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緊密結合大學2012年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標準要求,從緊貼電子信息技術發(fā)展和空軍信息化建設和復雜電磁環(huán)境下軍事訓練的需求,優(yōu)化、深化、課程教學內容,組排教材內容結構。全書介紹了通信系統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主要技術及分析方法。具體內容包括:通信中信號分析、模擬調制系統、數字基帶傳輸系統、數字頻帶傳輸系統、模擬信號數字化傳輸、同步原理、信道編碼原理、數字信號*佳接收、信息論基礎和現代通信系統簡介。
達新宇,博士,空軍工程大學教授,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從1983年起一直從事通信原理、通信系統的教學工作,教齡31年;獲省部級及軍隊科技進步獎4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精品課程《通信原理》負責人(2006年);獲軍隊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3次。
第1章 緒論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1.1.1 通信的定義
1.1.2 通信的分類
1.1.3 通信方式
1.2 通信系統的組成
1.2.1 一般組成
1.2.2 模擬通信系統組成
1.2.3 數字通信系統組成
1.2.4 數字通信的優(yōu)缺點
1.3 通信發(fā)展概況
1.4 通信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
1.4.1 一般通信系統的性能指標
1.4.2 信息及其量度
1.4.3 數字通信系統有效性指標的具體表述
1.4.4 數字通信系統可靠性指標的具體表述
1.5 信道
1.5.1 信道的定義
1.5.2 信道的分類
1.5.3 信道的模型
1.5.4 恒參信道及其對所傳信號的影響
1.5.5 變參信道及其對所傳信號的影響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2章 通信中的信號分析
2.1 引言
2.2 信號與系統的頻域分析
2.2.1 周期信號的頻譜分析
2.2.2 非周期信號的頻譜分析
2.2.3 傅里葉變換的性質及應用
2.3 隨機過程的概念與描述
2.3.1 隨機過程的基本概念
2.3.2 隨機過程的統計描述
2.3.3 隨機過程的數字特征
2.4 平穩(wěn)隨機過程及其特性分析
2.4.1 平穩(wěn)隨機過程
2.4.2 平穩(wěn)隨機過程的特性分析
2.5 通信系統中常見的噪聲
2.5.1 白噪聲
2.5.2 帶限白噪聲
2.5.3 高斯噪聲
2.5.4 窄帶高斯噪聲
2.6 噪聲對信號和系統的影響
2.6.1 正弦波加窄帶高斯噪聲
2.6.2 隨機過程通過線性系統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3章 模擬調制系統
3.1 概述
3.1.1 調制的作用
3.1.2 調制的分類
3.1.3 本章研究的問題
3.2 線性調制
3.2.1 振幅調制
3.2.2 雙邊帶調制
3.2.3 單邊帶調制
3.2.4 殘留邊帶調制
3.3 線性調制系統性能分析
3.3.1 相干解調系統性能分析
3.3.2 非相干解調系統性能分析
3.4 非線性調制
3.4.1 角度調制的基本概念
3.4.2 調頻信號的產生
3.4.3 調頻信號的解調
3.5 調頻系統的性能分析
3.5.1 分析模型
3.5.2 非相干解調系統性能分析
3.6 調頻信號解調的門限效應
3.7 加重技術
3.8 頻分復用技術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4章 數字基帶傳輸系統
4.1 數字基帶信號的常用碼型
4.2 數字基帶信號的功率譜密度
4.2.1 隨機序列的功率譜密度
4.2.2 功率譜密度計算舉例
4.3 數字基帶傳輸系統
4.3.1 數字基帶傳輸系統的基本組成
4.3.2 數字基帶傳輸系統的數學分析
4.3.3 碼間串擾的消除
4.4 數字基帶傳輸中的碼間串擾
4.4.1 無碼間串擾的基帶傳輸系統
4.4.2 理想基帶傳輸系統
4.4.3 無碼間串擾的等效特性
4.4.4 升余弦滾降傳輸特性
4.5 數字基帶傳輸系統的性能分析
4.5.1 信號與噪聲分析
4.5.2 誤碼率Pe的計算公式
4.6 眼圖
4.7 時域均衡
4.8 部分響應系統
4.8.1 部分響應波形
4.8.2 差錯擴散
4.8.3 相關編碼和預編碼
4.8.4 部分響應波形的一般表示式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5章 數字頻帶傳輸系統
5.1 二進制幅移鍵控(2ASK)
5.1.1 基本原理
5.1.2 功率譜及帶寬
5.1.3 抗噪聲性能分析
5.2 二進制頻移鍵控(2FSK)
5.2.1 調制原理與實現方法
5.2.2 2FSK信號的解調
5.2.3 功率譜及帶寬
5.2.4 系統的抗噪聲性能分析
