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演義》又名《明清兩周志演義》,約成書于清末。主要描寫清朝寧遠(yuǎn)總鎮(zhèn)吳三桂由于愛妾陳圓圓被李白成所擄,借清兵入關(guān),打敗李白成,逼死永歷帝,被封為平西王;后又反叛清朝,妄自稱帝,朝廷派兵征剿,終至敗亡的這段史實。其中穿插了吳三桂與愛妾陳圓圓的離合。
《吳三桂演義》作者對吳三桂不拘于“成王敗寇”之說,比較真實、生動地刻畫了這一復(fù)雜的歷史人物。
《吳三桂演義》中的陳圓圓也是一個有個性、有氣節(jié),智慧、果斷的亂世佳人形象。作品語言生動,人物形象亦見個性,行文簡潔明快,頗得歷史小說筆法,為此類小說中較為出色之作。
第一回 董其昌識拔吳三桂袁崇煥計斬毛文龍
第二回 還五將建州修玉帛贅三桂藩府鬧笙歌
第三回 結(jié)勇將田畹獻(xiàn)歌姬出重鎮(zhèn)吳襄留庶媳
第四回 發(fā)舊案袁崇煥遭刑謀大事李自成起義
第五回 憤縣令李巖從亂黨破神京闖逆擄圓姬
第六回 殺妻兒崇禎皇自縊爭美姬吳三桂哭師
第七回 爭圓圓吳三桂借兵殺吳襄李自成抗敵
第八回 棄圓姬闖王奔西陜賜誥命三桂卻南朝
第九回 左第被困北京城李自成走死羅公嶺
第十回 掃流寇吳帥就藩封懺前情圓姬修道果
第十一回 孫可望歸降永歷皇吳平西大破劉文秀
第十二回 平西王兵進(jìn)云南城永歷皇夜走永昌府
第十三回 孫可望逼封三秦王吳平西手弒永歷帝
第十四回 篦子坡永歷皇被縊北京城吳三桂奔喪
第十五回 筑野園陳姬托修齋依海市楊娥謀討賊
第十六回 捕刺客勇士護吳王忌兵權(quán)朝意移藩鎮(zhèn)
第十七回 陳圓姬遺書諫藩邸吳三桂易服祭明陵
第十八回 北京城使臣告變衡州府三桂稱尊
第十九回 建帝號吳三桂封官受軍符蔡毓榮調(diào)將
第二十回 迎馬首孫延齡殞命卜龜圖吳三桂灰心
第二十一回 據(jù)陜西王屏藩起事逼洞庭夏國相鏖兵
第二十二回 張勇大戰(zhàn)王屏藩鄭經(jīng)通使吳三桂
第二十三回 王輔臣舉兵戕經(jīng)略南懷仁制炮破吳軍
第二十四回 高大節(jié)智破安親王夏國相敗走醴陵縣
第二十五回 韓大任敗死揚子江高提臺大戰(zhàn)大覺寺
第二十六回 高大節(jié)憤死九江城吳三桂親征松磁布
第二十七回 走固原王輔臣投降奪荊州蔡毓榮獻(xiàn)捷
第二十八回 棄岳州馬寶走長沙據(jù)平?jīng)銎练茍D海
第二十九回 棄江西國相退兵走廣東尚王殞命
第三十回 郭壯圖飾時修古塔夏國相倡議棄長沙
第三十一回 出鄖陽三桂賓天陷敵營蓮兒絕粒
第三十二回 吳世蕃即位衡陽夏國相退兵黔省
第三十三回 拔固原圖海鏖兵走漢中屏藩殉國
第三十四回 胡國柱敗走貴陽城傅宏烈起兵桂林府
第三十五回 康親王會兵平閩浙趙良棟奉命取成都
第三十六回 趙良棟大戰(zhàn)陽平關(guān)楊嘉來敗走夔州府
第三十七回 困羅森五將取成都逼永興孤城抗大敵
第三十八回 敗譚洪趙良棟進(jìn)云南間馬寶蔡毓榮擺象陣
第三十九回 戰(zhàn)平遠(yuǎn)蔡毓榮奏功守曲靖郭壯圖敗績
第四十回 破長圍七將定云南賞戰(zhàn)功朝廷頒諭旨
《吳三桂演義》:
