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了學術道德是指從事學術活動的主體在進行學術研究活動、學術評價活動、學術獎勵活動的整個過程及結果處理中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等方面關系時所遵循的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的總和。作者江新華教授長期從事學術道德方面的研究。在本書中,作者圍繞學術道德的本質(zhì)、原則和規(guī)范,學術道德失范,學術道德制度和學術道德教育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對學術道德失范的原因和危害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在學術道德制度和學術道德教育方面提出有益的建議。這些研究和建議必將促進我國的學術道德制度建設。
序
江新華教授從1995年發(fā)表第一篇學術論文,至2015年發(fā)表后一篇學術論文,從事教育研究20年。20年教育研究,雖然涉及德育的有效性、院校研究、辦學特色、課堂教學等教育的多個方面,但主攻方向始終是學術道德。在華中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在原來研究的基礎上,選取《大學學術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為題,做博士論文,2004年完成博士論文。由于論文做得扎實、深入,有自己的學術創(chuàng)新,因而獲得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優(yōu)秀博士論文獎。此后,結合自己的教學、研究,他圍繞學術道德進行了持續(xù)、深入的探究。江新華對學術道德研究、探索的成果,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學術道德的本質(zhì)、原則和規(guī)范。學術道德是指從事學術活動的主體在進行學術研究活動、學術評價活動、學術獎勵活動的整個過程及結果處理中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等方面關系時所遵循的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的總和。學術道德的準則和規(guī)范是:學術研究活動應以追求知識創(chuàng)新,推動人類學術事業(yè)的發(fā)展,為人類謀幸福為目的,不能將學術研究活動作為個人謀取名利的手段和工具;獲取研究課題、爭取研究經(jīng)費要光明正大,不能以權謀私,投機鉆營;研究過程中要實事求是,追求真理,捍衛(wèi)真理,反對學術研究上的見風使舵,不講原則;研究過程中要充分尊重被研究對象的個人隱私和權利,不能因自己的研究需要而侵害他人的權益;研究過程中要尊重事實,不能弄虛作假,不能為達到個人的目的捏造事實,偽造數(shù)據(jù);學術批判應堅持科學精神,盡力做到客觀、全面、準確;學術評價應堅持實事求是,遵循客觀、公正、全面、準確的原則;學術論文、專著的寫作應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其他相關法律的各項規(guī)定;尊重編輯人員的勞動,嚴禁一稿兩投或多投。
學術道德失范。道德失范是指學術人員用不符合學術道德規(guī)范的手段實現(xiàn)自己的文化目標。學術道德失范會嚴重影響大學社會功能的發(fā)揮,阻滯我國“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實施,加劇社會風氣的腐敗,危害極大。學術道德失范的根源主要在于,學術制度的絕對供給不足,學術制度的有效供給不足,科學共同體科學精神氣質(zhì)的缺乏。作者花了大量精力,調(diào)查、剖析了方方面面的學術道德失范,如高考失范、函授教育失范、研究生學習道德失范、教師學術道德失范、學術獎勵中的學術道德失范,等等,并對這些失范進行了深刻剖析。
學術道德制度。學術制度本身存在著重大缺陷,且是導致當今學界學術道德失范的重要根源,因而,完善、改革現(xiàn)行的學術制度,進行學術制度創(chuàng)新是必然選擇。整治學術道德失范,必須完善現(xiàn)行的學術制度體系,重點抓好學術道德失范行為的監(jiān)察制度;學術道德行為的懲罰制度。整治學術道德失范,必須充實相關學術制度內(nèi)容,如審稿制度、學術獎勵制度等。
學術道德教育。實施學術道德教育是克服大學教育的片面性,培養(yǎng)合格研究人才的需要,也是重塑科學共同體的科學精神氣質(zhì)的需要,還是凈化社會學術風氣,推動我國學術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實施學術道德教育,要更新大學德育觀念,變片面的大學德育觀為全面的大學德育觀;要加強對學術道德教育內(nèi)容的研究,并將其成果納入大學德育課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師的學術道德素養(yǎng)。作者還對美國防止剽竊行為及進行相關教育、建立榮譽制度等進行了考察,并得出了有益的啟示,以供借鑒。
