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羅聞全被公認為全球金融學家、金融工程學界領袖、對沖基金研究泰斗和生物金融學的創(chuàng)始人,華人金融學家的第一人。是與保羅·薩繆爾森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相提并論的金融學大師。其他權威金融機構及學者對本書的評價:“本書對對沖基金行業(yè)的關鍵問題進行了有益的、非常及時的回顧。它總結了對沖基金收益率的基本性質,討論了在分析對沖基金的業(yè)績時,為什么傳統(tǒng)的業(yè)績衡量指標可能時誤導性的,并且強調了諸職序列相關性、收益率平滑行為和粘滯性等重要問題”;“任何正在考慮投資于對沖基金的人,或者對金融服務行業(yè)進行監(jiān)管的人,都應該讀讀本書”;“羅聞全提供了一個完全獨特的視角,他非常細致地研究了收益率和粘滯性的性質,并創(chuàng)造性地引入了‘均值—方差—流動性最優(yōu)化’這一概念,這是其他關于對沖基金的書籍沒有考慮過的問題”。
對沖基金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將對我國學術界和理論界的研究工作產生影響。雖然目前國內已經翻譯出版了兩三部關于對沖基金的書籍,但是學術價值都有限。作為一本系統(tǒng)地介紹對沖基金的、具有深厚學術價值的書籍,本書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而且,由于難以獲取專門的數(shù)據(jù),目前國內學者對于對沖基金的研究大多側重于定性分析。中國對沖基金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必定會催生類似CS/Tremont和Lipper TASS這樣的對沖基金專門數(shù)據(jù)庫,催生類似對沖基金研究公司(HFR)這樣的對沖基金專門研究機構,并促進國內研究水平的發(fā)展。
一、羅聞全及其學術成就
在西方金融學界,羅聞全(Andrew Wen-chuan Lo,簡稱Andrew W. Lo)是赫赫有名的金融學家。然而,對于我國金融專業(yè)的大多數(shù)師生來說,這個名字卻是相當陌生的,如其著作《金融市場計量經濟學》(The Econometrics of Financial Markets)的中文版居然將其名字譯為“安德魯·W·羅”,即便是在7年之后的2010年,一本關于對沖基金的書上仍將其譯為“安德魯·羅”,因此這里有必要詳細介紹一下羅聞全。
羅聞全于1960年4月18日出生于香港,此后曾在中國臺灣地區(qū)居住。5歲那年,羅聞全全家從臺灣移民到紐約。他的母親Julia Yao Lo(約1927—)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在她的悉心教導下,羅聞全的姐姐和哥哥先后獲得了有“少年諾貝爾獎”之稱的“西屋科學天才少年獎” 。后來,老三羅聞全從8年級跳級進入著名的Bronx科學高中,經過刻苦學習,也獲得了這一獎項。真可謂天才之家,一時傳為佳話。后來三人又都獲得了世界性的學術聲譽,與其母親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關于羅聞全的姐姐和哥哥,我們知之甚少。在Peter L. Bernstein所著的Capital Ideas Evolving(中文譯名《投資新革命》)中,稱他的姐姐是一個分子生物學家,哥哥是火箭科學家。譯者考證推測他的姐姐是Cecilia Wen-ya Lo(簡稱Cecilia W. Lo,音譯羅聞雅,約1951—),她也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她先后于1974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理學學士學位,1979年獲洛克菲勒大學細胞與發(fā)育生物學博士學位。1980年,她在哈佛大學藥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此后歷任賓夕法尼亞大學生物系教授,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心、肺和血液研究所(NHLBI)發(fā)育生物學實驗室主任,遺傳學與發(fā)育生物學中心主任。她現(xiàn)任匹茲堡大學藥學院發(fā)育生物學系教授,是著名的分子生物學家和先天性心臟病學家。她的丈夫段崇智(Rocky S. Tuan)是世界著名的肝細胞生物學家和組織工程學家,有著與她相似的游歷和教育經歷。二人于1976年結婚,2009年夏天一同前往匹茲堡大學執(zhí)教。
