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為甲骨文研究入門的工具書。本書原為商務印書館1935年影印出版。全書分為三部分,前為贅言,講述金石、孔壁、汲冢、敦煌、漢簡、大庫(內閣)之梗概;中間為正文,“書錄解題”與“論文解題”兩部分;最后部分為索引。此次出版,請浙江甲骨文學會副會長林乾良先生作了《再版序》,解讀書中所論甲骨文研究概況。內文則人采用影印方式,便于保留原貌。。1935年商務印書館曾出版石印本,現將重排出版。
《甲骨書錄解題》再版序
若論各國之文明史,自必以其語言、文字為最先。世界上之古文字,最著名者三大系:中國方塊字、古巴比倫之楔形文字以及古埃及之圣書字。三系雖基本上均始于象形,然國外者多發(fā)展為各種拼音文字。漢字雖經長期之變化,自原始文字(如杭州良渚文化距今五千年、西安半坡文化距今六千年)之見于陶器上之刻符,直至商殷時(前一七一一—前一〇六六)契刻于牛骨、龜甲上之甲骨文,已臻基本成熟。后因春秋戰(zhàn)國時長達五百多年之封建割據,遂形成語言、文字上之多歧。直至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嚴厲推行以小篆為中心之“書同文”,始稱成熟。又歷四五百年,始經隸變?yōu)榻袢罩瑫?梢姡坠俏膶崬檠芯繚h字之基礎。自它發(fā)現至今才百來年,已逐漸成為海內外學者一致追捧之熱學。
自1899年王懿榮發(fā)現甲骨文至今,如劉鶚(鐵云)、孫詒讓(籀庼)、羅振玉(雪堂)、王國維(觀堂)、郭沫若(鼎堂)、董作賓(彥堂,與羅、王、郭合稱“甲骨文四堂”)等均足彪炳千秋。他如王襄、商承祚、朱芳圃、孫海波、唐蘭、陳夢家、于省吾、徐中舒等,各有貢獻。余雖后學,拙著《甲骨文與書畫印》《甲骨文易讀》亦頗延時譽。勝流多矣,余曾移民美國,又多次旅居加拿大,深知美、加、英、日諸國既多藏甲骨,亦頗有飽學之耆宿也。
甲骨之學既極艱深,早期之文獻又極難得,故書錄、解題類之著作有類今日之綜述,實極有利于初學者之進階。邵子風《甲骨書錄解題》,實創(chuàng)先聲。自1935年由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以來,流傳甚廣,普惠學林。書前,金文權威容庚以古篆題名,并名流劉節(jié)撰序。茲錄其序之末,以饗讀者:
“然而初學入門,又不能無目錄之書,以資尋討,此邵氏《甲骨書錄解題》之所為作也。邵氏此書采摭甚廣,而別擇至嚴,又雅達校讎之恉,辨章流別,有條不紊,誠從事殷墟書契之學者之良友也!
該書之作者與撰序者,均有傳于陳玉堂之《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茲分別引錄于下,以廣見聞:
“邵子風(1903—不明),湖南常德人。別號武陵。長沙雅禮大學畢業(yè)后,復入燕京大學研究院。畢業(yè)后加入語言學會、禹貢學會,創(chuàng)立考古學社。任《湘潭民報》主筆,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長沙雅禮大學國文系主任、教授。著有《甲骨書錄解題》《甲骨論文解題》及《四部源流》等。”
“劉節(jié)(1901—1977),浙江永嘉人。字子植,別署?秋(見1926《時事新報》)。史學家。王國維弟子。1928年清華大學國學研究所畢業(yè)。歷任南開大學、河南大學、燕京大學、大夏大學、浙江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教授等職。著有《歷史論》《中國古代宗族移殖史論》《古史考存》《中國史學史稿》等書!
