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謨傳》記錄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雷達專家王小謨的成長歷程、人生經(jīng)歷和科研工作成就,以及中國防空雷達、預警機研制背后的故事。真實、客觀地反映了王小謨院士嚴謹、豁達的性格和非凡的人格魅力以及高瞻遠矚、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奉獻精神。
作者姚遠、劉凡君深入采訪王小謨院士及其同事、學生,深入機關(guān)、部隊一線調(diào)查、采訪獲取第一手資料,內(nèi)容豐富翔實、情節(jié)生動、語言流暢,集真實性、文學性、思想性為一體,適合關(guān)心我國科技事業(yè)的廣大讀者閱讀。
姚遠、劉凡君所著的《王小謨傳》以著名雷達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小謨的人生經(jīng)歷、科研發(fā)明為主線,運用典型化的手法,真實、客觀地刻畫王小謨院士嚴謹、豁達的性格特征及非凡的人格魅力;塑造王小謨院士高瞻遠矚,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人物形象;以豐富、翔實的素材和精心、細致的描述,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宏大的敘事方式,寫實與寫意相結(jié)合的手法,再現(xiàn)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揭秘王小謨院士的成長歷程以及與中國防空雷達、預警機研制背后的故事。
2013年1月18日,是我一生中值得紀念的日子。
這一天,我站在人民大會堂主席臺上,與我國爆炸力學專家鄭哲敏院士雙雙摘得中國科技桂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shù)獎!習近平、胡錦濤、溫家寶、李克強、劉云山出席大會并頒獎。
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主持大會,胡錦濤主席把大紅的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shù)獎證書交到我手中。忽然間,酸甜苦辣一起涌上了我的心頭……
1938年11月12日,我出生在上海金山。父親給我取了一個名字“王小謨”!爸儭钡谋玖x就是計謀,謀略。如:謨士,指有才略的人。父親的名字叫“王宏謨”,是爺爺給取的。后來才知道,父親是把他的愿望寄托在我的身上,希望我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的童年時代是在動蕩中度過的,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就生活在北京西城區(qū)的一個大雜院里。那時,經(jīng)濟困難,物質(zhì)匱乏,但精神生活充實,學校進行的“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學習、愛社會主義”的“五愛”教育,以及“抗美援朝”和“打老虎”等運動,對我的影響很大。那時我有許多夢想:看見藍天上翱翔的飛機,我就想當一名飛行員;看見公路上奔馳的汽車,我就想當一名駕駛員;看見劈波斬浪的航船,我就想當一名駕船出海的航海員……
我的青年時代是在校園內(nèi)度過的。印象最深的人是在北京37中讀高三時的劉鳳梧校長。在他的幫助、鞭策下,我完全像變了一個人。在學習上,仿佛在攀登一座座高山,一刻也不停步,直到爬上山頂;在思想上,不斷解剖自己、反省自己,仿佛一名醫(yī)生,不斷地給自己對癥下藥。那時,我的人生觀、世界觀在逐漸發(fā)生變化,從一個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變成了“三好學生”,加入了共青團。
小學、中學算是小孩或者青少年吧,都是在父母呵護下度過的。大學的生涯是我走入社會獨立生活的第一站。我有幸進入北京工業(yè)學院(現(xiàn)北京理工大學)——紅色國防工程師的搖籃。五年的熏陶,不但學到了知識和專業(yè),更重要的是使我樹立了獻身于國防的理想和為國防工業(yè)添磚加瓦的人生目標,在德、智、體三方面都有了全面的提高。感謝母校眾多師長對我的教導,使我終身受益。五年大學的多彩生活也是我一生中最幸福和快樂的時光。
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后,我的工作經(jīng)歷分為三個歷史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南京第14研究所。
我第一次接觸到我國第一部三坐標引導雷達583,第一次接觸到計算機,第一次參加“四清”運動,經(jīng)歷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在許許多多的“第一次”里,我遇到了好師長、好同事。我聽到了很多老一輩雷達專家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無疑,我站在了前人的肩上,開始了一個新的起點! 在南京14所的10年,是我打下思想基礎(chǔ)、技術(shù)基礎(chǔ)、工程基礎(chǔ)的10年。
第二階段是在貴州和安徽第38研究所。
我經(jīng)歷了事業(yè)上的一波三折、命運的沉浮、職務(wù)的升遷,等等。在三線建設(shè)時期,我和我的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在研制383三坐標雷達的過程中,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受到了時任電子工業(yè)部部長江澤民的高度評價。1984年,383三坐標雷達在國慶閱兵時立了功,并獲得“空軍紅星兵器”的榮譽稱號!1985年,三坐標雷達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shù)進步獎一等獎。1987年,我受到鄧小平同志接見。
在貴州三線時期的20年,是出成果的20年,也是技術(shù)水平、管理思想成熟的20年!