5.3 二進制相移鍵控(2PSK)
5.3.1 二進制絕對相移鍵控(2PSK)
5.3.2 二進制差分相移鍵控(2DPSK)
5.4 二進制數字調制系統的性能比較
5.5 多進制數字調制
5.5.1 多進制幅移鍵控(MASK)
5.5.2 多進制頻移鍵控(MFSK)
5.5.3 多進制絕對相移鍵控(MPSK)
5.5.4 多進制差分相移鍵控(MDPSK)
5.6 現代數字調制技術介紹
5.6.1 正交振幅調制(QAM)
5.6.2 最小頻移鍵控(MSK)
5.6.3 正交頻分復用(OFDM)
本章小結
思考與習題
第6章 模擬信號的數字傳輸
6.1 引言
6.2 抽樣定理
6.2.1 低通信號的抽樣
6.2.2 帶通信號的抽樣
6.3 脈沖振幅調制
6.3.1 自然抽樣
6.3.2 平頂抽樣
6.4 模擬信號的量化
6.4.1 量化的基本概念
6.4.2 均勻量化和量化信噪功率比
6.4.3 非均勻量化
6.5 脈沖編碼調制原理
6.5.1 常用的二進制編碼碼型
6.5.2 13折線的碼位安排
6.5.3 逐次比較型編碼原理
6.5.4 譯碼原理
6.5.5 PCM信號的碼元速率和帶寬
6.5.6 PCM系統的抗噪性能
6.6 增量調制
6.6.1 簡單增量調制
6.6.2 增量調制的過載特性與編碼的動態(tài)范圍
6.6.3 增量調制的抗噪性能
6.7 改進型增量調制
6.7.1 總和增量調制
6.7.2 數字音節(jié)壓擴自適應增量調制
6.7.3 數字音節(jié)壓擴總和增量調制
6.7.4 脈碼增量調制
6.8 時分復用和多路數字電話系統
6.8.1 PAM時分復用原理
6.8.2 時分復用的PCM系統
6.8.3 32路PCM的幀結構
6.8.4 PCM的高次群
6.9 壓縮編碼技術
6.9.1 壓縮編碼中的主要概念
6.9.2 壓縮編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9.3 音頻信號的壓縮方法與標準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7章 同步原理
7.1 同步的分類
7.1.1 按同步的功能分類
7.1.2 按同步的實現方式分類
7.2 載波同步
7.2.1 直接法
7.2.2 插入導頻法
7.2.3 載波同步的性能指標
7.2.4 載波頻率誤差和相位誤差對解調性能的影響
7.3 位同步
7.3.1 位同步基本要求與分類
7.3.2 插入導頻法
7.3.3 直接法
7.3.4 位同步系統性能指標
7.4 幀同步
7.4.1 幀同步的方法
7.4.2 幀同步的性能
7.4.3 幀同步的保護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8章 差錯控制編碼
8.1 差錯控制編碼基礎
8.1.1 差錯控制編碼的分類
8.1.2 差錯控制方式
8.1.3 碼重、 碼距及檢錯、 糾錯能力
8.2 常用的幾種簡單分組碼
8.2.1 奇偶監(jiān)督碼
8.2.2 行列監(jiān)督碼
8.2.3 恒比碼
8.3 線性分組碼
8.3.1 基本概念
8.3.2 監(jiān)督矩陣H和生成矩陣G
8.3.3 伴隨式(校正子)S
8.3.4 漢明碼
8.4 循環(huán)碼
8.4.1 基本概念
8.4.2 生成矩陣G和監(jiān)督矩陣H
8.4.3 循環(huán)碼的編、 譯碼方法
8.4.4 CRC碼
8.4.5 BCH碼
8.4.6 R?S碼
8.5 卷積碼
8.5.1 基本概念
8.5.2 卷積碼的圖解表示
8.5.3 卷積碼的譯碼
8.5.4 編碼增益
8.6 新型信道編碼技術簡介
8.6.1 網格編碼調制(TCM)
8.6.2 Turbo碼
本章小結
思考與習題
第9章 數字信號最佳接收
9.1 二元假設檢驗的判決準則
9.1.1 二元假設檢驗的模型
9.1.2 最大后驗概率準則
9.1.3 最小平均風險準則
9.1.4 錯誤概率最小準則
9.2 二元確知信號的最佳接收
9.2.1 最佳接收機結構
9.2.2 最佳接收機的性能分析
9.2.3 實際接收機與最佳接收機的比較
9.3 二元隨相信號的最佳接收
9.3.1 最佳接收機模型
9.3.2 最佳接收機檢測性能
9.4 匹配濾波器及其應用
9.4.1 匹配濾波器的原理
9.4.2 匹配濾波器的性質
9.4.3 匹配濾波器組成的最佳接收機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10章 信息論基礎
10.1 引言
10.2 信源及信源的熵
10.2.1 信源的描述及分類
10.2.2 自信息量
10.2.3 離散信源的熵
10.3 無失真信源編碼
10.3.1 編碼的定義
10.3.2 定長編碼定理
10.3.3 變長編碼定理
10.3.4 哈夫曼編碼方法
10.4 信道模型及信道容量
10.4.1 信道模型
10.4.2 互信息量
10.4.3 DMC信道的容量
10.5 香農公式及其應用
10.5.1 香農公式
10.5.2 香農公式的應用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附錄A 常用三角公式
附錄B 希爾伯特變換
附錄C Q函數和誤差函數
附錄D 信號空間方法
附錄E 通信常用縮略語英漢對照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