種不輕易感情用事的人,具有一種“斯多噶式的冷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