在這一時期,我先后獲得貴州省勞動模范、首批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電子工業(yè)部首批評定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首批享受國務(wù)院政府特殊津貼。
第三階段是在北京工作。
我的職務(wù)由38所所長升至中國電子工業(yè)總公司軍工局局長、電子工業(yè)部預研局局長、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常務(wù)副院長、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電子科技委秘書長等。科研領(lǐng)域也由中國防空雷達轉(zhuǎn)為預警機的研究。
在北京是主導研制預警機的20年,是做出更大貢獻的20年!
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98—2008年當選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2011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wù)隆?012年榮獲“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
在眾多的榮譽中,我最享受的是“工程師”稱號!
我是一個普通的人。之所以普通,是因為我也有普通人一樣的七情六欲,有普通人一樣的喜怒哀樂;有普通人一樣的憂慮與期盼,有普通人一樣的孤獨與彷徨……
我是一個不甘寂寞的人。之所以不甘寂寞,是因為我想做事,甚至想做大事。從小我就養(yǎng)成了動手的習慣,這對我以后從事科學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礎(chǔ)。我在實踐中摸爬滾打多年,明白了“工程師”就是做具體工作的實踐者的道理,這些感悟與認知,使我終身銘記!
《王小謨傳》這本書比較系統(tǒng)地記錄了我成長的歷程。有些史料是第一次向社會披露,目的是讓讀者全面、立體地了解我成功背后的酸甜苦辣;讓讀者從一個側(cè)面更深刻地了解中國防空雷達及預警機的研究發(fā)明經(jīng)歷了多少困難與艱辛!
借《王小謨傳》出版之際,衷心感謝國防科工委(局)、中國工程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領(lǐng)導對我的關(guān)心與厚愛;感謝與我從事多年科研工作的同事、朋友對我的支持與幫助;感謝我的家人多年來對我工作的理解與包容;感謝本書作者姚遠、劉凡君不辭辛苦認真采訪、勤奮創(chuàng)作……
隨時間流逝的往事已經(jīng)成為歷史。但不忘卻歷史,珍惜今天,是我們同代以及不同代人的共同責任。
是以為序。
王小謨
2014年3月25日
姚遠,陜西富平人,副編審,中國國防科技工業(yè)文化交流協(xié)會副秘書長,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大學畢業(yè)進入西安飛機工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宣傳文化部工作,曾任《企業(yè)文化縱橫》雜志副主編,現(xiàn)任全國公開發(fā)行的大型專業(yè)期刊《軍工文化》雜志主編。在全國各類報刊媒體發(fā)表多種體裁文章約150多萬字,出版有散文、小說集《草根流年》,企業(yè)專訪、報告文學集《天之舞——中國航空工業(yè)高端訪談錄》,長篇傳記文學《關(guān)橋傳》、長篇報告文學《生命之光》《逐夢之旅》(與劉凡君合著)。