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書是中國音樂考古學的第一部重典,由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組織,由全國數(shù)百名音樂、考古、歷史學界的專家編纂,是國家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所收錄的文物包括:大量考古發(fā)現(xiàn)的和傳世的各種古代樂器舞具,反映音樂內(nèi)容的器皿飾繪、磚雕石刻、紙帛繪畫、俑人泥塑、洞窟壁畫、書譜經(jīng)卷等等。套書分省編寫,第一期工程已出版10冊(12卷),第二期工程已出版3卷。本書包括江西卷、續(xù)河南卷兩部分,其中續(xù)河南卷收錄了自1996年河南卷出版之后,河南的重大音樂考古學成果,具有極其珍貴的原始資料價值。
《中國音樂文物大系》終于迎來了其續(xù)編的問世。
《中國音樂文物大系》作為國家“七五”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自1988年由先師黃翔鵬先生立項至今,已經(jīng)歷了長達18年的曲折歷程。追溯著名的音樂家呂驥、考古學家夏鼐的首倡之功,已近三十載。逝者如斯夫!
本書之所以還要有一個“續(xù)編”,實為時勢使然。18年歷程的本身,已充分說明問題。作為一個國家科研項目,一般周期不能超過3年。但是作為一部“中國音樂文物資料總集”這樣的鴻篇巨制,豈是三二年內(nèi)可以完成的?項目的階段性成果,即已出版的《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前12卷,曾匯集了全國數(shù)以百計的音樂學、考古學、歷史學方面專家指導(dǎo)或參與編撰工作.其工程之浩大,工作之艱巨,不難想象,實在難以在國家現(xiàn)行的科研體制所框定的計劃中實施。所以1998年,筆者不得不以“中國音樂文物大系Ⅱ期工程”的名義,申報為國家“九五”藝術(shù)科學重點研究項目;并且在兩年以后的2000年,又不得不如期“結(jié)題、驗收”,于是就有了現(xiàn)在的“續(xù)編”。結(jié)題歸結(jié)題,驗收是驗收,從行政管理角度,續(xù)編已經(jīng)完成;但實際的編撰和出版工作一如既往,直至今日。預(yù)計自今年起,以每年出版二至三卷的速度,續(xù)編的出版工作還要持續(xù)數(shù)年。如要出齊全國內(nèi)地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分卷,甚至加上港、澳、臺和海外等各卷,以及長期地修訂和補遺,是否還要有“Ⅲ期工程”,很值得考慮。
1988年7月,我承擔項目《湖北卷》主編工作的時候,翔鵬師對這個項目的性質(zhì)及其終端成果,有過明確的意見:“《中國音樂文物大系》的性質(zhì),是‘集成’而不是‘精選’!”所以我在編定首卷《湖北卷》,以及后來長期主持《中國音樂文物大系》項目,先后起草《中國音樂文物大系編撰體例》、《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工作條例》、《中國音樂文物大系音樂文物命名法》、《中國音樂文物大系音樂文物分類方法》等一系列文件時,堅定地貫徹了先生的思想。1996年《湖北卷》面世之際,先生對該書的內(nèi)容和形式均表贊同,并在重病之中專為該書撰寫了前言。1997年5月,先生不幸與世長辭。筆者在其后多年的工作中,自始至終堅持了“集成”的方針。
繼《湖北卷》之后,北京、陜西、天津、上海、江蘇、四川、河南、新疆、甘肅、山西等。ㄊ小^(qū))各卷陸續(xù)出版。待到《山東卷》出版時,時間已經(jīng)到了公元2001年年底。12個省卷分10冊裝訂,共收錄了文字及數(shù)據(jù)資料近200萬言,彩色、黑白照片及各類拓片、線描圖5000余幅。該書采用全彩印刷,八開本豪華裝幀,以盡可能博大的氣派,再現(xiàn)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文化遺產(chǎn),可以說是中國有史以來規(guī)格最高、規(guī)模最大的一套專業(yè)音樂書籍。1999年,《中國音樂文物大系》獲得了第四屆國家圖書大獎,2005年又獲得了第二屆文化部文化藝術(shù)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這是社會對包括翔鵬師和我在內(nèi)的全體工作人員的肯定和最高的獎賞。