江新華教授由于工作過度勞累,因病于2014年9月去世。他20年教育學的教學、研究,特別是擔任湖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多年,對教育學科的發(fā)展,特別是對湖北師范大學教育學科的建設做出了有益的貢獻。作為他的博士生導師,為失去這樣一位優(yōu)秀的學生、朋友,而萬分悲痛。他刻苦學習、勤奮工作的精神,教學科研中良好的學術道德風范,為人樸實、對人誠摯的優(yōu)良品德,值得我們學習。他留下的教育研究成果,特別是關于學術道德研究的成果,可供我們借鑒。為學習、研究他的學術成果,也為紀念江新華教授,特出版此書,文書中論文排列,以文章發(fā)表年限為序。在此,還要感謝湖北師范大學校長李宏教授的支持,以及對江新華家人的關愛;感謝湖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對江新華教授著作出版的支持;感謝譚冬冬同學為該書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勞動;感謝出版社錢坤同志為編輯該書所付出的努力。
劉獻君2017年3月于武漢喻家山
江新華(1963—2014),湖北黃石人,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博士;曾任湖北師范大學教授,教育科學院院長、書記。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理論、德育理論和基礎教育理論研究,其博士論文《大學學術失范的制度分析》榮獲第二屆全國高等教育優(yōu)秀博士論文,發(fā)表學術論文50多篇,主持和參與部級以上科研項目8項。
江新華教育文集·目錄目錄
試析現(xiàn)代西方心理學哲學方法論之困境/1
德育概念泛化是影響德育有效性的理論根源/10
透視德育概念的泛化現(xiàn)象/13
素質(zhì)教育的本質(zhì)特征及其對教師素質(zhì)的要求/18
論大學學術道德教育/25
大學德育應重視大學生學術道德素質(zhì)的培養(yǎng)/32
論學術道德失范/39
提高高校教育質(zhì)量應實施全面質(zhì)量管理/45
教育科研選題的標準、路徑與策略/50
論中小學教學質(zhì)量保障體系/56
論高師院校的辦學特色/61
成人高考失范問題探究/66
高校函授教育失范的表現(xiàn)、根源與對策/70
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行為表現(xiàn)、教育根源與治理對策/75
論大學教師學術道德素質(zhì)的提升/83
論高校質(zhì)量文化建設/91
論“育德首位”/96
美國大學防剽竊教育的主要特點及其啟示/104
美國大學研究生榮譽制度及啟示/111
美國是如何防止剽竊的/118
學術道德的本質(zhì)初探/125
大學教師應有的科研倫理/129
成人高考失范的制度根源及治理對策/133
論高職培養(yǎng)目標市場價值取向的合理性及局限/138
論我國學術評審制度的缺陷與創(chuàng)新/144
論大學學術道德失范的主要危害/153
美國中小學“六特質(zhì)”人格教育:內(nèi)涵、模式與效果/158
論學術獎勵制度的內(nèi)涵與構成/165
中小學課堂教學重難點問題探究/171
提高中小學教師教育研究能力的主客觀條件分析/176
社會制度與學術制度的應然關系分析/182
中小學道德教育應重視學生的“恥感”培育/191
論對我國學界科學的精神氣質(zhì)的培育/198
美國人格教育的“12點·綜合法”及其啟示/206
論我國學術獎勵制度的缺陷與創(chuàng)新/216
如何防止大學生學術論文中的剽竊行為——美國大學教師防剽竊的基本策略及其啟示/226
高校輔導員職業(yè)的專業(yè)劃分問題研究/233
推動中國高等院校研究的條件分析/240
研究生寫好學術論文需要哪些素養(yǎng)/248
基礎教育對高師院校人才培養(yǎng)服務需要的調(diào)查/255
引領社團活動提升大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湖北師范學院“教師技能促進協(xié)會”社團活動課程化案例研究/264
“科研興校”的內(nèi)涵、機制與條件/272
高師生應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280
美國大學PARE服務學習模式及其啟示/286
農(nóng)村大學生專業(yè)承諾現(xiàn)狀調(diào)查——以湖北師范學院為例/292
高校二級學院的發(fā)展特色策略探究——以湖北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為例/298
地方院校如何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湖北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的教育探索/305
特色學校頂層設計策略初探/314
高師課堂教學如何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湖北師范學院教科院“六步”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