中國學(xué)者視得君權(quán)太重,故把民權(quán)視得太輕。任是說什么吊民伐罪,定國安民,什么順天應(yīng)人,逆取順守,只是稀罕這個大位。道是身居九五,玉食萬方,也不計涂炭生靈,以博一人之僥幸。故爭城爭地,殺人盈城,流血成海,也沒一些兒計到國民幸福。究竟為著什么來?你看一部二十一史,不過是替歷朝君主爭長爭雄,弄成一部膿血的歷史。因為看得君位太過尊榮,就引出那些梟雄。道什么成王敗寇,日日興兵,既得稱王,又欲稱帝。歷觀往史,那里還說得許多?甚的說其國愈大,其君愈尊,就引動外人垂涎著我們中國的帝位。如五胡割晉,沙陀寇唐,金元奪宋,竟釀成種種的慘事來了。
俗語說得好,家中無鬼萬年安。一家如此,何況一國!若不是那些漢奸貪榮忘國,任是外人有百萬雄兵,千員勇將,那里便能割裂我們的國家?可知是做百姓的只圖茍安,做官吏的只貪富貴,統(tǒng)通沒有愛國的感情,自然釀成亡國的慘禍了。從這樣看來,又覺中國學(xué)者那些說話亦有些合理的。說忠臣要忠于人君,卻與忠臣要忠于國家本有些不同,但人人能懂得忠于人君,亦斷不至背本忘恩,貪戀尊榮,致引外人作貽禍宗邦的事了。
說書人說到這里,也省起一個人來。那人不是別人,就是姓吳喚做三桂,表字長白,本貫山東高郵人氏。自先祖販馬為業(yè),往來遼東海蓋之間,遂寄籍為遼東人。他父親名喚吳襄,表字贊墀。生有勇力,受知于鎮(zhèn)東將軍李成梁,以吳襄善能相馬,委以購辦戰(zhàn)馬一差,以功保升千總。及經(jīng)略大臣楊鎬以雄兵二十萬伐滿洲,大兵潰于撫順,人馬俱盡。時吳襄從征,于兵敗后劫回滿洲戰(zhàn)馬三百匹。故撫順之戰(zhàn),諸將皆有罪,惟吳襄獨以功薦升副將。時明末諸臣大夫日惟偷安旦夕,以為天下無事。凡武將指陳邊事,都道武官只好勇斗狠,危言聳聽,以博功名,故朝議多不留意邊事。吳襄又曾寄籍遼東,故所有文臣都睥睨他,像不是中國人一樣。吳襄自以官位尚卑,也不與計較,惟倍加謹(jǐn)慎而已。
那時吳三桂已二十有余,吳襄自以日受同僚揶揄,不過文臣視輕武員之故,遂謂吳三桂道:“為父幼不讀書,只以勇力,且蒙將軍李成梁受知于相馬。自李將軍歿后,好像冰山已倒一般。若非朝廷明見,此官已不能自保。吾兒不宜承習(xí)父業(yè),宜棄武就文,或得奮志云霄,不致受揶揄于懦夫之口!眳侨鹇犃,笑道:“父言差矣!方今國家多事,文臣不識時務(wù),只欺飾朝廷,如燕巢危幕,自圖茍安,設(shè)有變亂,若輩豈能以吟詩作賦保護國家耶?吾父任他揶揄,休要與他計較。他日時來運至,吾父子必有出頭之日也!眳窍逡妰鹤尤绱苏f法,覺實有道理,且亦志氣不凡,心中甚為歡悅。吳三桂自此益練習(xí)弓馬,講求戰(zhàn)術(shù)。
及崇禎帝即位,知道國家危難已伏在蕭墻,遂決意獎勵武功,乃拔吳襄為提督京營,復(fù)命大宗伯董其昌典錄武科。黃詔既下,各路武夫都紛紛赴試。吳三桂時已弓馬嫻熟,十八般武藝件件精通。那時聽得董其昌考拔武科,便慨然嘆道:“此吾脫穎時矣。今天下有變,乘此時以取功名,一來可以宣力國家,二來亦可以繼承父業(yè)!北愀嬷赣H吳襄,往應(yīng)武舉。