、蚱诠こ套1998年立項以來,總編輯部全面繼承了前期的宗旨、體例和工作方法,并繼續(xù)得到了國家財政支持和國家文物局及有關(guān)省、市文博部門的協(xié)助,實現(xiàn)了預(yù)期的目標。當然,要讓這部續(xù)編一一擺上書架,無疑是一副歷史的重擔。續(xù)編給后人留下的,同樣應(yīng)該是一筆有用的學術(shù)財富,而不能是一種難以彌補的遺憾。
本書收錄的文物包括:大量考古發(fā)現(xiàn)的和傳世的各種古代樂器、舞具,反映音樂內(nèi)容的器皿飾繪、雕磚石刻、紙帛繪畫、俑人泥塑、洞窟壁畫、書譜經(jīng)卷等等。所收錄的文物中,不乏歷見著錄的傳世名器,也不乏聞名于史的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但更多的是以往鮮為人知的文物,它們在本書中是第一次集中面世。這些文物的年代,從約10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直到清代末期。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音樂文化的源遠流長和豐富多彩。作為中國音樂考古學方面的一部重典,它對中國音樂史學的推動是不言而喻的。
江西卷
江西音樂文物綜述
第一章 樂器
第一節(jié) 塤口哨號角
1.樟樹營盤里塤
2.德安陳家墩鳥塤
3.龍紋口哨
4.銅號角
第二節(jié) 鐃
1.新干大洋洲大鐃(3件)
2.宜豐牛形山大鐃
3.泰和大鐃
4.德安陳家墩大鐃
5.萬載株潭大鐃
6.南昌李家莊大鐃
7.宜春金橋大鐃
8.永新烏龜嶺銅鐃
9.新余水西銅鐃
10.宜春蜈公塘小鐃
11.萍鄉(xiāng)鄧家田大鐃
12.新余羅坊銅鐃
13.安源十里埠大鐃(2件)
14.靖安梨樹窩大鐃
15.樟樹雙慶橋大鐃
16.新余界水大鐃
17.小鐃
第三節(jié) 鑄紐鐘
1.新干大洋洲鋪
2.蟠螭紋镩
3.蟠虺紋紐鐘
4.宜豐辛會紐鐘
5.修水曾家山紐鐘
6.波陽華嶺鐘
7.貴溪上清宮銅鐘
8.吉安府廣福寺銅鐘
9.紐鐘
第四節(jié) 甬鐘句鎦扁鐘
1.萍鄉(xiāng)彭高甬鐘(2件)
2.鷹潭甬鐘
3.南昌李家莊甬鐘
4.吉水甬鐘(3件)
5.武寧大田甬鐘
6.小編鐘(6件)
7.句鋰
8.九江扁鐘
9.南昌大扁鐘
第五節(jié) 古箏
1.貴溪仙水巖2號崖墓古箏
2.貴溪仙水巖3號崖墓古箏
第六節(jié) 鋅于銅鼓
1.修水曾家山鋅于
2.南昌虎紐鋅于
3.銅鼓
4.銅鼓
5.銅鼓
第七節(jié) 鈴鐸坐磬
1.橫峰下陽銅鈴(11件)
2.樂平韓家村銅鈴(6件)
3.樂平廟背山銅鈴(32件)
4.獸面鈴(2件)
5.金剛鈴
6.橫峰下陽鐸(14件)
7.樂平韓家村鐸(4件)
8.樂平廟背山鐸(14件)
9.紹興二十八年坐磬
10.綠筠經(jīng)堂坐磬
11.慶元二年坐磬
12.弘治十八年坐磬
第八節(jié) 鑼鈸
1.臨川銅鑼
2.分宜雙林小鑼
3.分宜雙林大鑼
4.波陽華嶺銅鈸(2副)
5.銅鈸
第二章 圖像
第一節(jié) 器皿繪飾
1.趙仲湮墓伎樂人玉帶牌
2.萬載堆塑魂瓶(3件)
3.雷陔墓惠太子延商山四皓圖漆平盤
4.南昌火車站2號墓琴樂圖漆盤
第二節(jié) 樂俑
1.南城益莊王墓樂俑
附錄
圖片索引
江西音樂文物分布示意圖
后記
續(xù)河南卷
第三節(jié) 銅鈴
1.鄭國祭祀遺址565號探方銅鈴
2.鄭國祭祀遺址2070號灰坑銅鈴
3.鄭國祭祀遺址751號漢墓銅鈴
4.新鄭后端灣3號墓銅鈴(13件)
5.新鄭后端灣5號墓銅鈴(2件)
6.新鄭后端灣9號墓銅鈴(7件)
7.新鄭后端灣10號墓銅鈴(4件)
8.新鄭后端灣12號墓銅鈴
9.新鄭后端灣25號墓銅鈴(4件)
10.新鄭熱電廠539號墓銅鈴(2件)
11.新鄭熱電廠673號墓銅鈴(2件)
12.新鄭熱電廠708號墓銅鈴(3件)
13.新鄭熱電廠714號墓銅鈴
第四節(jié) 陶塤玉排簫玉笛
1.鄭國祭祀遺址1號坎塤
2.鄭國祭祀遺址5號坎塤
3.鄭國祭祀遺址7號坎塤
4.鄭國祭祀遺址8號坎塤
5.鄭國祭祀遺址9號坎塤
6.鄭國祭祀遺址16號坎塤
7.新鄭后端灣3號墓玉排簫
8.新鄭后端灣9號墓玉排簫
9.新鄭后端灣3號墓玉笛
附錄
圖片索引
附表
后記