譯者考證推測羅聞全的哥哥是羅聞宇(Martin Wen-yu Lo,簡稱Martin W. Lo,約1953—),他于1981年獲康奈爾大學數(shù)學博士學位,后任職于由西奧多·馮·卡門(Theodore von Karman)和錢學森等人創(chuàng)建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帕薩迪納噴射推進實驗室(Pasadena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并于2003年提出舉世聞名的“星際高速公路”(Interplanetary Superhighway)技術 。
1977年,羅聞全從Bronx科學高中畢業(yè),考入耶魯大學,打算學習數(shù)學、物理和生物化學,因為這些學科看起來很“酷”,同時這也是他的姐姐和哥哥學過的專業(yè)。但是在第一學期期末,他邂逅了一位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學習經濟學的高中同窗,在她的建議下,他去麻省理工學院選修了默頓(Robert C. Merton,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主講的金融學,從此經濟學和金融學引起了他的興趣。
他在Bronx科學高中時,曾經閱讀過科幻小說家Isaac Asimov的《基地》三部曲(Foundation Trilogy),其中講到有個數(shù)學家創(chuàng)立了一種叫做心理歷史學(psychohistory)的人類行為理論。根據(jù)該理論,心理歷史學家在獲取有關人類情感傾向的大量數(shù)據(jù)后,便能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精確地預測未來。羅聞全認為Asimov的描述完全可行,而且他想成為那個實現(xiàn)它的人;而經濟學,特別是博弈論和數(shù)理經濟學看上去都是做這個研究的最好的出發(fā)點 。于是,他致力于研究經濟學,先后于1980年獲得了耶魯大學經濟學學士,1984年獲得了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1985至1989年期間任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研究員等職,其中1987年至1988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任W. P. Carey財務學講座副教授。1990年,29歲的羅聞全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從那時起至今,他一直留在麻省理工學院,并在斯隆管理學院創(chuàng)建了MIT金融工程實驗室(MIT Laboratory for Financial Engineering)。目前,該實驗室匯集了一大批著名的金融學家,因此其代表著美國金融工程的最高水平。2004年,羅聞全當選為臺灣地區(qū)“中央研究院”最年輕的院士。
羅聞全被公認為金融學家、金融工程學界領袖、對沖基金研究領域泰斗和生物金融學的創(chuàng)始人,華人金融學家的第一人。1998年,美國《商業(yè)周刊》將他評為金融學術界最有前途的三顆新星之一。在Peter L. Bernstein的《投資新革命》(Capital Ideas Evolving)中,依次講述了薩繆爾森(Paul Sameulson,1915年5月15日至2009年12月13日,197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默頓(Robert C. Merton,1944—,1997年諾獎得主)、羅聞全、希勒(Robert Shiller)、夏普(Willam Sharpe,1934—,1990年諾獎得主)、馬克維茨(Harry Markowitz,1927—,1990年諾獎得主)和斯科爾斯(Myron Scholes,1941—,1997年諾獎得主)的投資思想——羅聞全赫然躋身世界金融學大師的行列。因此,我們可以預測,未來羅聞全和希勒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也并非不可能的事。