劉凡君,重慶人。本名劉凡軍,筆名樊君。中國電視藝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重慶電視藝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重慶作家協(xié)會會員,市作協(xié)第二、三屆全委會委員;巴南區(qū)作家協(xié)會主席、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報告文學》雜志特聘作家。曾在某三線軍工企業(yè)任子弟中學教師、校長、廠宣傳部長、廠長助理。企業(yè)搬遷后,任重慶某大型軍工企業(yè)廠、公司辦公室主任,黨委宣傳部部長。著有散文集《永遠的賀卡》《我在西街等你》,中短篇小說集《河西街的夏天》,報告文學集《走向天使之路》,長篇傳記文學《關(guān)橋傳》、長篇報告文學《生命之光》《逐夢之旅》(與姚遠合著)。
第一章 童年之夢
第一節(jié) 父輩人生
第二節(jié) 中學時光
第三節(jié) 高中日記
第二章 茁壯成長
第一節(jié) 青春世界
第二節(jié) 忠誠于黨
第三節(jié) 愛上京劇
第三章 走進大山
第一節(jié) 首部雷達
第二節(jié) 建設(shè)三線
第三節(jié) 準備打仗
第四章 一波三折
第一節(jié) “拔點”風波
第二節(jié) 政治需要
第三節(jié) 前功盡棄
第五章 好事多磨
第一節(jié) 勇挑重擔
第二節(jié) 艱苦生活
第三節(jié) 團結(jié)攻關(guān)
第四節(jié) 首獲成功
第六章 果敢決策
第一節(jié) 走馬上任
第二節(jié) 調(diào)整遷建
第三節(jié) 柳暗花明
第四節(jié) 低空雷達
第五節(jié) 走出大山
第七章 圓環(huán)工程
第一節(jié) 時不我待
第二節(jié) 簽訂合同
第三節(jié) 尊重科學
第四節(jié) 路在何方
第五節(jié) 排兵布陣
第六節(jié) 要爭口氣
第八章 021工程
第一節(jié) 謀劃方案
第二節(jié) 遭遇車禍
第三節(jié) 夢想成真
第四節(jié) 未知世界
第九章 老驥伏櫪
第一節(jié) 相識相知
第二節(jié) 平常生活
第三節(jié) 借鑒創(chuàng)新
第四節(jié) 言傳身教
第五節(jié) 未來夢想
第六節(jié) 回到母校
第十章 報國情懷
第一節(jié) 最高榮譽
第二節(jié) 承載使命
王小謨大事年表
后記
第一節(jié) 父輩人生
1907年3月26日,一個初春的夜晚,江南一片春雨瀟瀟。大地被黑暗籠罩著。煙雨茫茫,水氣彌漫,空氣潮濕,令人憋悶得幾乎窒息。
頭橋村村頭一座低矮的瓦房內(nèi),燭光搖曳。不時傳來女人的慘痛叫聲。王悅巖的妻子要生產(chǎn)了!翱烊フ埨芍!”妻子在痛楚中提醒丈夫。
王悅巖急匆匆走出家門,戴一頂斗笠,披一件蓑衣,走在斗折蛇行的田坎上。雨,還在飄,耳邊不時傳來妻子痛苦的,叫聲,田坎路面上泥濘濕滑。心急,一不小心摔了一跤,爬起來,又繼續(xù)前行。
郎中來了,一陣手忙腳亂,頓時,嬰兒的哭聲劃破了寂靜的夜空。王悅巖給兒子取了一個不平常的名字,叫宏謨。他就是本書主人公王小謨的父親。
王悅巖非常喜歡孩子。他曾對妻子說,不管是男是女,就叫宏謨。他希望孩子做一個有勇有謀的人。妻子點頭答應,她理解丈夫的心情。
剛出生的兒子似乎不領(lǐng)父親的情,一個勁兒哭鬧不停。不吃不喝。王悅巖有些著急,連忙用一床小棉被裹住兒子;在小屋里一邊來回走動,一邊哄兒子。