該書之序,作于1935年4月。然序文并《略例》,均未言明所收錄文獻之下限。今從所錄《甲骨論文解題卷一》中,收有《殷墟書契解詁》,系民國二十三年六月發(fā)表于《文哲季刊》,又《由甲骨卜辭推測殷周之關系》,系民國二十三年五月發(fā)表于《禹貢半月刊》,可知該書所收文獻大約至1934年6月而止。距1899年發(fā)現甲骨文,共歷35年。只是,這最初之卅多年,卻是甲骨學極為關鍵之時。而世界之大,難以一人之力盡察之。今以邵子風之書為基礎,兼及其他,可見此35年中國內外關于甲骨文研究之大概。
一為甲骨文之發(fā)現。雖其前一年已由古董商人范壽軒將甲骨送至天津,王襄與孟定生亦曾想到是文字。然影響較小,故而至今學界仍定為時任國子監(jiān)祭酒之著名金石家王懿榮為1899年發(fā)現甲骨文之人。王氏于翌年八國聯(lián)軍入京時即壯烈殉國,故雖發(fā)現并大量收藏,然尚未有作為。
二為甲骨文之著錄。據邵書《著錄第一》首列《鐵云藏龜》,系劉鶚梓著于光緒二十九年(1903)。劉氏共藏五千余片,入錄者1061片。所藏之來源有三,即王懿榮、方藥雨、趙執(zhí)齋之舊藏。書中之甲骨,均系墨拓,利于保存原貌,極具書法精神。沙師孟海于1980年撰《中國書法史圖錄》時,即力排他議,以甲骨文為中國書法之始。
三為甲骨文之發(fā)掘。據邵書《新獲卜辭寫本》,系董作賓主持之“安陽發(fā)掘”首次報告,共選錄381片,均民國十七年(1928)新得之品。據李宗焜《鑿破鴻蒙》:“從一九二八年十月到一九三七年六月,史語所在安陽殷墟共進行了十五次發(fā)掘!睋摃┧戒浤瓯恚旱诙、三次發(fā)掘在1929年,第四、五次發(fā)掘在1931年,第六、七次發(fā)掘在1932年,第九次發(fā)掘在1939年。當然,從發(fā)掘、整理、研究至報告,需不少時間,故以后數次發(fā)掘之報,多未見于邵書。
四為甲骨文之釋字。據邵書,羅振玉于宣統(tǒng)三年(1911)撰《殷墟書契前編》,“因答日本林泰輔之問,始為《殷商貞卜文字考》”。其實,劉鶚之書雖多不足,但已提及單字55個。雖誤釋者不少,但創(chuàng)始之功實不可沒。又孫詒讓之《契文舉例》,邵書將之列入《通考第二》。其書1904年成,但直到1917年才發(fā)行。據方增瑞統(tǒng)計,孫氏共釋字338個,基本正確者137個。開創(chuàng)階段有此成績,很了不起。
五為甲骨文之研史。據邵書《通考第二》,以研史為主而列孫氏《契文舉例》為首。此書列日月、貞卜、卜事、鬼神、卜人、官民、方國、典禮八類為上卷,下卷則文字、雜例。若論影響之大,似尚不及王國維。在《通考第二》中,列王著《戩壽堂所藏殷墟文字》并其《考釋》外,卷三中又有《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并其《續(xù)考》,在《甲骨論文解題》中又列《說商》《說殷》《說毫》《殷墟卜辭所見地名考》等。
六為甲骨學已經成型!凹坠俏摹笔滓娪陉戫轮都坠俏闹l(fā)現及學術價值》(1921),其后,容庚(1924)、王國維(1925)、董作賓(1930)、郭沫若(1931)均有同文之著作發(fā)表,遂成定論!凹坠菍W”首見于周予同之《關于甲骨學》(1931),其后如張秉權、王宇信等共襄盛舉。前述書與文之綜合,遂奠基石。