羅聞全的研究領域覆蓋了金融理論、金融信息技術、風險管理、投資組合管理、對沖基金和金融計量經濟學。他雄心勃勃地希望能夠像Asimov描述的那樣建立一套能夠預測人們在金融市場中的行為的理論。他最著名的貢獻包括:于1988年提出方差比檢驗,并實證地指出股價即使對于廣義的隨機游走假設來說也是不滿足的;指出金融學中的經典教條——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是不成立的,并提出了用于替代EMH的適應性市場假說(Adaptive Market Hypothesis,AMH);開創(chuàng)了生物金融學;發(fā)展了金融學中經典的Markowitz的均值—方差分析框架,提出了均值—方差—流動性分析框架;等等。與恩師默頓等人一樣,羅聞全的研究與實踐密切相關,他是研究對沖基金的泰斗,同時也是對沖基金Alpha Simplex Group的創(chuàng)立者和合伙人。
羅聞全發(fā)表了大量一流的論文和著作,可謂著作等身。其與John Y. Campbell和A. Craig MacKinlay合著的《金融市場計量經濟學》獲1997年度保羅·薩繆爾森獎,并成為金融計量學的經典教材。2004年9月,我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所上的第一節(jié)課就是這門課。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剛上課時教室里擠滿了想選這門課的學生,但是這門課實在太難,王一鳴教授在講臺上講得如行云流水一般,大家卻如聞天書,第一節(jié)下課時就逃走了一半,到第三節(jié)課下課時,已經只剩大約10個人了。我每每豎著耳朵,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怕漏掉一句,僥幸堅持到了最后,中間還閱讀了羅聞全寫的有關論文,從此把他當成了偶像。
讀者現(xiàn)在閱讀的這本書的原著是2008年出版的,全書包括10章,由羅聞全教授等發(fā)表的一系列高端的學術論文所組成。作者從世界一流金融學家的角度,對美國對沖基金的業(yè)績、投資模式、風險管理、系統(tǒng)性風險、監(jiān)管方法等各方面都進行了嚴謹?shù)恼撌觯娑旨氈,既有理論又有實踐,具有非常高的學術價值,一經出版,即獲得了崇高的學術聲譽。閱讀本書,不僅可以深入了解美國對沖基金行業(yè),而且還可以對羅聞全教授的研究方法、學術思想有所了解。然而不幸的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我一再拖延交稿日期,居然拖到了現(xiàn)在。
羅聞全(Andrew W.Lo),1960年4月18日生于中國香港,1965年移民紐約。1984年獲哈佛羅聞全,Andrew.W.Lo,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85-1989年任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研究員等職,其中1987-1988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任W.P.Carey財務學講座副教授。1988-1992年任麻省理工學院(MIT)金融學副教授,1990年獲終身教職,1992年開始任教授。目前為MIT斯隆管理學院Harris&Harris Group金融學教授。他在斯隆管理學院創(chuàng)建了金融工程實驗室并任實驗室主任。今天,該實驗室匯集了一大批著名的金融學家,代表著美國金融工程的最高水平。他于2004年當選為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最年輕的院士。羅聞全被公認為金融學家、金融工程學界領袖、對沖基金研究泰斗和生物金融學的創(chuàng)始人,華人金融學家的第一人。他的研究領域包括金融理論、金融信息技術、風險管理、投資組合管理、對沖基金和金融計量經濟學。他最著名的貢獻包括:于1988年提出方差比檢驗,并實證地指出股價即使對于廣義的隨機游走假設而言也是不滿足的;指出金融學中的經典教條——有效市場假說(12MH)是不成立的,并提出了用于替代EMH的適應性市場假說(AMH);開創(chuàng)了生物金融學;發(fā)展了Markowitz的均值-方差分析框架,提出了均值-方差-流動性分析框架等等。他還是對沖基金Alpha Simplex、Group的創(chuàng)立者和合伙人。