天亮了,雨停了。兒子哭累了,酣然睡去。王悅巖也疲憊地蜷曲在椅子上睡著了。
王悅巖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祖籍位于江蘇省金山縣(現(xiàn)上海市)西南遠郊。南臨杭州灣,東與奉賢縣胡橋、莊行兩鄉(xiāng)相接,西與浙江省嘉善縣姚莊接界,西南與浙江省平湖縣相連,北與松江縣葉榭、張澤及青浦縣蒸淀鄉(xiāng)毗鄰。
王悅巖就住在金山街西門鎮(zhèn)頭橋村。頭橋村大都姓王,住有幾十戶人家,來來往往都是沾親帶戚。王氏家族祖祖輩輩都在這里繁衍生息。
頭橋村村頭有一座石拱橋,名日頭橋。位于西門鎮(zhèn)鎮(zhèn)北的小河上。河床不寬。春天,河水清澈見底。橋下魚翔淺水,波光粼粼。據(jù)王悅巖的父親講,關(guān)于“頭橋”名字的由來,還有一個優(yōu)美動人的傳說。
最初,頭橋河上沒有橋,平時水也不大,通常都能?水而過。有一年在發(fā)大水的季節(jié),一對青年男女正要過河到街上,小伙子一不小心掉到河里,被湍急的河水沖走了。年輕姑娘頓時哭得死去活來。從此,姑娘每天都要到河邊一棵大樹下等待小伙子的出現(xiàn)。-天長日久,姑娘的頭發(fā)白了。忽然有一天,姑娘的白發(fā)變成了一座石拱橋。人們看見姑娘與小伙子在橋上漫步……為了紀念這對青年忠貞不渝的愛情,村民們把石拱橋取名為“頭橋”。
頭橋東側(cè)有一座小廟,名日觀音廟。廟占地僅一二平方米,高不足2米,內(nèi)供一尊高尺①許菩薩,廟內(nèi)僅置有一石臼狀香爐。每逢初一、十五,進香的善男信女紛至沓來。一些新婚夫妻為了祈求神靈保佑,夫妻恩愛,必到廟上叩拜。王悅巖為了得子,也常常到廟上燒香。
王宏謨漸漸長大了,父親也經(jīng)常帶他到廟里叩拜,目的是保佑平安。每當這時,王宏謨都在一旁玩耍,他不相信神靈。他喜歡父親帶他去西門鎮(zhèn)逛廟會。
西門鎮(zhèn)在金山縣境東南部,張涇河、黃姑塘交會處,是一座典型的江南集鎮(zhèn)。一條小河穿鎮(zhèn)而過。每當節(jié)日,西門鎮(zhèn)就要舉行廟會。老的上廟進香、看戲文,少的提燈、玩耍,并集有各地小吃.人群熙熙攘攘,絡(luò)繹不絕,一派熱鬧歡騰景象。
王宏謨十分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尤其喜歡關(guān)于“頭橋”的傳說。
1918年秋天,王宏謨在金山縣呂巷鎮(zhèn)讀小學,每當走出村頭,他都要回頭遠眺頭橋。在王宏謨眼里,頭橋見證了頭橋村的變遷和興衰。雖歷經(jīng)歲月的風雨侵蝕,略顯瘡痍,但它仍以魁梧的身軀橫跨小河,巋然不動,每天給人以過河之方便,演繹著美麗的傳說……
王宏謨性格內(nèi)向,平時言語不多,也不愿與同齡的孩子玩耍,性格有些倔強。一天,鄰居王大嬸要將院壩里的高粱桿拿進屋。王宏謨見狀,也幫忙在地下拾掇葉子。王大嬸夸宏謨懂事,進屋拿了一個麥粑遞給宏謨。王宏謨躲在父親的背后,說什么也不要。父親很高興。他曾對王宏謨說過,不是自己的東西一定不能要!
王大嬸感慨地說,謨娃兒長大了一定有出息!
1921年夏天,王宏謨考進了江蘇省立水產(chǎn)學校。一學期后,又考進了上海浦東中學。這一年,他剛好15歲。
浦江東岸,白蓮涇畔,六里橋堍,綠樹掩映中矗立著一群古樸典雅的建筑,這就是創(chuàng)建于1907年正月、曾享有“北南開,南浦東”盛譽的百年歷史名!虾F謻|中學。
王宏謨走進鐫刻著首任校長黃炎培先生題寫校名的浦東中學校門。校門內(nèi)鐫刻的校訓“勤、樸”二字赫然醒目,言簡而意蘊豐富。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