七為甲骨學專家學者隊伍。本文之前所列諸公,均甲骨學之專家學者。所未及者,如邵書所見之明義士(加拿大)、福開森(美國)、葉玉森、關百益、商承祚、容庚、陳邦懷、柳詒征、許敬參、胡光煒、瞿潤緡、柯昌濟、陳邦福、鮑鼎、陳直、徐協(xié)貞、丁山、余永梁、聞宥、鄧爾雅、林義光、吳其昌、傅斯年、沈西林、張龍炎、霍布金、陸懋德、李濟、張蔚然、劉嶼霞、卡本德(英國)、程憬、溫丹銘、黎征賦、丁迪豪、劉盼遂、朿世澄、劉朝陽、沙畹(法國)、容肇祖、陳宭憲、方國瑜、秉志、徐嘉瑞、梁啟超、蕭炳實、馮宗麟、余遜、容媛、梁思永、吳全鼎、石璋如、郭寶鈞、王慶昌、裴文中、李星可、馬元木、周蘧、王漢章、陸和九、何定生,以及日本的林泰輔、內藤虎次郎、小島佑馬、矢島恭介、河井仙郎等。連前,才八十余家。
八為將甲骨文引入書法與篆刻。據邵書《附錄二》,有羅振玉所集之《集殷墟文字楹帖》(1921)與《集殷墟文字楹帖匯編》(1925)兩種。尤其后者,邵書稱“是編匯吳鈺、高德馨、王季烈、羅振玉四家所作殷文聯(lián)語,都四百余首,可資玩省,可助臨摹”。關于以甲骨文寫為書法,本文所及諸公中自以羅振玉與董作賓二人為最早,亦最多。拙著《甲骨文與書畫印》中,雖收有孫詒讓所寫之“氏鹿”,但非特為書法而作。其屬書法之作者,如柳詒征、胡光煒、郭沫若、商承祚、沙孟海、姜亮夫、潘主蘭、胡厚宣、董作賓諸件多未署年。其署年者,以丁佛言寫于乙丑(1925)年為最早。至于用甲骨文治印,據陳愛民論證,以羅振玉所刻“罄室”印為最早,作于辛亥革命那年,即公元1911年。其次為天津王雪民、王襄弟兄,再次則廣東簡琴齋。其屬19世紀出生之印人曾以甲骨文入印者,不過鄧爾雅、楊仲子、張?zhí)旆、談月色、董作賓、錢瘦鐵、潘天壽十來家。進入20世紀后,名家輩出,如潘主蘭、沙孟海、秦咢生、馮康侯、諸樂三、商承祚、李白鳳、歸之春、陳堯廷、秦士蔚、劉江、楊魯安、桑榆、康殷、魏樂唐(美國)、林天衣(臺灣)、梅舒適(日本)等。
邵書正文論專著,分著錄、通考、字書、記述、目錄五部分。附篇述論文,分文字、史地、文化、社會、禮制、歷法、龜卜、雜考、記述、圖表、目錄十一部分。其更妙者,前有贅言,述金石、孔壁、汲冢、敦煌、漢簡、大庫(內閣)之梗概,深入淺出,厚積薄發(fā);后有所有文獻之檢索。一書在手,三千六百多年中國文化盡收眼底。此書實為研究甲骨文與中國文史者所必備之文獻,亟須再版,以饗讀者。
邵子風(1903-不明),湖南常德人。別號武陵。長沙雅禮大學畢業(yè)后,復入燕京大學研究院。畢業(yè)后加入語言學會、禹貢學會,創(chuàng)立考古學社。任《湘潭民報》主筆,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長沙雅禮大學國文系主任、教授。著有《甲骨書錄解題》《甲骨論文解題》及《四部源流》等。
贅言
甲骨學與中國學術發(fā)現
甲金石與甲骨
乙孔氏壁經
丙汲冢竹書
丁漢晉木簡
戊敦煌卷軸
已大庫書檔
庚民元以來之地下發(fā)現
結語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