時董其昌在朝,知道國事已非,選拔武員實關(guān)緊要。那日往見吳襄,問道:“足下為武員,究知誰是可以當(dāng)?shù)脤⒉诺,不妨賜告。此為國家公事,請避嫌疑!眳窍宓溃骸按笞诓扔写搜,弟不敢不說。以弟所知,若武勇足道的,首唯吾兒三桂,次即白遇道耳!倍洳溃骸白阆录褍喝绱耍蔀樽阆沦R。某此次將拔取令郎,此為國家擇人才,非為君家取富貴也!闭f罷便去。到了錄闈之日,數(shù)千赴考的都盼望放榜,及至放榜之后,居首的不是別人,就是吳三桂。
自從武闈榜發(fā),吳三桂竟領(lǐng)了首選。凡赴試的,沒一個不知道吳襄與董其昌有些交情,只道董其昌有意拔舉三桂,不計他武藝如何就取中首名,更有道吳三桂武藝不是高強不應(yīng)獲選的。至于那些不第的人,更做出一種謠言,說是吳襄向董其昌討人情,使中自己兒子。你一言我一語,早被吳襄聽了,便喚吳三桂誡道:“吾兒今日幸捷高魁,為父本曾向董宗伯道及,故得董宗伯留意提拔。但為父曾承董宗伯問及,知得誰人可充將才,為父故援內(nèi)舉不避親之義,力薦吾兒。今既獲選,雖為父亦曾說情,但吾兒武藝本不在他人之下。今競受此飛謠冷語,吾兒須此發(fā)奮。但能上報國家,下光門戶,不患不能雪恥也。”吳三桂笑道:“吾父亦太過憂慮。方今國家多故,凡有本領(lǐng)的自能發(fā)現(xiàn)。像古人說如錐處囊中,其穎立露,兒不憂無出頭之日。若稍有憑藉,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道也。”吳襄聽了,以為兒子有如此志氣,十分歡喜。便使吳三桂拜董其昌,認(rèn)為師生之誼。又因吳襄為提督京營,應(yīng)有個襲蔭,董其昌更為奏保,便以吳三桂為都督指揮使。
時東邊日急,自經(jīng)略大臣楊鎬以二十萬大兵伐建州衛(wèi)敗于撫順之后,更時時告警。廷議以東邊既急,以孫承宗繼楊鎬為經(jīng)略復(fù)無振作,乃罷孫承宗,以高第代為薊遼經(jīng)略。復(fù)以將軍毛文龍為平遼總兵官,籌防邊備。朝命既下,董其昌本與毛文龍為姻親,那日聽得毛文龍領(lǐng)兵出關(guān),便邀文龍至府,說道:“國家多故,邊事日危,朝中各員只知趨附宦官,冀得加官進(jìn)秩,互相狼狽,欺罔朝廷,吾恐日事晏安,敵已渡河矣。今將軍受任視師平遼,任大責(zé)重,宜能宣力國家,再安磐石。不知將軍帳下可有得力健兒沒有?”毛文龍道:“正為此故,得人甚難。弟到邊時,惟有經(jīng)營地方,注重險要,以卻敵兵。因大敗之后不易言戰(zhàn),若有疑我老師糜餉的,望吾兄一為關(guān)注。要吾兄若知有人才可以相助者,更望相薦以收得人之效!倍洳溃骸暗芪粸樽诓,政權(quán)不屬。執(zhí)政中人又不能與謀,即欲為將軍關(guān)照,亦恐不逮,但求將軍隨時謹(jǐn)慎耳。若說薦人兩字,本非易事,只見有吳三桂其人者,氣象不凡,武勇出眾,宜奏調(diào)一同出關(guān),以資臂助。想?yún)侨鸨夭回?fù)弟所薦也!泵凝埖溃骸暗芤嗦勂涿靡印4巳藶樘岫骄I吳襄之子,現(xiàn)充都督府指揮使,不稱其本心,某當(dāng)重用之。”說罷辭去。毛文龍一面告知吳襄,請三桂出關(guān)相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