寇文紅,1977年生,河南省浙川縣人,2008年7月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獲金融學博上學位,主要研究匯率理論、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等。曾翻澤《經濟學人》雜志的《經濟指標指南了解經濟學》,美聯(lián)儲主席伯南克的《大蕭條》等書。曾任光大證券投資策略分析師,目前任天治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擅長把握中國宏觀經濟和政策走向、構建計量經濟學模型、預測經濟指標、自上而下地把握股市趨勢并進行資產配置。
1 導言
1.1 尾部風險
1.2 非線性風險
1.3 粘滯性與序列相關
1.4 文獻回顧
2 對沖基金收益率的基本特性
2.1 CS/Tremont指數(shù)
2.2 LipperTASS數(shù)據(jù)
2.3 淘汰率
3 序列相關、經平滑的收益率和粘滯性
3.1 經平滑的收益率的一個計量經濟學模型
3.2 對業(yè)績統(tǒng)計量的影響
3.3 對平滑模式的估計
3.4 經平滑行為調整的夏普比率
3.5 對平滑行為和粘滯性的實證分析
4 最優(yōu)的流動性
4.1 流動性標尺
4.2 流動性最優(yōu)化投資組合
4.3 實證的例子
4.4 總結和拓展
5 對沖基金貝塔的復制
5.1 文獻回顧
5.2 兩個例子
5.3 線性回歸分析
5.4 線性克隆
5.5 總結和拓展
6 一個衡量積極型投資管理的新指標
6.1 文獻回顧
6.2 AP分解
6.3 一些分析的例子
6.4 AP分解的實施
6.5 一個實證應用
6.6 總結和拓展
7 對沖基金與系統(tǒng)性風險
7.1 粘滯性風險的衡量
7.2 對沖基金的清算
7.3 域變模型
7.4 對未來的展望
8 一個整合的對沖基金投資過程
8.1 按照策略類型定義資產族
8.2 設定投資組合的目標期望收益率
8.3 設定資產族的目標期望收益率和目標風險
8.4 估計資產族的協(xié)方差矩陣
8.5 計算最小方差資產配置
8.6 在每個資產族內確定對經理的配置
8.7 監(jiān)控業(yè)績和風險預算
8.8 最終的設定
8.9 風險限制和風險資本
8.10 總結和拓展
9 實踐中的問題
9.1 作為阿爾法的一個來源的風險管理
9.2 風險偏好
9.3 對沖基金與有效市場假說
9.4 對對沖基金的監(jiān)管
10 定量型基金在2007年8月遭遇了什么?
10.1 術語
10.2 對一個做多/做空股票型策略的剖析
10.3 2007年8月發(fā)生了什么?
10.4 2007年8月與1998年8月的比較
10.5 總資產、期望收益率和杠桿
10.6 平倉猜想
10.7 粘滯性敞口
10.8 對沖基金行業(yè)的網絡視角
10.9 定量型基金失敗了嗎?
10.10 局限性與拓展
10.11 對未來的展望
附錄
A.1 LipperTASS數(shù)據(jù)庫對對沖基金類型所下的定義
參考文獻
隨著做多/做空股票對沖型和股票市場中性型基金所管理資產總規(guī)模的增長,反向交易策略的日度收益率均值降低了,在2007年降到0.13%的低點;而在這一年,這兩種類型的基金所管理資產的總規(guī)模達到前所未有的高點,在2007年初甚至超過1600億美元。
資金流人期望收益率日益下降的對沖基金策略,似乎是與直覺相反的。然而,回憶一下,表10-2中列示的和圖10-2中繪制的日度收益率均值是基于不采用杠桿的收益率計算出來的。隨著這些策略的收益率開始下降,對沖基金經理們普遍采用了更大的杠桿,以便維持投資者希望得到的期望收益率水平,尤其是當標的證券的波動率面臨著(美國股票的波動率在這一時期所經歷的那種)長期下降的趨勢時。①而且,由于許多對沖基金依賴于杠桿,因此它們的頭寸規(guī)模通常比用于支持那些頭寸的抵押品價值要大得多。杠桿具有放大鏡的作用,能把小的盈利機會放大,但是也能把小的虧損放大。當市場價格的反向變動導致抵押品價值降低時,信貸就會被迅速撤走。隨后,在短期內突然減持大量頭寸還會導致廣泛的金融恐慌,正如1998年8月俄羅斯政府債務違約之后所發(fā)生的那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